塘栖阅读答案【通用9篇】
阅读短文《塘栖》,回答后面练习题。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下是一米范文细心的小编帮家人们找到的塘栖阅读答案【通用9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塘栖阅读答案 篇一一、积累
1.请写出含有“雨”和“雪”的四字成语各一个。
2.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 )
A.分外(fèn) 禁锢(gù) 安慰(wèn) 留滞(zhì)
B.妖娆(ráo) 田圃(pǔ) 丝缕(lǚ) 襁褓(qiáng)
C.颤抖(chàn) 树篱(lí) 喑哑(yīn) 栖息(qī)
D.喧嚷(rǎng) 斗笠(dǒu) 滋润(ruì) 莽莽(mǎng)
3.下列词语中有四个错别字,请用横线标出并依次改正在方格中。
一代天骄 原弛蜡象 顿失滔滔 唯余莽莽
闪闪烁烁 披蓑带笠 红妆素裹 弥足珍贵
4.指出下列古诗句所写的是哪个季节的雨。
A.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
B.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
C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 )
D.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
5.根据提示,简要说明下列诗句中的设喻之妙。
(1)我来了,我走得很轻,而且温声细语地/我的爱心像丝缕那样把天地织在一起
提示:假如将诗句改写为“我的爱心像绳索那样把天地连在一起”,诗的情味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2)谁不愿意,有一个柔软的晚上/柔软得像一片湖/萤火虫和星星在睡莲丛中游动
提示:“柔软得像一片湖”这个比喻写出了“柔软的夜晚”怎样的情致?
6.根据提示,将下列诗句进行分类,填写序号即可。
①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②跟着我去踩田圃的泥土将润如油膏/去看牧场就要抽发忍冬的新苗/绕着池塘跟跳跃的鱼儿说声好/去听听溪水练习新编的洗衣谣。
③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当所有的鸟儿因骄阳而昏晕,/隐藏在阴凉的林中,就有一种声音/在新割的草地周围的树篱上飘荡,/那就是蝈蝈的乐音啊!
④树叶的碧意是一个流动的海。
⑤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化静为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音韵和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比突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在“沙砾”“小草”“蚂蚁”中任选一种。仿照下面的句式,写一组句子。
棉花,没有菊花的五彩斑斓,也没有荷花的芳香迷人,但它用最质朴的面貌,带给人温暖与体贴。
8.说起最短的现代诗,人们会提起北岛的《人生》,这首诗只有一个字:“网”。仅这一个“网”字就可以启发我们无限的联想,请谈谈你由此想到了哪些,并写出其中的两个方面。
二、阅读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文后问题。
思念
舒婷
一幅色彩缤纷但缺乏线条的挂图
一题清纯然而无解的代数
一具独弦琴,拨动檐雨的念珠
一双达不到彼岸的桨橹
蓓蕾一般默默地等待
夕阳一样遥遥地注目
也许藏有一个重洋
但流出来,只有两颗泪珠
呵,在心的远景里
在灵魂的深处
9.用“/”标出下面诗句的朗读节奏。
①一幅色彩缤纷但缺乏线条的挂图
②一题清纯然而无解的代数
③蓓蕾一般默默地等待
④夕阳一样遥遥地注目
10.这首诗有朦胧、深远的意境,这种意境是怎样产生的?请说说你的理解。
我的理解:
11.这首诗表达了女诗人什么样的情思?请谈谈你的思考。
(二)阅读下面文章,回答文后问题。
新 叶
①一夜春雨。清晨,我撩开白色的帘幔,一眼瞥见小窗下那几根光秃秃的枝条上,冷不丁里爆出些淡绿、鹅黄色的嫩芽。“新叶!”我不由眼睛刷地一亮,惊喜的叫出声来,陡然觉得一阵清风带着春的气息从面前拂过。啊!你好,新叶!
②大自然里的花五彩缤纷,而“绿色的花”却十分罕见,如果说我见过的话,那就是新叶了。
③人们总是把燕子飞来当作春天来临的预告,而我认为,新叶,才真正称得上春的使者。早在严酷的冬天,它就怀着自己的信念和希冀,坚定执着地等待着,积蓄着。一旦冰消雪化,它便急不可待地从干枝秃条上冒出来,怯怯地朝四处窥探一遭,然后,轻轻抖动小小的身子,亲切地互相招呼着,迎阳光,沐春雨,尽情舒展开来。不几天,就星星点点地缀满一树,展示出蓬勃的生机。
④新叶一天天长大了,伴着春的脚步。转眼间,便是满目翠绿。仰头望去,在阳光的照射下,片片澄明透亮,青翠欲滴,恰似一芽芽鲜嫩的新茶投入沸水里。老远看来,却见一团团、一簇簇,浓淡相间,亭亭如盖。密处,浓得深邃,像汩汩流油;稀处,淡得清亮,像一层薄薄的光晕。
⑤然而,倘若它只有惹人喜爱的风姿,怎值得我动之以情?留意观察许久,我发现一些使我敬慕的——它的德行和情操。
⑥新叶的一生是短暂的。春天萌芽,夏日生长,秋风起后,大都飘飘去了。短暂的一生,却洋溢着无穷的活力和对生活的爱。首先,它从不挑剔所处环境的恶劣。可安家于深山僻野,或置身繁街闹市,忠守在自己的岗位上,于地不争丰瘠,于人但求有益。它辛勤地工作着,日夜不停地吸收二氧化碳,输出新鲜氧气。它用自己的身体装点河山,美化环境,为大道挡阳拦沙,为路人庇荫遮雨。它扶持着艳丽的花朵、香甜的果实,却从不炫耀自己。默默地专心致志地垂着绿阴,谦逊而不卑贱,清高而不 A ,淡妆自持,深根自养,忘我奉献。大地的乳汁养育了它,它抱以一腔忠诚。即使凋落下来,也总是齐齐地集在树根前,不肯离去。而且,大多是叶面朝下,把最后一吻献给大地母亲。
⑦也许是因为“绿肥红瘦”的缘故,花朵常常比绿叶更容易博得人们欢心。可是红花虽好,还需绿叶扶持。没有绿叶的“无穷碧”又哪来花朵的“别样红”?我赞美绿叶!
⑧新叶青青,使我忽然想到:即使不能做一朵流芳溢彩的鲜花,做一片
纯净高尚的绿叶又何乐而不为呢。人生,本该像它一样青翠、蓬勃、谦逊、诚恳。
⑨朋友,愿你生命之树常青,永远长满绿油油的新叶,四季常青。
12.根据第⑥段内容,思考A处应填写的词语,并把它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谦逊而不卑贱,清高而不
13.文中赞美了新叶诸多可贵品质,请你简要写出其中四种。
⑴
⑵
⑶
⑷
14.作者赞美新叶的目的是什么?
15.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再写出包含这一词语的一句诗词或仿照这个句子再另写一句话。
也许是因为“绿肥红瘦”的缘故,花朵常常比绿叶更容易博得人们欢心。
绿肥红瘦:
诗句:
仿句:
16.按下面例子,请另找一处你认为写得精彩的语句,简要说说好在哪里。示例:第①段“光秃秃的枝条上”与“淡绿、鹅黄色的嫩芽”形成鲜明对比,突出“嫩芽”的勃勃生机。
(三)阅读下面文章,回答文后问题。
那一片消失了的苇塘
雷抒雁
“那一片苇塘呢?”与其说我是在问这位行路的年轻人,还不如说是在问自己。
“苇塘?”“在哪里呀?”年轻人转过头去望着那一片高高低低的房舍,像是反问,又似在寻找。没有!连一根苇子都没有!从来就不曾有过呀?
“就在这里!”我坚定地认为。我听见他嘟哝了一句:“梦话!”
梦话?是的,是梦话。50多年前,那一片茂密的苇塘还在,此后,就没有走出过我的梦境。我相信,这位年轻人确实没有见过那片苇塘,那些茂密的青苇从来没有进入过他的梦中,没有给过他快乐和欢愉。他的记忆里,这里从来就是房子,房子。
那一片苇塘属于我,属于我的童年,是我记忆和梦境最鲜活的一部分。
那是一片十多亩地面的水塘,拥挤地生满了芦苇。在大人们那里,有价值的,只是苇子;而被孩子们看作乐园的,是那一片苇塘。每天上学,我们走过苇塘,都会放慢脚步,那些花花草草,记录着时间的变化。
一过二月二,天气就暖和了。首先是苇塘里有了动静。A 穿破陈年的枯叶、烂泥和冰水,一些锥子般尖锐的苇芽脱颖而出。红红的芽尖,唤醒了池塘,沉寂了一冬天的苇塘开始有了生气 。待苇芽蹿高,绽开一片两片叶子的时候,整个世界便被春天占领了。耳边,整天都是鸟儿的叫声和虫子飞来飞去的嗡嗡声,大片大片的麦田,像大地上铺展了的绸缎,在和风里柔柔地抖动。B 一些早熟的花儿,抢夺时间一般,开始酝酿花事,商量结籽儿。柳丝软软地轻拂我们的脸面,牵动我们的头发,像要告诉一些什么秘密给我们。
我们采下绽开的苇叶,卷成喇叭,把那细嘴挖扁,含在嘴里,依着喇叭的粗细,吹出或粗壮或尖厉的声音;头顶软软的柳条,也被折下来,捋去柳芽,拧成柳哨。这就有了一支青春的乐队,吹奏着春天的乐曲,吱吱呀呀,回响在上学的路上。引得田里干活的农人,停下手里的活计,望着我们,一任欢快与希望撩拨他们沉静的心思。
季节像是踩着苇叶走过来的。苇叶三片四片地展开,池塘里就绿汪汪地变得浓密了。太阳开始辣辣地照在头顶,棉衣,而后是夹衣,一件件被从身上剥掉。苇塘周围的麦子开始日渐变黄,有人拿着青杏咔嚓咔嚓一边流着酸水一边嚼起。夏天到了!
假日里,我们会背着草笼,拿着镰刀,说是去割牛草,或者拣柴火,一整晌一整晌沉迷在苇塘边。
有一种鸟,叫“呱呱迪”。这名字完全是依了它的叫声来的。声音悠长而响亮,可你看不见鸟的身影,那声音总是从密密的苇叶后传出来。这鸟儿很聪明,能把三四根苇子用草缠在一起,在那交叉处用苇叶织一个窝,里边铺着一些软软的干草和细碎的羽毛。窝里,总能看到三两只麻溜溜的鸟蛋。你要是靠近鸟窝,便会有尖厉的呱呱叫声,威胁你,驱赶你。
塘边的野草,我们全都认识,从蒲公英、趴地龙、香胡子到粘粘蔓,全认识。我们喜欢菅草长长白白嫩嫩的草根,一节节,像袖珍的甘蔗,嚼起来很甜。还有一种好吃的草,叫红根根,那红红的草根上,常常结着黄豆大的根瘤,吃起来脆脆的,像生地瓜。最让我们兴奋的是找到一株羊奶奶。这种蔓生的阔叶草,总是攀着芦苇往上长,一个个果实圆溜溜的,山羊奶头一般,采摘时,会流出一些白色乳汁。羊奶果鲜嫩时,放在嘴里一咬,脆生生,甜丝丝的。
我们这些野孩子,就这样一天天泡在苇塘边。忽一日,采到的羊奶奶咬不动了,掰开一看,里边整整齐齐伏着一排排带着绒毛的种子。老了!我们知道,暑假也该结束了。大人们说:你们这些马驹子,该拴缰绳了吧!
