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必修1《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期末检测试题(集锦4篇)

【简介】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的高一历史必修1《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期末检测试题(共4篇),欢迎阅读!在此,感谢网友“离开一会”投稿本文!

高一历史必修1《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期末检测试题

篇1:高一历史必修1《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期末检测试题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1《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期末检测试题

选择题

“新中国实行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和平的外交政策,在此前提之上对国民党政府和外国政府所订立的各项条约和协定,按其内容,分别予以承认、或废除、或修订、或重订。”其中“予以承认”的是

A.《告各友邦书》 B.《联合国宪章》

C.《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 D.《中苏友好同盟条约》

1951年6月美国《时代》周刊首次为西方人介绍周恩来,标题是:共产主义者周恩来。“他在政治上成了暴虐的统治者,在外交上成了听话的仆从,在经济上成了无能的领导者。”《时代》周刊如此介绍周恩来说明

A.当时中美处于全面对抗 B.美国颠覆了新中国政权

C.中国是美国的头号战略对手 D.美国的战略重心在亚洲

建国初期,周恩来把他亲自组建的外交队伍比喻为“文装解放军”。当时( )

A.外交工作主要是清除帝国主义在华残余势力

B.外交官们享受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切待遇

C.外交部的职能是为解放军提供外交情报

D.解放军在前线清剿敌对残余,外交部在后方发号施令

它“之所以历久弥坚,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从根本上说,就是因为它符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符合国际关系发展的本质要求,符合世界各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下列选项符合上述材料宗旨的是( )

A.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B.求同存异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不结盟

毛泽东指出:“一边倒,是孙中山的四十年经验和共产党的二十八年经验教训教给我们的,深知欲达到胜利和巩固胜利,必须一边倒。”对“一边倒”外交政策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发展了与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的关系 B.打破了西方国家对新中国的外交孤立

C.维护了新中国的独立与主权 D.缓解了新中国的经济困难

1949年6月,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指出:“一边倒是孙中山的四十年经验和共产党的二十八年经验教给我们的,深知欲达到胜利和巩固胜利,必须一边倒……中国人民不是倒向帝国主义一边,就是倒向社会主义一边,绝无例外。”新中国在这一外交方针指导下的外交实践有

①与苏联建立外交关系 ②加入华沙条约组织

③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 ④积极发展与不结盟运动国家的关系

A.① B.①② C.①③ D.①④

5年重庆谈判 B.1954年日内瓦会议

C.1955年万隆会议 D.1971年联合国大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在解释“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时引述了毛泽东的一段话:“关于帝国主义对我国的承认问题,不但现在不应急于去解决,就是在全国胜利以后的一个相当长时期内,也不应急于去解决。因为虽然我们愿意按照平等原则同一切国家建立外交关系,但帝国主义是绝不能很快地就以平等态度对待我们的”。结合以上材料,下列关于“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评述正确的是 ( )

①其思想核心是不承认国民党的旧外交

②它反映了新中国取缔列强在华特权的强烈愿望

③它体现了新中国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建立外交关系

④它体现了在“一边倒”方针指引下,反对与帝国主义国家建交的立场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②③

周恩来在某次国际会议上发言时说:“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A.清除殖民主义是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的基础

B.殖民主义是中日两国共同的痛苦记忆

C.共同反对殖民主义是亚非国家独立发展面临的主要任务

D.该主张打破了会议的僵局,促成了《日内瓦协议》的签订

胡锦涛同志在中非友好合作论坛峰会开幕式上讲到:“共同的命运,共同的目标,把我们紧紧团结在一起.”共同的命运和目标是指:①都遭受过列强的殖民侵略 ②都曾为民族独立而斗争 ③都曾是二战反法西斯斗争的重要战场 ④都是发展中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都面临着严峻挑战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周恩来强调,为了抵抗美国的侵略和威胁,同苏联结盟是必要的,但“不能把自己的党和国家的独立性丢掉”;在万隆会议上,周恩来对于各国因社会制度和社会意识形态的不同而产生的矛盾与分歧,鲜明地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说“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这说明

A.在中苏结盟时,应该放弃对苏联大国沙文主义的抵制,因为中国要与苏联团结

B.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是新中国外交的根本政策

C.为了抵抗美国对中国的侵略与威胁,中国不论什么时候都要与苏联结盟

D.求同存异是我国外交的基本原则

一次重要的国际会议上,中国代表团团 长发言:“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此会议是( )

