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乐亭记的阅读题答案优秀4篇
《丰乐亭记》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创作的一篇散文。这篇文章除记述建丰乐亭的经过及与滁人共游之乐外,还描绘了滁州从战乱到和平的变迁,从而寄托了安定来之不易,应予珍惜的命意和与民同乐的政治思想。读书是学习,摘抄是整理,写作是创造,以下是小编为家人们收集的丰乐亭记的阅读题答案优秀4篇。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篇一(一)鉴赏技巧型
鉴赏技巧型的题目就是在试题中明确要求考生对诗歌的某一表达技巧进行识别、鉴赏。该类题目考查的重点往往不在于辨识作品运用了哪些技巧,而在于分析、评述作者运用这些表达技巧所产生的表达作用和效果。即要求在解答时要将该种表达技巧与诗歌中具体诗句结合起来鉴赏。
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表达诗人情感的?
提问变体①: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
变体②: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
变体③:诗中运用了什么手法来描写景物的?
答题步骤:
(1)亮出观点,即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要明确);(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要具体);(3)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或有什么表达效果(要具体)。
答题套路:这首诗运用(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技巧,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或: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表达了(某某)思想感情。
(二)鉴赏结构型
提问方式:本诗的某一句在写法上与其他诗句有何不同?
提问变体①:诗歌中的某一句的写法与其他诗句不同,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变体②:这首诗在布局谋篇上有哪些特点?结合诗句进行简要赏析。
解答分析:解答这类题,可采取对比的方式,在解答时注意从以下角度思考分析:首先,注意前后表达技巧是否一致;第二,注意诗歌前后内容是否一致;第三,注意所写景物与情感抒发是否一致;第四)一米范文●www.1mi.net(,注意诗句前后抒发情感是否一致。
答题步骤:
(1)指出不同之处(重在写景或重在抒情、描写角度、抒发情感等等);
(2)具体分析该句的特点(注意结合诗句的内容、情感、技巧等方面);
(3)利用术语写出好处(如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旨远等)。
丰乐亭记的翻译 篇二我来到这里,喜欢这地方僻静,而政事简单,又爱它的风俗安恬闲适。在山谷间找到这样的甘泉之后,于是每天同滁州的士人来游玩,抬头望山,低首听泉。春天采摘幽香的鲜花,夏天在茂密的乔木乘凉,刮风落霜结冰飞雪之时,更鲜明地显露出它的清肃秀美,四时的风光,无一不令人喜爱。
那时又庆幸遇到民众为那年谷物的丰收成熟而高兴,乐意与我同游。于是为此根据这里的山脉河流,叙述这里风俗的美好,让民众知道能够安享丰年的欢乐,是因为有幸生于这太平无事的时代。
丰乐亭记古诗阅读答案 篇三修既治滁之明年,夏始饮滁水而甘。问诸滁人,得于州南百步之近。其上则丰山①,耸然而特立;下则幽谷,窈然而深藏②;中有清泉,滃然 ③而仰出。俯仰左右,顾而乐之。于是,疏泉凿石,辟地以为亭,而与滁人往游其间。
滁于五代干戈之际,用武之地也。昔太祖皇帝④,尝以周师破李景兵十五万于清流山下,生擒其将皇甫晖、姚凤于滁东门之外,遂以平滁。修尝考其山川,按其图记,升高以望清流之关⑤,欲求晖、凤就擒之所。而故老皆无在者,盖天下之乎久矣。自唐失其政,海内分裂,豪杰并起而争,所在为敌国者,何可胜数?及宋受天命,圣人出而四海一⑥。向之凭恃险 阻⑦,铲削消磨。百年之间,漠然徒见山高而水清⑧。欲问其事,而遗老尽矣⑨。今滁介江、淮之间,舟车商贾,四方宾客之所不至。民生不见外事,而安于畎亩衣食⑩,以乐生送死(11),而熟知上之功德;休养生息,涵煦于百年之深也(12)?
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曰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幽芳而荫乔木(13),风霜冰雪,刻露清秀(14),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盛,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
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吏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
【注释】①丰山:在滁县西南。②窈然:幽暗,深远。③滃然(wěnɡ):水大貌。④太祖皇帝:指宋太祖赵匡胤。⑤清流之关:关名。太祖破南唐军之地。⑥圣人:同④。⑦向:从前。⑧漠然:安静。⑨遗者:此指经历过后周与南唐战事的老人。⑩畎(quǎn)亩:田地。(11)乐生送死:指养生送死,过太平日子。(12)涵煦:滋润数化。(13)掇:拾、取。(14)刻露清秀:指秋冬季节草枯叶落,怪岩毕露。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顾而乐之 顾:________
②圣人出而四海一 一:________
③向之凭恃险 向:________
④遂书以名其亭焉 书:________
2.翻译句子。
①其上则丰山,耸然而特立;下则幽谷,窈然而深藏;中有清泉,滃然而仰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以________为主,写景不多。作者认为滁州人民的安定生活应归功于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由文章推测,此亭建造的时间为: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同时。
6.作者建亭的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答案:
1.①向四周看 ②统一 ③从前 ④写
2.①水源之上是丰山,高耸突立;水源之下是幽谷,深远而不可测;中间有一股清泉,向上喷涌而出。 ②仰头观看山景,俯首聆听泉声,春天拾取幽雅的`香花而夏天庇荫于高树之下,秋有冰霜,冬有冰雪,雕刻出清丽灵秀,四季的景象,没有不可爱的。
3.时刻关注国家治安百姓安乐的社会责任感。
4.议论 宋朝的休养生息政策,“乐其岁物之丰”“安此丰年之乐”
5.作者贬官治滁州时 醉翁亭记
6.宣上恩德,与百姓同乐丰年。
如何鉴赏诗歌的语言 篇四(一)炼字型
炼字就是“锤炼词语”,指诗人为表达某种情感、某个观点或是描绘某一景物(或事物),经过反复琢磨,从词汇宝库中挑选出最贴切、最精确、最形象生动的词语的过程。对该类题目的解答,就是品味用得好的词语所深藏的情感或品味其更为形象生动的效果。在解答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分析,一定要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理解分析。
提高方式:某句(或某联)中的最生动传神的是哪一个字?为什么?
提问变体:某句(或某联)中的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答题步骤:
(1)写出你认为符合答案要求的某个字并对该字在句中(或诗中)的含义进行解释;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诗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烘托了什么意境、营造了什么氛围,或表达了什么感情。
(二)一词领全诗型
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纲领,奠定全诗的感情基调。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
提问方式: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答题步骤:
(1)描绘景象(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2)分析效果(该词在主旨和结构上所起的作用);
(3)点明情境(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