苇子说,秋天了!顶上的穗子由绿至黄继而变白,像一塘白发的老人。再过苇塘时,一些带绒毛的草籽,便飞扬起来,落在我们的肩膀上、头发上,要人带它们到远方去落户。就连圆滚滚周身是刺的苍耳,瘦扁扁顶上长了三几根钩针的“狗扎扎”,都不甘寂寞,插进布眼,爬在裤角上,要搭“便车”,到远方去旅行。
父兄们送我们上学去,走过苇塘,一路上总在说:好好念书,日后到远处去,到大城市去。连苍耳、狗扎扎都懂得哩!
那一片苇塘永远的没有了。消失在一些高高低低的房子下边。找它,只有在梦中,在童年的记忆里。
17. 文中说:“那些花花草草,记录着时间的变化。”阅读全文,请将青苇记录季节变化的语句摘录出来,填写在横线上。
(1)春季: (2)夏季: (3)秋季:
18. 苇塘被孩子们看作乐园。请概括出令孩子们“快乐和欢愉”的四件事情。
19. 体会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及作用。
引得田里干活的农人,停下手里的活计,望着我们,一任欢快与希望撩拨他们沉静的心思。
20.文中有许多句子写得很精彩,请你从A、B两处任选一句,作简要赏析。
21. 结合全文,先说说对文章结尾处画线句子“找它,只有在梦中,在童年的记忆里”的理解,再谈谈你从中受到的启示。
三、写作
22.母亲的一声呼唤,荡漾着爱的涟漪;朋友的一声呼唤,打开了紧闭的心扉。地球呼唤我们警醒,时代呼唤我们前行。呼唤是提醒,是关注,是引领。呼唤来自思考,呼唤源于真情。呼唤责任,呼唤燕子归来,呼唤童心不泯……生活中,多么美好的感情凝聚成一声呼唤,又有多少遗憾期待着一声呼唤。我们经常感受到对方的呼唤,也曾由衷地发出过呼唤。
请以“呼唤”为话题写作。
要求:①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③600字左右。
参考答案
1.要求书写工整、美观、无误2.C 3.驰 惟 戴 装 4.A春雨 B冬雨 C夏雨 D秋雨 5.(1)把爱心比作丝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爱心的细腻、温柔、绵长。如把“丝缕”改写成“绳索”,则表达不出这种意思。(2)写出了“柔软的夜晚”的安宁、平静、柔和、温馨,给人以温柔如梦的美好感觉。6.化静为动:①④ 音韵和谐:②③⑤ 对比突出:⑥ 7.注意句式与内容两个方面的仿拟。示例:沙砾,没有鹅卵石的光滑圆润,也没有壁岩的坚硬险峻,但它用集体的力量,装点着河岸。8.注意“人生”与“网”的联系。示例:(1)人们生活在一张人际情感的“网”中,有亲情、友情、爱情等,人们在这张网中找到自己的港湾与归宿。(2)人际交往中的关系网。使人生变得复杂起来。甚至隐藏着不可公开的交易。9.①一幅/色彩缤纷/但缺乏线条的/拄图 ②一题/清纯/然而无解的/代数 ③蓓蕾一般/默默地/等待 ④夕阳一样/遥遥地/注目10.这首诗扑面而来的是“挂图”、“代数”、“琴”、“桨橹”“蓓蕾”、“夕阳”等意象,它们打破了时空的界限和“思念”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使诗产生了朦胧深远的意境。11.因思念而产生的焦灼、烦躁、惆帐、失意等情思。12.孤傲(与之相近的词如“自傲”等亦可)13.提示:①一生短暂,热爱生活;②不惧环境恶劣;③忠于岗位;④与地不争,与人有益;⑤工作辛勤;⑥美化环境;⑦从不炫耀;⑧知恩图报……14.赞美像新叶一样青翠、蓬勃、谦逊、诚恳的人生。15.绿叶多红花少。诗句示例: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仿句示例略。应符合“也许是因为……的缘故,……比……更……”的句式。16.开放性试题,言之成理即可
17.春季:苇芽蹿高,绽开一片两片叶子;夏季:苇叶三片四片地展开;秋季:顶上的穗子由绿至黄继而变白。 18.(1)用苇叶、柳条可以做成“乐器”吹奏;(2)假日苇塘边劳动的快乐;(3)神秘的“呱呱迪”的叫声和它的窝;(4)有可供解馋的野草;(5)从苇塘花花草草的变化中欣赏自然之乐。(答出任意4点即可) 19.挑逗、招惹的意思。这一动词准确传神地写出了大人们被我们的欢乐与希望所感染(吸引)的情状。 20. A句: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出苇芽的尖锐之态,突出其生命力之强。B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一些花儿在春天竞相开放之态,凸显出春天的美丽和给人的愉悦之情。 21.要寻找苇塘,只能在记忆中寻找,因为随着时间的发展它已经消失在了高高低低的屋舍下了;表达了因苇塘的消失而产生的惋惜和怀念之情。(启示:围绕“自然之乐”或“童心”谈均可。)
22. 作文评分标准:
一等:切合题意,中心突出,内容具体,感情真挚,结构完整,语言流畅,字迹工整,符合文体要求。
二等: 符合题意,中心明确,内容较具体, 有真情实感,结构完整,语言通顺,字迹清楚,较符合要求。
塘栖阅读答案 篇二在昆虫中,蜻蜓的飞行别具一格。不仅飞快的速度令人惊叹,还有那悠闲、自如的飞行姿态也常是变幻莫测,尤其是在变换方向时,仍可完成漂亮的飞行动作。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非凡的蜻蜓阅读答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非凡的蜻蜓在昆虫中,蜻蜓的飞行别具一格。不仅飞快的速度令人惊叹,还有那悠闲、自如的飞行姿态也常是变幻莫测,尤其是在变换方向时,仍可完成漂亮的飞行动作。它们可作短距离飞行;也可成群地自转飞行;时尔滑翔向前、回转,时尔垂直向上,去追捕具有相同飞速的苍蝇。
它们在飞行中交配,常作结伴飞行,而最值得惊诧的是它们的飞行耐力。一位昆虫学家曾这样描述它们:在连续几个月内,每天,当太阳初放光芒之时,它们便开始不停地飞,仅在晚上(天气不好时,偶尔也在白天)作片刻休息。有些蜻蜓擅长旅行,它们可飞越几千万公里,从某一大陆飞往另一大陆。
蜻蜓具有异常发达的翅肌和腹背面的气囊,囊内贮有空气,可调节体温,也是使之毫不费力地停留在空中的奥妙所在。正如保罗·罗贝尔所说:“这就是为什么昆虫能够轻松自如地在空中飞行如此长的时间,或许,这也是为什么总是在有阳光时飞行的缘故吧!否则,一旦气温下降,它们的比重就会增加。”
蜻蜓发达的头部和那更为发达的眼睛构成了真正的头盔,使它们能观察周围的一切。蜻蜓的复眼中有一二十个到三万个单眼,每一个眼与“脑”的神经末梢连接。这就给我们解释了蜻蜓捕食的高超技能,以及其他捕食者难以接近它们的原因。另外,它们有连着前胸的细长的颈,通常缩在头部后面,所以蜻蜓的头部异常地灵活。
蜻蜓凭着自己高超的飞行技能,有力的咀嚼口器和其他特点,无疑已成为一种可与鸟类中的猛禽相比的可怕的捕食昆虫。那么,它们究竟以何为食呢?它们在飞行中捕食活的昆虫,主要是虻、苍蝇、蚊子,也吃蝴蝶。它们似乎十分害怕具毒腺的昆虫,如蜜蜂、金龟子等。蜻蜓也相互吞食,尽管这并不普遍,但毕竟存在着弱肉强食的现象。
蜻蜓如此善于飞行,而它们的幼虫(称水虿)却只能在水中成长:独特的“脸盖”使这些水虿(chài)成为池塘中的一霸,腹部尽头的鳃是供其呼吸的器官。蜻蜓由水虿变为成虫要经过多次蜕壳,少者七次,多者达十五次。此时,蜻蜓开始离开水面,告别昨天的水栖生活,开始真正的空中生活。
在通常情况下,蜻蜓的生命周期为一年,成虫一般活到春末或夏季,而它们的卵则可以度过秋冬,直到第二年的初春。欧洲地区的蜻蜓一般每年繁殖二代。有些种类的蜻蜓的生命周期可长达三年四年,甚至五年。
那么,蜻蜓的天敌是谁呢?事实告诉我们:在生命的大千世界中,任何肉食者对比它更强大的对手来说,终究只能是牺牲品。比如:鱼,尤其是鳊鱼、鳟鱼、鲈鱼都捕食蜻蜓的幼体,而对于雌性成虫来说,它们到水中产卵的时候,也有可能遇到这些剋星。
青蛙和鼩鼱(qújīng)似乎也偏爱捕食蜻蜓,蹼足类、涉禽类也都把正在孵化中的水虿作为主食,而成虫则常常遭到隼的追捕。
众所周知,鸣禽类中的翠鸟最善捕食蜻蜓幼体,保罗·罗贝尔写道:“我在翠鸟的胃里,发现了八条正在羽化的幼体。这种漂亮的翠鸟也把蜻蜓的成虫带给自己的孩子,在它们的鸟窝里经常可以发现不少的翅膜和家宴的剩餐。”
昆虫类中的斑蝥、水边蚂蚁、龙虱以及灰蝎蝽也会向蜻蜓发起进攻。
在欧洲上空飞翔的蜻蜓有几百种,在热带地区,在亚马逊河源头,在喜马拉雅山脚下,有成千种!除了南北极之外,蜻蜓几乎无处不飞翔!