A.1954年日内瓦会议

B.1955年万隆会议

C.1971年26届联大

D.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

日内瓦会议后,毛泽东就外交问题指出:“关门关不住,不能关,而且必须走出去。”这里,“必须走出去”的战略意义在于

A.缓和中苏关系恶化的局面 B.行使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权力

C.重建中美间战略伙伴关系 D.发挥在国际关系中应有的作用

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18分)

材料一 “大清国大皇帝陛下暨大俄国大皇帝陛下,因欲保守东方现在和局,不使日后别国再有侵占亚洲大地之事,决计订立御敌互相援助条约”,“日本入侵俄国远东或中国、朝鲜土地,中俄两国应以陆海军及军火、粮食互相援助;当开战时,如遇紧要之事,中国所有口岸,均准俄国兵船驶入;中国允许华俄道胜银行接造一条由黑龙江、吉林至海参崴的铁路,无论战时平时,俄国均有权使用该铁路运送兵员、粮食和军械。”

——摘自18中俄《御敌互相援助条约》

材料二 “一旦缔约国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与日本同盟的国家之侵袭因而处于战争状态时,缔约国另一方即尽其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发展和巩固中苏两国之间的经济与文化关系,彼此给予一切可能的经济援助,并进行必要的经济合作。”

——摘自1950年《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材料三 “缔约双方满意地指出,相互没有领土要求,决心并积极致力于将两国边界建设成为永久和平、世代友好的边界。……缔约双方将根据各自承担的国际义务及本国法律在促进实现人权和基本自由方面进行合作……本条约不影响缔约双方作为其它国际条约参加国的权利和义务,也不针对任何第三国。……”

——摘自《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中俄签订《御敌互相援助条约》的背景,分析该条约所带来的影响。(5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原因。(5分)

(3)综合以上材料,概括中国不同时期外交政策,并结合中俄(苏)关系的变化谈谈对我们今天处理国家关系的启示?(8分)

篇2:高一历史必修1《解放战争》期末练习试题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1《解放战争》期末练习试题

选择题

漫画往往能一针见血地揭露现实的本质。下边的漫画反映了抗战胜利后蒋介石政府的真实意图是( )

A.封建民主国家

B.反对一切外国侵略者

C.独裁内战

D.惩治政府腐败现象

1947年的最后一天,蒋介石在日记中写道:“本月忧患最深……各方告急与失败之报,几如雪片飞来,蓐食宵衣,兢兢业业,未敢或懈,自省俯仰无愧,信道益笃,成败利钝,一惟听天命而已。”造成蒋介石“忧患最深”的主要原因是( )

A.人民解放军粉碎了国民党的重点进攻

B.人民解放军的反攻作战取得节节胜利

C.人民解放军在东北地区发动战略决战

D.政治协商会议通过有利于人民的决议

1947年,陈毅在一首诗中写道:“江汉飞传刘邓捷,中原重见李郑回。陈谢挥戈下宛洛,聂杨立马薄燕台。”诗中反映的是 ( )

A.解放军粉碎敌人对陕北的重点进攻

B.解放军粉碎敌人对山东的重点进攻

C.解放军开展战略反攻

D.解放军开始进行战略决战

日记从侧面记录了一个时代,下列是某人所记载的日记选段,其中关于解放战争时期淮海战役的记载是( )

A.东北解放军攻入锦州

B.国民党军放弃徐州南逃

C.解放军在北京举行入城仪式

D.解放军第三野战军攻占南京

文献纪录片《走近毛泽东》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在西柏坡村的小院里,警卫员给毛泽东梳头时拔下一根白发,毛泽东打趣地说:“打了三个战役,白了一根头发,值得!”这时的中国人民解放军( )

A.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陕北的重点进攻

B.实现了挺进中原地区的计划

C.取得了战略性大决战的胜利

D.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1945年重庆谈判和1949年北平谈判都是国民党首先提出的,其目的是( )

A.把战争责任推给共产党

B.在两党政治斗争中赢得主动

C.需要共商建国问题

D.以和谈换取内战部署的时间

下列对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意义的表述不恰当的是( )

A.中国人民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B.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C.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

D.开始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期

阅读下列材料:

