心经与生活智慧pdf:《心经与生活智慧》序
【学习资料】
二十一世纪,我们应特别提倡生活的佛法、创造的佛法。
初识潘宗光先生是在1999年8月,当时知道潘先生以科学家的身份致力于佛法的修习与弘扬,深为叹服。2000年6月,因缘和合,潘先生专程到柏林禅寺皈依三宝。通过近三小时的交谈,对潘先生的家庭情况、学习佛法的因缘和心态、弘扬佛法的志趣等,都有所了解。深感在科技至上、心灵贫乏的当今时代下,居然有像潘先生这样的大科学家回眸传统思想文化,倾心佛法修习弘扬,诚为难得。及至读了潘先生所着《心经与生活智慧》一书,其中的许多思想大有所见略同之感。此处拈出两点,略加梳理,聊当序言,以随喜潘先生此书修订版之问世。
我平生对佛法有两点理解,那就是我认为佛法是生活的,佛法是创造的。佛法是生活的,应以佛法之甚深智慧,觉悟人生;佛法是创造的,应以佛法之广大慈悲精神,奉献人生。
首先我认为佛法是生活的。佛法所揭示的是生活的真理、生活的艺术,因而学佛者必须用佛法来净化我们的生活品质,指导我们的生活实践;研习佛法的最好方式也应是在生活中观察思维并逐步落实。我们全部的生活也就是《心经》中说的“五蕴”,五蕴又叫“五阴”,对于没有般若智慧的人它全体就是障碍,是“黑漆桶”;同时,五蕴在理体上又内在地具足超越性——空性。修行就是要如实地“照见”这一空性,如实地认知这一空性,由此显发般若智慧,进入觉悟解脱的生活。潘先生能把抽象的经文还原为生活的实际,既生动又透彻。这种贴近生活的解经方法很适合现代人的意趣,应大力提倡。
其次我还认为佛法是创造的。诸法的空相是缘起无生(“不生不灭”),但这“无生”不是“死灭”、“断灭”,而是生生无尽,生而无生,不生不灭中蕴含着无穷无尽的生机。《金刚经》说:“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菩萨就是在这“无所住”处生起利乐有情的大悲心,在众生的世界大作建立、广事兴显,发光发热、为路为桥。佛法帮助我们从无明执着中解脱出来的同时,也把我们利益众生、化育万有的创造力和热情释放出来。我们的烦恼息灭一分,我们生命的创造力就增长一分。《心经》中说:“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盘。”此究竟涅盘不可执为一终极的果证,它是一个无尽展现、圆融无际的过程,其中龙象蹴蹭、大行大愿、生机盎然,所谓“无一物中无尽藏,有花有月有楼台”。岂只是“有花有月有楼台”,从实践上就是创造花、创造月、创造楼台。不过此种创造对菩萨来说是顺乎缘起、任运无为的,修行者也有一个由有为到任运、如如不住的过程。
二十一世纪,我们应特别提倡生活的佛法、创造的佛法。生活的佛法就是近现代许多大德倡导的“人间佛教”,创造的佛法则是中国大乘佛法尤其禅宗祖师提倡的“深深海底行”的精神。作为科学家、教育家的潘先生不仅能身体力行,讲说佛法,而且能在家庭、社会上尽职尽责,在滚滚的红尘之流中逆水扬帆、鼓棹而上,大作佛事,这是最难得的。
以此浅陋之见,谨酬问序之诚,不知潘先生以为当否?
二○○○年除夕于赵州柏林禅寺问禅寮
拓展:
出家众犯重戒该如何办?
问:弟子业障深重,悔恨无已。请问法师若出家众破重戒,生下孩子,是否一定要还俗?或者选择与妻子分开继续出家为好?
答:这个问题是你自己决定,因为学佛在家、出家没有妨碍,都能成就。破戒一定要忏悔,忏悔真正能产生效果,你要晓得,不是祈求佛菩萨原谅你,而是自己真正能做到后不再造,这叫真忏悔,才能收到忏悔的效果。如果在佛菩萨面前祈祷,祈祷完了明天再干,这就错了,就完全错了,这是必须要知道的。你出家了之后已经破戒,而且生下小孩,你们两个人要好好商量一下,是用在家身分,是出家身分,一定要好好照顾这个小孩。这个小孩到你家里来,跟你有缘,你要好好去度他。他将来长大了,无论是在家、出家,如果能够说学佛,弘法利生,也能忏除你们自己的罪业。你看在《地藏经》上,看到婆罗门女,看到光目女,为自己的母亲造作了重罪忏除业障,这都是很好的例子。
问:弟子与妻子都感到非常懊恼,请问如何真正忏除罪业,不堕恶道?
答:这我前面都讲过了,你们要好好的去思惟,真正依照佛菩萨教诲去忏悔,会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