1.说明事物要善于抓住特征。
选文中“蜻蜓”的飞行具有怎样的特征?(2分)17.有人认为选文介绍蜻蜓的天敌部分可以删去,对此你怎么看?请用简略的话说说理由。(3分)
2.说说下面这句话中加点词的表达作用。
(3分)
此时,蜻蜓开始离开水面,告别昨天的水栖生活,开始真正的空中生活。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用得非常准确,为什么?(2分)
它们在飞行中捕食活的昆虫,主要是虻、苍蝇、蚊子,也吃蝴蝶。
参考答案:
1.速度快,姿态悠闲、自如,变幻莫测。
(2分)
2.作者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的说明了蜻蜓成虫后的生活习性,收到了生动形象的表达效果。
(3分。能抓住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的说明这一要点即可。)
3.“主要”,准确地说明了蜻蜓的食谱中这些昆虫占绝大多数,也不排除捕食其他昆虫。
塘栖阅读答案 篇三听山
冯源
①平生与山有缘,生于山城长于山城。后来迁家川北,居于山中,年长日深,不知是受了山的薰陶和水的浸润,还是于山水于生活有了领悟和兴会,渐渐地滋养出听山的嗜好。
②初次听山,是在大学读书时一个孟春的黄昏。春雨初霁,林间清幽,山岚逍遥,晚霞如瀑,从对面的山脊泻下,次第地织染着远远凝翠的岑峦和尚含绿滋的林卉;残流漳,迂回曲折,涓涓淙淙,犹无声地吟咏着天籁。整个山间仿佛依然笼罩在淅淅沥沥的春雨中,显出一片宁静,如一幅恬淡的墨画,又如一位绿装倩然的处子,所能够倾听到的,只有宁谧的大地吮吸昊天甘霖微微的喘息。那时年轻,心高志远,好动喜闹,一次的经历便以为山不过是一位哑然的孤独者,一个寂静的缩写,淡然无味,令人难耐。
③学生生活多是平淡、单一,甚至枯燥,又兼远离城市,课余饭后的时日便大多是在山中蹊径的散步中消逝。或许正是如此,才有了那次在雨中听山的偶然的经历和所获。那是一个炎热而郁闷的夏日的午后,与同学步于山径,试图以宁静和清幽来弱化心里的烦闷。盛夏的天,孩子的脸,说变即变,风和日烈间骤然乌云密布。周围无舍,便索性立于树下。雨酣畅淋漓,倾泻在树叶枝梗、青草绿塘,每一次砸下,山中就有一阵清脆或浊重的回响;大雨携着劲风,风过处,树叶枝梗急速不断地屈身弯腰,舞蹈似的,摩擦着推搡着,浑身鸣叫;空中的鸟儿被风掠来拂去、东奔西突,急切而慌乱地寻找巢穴或可栖之处;从山顶涌下的洪水肆无忌惮地在林间、草丛中奔走,又汇成一股股更大的急流,在沟壑里冲撞喧哗,声如金石相击……风声、雨声、水声、树声,交织相融,有如一首雄壮激越而又无序无节的音乐。我倾听着,心灵仿佛受到了一次山的如流的歌韵和大自然醇浓之流的洗礼,也品出了山的亦静亦动,或柔或刚的性格。
④听有所获,情有独钟,在“绿树枝头一线红”的清晨,在“人散后,一勾新月在天际”的夜晚,在小园香径,在流水偎依的桥头,或是凄风苦雨、残阳古道,一次次地静坐聆听。听山是寂寞的,它不比听城市听海,但听山又是不寂寞的。你俯身可拾红花绿叶,仰首能得蓝天白云;可以听到花的绽放、叶的吐蕾,群鸟的和鸣、风雨的协奏、雷电的高歌;听到云的轻盈、风的潇洒,日出日落、月降月升的恢宏的壮阔,和它深厚内腹云涌的情潮,以及它们所融汇成的一支高亢而又柔婉、急切而徐缓的旋律。这是一支美的旋律,你珍蕴了它,便珍蕴了大自然;你拥有了它,也就拥有了一种昂扬向上的生活或人生。
⑤踏着这支旋律的节拍,走入社会,也走入一片新的天地,我依然钟情于听山,依然拥有这支旋律,并矢志不渝地前行。
⑥“蜀汉多奇山,仰望与云平,”这是古人的摹状。但是,你目游其中,会看到它们始终不移地在天际描绘出的浪漫而有致的“五线谱”;你心骋其间,能听到另一支旋律——历史的鼓声与时代的潮音融合的旋律。
⑦据史书记载,汉建安16年,刘备为了实现其谋臣诸葛亮提出的据益州、复汉室进而逐鹿中原的战略,率精兵驻扎在这里,偏安益州的刘璋也“延至北山”。他们“饮酒乐甚”之余,登山远望,夹江两岸的沃野良田、富庶丰饶尽收眼底,刘备想其不久将为已有,便欢曰:“富哉,今日之乐乎!”他如愿以偿,夺隘取关,进而有了蜀地,建立了蜀汉政权。站在山顶,遥想一千七百多年前:如果没有那一阵阵隆隆的鼓声,或许就没有三国的鼎立和蜀汉的繁荣及富庶,也不会有今天这座据史建造的“松柏茂密,篁秀花明,溪壑清幽,景色迷人”的苑囿。
⑧然而,时代之脚匆匆地前行,那一阵鼓声早已沉积为一段历史、几行碑文和一丛丛萋萋荒草,代之的是一阵又一阵时代的潮音。10多年前,当第一批建设者来到这里,便种下了第一个希望——给这寂静的荒山秃岭坡上了绿装;接踵而至,第二批、第三批……他们用双手创建了校园、公园、疗养院,也创造了这一方的社会文明、时代梢神。你信步其中,不仅能听到大自然的旋律,而且可以听到时代的潮音,使你满心欢愉,也令你深味沉思。
⑨山如箜篌弹歌奏律,其实,生活在这一片群峦中的蜀人之心莫不是一架架箜篌,他们所弹奏出的旋律,又岂是大自然所能媲美的?
(原文有删节)
1.文中写到了两次作者具体的听山经历及感受,请分别加以概述。
答:
2.文章第④段中说:“听山是寂寞的,它不比听城市听海。但听山又不是寂寞的。”作者这样写是否矛盾?请谈谈你的看法并说明理由。
答:
3.文章第⑦段写到了蜀汉历史,这一内容在文中起何作用?
答:
4.请从表达和内容两个方面鉴赏文章的最后一段。
答:
答案
1.①孟春黄昏后听山,以为山孤独、寂静、淡然无味,令人难耐。
②雨中听山,品出了山的亦静亦动、或柔或刚的性格。
2.不矛盾。山没有城市和海的热闹与喧嚣,需要静坐聆听,因而“听山是寂寞的”;听山能听出自然美的旋律,拥有了它也就拥有了一种昂扬向上的生活或人生,所以“听山又不是寂寞的”。
塘栖阅读答案 篇四——伊齐拉·帕德(美国诗人)
约瑟夫·洛克,一位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之初来到中国的西方探险家,行走在横断山脉深处,不断地寻找、发现和记录。洛克早已不在,洛克梦却一直在横断山脉的上空,引导一代一代探险者们走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我们,也将重拾洛克的梦想,去探索横断山脉独一无二的神秘,朝拜伟大的贡嘎神山!
横断山脉亦作Hengduan Mountains,中国最长、最宽和最典型的南北向山系,唯一兼有太平洋和印度洋水系的地区。它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通常为四川、云南西部和西藏东部南北向山脉的总称,因“横断”东西,故名横断山脉。贡嘎山,位于四川康定以南,被喻为“蜀山之王”。
为了充分了解洛克和横断山脉,我们不断地收集与阅读相关的书籍文献资料,包括:
《稻城·香格里拉精神史》——这本书的背景是洛克第二次对木雅贡嘎进行探访考察,记录了稻城地区的人文与历史,还有洛克的经历。
《彼岸视点》——收录了洛克发表在《美国国家地理》的两篇文章《发现梦中的香格里拉》和《探访暴风雪中的神山——木雅贡嘎》,它们分别描述了当年洛克穿越麦迪贡嘎和木雅贡嘎的经历,书中配有大量的图片和说明。“亦如它看上去的那样神奇,不仅是西方人,就连中国人自己也对雪原上这片广阔绵长的山系所知甚少。”这是洛克第一眼看见无可比拟的木雅贡嘎的描述。
《我生命中的仙境:约瑟夫·洛克传》——这是作者海男,以第一人称的口吻写给洛克的传记,以虚构私密之境,讲述了洛克在中国西南地区度过的27年,包括洛克两次对贡嘎探险的经历。从书中,我们可以更感性地触摸到有血有肉的洛克。
另外,我们还收集了洛克在贡嘎地区拍摄的风光与民族文化风情的图片,以及有关洛克在横断山脉的一些文献资料。
阅读这些书籍及文献,我们感受到独一无二的横断山脉,神秘莫测的纳西文化。那些泛黄的老照片,更是让我们激动不已。这让我们迫不及待地寻找答案:横断山脉为什么有如此的吸引力?横断山脉为何能孕育出如此独特的文化?杭州——苏州——镇江——扬州——淮安——宿迁——徐州——济宁——聊城——德州——沧州——天津——北京,全程约1700公里,我们三人将单车骑行,领略大运河风光,体验两岸民俗风情,追寻大运河博大精深文化,探寻运河的承载功能,关注运河流域的生态环境。
记得小时候上历史课,老师讲隋炀帝开凿运河,我们便埋下了大运河梦的种子。作家蔡桂林的《千古大运河》,是描绘大运河的一部史实文学著作,由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该书分6章,自春秋战国开挖“泰伯渠”落笔,到吴艘越舶亘天来;从秦皇汉武顺水推兵、大河流火,写到隋炀帝开凿运河下扬州;从唐宋国运盛衰系此水,命悬一河,写到京杭大运河在元代横空出世;从汶上老人呕血数斗,写到清代的老河工们前赴后继……三千年历史尽收笔底,多侧面地展示出运河文化的博大精深。
《沉梦遗香大运河》,马王著,在她的笔下,运河逐渐活灵活现了起来。在本文中,马王写到了城市,写到了乡镇,写到了沿岸风光,写到了南北物产和风土人情,描绘出一幅千年运河汹涌澎湃的长卷。比如,同样是塔,通州的塔充满了神奇,临清的塔萦绕着风水,镇江的塔演绎着悲壮,杭州的塔暗藏着沧桑。至于济宁的铁塔,高邮的净土塔,常州的文笔塔,扬州的文峰塔、栖灵塔,无锡的妙光塔,苏州的瑞光塔、虎丘斜塔,嘉兴的三塔,一塔一景,塔塔不同,马王勾勒出了塔千姿百态的形象,极大丰富了运河文化。北京——乌鲁木齐——哈密——巴里坤。
西域,一块神秘而令人向往的土地,在那片荒芜戈壁之下,是散落于经史典籍中的古老文明,以及古往今来风流人物的行迹心境。《汉书·西域传》中古老神秘的三十六国,《大唐西域记》中高僧玄奘的取经足迹,以及《长春真人西游记》中山川道里的风俗人情,深深地骚动了青年如我辈无法安放的好奇之心。“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些耳熟能详的边塞诗句,更是点燃了我们远行的激情。
新疆哈密地区巴里坤县古称蒲类,是唐时丝绸之路中段北新道西出玉门关后的第一重镇。接触巴里坤是从一本长篇小说《生死西行》开始,随着主人公的西行,新疆,哈密,巴里坤一一出现,阔叶林,一棵树,松树塘……古老的驿站似乎就在眼前,而巴里坤的草原、蒲类海,又该是怎么样的景致?书中描写的战争中士兵的厮杀,战马的长吟,沙漠中风暴的狂袭,还有那主人公前途未知的忐忑,生死一线的情境,直教人大气不敢呼。读书问道,让我们一路西行,为了梦中的情境重走主人公的路线,做一场文化的苦旅吧。
现在的巴里坤对我们而言,不止是书上的巴里坤,也不止是梦中的巴里坤。
阿肯弹唱的高雅艺术在如今是如何演变的?
巴里坤的传统刺绣与手工业品正在产业化,那传统和现代该如何找到共同的出路?
巴里坤的医疗情况如何,是否仍有神奇的“叶木什”和“乌塔尔什”行走在草原上施医治人?