《时代》周刊是美国影响最大的新闻周刊,有世界“史库”之称。蒋介石、毛泽东等许多中国人曾经成为《时代》封面人物。

材料一 蒋介石曾先后10次出现在《时代》封面上。并且是1937年《时代》年度人物,当年《时代》的封面图片是蒋介石和宋美龄的合照。

材料二 毛泽东曾先后12次出现在《时代》封面上。其中,1949年3月,毛泽东第一次成为《时代》封面人物。

请回答:

(1)《时代》周刊将上述两人分别列为1937年和1949年封面人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上述两人在1945年曾进行过一次具有历史性意义的会面,简述毛泽东参加这次会面的目的和意义。

(3)毛泽东和蒋介石公开正面对抗长达半个世纪,列举在1949年前后,毛蒋在军事上斗争的典型事例及其结果。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7月1日,位于南京下关的静海寺内悬挂起一尊大铜钟。钟的主体高1.842米……四周铸上许多“回” 形图案……现在,每天前来参观的人络绎不绝,每年8月29日,社会各界人士都要组织一次盛大的撞钟仪式,重温历史,警钟长鸣。静海寺因为浓缩着中国近代厚 重历史而成为南京这个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一景。

——《光明日报》

材料二 中山陵是孙中山先生的陵墓,位于紫金山麓,坐北朝南,建筑宏伟。其祭堂的门楣上刻有“民族”“民权”“民生”横额。中山陵每年吸引观光游客达500万人次。

材料三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毛泽东(1949年4月)

请回答:

(1)南京静海寺的大铜钟主体高1.842米和四周铸上许多“回”形图案,并选择在197月1日悬挂,这跟哪两个历史事件有关?

(2)依据材料二,分析中山陵成为旅游胜地的主要原因。

(3)材料三中的文字材料反映了哪一重要历史事件?有何伟大意义?

(4)上述材料反映了南京在中国近代史上三个不同时期的历史命运。试结合阶级属性对形成上述历史命运的原因作一探究性评价。

毛泽东在《解放战争第二年的战略方针》中说:“我军第二年作战的基本任务是:举行全国性的反攻,即以主力打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在外线大量歼敌……”这里的“外线”是指( )

A.中原解放区 B.陕甘宁边区

C.黄河以北地区 D.国民党控制区域

下面是蒋介石给毛泽东的电报内容:“延安毛泽东先生勋鉴:倭寇投降,世界永久和平局面,可期实现,举凡国际国内各种重要问题,亟待解决,特请先生克日惠临陪都,共同商讨,事关国家大计,幸勿吝驾,临电不胜迫切悬盼之至。”对这封电报解读准确的是( )

A.当时抗日战争即将取得胜利

B.后来毛泽东亲赴重庆举行谈判

C.蒋介石释放和平善意,避免内战

D.当时中国共产党在政治、军事上占优势

解放战争后期,蒋介石曾在山西白云观抽签,得一“下下签”,他叹息败局已定。不久,毛泽东也恰巧来到白云观,为助兴也抽了一签,得“上上签”。此事后来蒋介石知道了,说:“天意。”毛泽东却说:“民意。”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

A.蒋介石的失败具有历史必然性,这是“天意”

B.“民意”指反蒋符合人民的意愿和利益

C.蒋介石夸大了失败的偶然性,未看到失败的真正原因

D.中共通过土地改革等措施,“得人心者得天下”

20世纪40年代朱自清总结了人们的普遍心情:“胜利到来的当时,我们喘一口气,情不自禁的在心头描画着三五年后可能实现的一个小康时代……但是胜利的欢呼闪电似的过去了,接着是一阵阵闷雷响着。这个变化太快了,幻灭得太快了。”当时人们的普遍愿望是( )

A.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B.要和平,争民主

C.还我河山,守土抗战 D.打倒列强,除军阀

“我们提议(中共)中央能允许我们在本月底(注:当年为民国三十五年)即开始实施主力突围的计划,即经鄂中分两个纵队分别向陕南及武当山突围,然后转至陕甘宁边区。”该部队发此电文主要是由于( )

A.重庆政治协商会议召开 B.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

C.国民党实行重点进攻 D.战略反攻的需要

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说:“蒋介石两个拳头(指陕北和山东)这么一伸,他的胸膛就露出来了。所以,我们的战略就是要把这两个拳头紧紧拖住,对准他的胸膛插上一刀。”这里说的“插上一刀”指的是( )

A.千里跃进大别山 B.百万雄师过长江

C.挺进大西南 D.挥师大西北

1月15日是天津解放62周年纪念日。解放天津的军事行动处于人民解放战争的( )

A.战略防御阶段 B.战略反攻阶段

C.战略决战阶段 D.战略相持阶段

人民解放军基本上消灭国民党军队主力,为解放全中国奠定基础的重大军事战略行动是( )

A.粉碎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 B.战略反攻

C.战略决战 D.渡江战役

1945年重庆谈判和1949年的北平和谈其历史条件的相似之处是( )

①民主党派在谈判中起了关键作用 ②国民党利用和谈加紧备战 ③中共为争取国内和平而参加谈判 ④国民党军事优势已经丧失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诗词也能反映历史。1949年毛泽东作了《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这首诗,其中有“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的诗句,这主要是描绘哪一重要战役( )

A.辽沈战役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1949年5月,解放上海的战斗结束以后,成千上万的解放军指战员整齐地睡在马路上。对此,美国的《生活》杂志称:“这个行动宣告了国民党时代已经结束。”这主要是指( )

A.上海解放后,国民党的统治宣告结束

B.美国已放弃扶蒋_的政策

C.中共及解放军赢得了人民的信任和拥护

D.人民解放战争取得决战的胜利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抗日)战争结束后不久 举行之政治商谈之目的固在于和平,即动员戡乱之目的亦在于和平。但是今日时局为和为战……其关键不在于政府……全在于共产党。……政府……愿与商讨停止战 事恢复和平的具体方法。只要和议无害于国家的独立完整,而有助于人民的休养生息;只要神圣的宪法不由我而违反,民主宪政不因此而破坏,中华民国的国体能够 确保,中华民族的法统不致中断,军队有确定的保障……反之,如果共产党始终坚持武装叛乱到底,并无和平诚意,则政府……自不能不与共党周旋到底,别无他 途。

——蒋介石1949年元旦《新年文告》

请回答:

(1)“政治商谈”和“戡乱”分别是指什么?“今日时局”是一种怎样的时局?

(2)蒋介石提出的“和议”的目的是什么?

(3)请你根据以上材料,判断蒋介石提出的“和议”是否真诚?并从材料中找出证据加以说明。

篇3: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1第四单元检测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英国历史学家马士说:“当中国人实行一种激烈的禁烟措施而使危机加剧的时候,战争果然就到来了。可是它并不是为了维护鸦片贸易而进行的斗争,它不过是一个持续了并且要决定东方和西方之间应有的国际和商务关系的斗争的开端。”这表明,英国对中国发动两次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是( )

A.英国决心用武力维护中英之间的正当贸易

B.清政府的闭关政策影响了东西方贸易关系

C.英国要用武力打开中国市场以倾销商品

D.林则徐禁烟措施过激损害了英国的商业利益

2.李鸿章说:“我朝处数千年未有之奇局,自应建数千年来未有之奇业。”对这种“奇局”应理解为( )

A.空前规模的太平天国农民革命运动 B.内有农民起义外有强敌入侵

C.外国资本主义的枪炮利器是前所未有的 D.面临资本主义征服世界的不可抗拒的潮

3.有学者将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概括为“两个过程”,即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结合,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的过程,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过程。依据其观点,可能会对1840~19间的哪些重要事件评价较高?( )

①鸦片战争②太平天国运动③八国联军侵华战争④辛亥革命

A.①②③④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4.为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2周年,某校团委准备组织团员观看右图所示的地方。该地方是( )

A.辛亥革命纪念馆 B.中共一大会址

C.南昌起义纪念馆 D.遵义会议会址

5.19世纪90年代,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条约与19世纪40~60年代签订的条约相比,最显著的不同点是增加了 ( )

A.割地的面积 B.赔款的数额 C.开放的口岸 D.列强办厂的特权

6.1912年3月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你认为这句话从根本上颠覆了下面哪一种观念?( )

A.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B.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C.二十四史非史也,二十四姓之家谱也

D.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

7.近代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家和思想家章炳麟在19写了一副对联,上联是:今日幸颐和,明日幸海子,几忘曾幸古长安,亿兆民膏血轻抛,只顾一人庆有;下联为:五旬割云南,六旬割台湾,此时又割东三省,数千里版图尽弃,每逢万寿疆无。此联抨击的现象主要是( )