塘栖阅读答案 篇五追逐儿时的梦想
很多人曾经有儿时梦想。但生活在北京这样的都市,最后总是生活帮他们选择了职业和未来。很少有人能坚持住儿时梦想的,而王放是个例外。
小学二年级的时候,在苏联做访问学者的父亲给王放带回了两件礼物:一台显微镜和一个望远镜。小小礼物给小王放打开了一扇窗,充满好奇心的他立马开始拿着望远镜到处追寻天上的小鸟、草丛中的小动物。
10岁时的王放偶然翻到《少年科学画报》里的一篇文章,上面讲述了英国著名生物学家珍・古道尔女士三十年间在非洲和黑猩猩在一起的工作经历。古道尔科研的传奇让王放兴奋。也在那一年,王放还阅读了描绘北大教授潘文石和吕植常年在秦岭研究大熊猫经历的《大熊猫的故事》。原来这些人就在身边,正在北大附小念书的王放第一次觉得,这个长大以后能和动物们玩的梦想似乎也是可以摸到的。
2001年,带着梦想的王放如愿以偿地考入了北大生物系。本科期间,古道尔女士来北大讲座,他有幸见到了儿时的偶像。儿时的梦想越来越清晰,北大成立绿色生命协会,王放成了该会会长,开始了自己的科学考察生涯。
绿色协会以“认识自然,感悟生命”为指导思想,王放组织了这个学生社团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野外考察。在神农架,那批城市里长大的孩子第一次深入原始的大山,第一次现场勘探水利开发对生态系统带来的影响和变化。
生态环境保护这个行业,听起来很美,实际上相对冷门,并且低薪,辛苦危险更是经常的事。
野外和城市的生活状态完全不同,很危险,很寂寞,也很辛苦。往往为了十几分钟的动物观察,王放必须要爬好几天崎岖的山路,必须在风雨中静静地守候整整一天。
隐藏在他头发下有一道长长的伤疤。几年前,他在四川深山里,为了监测动物种群密度,不小心从3层楼高的山坡上跌到了山沟里,满头满身都是血,严重脑震荡。
但他并不在乎这些,能看到世界上最棒的自然景观、最壮丽的生态系统,能接触到各种文化,遇见各种善良淳朴的人,他觉得是最快乐的事。更重要的是,他觉得生态学行业能赋予他一种幸福的责任感。
如今博士生王放师从潘文石和吕植教授,主要负责野生动物栖息地生态系统的调查工作,参与了北大生物多样性快速调查,以及大熊猫走廊带恢复和孤立种群等多个生态保护项目。用影像记录自然
一年之中,王放大概有半年的时间不在北京。滇东南、川西北、藏东南、三江源、神农架深山、高黎贡山、贵州梵净山、西双版纳、西藏墨脱……王放的足迹遍布了中国20多个省份。
生态学研究将是他一生从事的事业,与之相比,摄影可能只是一个爱好。但王放觉得,通过“影像保护自然”,两者可以很好地结合起来。
大一那年,王放的同学借给了他一个相机玩。那个老式的尼康相机,成了他野生动物观测的第一个工具,让他觉得从此世界变得不同了。他想,用相机把鸟拍下来让大家都看到,比自己看有意思多了。
通过自学摄影技术,王放逐渐成了一个业余摄影高手。带着省吃俭用买下的相机,从小就是“大玩家”的王放开始一个人上路,去京郊各处和公园寻找摄影素材。一次,为了拍到一张蜻蜓在水里产卵的照片,王放全身只穿一条短裤,长时间蹲在水塘里等最佳时机,连脸也漫没在水面下。
在北大上大三的一天,北大和万泉河之间的水闸被打开,新鲜的万泉河水汇入未名湖水系最西端的池塘,继而流入北大蜿蜒曲折的河湖水系。大量豆娘和蜻蜓在鸣鹤园大湖的水面盘旋飞舞。一只苍蝇不小心落入水中,一只“卖油郎”(俗称水黾,是一种在湖泊、池塘中常见的小型水生昆虫)点水飞奔过来,将它拦腰抱住作为美餐。就在此时,岸边一只幼麻雀对“卖油郎”产生了兴趣,努足了力气想要悬停在半空中对它展开袭击。
当时正巧路过鸣鹤园,王放好奇地蹲下,在岸边树林里观察这场水面发生的小小战争。突然,一个黑影从高空中疾速俯冲下来。红隼(猛禽的一种,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俯冲而来,在瞬间就完成了一次精准的猎杀:它来到了小麻雀身旁,以一个意想不到的角度猛然转身,用利爪抓住它,再一个转身,腾空而起,眨眼间就没有了踪迹。
面对这样生动有趣的场面,王放的摄影技术也与日俱增。对野生动物的观测,王放是和绿协同时开展的,影像拍摄,是王放引入绿协的。他率领协会的成员去观鸟摄鸟。王放越来越感到,摄影是生态保护一个很好的工具。
虽然只是爱好,但是王放的摄影作品总是频繁刊发在国内一些著名的杂志上,这大概是他执着环保的一个意外收获吧。亲近自然从身边开始
有人总以为,观察大自然要远离城市。其实生机勃勃的生物世界不仅存在于偏远的荒漠、浩瀚的大海和非洲与南美的热带雨林中,在这个钢筋混凝土集结的城市之中,也处处都可以寻得到自然的影子。
其实不必一定走多远,只要你留意,就能与你身边这些生灵天天照面。自然就在你身边,关键是你能否发现。在北大,王放就发现了身边那些有趣生物,并乐此不疲地观察它们,拍摄它们。
动物们以它们自有的方式在城市中繁衍生息,也因城市的变化而调适着自己的生存规则。所有这些,在王放看来,都是散布在城市中的“秘密”。
夏天的时候,王放曾经带着学生到圆明园拍摄,在短短两个小时内拍摄到20多种鸟类,30多种昆虫一一嘴角黄色还没有褪去的小麻雀,在荷叶间好奇地打量着镜头;家燕用脚拍打芦苇,给自己降温;拥有宽大脚掌的池鹭在荷叶间自由行走,当发现小鱼小虾,就可以迅速捕食它们……
王放介绍说,在北京城的其他地方,这样的情景也不在少数:颐和园的小桥边生活着岩松鼠,只要有游客,就会跑出来看有没有给它带花生,甚至大胆地从人的手中把食物拿走;天坛、国子监、圆明园,小花鼠生活的范围非常广泛,有的在地表做巢,有的栖息在洞里,还有的在树洞里生活:国子监里还生活着两个非常庞大的长耳枭(一种长耳朵的猫头鹰)的家庭……
而在他学习和生活的北京大学,未名湖畔的小山因为没有像城市里的很多山丘一样经过人为的平整,也没有被强行地拔掉杂草,很多灌木在这里自由生长;北大河湖中保留了各种天然的植被,包括菖蒲、芦苇、荷花,那些绵延的河湖没有让水泥固化,而是保有了自然的轨道。
这个完整的生态系统,拥有140多种鸟和几十种哺乳动物:蟾蜍在这儿建造洞穴越冬,水下是河蚌,还有田螺,有超过20种鱼类在北大的河湖里生存;鸳鸯也会在这里觅食,过去5年间,它们每天春天来到,秋天飞离;这里还有两个黄鼠狼家庭,从小型鼠类,到小型鸟类,都可能成为它们捕食的对象。而每年3月底,两只红隼就会准时回到北大繁殖家庭,诞生出3到4只小红隼,第二年依旧如故。到了晚上,同样是食物链最顶端动物的鹰(俗称猫头鹰)开始活跃。王放曾看到过一只鹰腾空而起,随后就听到空中蝙蝠的惨叫。
鸳鸯喜欢在未名湖北面生活。它们是一种树鸭,栖息在树枝上,在狭小的树洞中繁殖。当太阳从东面的地平线上升起,鸳 鸯们就会从夜晚栖息的树枝扑腾着跳入池塘里面觅食。这种艳丽的鸟类和绿头鸭、池鹭、夜鹭、白鹭、黑水鸡等二十多种水鸟一起共享未名湖北面连绵的狭长的河湖水道。夜鹭和黑水鸡性格隐秘,经常躲藏在茂密的植被丛中,所以少有人注意。鸳鸯、池鹭和绿头鸭就成了人们日常生活的朋友,总会不经意间出现在教师和学生眼前。
到了晚上,刺猬出来了,它们喜欢在西门一带活动。每到夏秋的傍晚,无论是平房小院、楼群绿地、公园小径,甚至在楼梯间、落叶堆,到处可以看见这些小刺球忙活觅食的身影。然而随着今天城市之中“美化工程”的推行,它们赖以生存的灌丛、朽木、茅草堆、枯树干被一点一点清除,连贯的绿地被水泥固化的地面和纵横的道路破碎侵占,它们的身影也越来越少见到。而在北大的夜晚,刺猬会像变魔术一样出现在北大校园景观的各个角落。
王放说:“每天有很多人经过这些桥,这些路,却往往察觉不到另一个世界的存在。如果我们找到在城市中生活的这么多有趣、这么多鲜活的生命的话,每个人都可以变成野生动物摄影师。”
在他看来,发现这些被忽视的生活中的自然,可以唤起人们从小拥有而后来失落的好奇心,激发人们对自然探索的热情。王放和他的朋友们一直在想,或许可以在公园内设立一些生态指南,比如在一个山坡前,游人可以看到立着的牌子上写,如果你在这里静静地看五分钟,那么你很可能会发现土墙边金花鼠的小家庭;透过那边的丛林,会发现小刺猬;往西边50米的地方是斑嘴鸭的家。看似很简单的指示,却很快拉近了城市中人和动物的距离。
王放曾经看过一位日本科学家撰写的《城市生态学》,他在研究城市生态,但是想回答的都是人的问题:现在的人为什么在城市中经常会感到疲惫,会有压力?为什么今天的城市不再给人以放松?什么样的规划和建设,才能让给予人心灵慰藉的自然重新回到城市中?