A.西方侵略者的贪婪 B.最高统治者的腐朽

C.外交官员的卖国 D.广大人民的麻木

8.有人认为:“从实力来讲,孙中山比起洪秀全来,相差不知几千万里了,而偌大的清帝国不亡于洪、杨,却被孙文的几个口号叫垮了,何哉?主题使然也。孙中山把主题摸对了,几颗炸弹一丢,满清帝国就土崩瓦解了。”这反映出 ( )

①三民主义基本符合当时中国社会发展的趋势 ②实力是否强大,对历史进程的发展无关紧要 ③清政府舆论管制不成功 ④一个人能否取得成功,关键在于能否将个人事业同时代的需求相结合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9.“过去专制主义是正统,神圣不可侵犯……现在民主主义成了正统,同样取得了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侵犯了这种神圣……为人民所抛弃是毫无疑问的。”引发这种变化的历史事件是( )

A.维新变法 B.辛亥革命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10.毛泽东说:“中国的封建社会延续了三千年左右,直到19世纪中叶这个社会的内部才发生了重大变化”。这种变化不包括( )

A.中国社会性质发生变化 B.中国面临的世界形势发生变化

C.中国社会思想发生变化 D.中国的社会经济结构发生变化

11.有人说:“对于西方的挑战,中国的反应之所以迟钝,是由于中国社会在19世纪中叶面临很不寻常的历史环境。内部事务万分火急,至于西方则可以暂缓二步。”这里的“内部事务”主要是指( )

A.太平天国运动 B.满汉官僚的矛盾

C.义和团运动 D.洋务派与顽固派的矛盾

12.从下列近代中国人根据当时形势创作的宣传漫画中,我们可以获取的历史信息有( )

图1 望风而起图2 共和

①武昌起义后各地纷纷响应 ②革命隐藏着失败的危机 ③革命派大力弘扬民主 ④民主政治得以实现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 D.③④

13.8月8日北京举办了第29届夏季奥运会。其实早在19《天津青年》杂志就提出了“奥运三问”:中国何时派运动员参加奥运会?何时能夺得奖牌?何时能在中国举办奥运会?1前“奥运三问”的提出实际上反映了( )

A.国际奥林匹克运动尚未开展 B.清政府尤其重视体育事业

C.中国闭关锁国,中外交流困难 D.人民对国衰民弱的现状强烈不满

14.1924年7月,国民党召开党员联欢会,孙中山看到衣衫不整、肤色黝黑的农民冒着烈日前来参加,兴奋地对身边的宋庆龄说,“这是革命成功的起点”。据此判断,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孙中山认识到了农民的伟大力量 B.为此他提出了民生主义

C.决定建立工农联盟政权 D.决定进行国共合作

15.陕北民歌《移民歌》唱道:“山川秀,天地平,毛主席领导陕甘宁。迎接移民开山林,咱们边区满地红。”该民歌所反映的内容最早可能发生于( )

A.国共十年内战时期 B.抗日战争时期C.解放战争时期 D.三大改造时期

16.1912年之所以成为中国政治史上最具转折意义的年份之一,是因为这一年( )

A.北洋军阀取代了满洲贵族统治 B.立法机关由临时参议院发展为国会

C.政治中心从南京迁往北京 D.共和制度取代了君主制度

17.相对清政府的屈辱外交,民国时期(1912~1949年)的外交出现了一些新气象,这表现在( )

①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②全面收复英国在华租界③收回台湾④中国远征军击败侵缅日军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18.通过中国近代百年来的历史看上海,下列事件与上海无关的是( )

A.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B.孙中山建立兴中会

C.五四运动 D.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19.1940年,周恩来在重庆与当时的棋王谢侠逊对弈时一语双关地说:“明人重炮,清人重马,我们应该重兵卒。”周恩来的话实质上反映了( )

A.周恩来深谙历史知识 B.放弃炮马,亦和亦战,能扭转中国战局

C.只依靠政府军队抗战 D.中国共产党依靠群众,实行全面抗战

20.反映人民解放战争开始走向战略反攻的图片是( )

ABCD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答题)

21.海疆,即是主权国家的领海,沿海国家的海洋国境,近代以来,中国海疆和海防历史的兴衰,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华民族的衰败与复兴。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沿海水师,率皆老弱无用,军器率多残缺,并不修整。又战船率用薄板旧钉,遇击即破,并不计及夷器之凶利坚固,作何抵御?似此废弛,何以肃边威远?