所有关于这个问题的答案,都可以归结到人与自然的亲近性上。王放觉得北大校园中的景象,在今天城市化过程中非常有借鉴意义,就是如何规划城市里的自然。对城市中的自然如何保护,影响着人们每天的情绪,影响着人们每天生活的轨迹。一旦我们给城市之中的河湖自然以生命和活力,城市中的河湖和自然也会回报给人以很多惊喜和发现。
旅游资讯
天堂雨林
王放目前是北京大学在读博士和生态学研究人员。近几年来,王放的主要注意力放在大熊猫及其它野生动物迁移廊道的研究工作之中,在陕西、四川的野生大熊猫栖息地进行了大量工作。
塘栖阅读答案 篇六一、推断题
提供几个相关对象,要求考生根据说明内容进行科学推断。前几年推断题多放在记叙文中考查,如推断故事情节的发展等,而2016年说明文阅读中出现推断题,且与记叙文阅读中的推断题有着本质的不同,后者侧重的是合理性,而前者侧重的是科学性。
例1.(2016・湖北荆门)阅读《植物爱听和谐音乐》,回答问题。
①……
②事实真是这样,小树的确是只爱听舒缓的音乐,激烈亢奋的曲调会让它进入睡眠状态。法国农科院一位专家为了验证植物的音乐细胞究竟有多浓,异想天开地把崭新的耳机套在一棵番茄上,每天定时播放3个小时的音乐。数周后,奇迹出现了,这棵番茄长势强劲,比周围任何番茄结的果实都多,而且个头儿大,每个果实平均重达两斤以上。
③还有一位科学家,每天下班后都喜欢在自家花园里拉上一段优美的小提琴曲。打理花园的妻子惊喜地发现,濒临死亡的雏菊又重新绽放了生机。不仅如此,音乐就像兴奋剂,那些平常蔫头耷脑的花儿们听了音乐,一朵朵开得热烈而灿烂。后来,她的科学家丈夫翻阅资料,才明白这是小提琴的功劳。那些花儿,正是因为听了优美的音乐,才焕发了生机。……
……
⑤音乐,说白了是一种持续声波。在优美、轻快声波的反复刺激下,植物体内的物质分子会发生共振,那些处于休眠状态的分子,随着音乐节奏被悄悄激活,开始运动。正是这一过程促进了新陈代谢,加快了细胞分裂,大大地促进了它们的生长发育。如果适当地对植物播放音乐,它们就会不断地进行代谢和分裂,从而达到快速生长的目的。不过,一定要选择那些和谐美好、悠扬柔和的音乐来播放。反之,植物听了节奏强烈的打击乐和摇滚乐,不但不会长势旺盛,还容易暴病而亡。……
【问题】根据文章推断,下列乐曲中最能促进植物生长的乐曲是( )
A.《绿岛小夜曲》 B.《黄河大合唱》
C.《小苹果》 D.《最炫民族风》
【解析】说明文阅读中的推断题,一般要求从已知推断未知。解题关键点有二:一是理解说明内容及相关知识点,二是对题干提供的对象进行对照。说明内容与题干提供的对象之间的连接点是科学性。此题中,促进植物生长的乐曲,应当是和谐美好、悠扬柔和的。B、C、D项的乐曲风格分别是威武雄壮的、节奏欢快的、节奏强烈的,不及A项的《绿岛小夜曲》旋律优美、委婉缠绵。
【答案】A
例2.(2016・山东德州)阅读。
芙蓉原指荷花,即所谓“出水芙蓉”;有时也指木芙蓉。荷花是水生草本植物,盛夏开花;木芙蓉是木本植物,属落叶性灌木,秋天_花。由诗词字句前后的内容用词,可推断所称“芙蓉”所指为何。凡诗词内容所言,属夏季景观或水生植物,则所言之“芙蓉”当为荷花。李商隐《无题》“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和杜荀鹤《春宫怨》“年年越溪女,相忆采芙蓉”,所指均为荷花。凡诗意可判断所描述为秋季景观、木本植物、生长在岸上,且和菊(黄花)或桂同时出现者,所言之“芙蓉”当为木芙蓉,如柳宗元《芙蓉亭》“新亭俯朱槛,嘉木开芙蓉”。已言明此“芙蓉”为“嘉木”,指的是木芙蓉。
【问题】下面诗句中的“芙蓉”是指荷花还是木芙蓉?结合选文简析。
十月芙蓉花满枝,天庭驿骑赐寒衣。
――宋代刘兼《宣赐锦袍设上赠诸郡客》
【解析】此题要求根据文章内容推断和分析诗句中的“芙蓉”是何种植物。我们可以从文章中得知,荷花和木芙蓉各自的植物属性及其花期特点――荷花是水生草本植物,夏季开花;而木芙蓉是木本植物,秋季开花。诗句中说“十月芙蓉花满枝”,由此推断“芙蓉”指的是木芙蓉。
【答案】木芙蓉。“十月”“寒衣”表明是秋季开花,“满枝”表明是木本植物且花朵繁茂,因而为木芙蓉。
推断题解题思路:由已知推断未知,运用说明文中的知识去推断相关对象的属性特点。衡量其正确与否的标准是是否具有科学性,是否符合已知的科学知识。
二、感悟题
《语文课程标准》对说明文阅读的要求是能够理解其中蕴含的科学思想、科学态度、科学方法与科学精神等。这些也是感悟题考查的重点。
例3.(2016・山东济宁)阅读《鱼类也有感情和意识?》,回答问题。
①一直以来,判断动物是否具备人类所拥有的情感时,要看它们能否通过“情感发烧”考验。当鸟类、哺乳动物和某些蜥蜴类物种被放入新环境中时,它们的体温会在短时间里升高1℃~2℃,这是真正的“发烧”,就好像它们在对新环境作出回应。这种发烧与生物的情绪变化相关联,原理是受到外部刺激,在此过程中产生了行为和生理上的变化。
②一些科学家认为,这种“情感发烧”现象仅出现在拥有复杂结构大脑的动物中,此前的研究表明,蟾蜍和鱼不能作出类似反应。而英国斯特林大学的研究人员并未止步于此,他们的实验给予了鱼类更多选择,得出的结果与传统认知完全相反。……
③结果他们发现,和对照组斑马鱼相比,这些鱼会花更长时间待在温度更高的水槽里。而且,在此过程中它们的体温会升高2℃~4℃,这表明它们也存在“情感发烧”。研究人员表示,此项研究结束了一直以来关于鱼类能不能意识到环境变化的关键争论,鱼类也具有情感。
④然而这一结论发表后,招致了很多反对的声音,科学家们依据不同的判断标准来下结论:认为鱼类没有此能力的科学家指出,鱼类的大脑较小且简单,缺少哺乳动物大脑中负责协调高层次信息处理的大脑皮质。……
⑤也有许多科学家反对上述观点,他们从另外的角度论证鱼类可能拥有一定程度的情感和意识能力,并列举了一系列论据。……
⑥此外,还有一些科学家研究发现,鱼类明显具备学习能力,这种学习能力能够支撑鱼类的一系列复杂行为。……
⑦英国斯特林大学研究团队还发现,鱼类具有一定的理解能力,会对有毒刺激物作出反应,当它们接触到有毒刺激物时,体温同样会随之增高。……这也表明鱼类也是可能拥有意识和感知能力的复杂动物,至少是拥有一定程度的意识和感知能力。最重要的是,这一发现也影响我们对脊椎动物的情感和意识能力进化的理解。
(选入时有删节)
【问题】在科学发现方面,本文给你怎样的启示?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分析。
【解析】题干对“启示”的范围与对象进行了明确的限定,即“科学发现方面”。解题时需要由此入手,厘清研究的前后过程,从l现问题到不同观点的碰撞,再到深入地进行研究,到最终观点的确立。对科学思想、方法、态度、精神等的理解与感悟,要在平时的阅读中进行积累,如实事求是、不怕失败、勇于探索、积极创新、对比试验、科学判断等。
【答案】示例:在科学研究中要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敢于创新,这样才能不断推动科学继续向前发展。当然,这种科学的推断不是主观臆断而来的,要有理有据,经过科学充分的论证。
感悟题解题思路:根据阅读材料分析和搜集其中表现科学态度、科学精神的信息,然后归纳总结,整理出答案。
三、评论题
这类题要求对科学对象或科学事件发表评论。评论时必须观点明确,判断正确,表现正确的价值取向。
例4.(2016・湖北荆州)阅读《“阿尔法狗”凭什么打败世界冠军》,回答问题。
①前不久,一场举世瞩目的围棋比赛以“阿尔法狗”4∶1击败前世界围棋第一人李世石九段告终。
②打败世界冠军的“阿尔法狗”其实不是狗,这只是它的“网名”,它的英文名叫AlphaGo,中文名叫“阿尔法围棋”,它的真实身份是谷歌公司开发的一款人工智能软件。
……
④就下棋而言,一种直观的思路就是列举所有能赢的方案,然后优选出一个最佳方案。一般来说,下一盘围棋大约需要150步,每一步有250种可选的方法,要是人工智能采用这种思路,需要计算大约10 360种情况。这样看来,在有时限要求的比赛中,列举所有情况的思路是不可行的,所以,研究者们选择了模仿人类大师的下棋方式,这就是“深度学习”。……通过“强化学习”让机器人从每次对弈中获得新的经验。而且,一个人或许一年能玩1000局,但机器人一天就能玩100万局;人类在长时间比赛时会犯错,但机器不会。所以,从理论上说,“阿尔法围棋”只要经过足够的训练,就能击败所有人类选手。
⑤如果你认为智能软件就是陪你下棋的娱乐工具,那你就错了。智能软件在商务管理、家政服务、精准医疗、环保检测和巡航导弹武器控制等领域有着广泛的运用。……
⑥“阿尔法围棋”战胜世界冠军,是人工智能研究的标志性成就。随着整个科学体系演化进程的加快,在与多学科的交叉研究与发展中,人工智能一定会进入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从而开启人机协同思考的新纪元。
(选入时有删节)
【问题】当人工智能机器人能够在围棋比赛中“秒杀”人类的时候,人类的智力是不是就贬值了?谈谈你的看法。
【解析】“阿尔法狗”击败世界围棋第一人,其新闻效应是很轰动的。人类的智力是否贬值?我们应当怎样评价?阅读文本,了解人工智能的相关知识,首先亮出观点――“人类的智力不会贬值”,然后可从“它们只是人类智慧的产物,只是为人类所用的工具”等方面阐述。观点明确,表达清楚即可。
【答案】人类的智力并不会贬值,无论人工智能机器人多厉害,它们只是人类智慧的产物,只是为人类所用的工具。人类不能妄自菲薄,应当成为人工智能的主宰。
评论题解题思路:亮明观点,围绕观点,结合文章内容和事实,进行分析阐述,做到有理有据,令人信服。
四、辩论题
根据说明文的说明内容,提出辩题,正方反方进行辩论,指出其中一方的观点与论据,供另一方进行分析辩驳等。
例5.(2016・福建龙岩)阅读《南瓮河――动植物的天然基因库》,回答问题。
①南瓮河湿地类型多样:有森林湿地、灌丛湿地、沼泽湿地、草丛湿地和岛状林湿地。丰富的湿地类型孕育出惊人的动植物种类――这里有植物800余种,野生哺乳动物49种,鸟类216种,两栖动物及鱼类44种,基本涵盖了大兴安岭寒温带原始林区内所有的陆生和水生生物物种,堪称研究大兴安岭生态环境的天然基因库。
②“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进饭锅里”――这句话生动、夸张而又幽默地呈现了上世纪50年代开发北大荒时原始、充裕、丰饶的自然景观。……
③在南瓮河,最多的陆生动物是驼鹿。在“土著”的鄂伦春人的传说里,驼鹿被奉为神明,称为“东方神鹿”。驼鹿是世界上体型最大的鹿科动物,成年驼鹿体长2米多,体重超过400公斤。……
④除了驼鹿,貂熊是南瓮河另一种非常珍稀的动物,科学家已经把它列入了濒危动物保护名单。在整个中国,貂熊的数量仅存不到200头,就算是在貂熊最主要的栖息地大兴安岭,如今也很难见到它们的踪影。貂熊的体型介于貂与熊之间,擅长奔跑、游泳和攀爬,因此有“飞熊”之称。
⑤雪兔或许是南瓮河最有趣的动物了。它的眼睛实在有点“奇葩”,不仅很大,两眼间的距离还像银河一样宽,弄得它要“摇头晃脑”才能校准距离,看清前方物体。……
⑥湿地也是鸟的天堂。每年春季,当冰雪消融,万物复苏,食物资源渐长渐丰的时候,蛰伏一冬的留鸟和从远方归来的候鸟便会陆续出现在南瓮河湿地上,开始新一年的生活和繁衍。……
(选入时有删节)
【问题】有一旅游公司拟把南瓮河湿地开发成湿地公园,这一举动引发了社会各界人士的热议。学校因此举办以“南瓮河湿地的开发与保护”为主题的辩论会。现请你以反方的身份,结合文章有关内容,针对正方观点,陈述你的反驳理由。
正方观点:我们建南瓮河湿地公园,既能近距离接触珍稀物种,享受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又能在这里旅游休闲,满足人们高品位的生活追求,同时又能带动经济的发展。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呢?