──《鸿胪寺卿黄爵滋敬陈六事疏》(1835年)

材料二 “甲午一役,威海水陆之防,既毁于日本……”“东三省海防,奉天尤重。自日占旅、大,辽东半岛藩篱尽撤。”

──《清史稿》

材料三 中国海军舰艇编队年12月26日下午13时45分宣布从海南三亚起航,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执行护航任务。中央军委委员、海军司令员吴胜利出席欢送仪式并致词。吴胜利说,这次护航任务是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和胡锦涛同志根据联合国安理会有关决议作出的重大决策,充分体现了中国积极履行国际义务的负责任大国形象,充分体现了中国政府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充分体现了解放军维护国际与地区和平安全的积极态度,充分体现了人民海军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决心和能力,对于维护亚丁湾、索马里海域的和平与安宁必将发挥积极重要作用。

──摘自中新网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问题?这些问题导致了什么严重后果?请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在两次鸦片战争中中国海防主权是如何遭到列强严重破坏的?

(2)分析材料二,甲午一役,中国新式海军竞惨败于日本,其根本原因何在?此后中国海防又出现了什么严重局面?

(3)综合上述三则材料,你能得到一些什么认识?

22.阅读下列图片和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

材料四 东史郎在著作《一名士兵在南京大屠杀中的体验》一书中,揭露了当年侵华日军所犯下的令人发指的罪行,他在其著作中写道,一名侵华日军头目在南京大屠杀中,将一名中国人装在绑有手榴弹的邮袋中,浇上汽油点燃后扔到水中,在水中爆炸身亡。

材料五 靖国神社是日本祭祀明治维新以后历次战争中死亡军人的场所。根据日本“靖国神社法”,该神社具有宗教法人的资格。神社内供奉着明治维新以来约250万日本军人的牌位,其中包括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战败后被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判处死刑的东条英机等14名甲级战犯。

材料六 中国温家宝11月30日在老挝首都万象会见了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温家宝指出,目前影响中日关系进一步发展的主要障碍在政治上,对日本领导人参拜靖国神社问题处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两国关系的发展.温家宝说,中日是重要的邻邦。中日邦交正常化32年来,两国关系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发展睦邻友好关系对两国有利,对亚洲乃至世界都有利。他说,中日有着广泛的共同利益,一定要从长远的角度和战略的高度来考虑和促进两国关系的发展。

──摘自新华网

请回答:

(1)材料一、二、四说一说日本侵华过程中犯下了哪些滔天罪行?

(2)材料三发生在什么时间?说明了什么问题?有何历史意义?

(3)根据材料五,靖国神社作为宗教团体,竟然供奉着东条英机等二战的甲级战犯的牌位、遗物,这说明了什么?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日本政要参拜靖国神社的问题实质及其对中日关系带来的严重影响分别是什么?

(5)上述材料给我们哪些启示?

23.近代以来,面对外国的侵略,中国人民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虽艰难曲折,但终于使国人看到了曙光。

材料一

图一洪秀全图二太平天国大花钱图三豪华的天王府图四 洪秀全幼子玉玺

材料二 右面这一幅漫画反映了辛亥革命期间未庄的地主乡绅捣毁静修庵参加革命的情形。鲁迅著作《阿Q正传》中写道:“(赵秀才和假洋鬼子)他们想了又想,才想出静修庵里有一块‘皇帝万岁万万岁’的龙牌,是应该赶紧革掉的,于是又立刻同到庵里去革命。……知县大老爷还是原官,不过改称了什么,而且举人老爷也做了什么官。这些名目未庄人都说不明白。带兵的也还是先前的老把总。”

材料三 19的三幅图

街头游行各界声援初步胜利

材料四 孙中山在遗嘱中说:“余致力于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积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达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现在革命尚未成功,凡我同志,务须依照余所著建国方略、建国大纲、三民主义及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继续努力,以求贯彻。最近主张开国民会议及废除不平等条约,尤须于最短时间,促其实现,是所至嘱!”

请回答:

(1)材料一四幅图中反映了什么历史信息?