反方观点:
【解析】辩论时要先明确辩题、对方观点与论据等,在此基础上思考自己的观点与论据,有针对性地辩驳。根据题干信息,论题是“南瓮河湿地的开发与保护”,正方观点是“建南瓮河湿地公园”,侧重于开发,而反方则应该侧重于保护,提出与正方针锋相对的观点,即不可以建湿地公园,然后引用文章内容作为论据对正方观点进行反驳,阐述保护的意义。
【答案】示例:我方认为建湿地公园会破坏此处的生存环境,干扰动物们的宁静生活,打乱它们的生活规律。长此以往,可能造成一些珍稀动物的灭绝,影响“基因库”里的丰富Y源。总之,我们不能为了满足人类的私欲,而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系统,这种损失是任何金钱都无法弥补的。
辩论题解题思路:把握阅读材料的内容,找出对方观点与论据的破绽,然后提出自己的观点,也可运用阅读材料的内容作为论据针锋相对地进行辩驳,最后得到结论。需要注意的是,辩驳时观点要鲜明,不能模棱两可。
五、想象创新题
想象是没有发生的事实,创新属于个性化创造。根据说明对象的特点或者性能,去想象它还可以发挥什么作用,或者如何进一步完善等。无论是想象,还是创新,都必须以科学性为基础,且要有一定的可行性。
例6.(2016・贵州黔南州)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
④无人机不仅可以上天,还能下海。自带潜水技能的“海狼”无人机的问世为这个领域注入了新鲜血液。它可以搭载高清摄像机潜入水下,拍摄未知的世界。而且,“海狼”配备了带有8英寸屏幕的遥控器,能将拍摄到的画面实时显示。对于操控者来说,这就如同自己潜入水下一般,可以尽情在水中探险。
⑤对于户外运动爱好者而言,“Lily”无人机将成为一个会飞的随身摄影师,全自动、全方位地记录他们的英姿。它体积小巧,可以折叠放进随身背包。使用时只需像扔飞镖一样把它抛向空中;回收时,它则像一只训练有素的小鸟一般停稳在你的手上。不论是滑雪、攀岩还是激流勇进,这款无人机都能伴随在主人左右,记录下每一帧精彩画面。
⑥而Facebook(脸谱网)的“互联网扩展无人机”的成功试飞,则给网络通信不便的欠发达地区带来了福音。……
⑦此外,无人机安检、送快递等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项目也纷纷出现,给人们带来了全新体验。还真别说,这小小无人机正成为科技行业的“下一个大事件”。
(选入时有删节)
【问题】科学贵在想象,有想象才有创新。请你设想一下:无人机还可以在哪些领域给我们带来便捷?(至少两条)
【解析】此题考查科学想象,答题时可以大胆想象,但要有科学依据。科学想象不同于科学幻想,前者建立在现实和科学的基础上,后者则可大胆延伸至现实中不可能发生的事情上。
【答案】示例:检测森林火警;检测高山雪崩;在坍塌的楼房或矿洞中搜索遇难人员,给遇难人员运送食物等。
例7.(2016・云南曲靖)阅读《信息时代的“无价之宝”》,回答问题。
……
⑤数据之所以能发挥上述作用,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它帮助我们预测了未来有可能发生的事,然而在有些领域,知道为什么会有某种事情发生显得更加重要。例如在医学领域,来自人体或者人体细胞的数据就有可能告诉医生们,某种疾病为什么会发生,从而帮助医生治疗这些疾病。
⑥科学家们还期待有一天数据能使各行各业变得更加高效和更具“个性化”。例如,当一个病人向医生提供了详细的数据,医生便可以将这些数据和其他病人的数据进行比较,从而依据这个病人的生活方式制定特定的治疗方案。同样,在一个班级里,学生们利用平板电脑或者阅读器进行阅读练习,数据传到老师那里,如阅读用了多长时间,某个词语被学生标注了多少次等。分析这些数据,老师便可以发现读物的难点和学生们的兴趣点,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还可以对个别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辅导。数据同样可以运用到其他行业。
⑦因此,在我们这样一个信息时代,假若你成了一个数据科学家,你便拥有了神奇的魔力,就好像中世纪的炼金术士们所声称的那样。
(选入时有删节)
【问题】假如你成了数据科学家,拥有了神奇的魔力,你会运用数据分析解决哪些难题?(至少列出三种,文中例子除外)
【解析】所谓创新,就是别出心裁,用不同的方法,通过不同的途径,获得更好的效果,解决更多问题。此题中,在想象中创新,其基础是把握“数据”的性能,发挥其神奇作用。
【答案】示例:运用各种就业数据,预测高考报考专业和未来职业;运用运动员成绩数据,进行运动员人才选拔;观察人流量、车流量数据,确定出行时间和路线;利用气候数据,预防自然灾害;运用天文数据,做好航天飞机、卫星的发射工作等。
想象创新题解题思路:根据阅读材料的内容去想象、创新,提出新的方法、途径等,既要有科学性又要有独创性。
六、链接拓展题
例8.(2016・湖南长沙)阅读《传统中医里的“五味”》,回答问题。
食物里的酸、甜、苦、辣、咸五种味道,称为“五味”。食物消化后,酸味为肝胆所吸收,苦味为心脏、小肠所吸收,甜味为脾、胃所吸收,辣味为肺、大肠所吸收,咸味为肾脏、膀胱所吸收。各种不同性质的食物进入人体后,分别成为身体各器官的营养,所以养分不足或过多都会引起人体内脏器官的疾病。
酸味有收敛、固涩的功能。食用酸性的食物可增加身体收缩的功能,可以用于延缓疾病的发作;此外,出汗太多,或排泄频繁,也可以食用酸性的食物来治疗。
表症指的是不包括内脏病痛的疾病,如热性的肌肉疼痛、关节炎、流鼻水、鼻塞等,以及慢性的肌肉与关节的麻痹、运动器官的障碍等。辣味的食物有发散的功能,一般表症都以发汗的方式来治疗,所以对于表症的治疗大多食用辣味食物。在人体内循环的有气、血、津液,这是中国医学的称法。气是体内活动力的来源,气停滞称作气滞,气滞会使体内的运行受阻而发生异常情况。血可以说是各器官的养分,血液循环阻滞会产生局部性疼痛、静脉瘤等,也会使血液呈暗红色,这种血液阻滞的现象称为血滞(淤血)。津液就是人体内的水分,水滞会导致身体浮肿,胃里发出水声和引起如水的下痢。对于以上种种停滞的症状,若食用辣味食物,便可促进循环畅通,一切恢复到正常的状态。
气血不足称作虚症,治疗虚症都用甘草、大枣、蜂蜜、砂糖等。气血不足会使人疲倦,甜食有补充气血的功能,所以人在疲倦时都比较喜欢甜食。甜食能解除肌肉的紧张,使身体柔软,这称作弛缓作用。此外,甜食还能中和有毒性的东西,具有解毒的功能。
苦味有排除燥湿的功能。吃进了苦的东西,可能引发呕吐,借以排出体内的滞水。另外,苦味的食物还有利尿的作用。
咸味有软化硬物及促使下痢的功能。咸的食物能软化体内酸性的硬块,喝盐水能使胃肠内不干净的东西以下痢的方式排出体外。食盐便是最具代表性的咸味食物。
【问题】请你根据上文有关“五味”的知识,结合下面的链接材料,完成后面的食疗建议。
链接材料:甲先生身体浮肿,胃里发出水声;乙先生气血不足;丙先生受凉,感冒,流鼻水;丁先生易出汗,如厕频繁。
食疗建议:(1)建议甲先生多吃 味的食物;(2)建议乙先生多吃 味的食物;(3)建议丙先生多吃 味的食物;(4)建议丁先生多吃 味的食物。
【解析】此题要求运用说明文的知识解决“链接材料”提出的问题。解题时先要把握文中的相关知识,如酸、甜、苦、辣、咸各味食物的作用,与“链接材料”建立联系,针对四位患者的症状,对症下“食”,提出建议,解决问题。
【答案】(1)辣 (2)甜 (3)辣 (4)酸
例9.(2016・山东淄博)阅读《小满》,回答问题。
①小满节气,在每年5月20日至22日之间,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八个节气,也是夏季的第二个节气。今年小满交节时刻为5月20日22时36分。
②寒来暑往是气候,鸟语花香是物候。小满是一个表征物候的节气。其关注点不在气,而在物。……
……
⑦按中国传统科学理论,四月小满即是一年中阳气最旺的时节,也是最潮湿闷热的时节。这时万物生长最为繁茂,人体的新陈代谢也最旺盛。……
(x入时有删节)
【问题】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凝聚着劳动人民的智慧。请从你知道的节气中任选一个加以介绍。
【解析】此题考查知识拓展与语言表达。解答时要调动自己的积累,从二十四节气中选择自己最熟悉的、除小满以外的一个进行介绍。而介绍的内容,则需要仿照文中对“小满”的介绍,从节气的时间、特点、气候、民俗等方面作出说明。
【答案】示例:芒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九个节气,更是干支历午月的起始;时间点在公历每年6月6日前后。芒种字面意思是“有芒的麦子快收,有芒的稻子可种”。此时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将进入多雨的黄梅时节。
链接拓展题解题思路:链接题一般设为解决问题,需要根据说明内容对号入座,提出解决办法;它的答案相对唯一。而拓展题则注重由此及彼进行发散思维,考查平时的积累;答案是开放的,有话可说即可。
七、逆向思维题
解题一般需要演绎思维、归纳思维、聚焦思维、发散思维等,有时还需要逆向思维。
例10.(2016・湖北宜昌)阅读《菊馔之流变》,回答问题。
①我国以菊入馔(zhuàn,饭食)的最早记载,是公元前4世纪,爱国诗人屈原在《离骚》中写下的名句:“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②屈原之后,魏国人钟会有赋,称菊花是神仙之食。晋人傅玄,亦有赋称菊花“服之者长寿,食之者通神”,主要是食花。宋代大文豪苏东坡,一年四季都在食菊,他春食菊苗,夏食菊叶,秋食菊花,冬食菊根。
③我国的菊馔,最早是生嚼,所谓“无物咽清甘,和露嚼野菊”。后来,菊馔的烹制方法才逐渐丰富起来。在林洪的《山家清供》中,就记有三种食菊的方法,即油煎、煮食和作羹。“春来叶苗洗焯,用油略炒熟,下姜盐作羹,可清心明目,加枸杞尤妙”;“紫茎黄色菊英,以甘草汤少许焯过,候粟饭稍熟同煮,久食可明目延龄”。
④明代高濂的《遵生八笺》中,亦记有菊花的油煎法和凉拌法。油煎法为:“甘菊花春夏旺苗,嫩头采来……以甘草水和山药粉拖苗油焯,其香美佳甚。”凉拌法为:“凡苗采来洗净,滚汤焯起,拌料供食,其色青翠不变如生,且又脆嫩不烂,更多风味。”《遵生八笺》中还介绍了菊花饼的制法:“黄甘菊去蒂,捣去汁,白糖和匀,印饼。”
⑤我国食菊最有名气的地方,是广东中山市。该地历代有60年一度的“菊花会”,相传此俗源于南宋。“菊花会”的内容是赏菊和餐菊。据聂凤乔先生记中山市的“菊花会”盛况云:家家都要采清晨带露的清新菊花瓣,随采随用,以求其鲜。其餐菊名食,是菊花肉与菊花鱼。
⑥“菊花肉”的制法是:先将菊瓣加糖煮成糊状晒干成末,再用猪肉条入菊花末腌制三四天,再把腌后的肉入菊花糖浆内煮熟,最后每块肉外面再滚上新鲜带露的菊花瓣。“菊花鱼”的制法是:鱼肉制成丸,将菊瓣滚拌在鱼丸上,入滚汤汆。
⑦金色的秋天,不仅可欣赏多姿的菊花,还可品尝美味的菜馔,真可谓其乐无穷。
【问题】请在下边卡片的横线处设计一个恰当的问题。
[问:我国有关以菊入馔的最早记载出自哪里?
答:出自屈原的《离骚》。
问:林洪的《山家清供》主要介绍了哪三种食菊的方法?
答:油煎、煮食和作羹。
问:
答:菊花饼,菊花肉,菊花鱼。
问:本文的段落层次是什么结构?
答:“分―总”结构。]
【解析】此题要求以读书卡片、问答的方式对文章内容进行理解。卡片中,一问一答,“答案”出自文章,要求根据“答案”设计问题。这是逆向思维,考查一种思维品质。文中,“菊花饼”“菊花肉”“菊花鱼”这三种食物分别是在第④⑤⑥节中介绍的。它们具有怎样的共同点,可以归纳在同一个问题中?从这三节可知,三者都是有名的菊馔。据此便可设计问题。
【答案】文中介绍的菊馔名食有哪些?
逆向思维题解题思路:由果到因(由答案推出问题)、由个别到一般,用问句的形式表达出“答案”中各要素的共同属性即可。
塘栖阅读答案 篇七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人的心理深处,都有一种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创设情境正是为了满足学生的需要。在生成探究型学习中,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明确任务,激发兴趣,培育情感,生成问题;进而让学生启动思维,主动参与,自主探究,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获取知识,实现自主学习。
但在具体创设情境的过程中,也出现了重讨论轻探究、重问题轻情境、重知识轻情感、重结果轻过程、重导入轻结尾等问题。探其原因有以下几点:第一,教师对生成探究型学习的认识过于片面,生成探究掩盖了情境的创设。情境的作用未能充分地发挥,创设情境更无从谈起。第二,个别教师对于情境一知半解,对情境的认识朦胧肤浅,具体实践缺乏理论的指导。仅把情境理解为一张图片、一个花瓶式的简单重复,从而使情境在单调乏味中失去了原有的魅力。第三,能认识到创设情境的重要性,但缺少创设的办法,对方法的适应性认识不足,从而使整个教学活动缺乏连续性和系统性,创设情境处于一种可有可无的尴尬地位。
因此,教师在创设情境时,除了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以外,还要准确地把握学生思想的脉搏,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灵活运用各种方法,刺激学生,调动学生,有节奏地按响学生思路中的琴键,使学生的理解与大脑中已贮存的知识信息融合。简而言之,创设情境就是回归自然,回归生活。依据语文学科的特点,我结合自己的学习和教学实践,谈谈情境创设的基本原则和常用的方法。
一、创设情境的原则
1.互信互重的自主性原则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情境创设的基本保证,生成探究型教学更强调这一点。只有师生间相互信任和相互尊重,教师才能对学生真正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学生才能充分了解教师,彼此形成一种默契。教师要善于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在这个情境中积极地建构自己的知识。而师生间的互信互重则是学生建构知识的基础,更是教师创设情境必须遵循的一条基本原则。
2.情知相互渗透性原则
该原则要求教师在轻松愉快的情境或气氛中引导学生产生各种问题意识,展开自己的思维和想象,寻求答案,获取新知。这一原则指导下的情境创设、情感积累和知识的获得相互渗透,相互作用,在寓教于乐的同时,使学生把思考和发现体验为一种快乐,而不是一种强迫或负担。这一原则指导下的教学可以让学生在微笑中接受陌生的知识,而新的知识又可以让学生发出会心的微笑。
3.相对性原则
情境的创设是直观的,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可利用一些相对、相反、相称的事物来创设情境。如新知与旧知的比较,正确与错误的区分,整体与局部的联系,感性与理性的差异,等等。利用相对原则,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帮助学生强化印象,进而收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4.行动性原则
就课堂教学环境来看,动的事物更容易让学生接受,学生也总是对行动的事物感兴趣,飘落的树叶、划过的流星、顽皮的猴子更容易被学生感知得到。因此,在创设情境时,教师应多用动态的事物来增强情境的效果,尽自己的最大努力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教学的内容并释放活力,让情境给学生以最大的感染。例如:学生排演课本剧,分角色朗读,分小组竞赛,接龙背诵,辩论,演讲等就是这一原则的有利体现。
5.高刺激性原则
“万绿丛中一点红”“漆黑夜晚中的一道闪电”“万籁俱静中一声刺耳的尖叫”等,都能马上让人想象到具体的情境,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以作用于学生感官为主的情境创设,必须具有高强度高刺激性的特点。
二、创设情境的具体方法
情境的创设是多元的,既有共性,又有个性,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教师既可以挖掘本学科的潜在情境,又可以移植其他学科的经验与方法,同时也可以利用计算机、多媒体等高新技术为创设情境服务。
1.利用生活再现创设情境
要提高学生阅读文章的能力,先要引导学生认识、分析作者在文章中所反映的生活,而后才能知道作家的立意、选材、谋篇及运用语言的高明,才能领略作者在文中所蕴涵的感情。因此,教师要做生活的有心人,注意积累素材,帮助学生打开生活的宝藏,强化他们的情感体验。教学《琐忆》,在说到鲁迅教育青年的片段时,可以播放相关的影视片段,把鲁迅的语气和神态真切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这样可以利用视觉的冲击来弥补学生对鲁迅的陌生,从而增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运用此法创设情境,教师切不可用影片代替文本阅读,以致把语文阅读课上成影片欣赏课。解读、感悟文本,加深对生活的理解是运用这种方法创设情境的基础。
2.利用亲身体验创设情境
即以主观体验为中心,创设必要背景,构成一个整体,以演示某一特定情境。如:在指导高一学生学会观察时,我事先告诉学生要写塘栖枇杷,同时布置他们查阅有关塘栖枇杷的资料。上课时,我特意挑选了几种带有绿叶的塘栖枇杷创设亲身体验的情境,让学生由外到内,用眼看,用手摸,用鼻子闻,用嘴巴尝,调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体验,然后进行讨论交流,展开丰富的想象。在课后的习作中,学生都能把塘栖枇杷的颜色、大小、形状、味道、文化内涵等具体生动地写出来。“百闻不如一见”,真正的学习行为,应该用整个身体去活动,用全部心灵去体验。利用亲身体验创设情境就是要在学习中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动眼睛看,动耳听,动情朗读,动口议论,动笔写,开动脑筋思考。这七个“动”不是割裂开来的,而是有联系的,没有谁重要谁不重要之分,也没有谁先谁后之分,可完全按需要采用。
3.利用音乐创设情境
音乐以其特有的旋律、节奏,塑造出音乐形象,把听者带到特有的意境中。用音乐渲染情境,并不局限于播放现成的乐曲、歌曲,教师自己的弹奏、轻唱,以及学生的表演唱、哼唱都是行之有效的办法。关键在于选取的乐曲与教材内容的基调、意境是否对应、协调。因此,教师在选择音乐时,要考虑到把音乐语言与语言文字沟通起来,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等器官,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情感。在教学《孔雀东南飞》焦刘二人殉情一部分时,可放上一段《梁祝》中“化蝶”的小提琴协奏曲。用哀怨缠绵的曲调、如泣如诉的旋律,来深深地打动学生,使他们沉浸在对主人公命运的同情和怜惜之中,然后让他们带着情感体验去分析刘兰芝的形象,当然就要深刻得多。
4.利用图像创设情境
我们平常说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讲的就是文与画之间的关系。文学作品是通过语言文字传达信息的,借助图像可把作品内容具体化、形象化,便于学生立体地感知课文内容。
在教学郁达夫《故都的秋》时,我借用多组能体现北方深秋特点的图片循环放映,刺激学生的感官,并辅以适当的音乐,让学生去朗读课文,品味北国秋天的特点。这样可以使原本对北方缺乏了解的学生迅速地理解教学内容,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利用换位思考创设情境
为了使教学内容情境真实再现,有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讲角色的话,做角色的事,进而思考这样说、这样做的原因。这样学生会在一种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学习到自己想学的内容。其方法有如下三种。
第一,自由朗读品味情境。这种方法缺少合作性,但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比较适合角色繁杂、篇幅很长的文章,例如《茶馆》、《阿Q正传》。
第二,分角色朗读创设情境。这是比较传统的教学方式,一般适合人物较多、对话经典的剧本或文章的经典片段。所读部分应该是需要反复朗读和深刻思考的部分。教师在学生读的过程中,可以出示和内容相符的图片或播放相关的轻音乐来帮助学生尽快入境,从而收到虽不见其人,却可闻其声的效果。例如教《罗密欧与朱丽叶》时就可以采用此法。
第三,排演课本剧强化情境。排演就是让学生担当课文中的某一角色进行表演。由于学生自己进入、扮演角色,课文中的角色不再是在书本上的人物,而是自己或同学,这样,学生对课文中的角色必然产生亲切感,很自然地加深内心体验。利用这种方法创设情境,教师课前要帮助学生吃透原著,并适当对学生进行培训。如果教师放任不管,学生又没有表演的才能,那么对话或表演可能会演绎得不伦不类,最多只能引发哄堂大笑,效果有可能适得其反。因此,教师要从教学班级的实际出发,切不可滥用。
6.利用质疑激辩创设情境
在生成问题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筛选具有思辩性的问题让学生展开讨论,进而使学生之间产生互动,形成相互交流、相互合作、相互补充、相互帮助的良好气氛。如教学《阿Q正传》革命一节时,对于“大不安”,多数学生认为是赵太爷、假洋鬼子等地主豪绅不安;还有几个学生认为是阿Q和一些农民感到不安。双方经过反驳、争辩后,一致认为,“大不安”一词准确地概括了革命高潮到来时,封建地主阶级及其走狗惶恐不安,受压迫受剥削的劳苦群众兴奋不安,处于中间阶层的人惴惴不安的心态,从而使一个简单的问题在学生的质疑激辩中展开和深入。
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某个问题来启发诱导学生,营造愤悱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中。只要教师把握好时机,把解决问题的主动权推给学生,把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说出心中所想即可。
7.利用语言描述创设情境
情境创设十分讲究直观手段与语言描绘的结合。在情境出现时,教师伴以语言描绘,这对学生的认知活动起着一定的导向性作用。例如,在教学《荷塘月色》时,我先说了这样一段话:“朱自清的散文在我们面前展现出一幅幅绚丽的图画,那绿草如茵、繁花似锦,暖风悠悠、细雨绵绵的万物复苏的春景,怎能不激起我们对美好春光的热爱与珍惜?那飞珠溅玉的梅雨潭,那平铺着、厚积着的、不浓不淡、不明不暗的一潭绿水,又是多么令人神往!还有那淡淡的月光,薄薄的雾,田田的荷叶和散发出缕缕清香的、点缀在一片碧叶中的荷花,又多么迷人。所有这些,都是诗情与画意最完美的结合。”随着语言的描绘,学生个个都神情专注,也都沉浸在诗情画意之中了。
8.巧用幽默创设情境
充满情感色彩、幽默风趣的语言,直接关系着师生情感交流及和谐状态的形成,好的幽默可以使师生情感产生共鸣。马卡连柯曾说:“一个教师,如能用二十五种语调,说出同一句‘请你过来’,用不同的手势、姿态说这么一句话,还愁学生有什么样的情感世界不能把握呢?还担心有什么情感奥秘不能够了解呢?”有一次,我正分析《窦娥冤》一课时,窗外忽然鸟声大作,一只鸟在外面树上长鸣不止。课堂肃静的气氛马上被这“不速之客”打破,正在思考的学生的注意力也立即被吸引过去。我灵机一动,稍环视课堂一下,说:“同学们,窦娥冤枉而死,确是惊天地,泣鬼神。你们看,现在连小鸟都来为她鸣不平了。”学生哈哈大笑之后,教室又恢复了安静。这种借题发挥,不但可以排除意外的干扰,重整“旗鼓”,而且可以让学生在轻松诙谐中领悟课文所表达的底蕴。因而教师在创设情境的过程中,可用生动幽默而又充满哲理的语言来渲染提高情境的档次,让学生在谈笑声中受到教育和启迪;让学生在轻松活泼的学习氛围中领悟文章的深刻内涵。
三、创设情境的适应性
在情境的创设方面,教师可以从不同角度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而创设出多姿多彩的教学情境。但在实际的教学中,哪些是最适合的?哪些是效果最好的?取舍的标准又应如何确定?都是教师不得不考虑的因素。我认为,在符合原则的基础上,还应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符合学生实际和教学实际,有利于提高学生能力,发挥潜能的教学情境;第二,在目标不变情况下,师生花费时间精力最少,而效果又最优的情境;第三,有利于学生自主探求和互助合作的情境;第四,为达到一定目的,教学经费最节省的情境。
总之,创设情境要考虑学科、教师、学生、教材教具等多种因素。情境的创设不是简单地让课堂热闹起来,让教师闲下来。一切好的创设,应着眼于学生能力的发展,品格的完善,这是根本。此外,情境的创设也要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同时,教师在进行情境创设时要面向全体学生,自始至终地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和快乐。
参考文献:
[1]张耀刚。浅谈语言情境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2]李吉林。特级教师谈语文教学大纲与教学――“情境教学―情境教育”。
[3]余映潮。理性思考诗意策划――例谈阅读教学设计的诗意手法(一).