(2)从材料二你能得到什么信息?辛亥革命取得的主要成就是什么?

(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取得什么具体成就?这一事件与哪一节日有关?并说明设节的理由。勇于承担历史责任,是五四以来中国青年运动的光荣传统。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如何肩负起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请把你的想法说出来。

(4)有人说,孙中山从1905年创立中国同盟会到1925年逝世,其民主政治斗争可分为三个时期(1905年至1912年初为第一个时期;1912年至1922年为第二个时期;1923至1925年为第三个时期)。依据材料四结合教材知识概括这三个时期民主斗争的主题并说明孙中山对20世纪中国社会政治变革的最大贡献。

篇4: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1第四单元检测试题及答案

1.C 2.D 3.D 4.C 5.D 6.A 7.B 8.D 9.B 10.B 11.A 12.C 13.D 14.A 15.B 16.D 17.C 18.B 19.D 20.A

21.(1)问题:军事极其落后;没有形成近代海军,海防废弛。后果:导致了中国第一、二次鸦片战争的失败(或便利了西方殖民者的侵略)。破坏:《南京条约》英侵香港岛,五日开埠,《天津条约》《北京条约》开放了更多的沿海通商口岸;中美《望厦条约》规定外国军舰可以在中国各通商口岸“巡查贸易”,中国海防洞开,领海主权遭破坏。(2)根本原因:清朝封建专制统治腐败。严重局面:海军全军覆没,威海卫旅顺军港沦陷,渤海、黄海海防尽失,京畿门户洞开.割让台湾岛,东南海防洞开。(3)认识:清王朝专制腐败导致国家衰弱、军备落后、海防虚弱,在封建专制制度下,中国不可能实现海军、海防近代化和有效地保卫海疆;在社会主义的新中国,中国海军的力量空前强大,中国的国力大大加强,所以人民海军舰艇对于维护亚丁湾、索马里海域的和平与安宁必将发挥积极重要作用

22.(1)屠杀中国人民(如南京大屠杀),进行细菌战、毒气战。(2)时间:1945年9月9日。说明:日本向中国政府正式投降,签订中国战区的投降书。历史意义:①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伟大的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了完全胜利;②中华民族团结一致,共御外敌,洗雪了鸦片战争以来的民族耻辱,捍卫了民族尊严,并为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③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抗战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3)说明靖国神社具有明显的政治倾向,公然为日本军国主义张目。(4)问题实质:否认日本发动侵略战争和犯下的滔天罪行。严重影响: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损害了中日关系,且悖于和平、发展与合作的时代潮流。(5)①经济决定政治,政治对经济有反作用。日本首相一再参拜靖国神社,反映出日本政局日益右倾化和右翼势力日益猖獗,其背景在于日本经济长期低迷和政治长期混乱,斗争是长期、动荡的状况。②和平与发展彼此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当前威胁和平的隐患依然存在,斗争是长期、复杂的。③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落后就会受制于人,我们必须加快发展步伐,增强综合国力

23.(1)洪秀全具有强烈的封建君王思想,天国内部等级森严,上层社会生活腐败奢侈。这正是农民阶级局限性的体现,预示着天国的失败。(2)辛亥革命缺乏群众的理解与支持;旧官僚投机革命;革命潜伏失败的危机。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建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3)五四运动。北京政府被迫罢免曹、陆、章;中国代表拒绝在和约上签字。五四青年节。在五四运动中,学生积极发动、参与,体现了爱国主义精神、民主和科学精神以及追求真理、勇于解放的精神。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进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也是当代青年的历史使命。青年一代要牢记党和人民的重托,要肩负起历史的使命就要勤于学习,发扬五四先驱所倡导的科学精神。二要善于创造,只有不断创造不断开拓,事业才能发展社会才能进步。三是甘于奉献,在火热的社会实践中创造无悔的青春,永恒的青春。(4)领导辛亥革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捍卫民主共和而斗争;促成国共合作掀起国民革命运动。最大贡献: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民主共和制度。

★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课件

★ 高一政治必修一期末模拟试题

★ 高一历史必修复习资料精选

★ 高一必修1英语作文

★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 高一历史必修二基础知识点

★ 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 四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质量检测试题

★ 高一语文必修一检测题及答案

★ 高一物理必修1《自由落体运动》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