[4]刘胜武。试议语文教学情境的创设。
[5]冯金良。语文教学中情境创设手段浅谈。
[6]朱文漪。凭借电教媒体创设教学情境。
[7]吴健勇。关于语文情境教学的几点经验。
[8]高天伟,鲍志伸。语文教学中的语情感悟和情境优化。
[9]韦志成主编。语文教学情境论。
[10]毕本弓。多媒体教学有利于语文教学情景的创设。
塘栖阅读答案 篇八一、选择题
1.[2014·吉林省吉林市普通中学高三摸底]在抗菌素发明以前,医生们常常给病人服用一些明知无用的粉末,有些时候病人果真奇迹般地康复了,有的甚至还平安地渡过了诸如鼠疫、猩红热等“鬼门关”。 这种现象在医学和心理学研究中被称作“安慰剂效应”。这告诉我们()
①物质世界总会存在人们无法认知的领域与现象 ②必然性作为偶然性的累积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③发挥主体因素的调适功能是疫病治疗的重要方面 ④事物之间存在的联系是以具体条件为基本前提的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D ①项中的说法属于不可知论,是错误的,故不能入选;②项不合题意,故不能入选;题中材料“在抗菌素发明以前,医生常常给病人服用一些明知无用的粉末,有些时候病人果真奇迹般地康复了”表明了人的主观因素在治疗疾病方面起到重要作用,故③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在抗菌素发明以前,医生常常给病人服用一些明知无用的粉末,有些时候病人果真奇迹般地康复了”,但也有些人并未康复,这表明了事物的联系具有条件性,故④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因此,答案是D项。
2.[2014·洛阳统考]在2013年9月11日召开的夏季达沃斯论坛中,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表示,地球村中没有哪一个国家能变成离群索居的鲁宾逊。这些年来中国经济的发展从对外开放中获益匪浅。这告诉我们 ()
①认识事物的本质联系,能够引导事物朝着有利的方向发展
②事物之间都存在着满足人们现实需要的客观联系
③自在事物的联系是创造人为事物联系的物质条件
④尊重客观联系,认识和利用事物之间的联系改造世界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解析:D 联系是普遍的,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独立于地球村之外,我国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并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说明认识事物的本质联系,能够引导事物朝着有利的方向发展,①正确;各国应该认识自身与整个世界的关系,认识和利用事物之间的联系改造世界,④正确;②“都”过于绝对,错误;③说法错误。该题选D。
3.[2014·绍兴一中回头考试]树叶是利用太阳能的高手,如能人工造出“树叶”,能源问题或许就能得到解决。最近的美国科学家诺切拉宣布造出人工树叶。这种人工树叶形状像扑克牌,只需放入水中,置于阳光下,它便可以将水分解为氢气和氧气,并将这两种气体存储在燃料电池中,以此发电。这个发明被认为是人类寻找替代能源征程中一个里程碑式的发明。这表明()
A.人们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创造条件,建立起新的联系
B.创造性思维和合理推论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C.离开了人为事物的联系,自在事物的联系就不能存在
D.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人可以创造有利于实践的具体联系
解析:D A选项观点错误,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而不是根据自身的需要,故排除。B选项观点错误,思维和推论不是事物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故排除。C选项观点错误,联系具有客观性,自在事物的联系不依赖于人为事物的联系,故排除。根据题意,科学家发明人工树叶,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建立新的具体联系,故D项入选。
4.[2014·福建晋江教学检测]海洋连接世界各地,是最便利、最经济的“公路”,是“大自然设立的伟大的流通媒介”,这个“公路”、“媒介”一经充分利用,便会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今天的中国应当树立这样的意识:“国土=陆地国土+海洋国土+领空,海洋=未来生存空间+可持续发展不可或缺的物质条件。”这表明( )
①有目的有计划的意识活动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②要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有意识地建立新的联系
③要依据事物存在发展的条件,建立自在事物的联系
④人们在实践基础上对事物的认识是无限发展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C ①项中“有目的有计划的意识活动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的表述欠妥,故不能入选;自在事物的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并不需要人为建立,故③项说法错误,不能入选;题中材料“海洋连接世界各地,是最便利、最经济的‘公路’,是‘大自然设立的伟大的流通媒介’,这个‘公路’、‘媒介’一经充分利用,便会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体现了②项;本题材料中人们对国土认识的变化体现了④项。因此,答案是C项。
5.[2014·福建安溪八中质检]过去,人们认为杂草会抢夺果树营养,于是把草拔光,结果导致病虫害增多,农药使用量加大,形成恶性循环。现在,一些果园在果树周边保留杂草、灌木,以便益虫、小鸟栖息,结果病虫害明显减少,农药少用或不用,水果的口味也变得鲜美。这表明()
①人为事物的联系在一定条件下随着人的意志而转移 ②主体活动的目的性和能动性不能改变事物的规律性 ③尊重和服从规律是正确利用和发展规律的基本前提 ④事物联系的多样性是开展生产实践活动的客观依据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C 联系具有客观性,不管是自在事物的联系,还是人为事物的联系,都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①错误;规律可以被认识和利用,但不能被“发展”,③错误;材料中“保留杂草、灌木,以便益虫、小鸟栖息”主要强调了人们要尊重联系的多样性,尊重客观规律,事物联系的多样性是开展生产实践活动的客观依据。
6.[2014·东北三省四市联考]“手机养鱼种菜”这是中国(重庆)国际云计算博览会上展示的一项新技术。该技术只需在农场或者鱼塘安装一个无线终端和传感器,就能和手机实现互联互通。当土壤出现干涸、鱼塘水质异常等情况发生时,用户不管身在何方,都可以通过手机遥控田地或者鱼塘里的传感器,水龙头就会自动开启。这给我们的辩证法启示是()
①要坚持客观与主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②要坚持共性与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③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培养创新意识 ④把握联系的多样性,不能忽视事物的间接联系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解析:D 要坚持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①错误,A、C不选;“手机养鱼种菜是2012中国(重庆)国际云计算博览会上展示的一项新技术,”体现了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培养创新意识。③符合题意,应选;“用户不管身在何方,都可以通过手机遥控田地或者鱼塘里的传感器,水龙头就会自动开启,”体现了把握联系的多样性,不能忽视事物的间接联系。④符合题意,应选;②未体现,不选,故答案选D。
7.[2014·吉林省吉林市普通中学高三摸底]漫画《枯萎的外表,强大的内心》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①既要分析事物的偶然联系,也要分析必然联系 ②既要看到事物的表面现象,也要看到其内在本质 ③既要看到运动的绝对性,又要看到静止的相对性 ④既要重视客观条件,又要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解析:D 本题漫画中的小树外表看起来虽然是枯萎的,但这时它正在把根扎深,等待着机会的到来,说明不能只看表面,要看本质,也说明了不管条件多恶劣,都得发挥主观能动性,积蓄力量等待机会让自己更强大。由此可见,②④两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①③两项在材料中未体现出来,故不能入选。因此,答案是D项。
8.[2013·杭州重点高中测试]在-5,-9,-13……的数列中,若问第100项是多少,通常的做法是先求这个数列的一个通项公式=-5-4(n-1),再算出第100项为-401。这种思维过程与下列哲理一致的是()
①意识具有能动作用 ②普遍性包含特殊性,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 ③要立足整体,统筹兼顾 ④要善于把握事物的联系,推动事物的发展
A.①④ B.②④
C.①③ D.②③
解析:A 数列的计算过程体现了意识的能动作用,所以①说法正确。②说法本身观点错误。计算过程不体现事物的整体和部分,③不选。题目中先求这个数列的一个通项公式,再算出第100项说明要善于把握事物的联系,④说法正确。
9.2013年7月18日,世界上最长最宽的多塔斜拉桥——嘉绍大桥建成通车。通车后,杭州湾产业带内的绍兴与嘉兴、杭州、宁波等城市可实现一小时到达,进一步缩短了其和上海之间的车程。材料说明()
①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②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③整体统率部分,居于主导地位'④任何事物都是彼此相互联(www.1mi.net)系着的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解析:A 本题考查联系的相关知识。多塔斜拉桥——嘉绍大桥的建成加强了城市之间的联系,①②入选。材料没有涉及整体与部分的联系,③与题意不符。事物的联系是有条件的,④说法错误。
10.右边漫画所反映的现象,启示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要()
①树立全局观念,实现整体的目标 ②重视搞好部分,用局部的发展带动全局的发展 ③准确把握部分在整体中的地位和功能 ④协调局部关系,消除矛盾和对立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解析:D 本题考查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漫画把工作比作舞龙,龙头和龙尾在整体中发挥不同功能,不能相互替代,相关人员要认清各自的不同职责,故③正确;做工作要有大局意识,相互配合,共同搞好工作,故①正确;②不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要有全局观。④错在“消除”,矛盾具有客观性,不能消除。
11.[2014·安徽阜阳期中]下列观点与下边漫画的寓意最贴切的是()
A.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部分要服从于整体
B.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影响整体的功能
C.要立足整体,实现整体的目标
D.系统内部结构的变化会大于整体功能
解析:B 漫画中木桶容量、链条的强度和人的发展分别取决于最短的一块、最弱的一环和性格最差的一面。这都是强调部分的作用,在一定的条件下,关键部分甚至起决定作用,我们要搞好局部。因此B符合题意。A、C强调整体的作用,不选。D观点错误,当部分以合理有序结构组成整体时,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故答案选B。
12.[2014·山西朔州月考]国家教学系统化论坛指出,教学要素是教学系统的要素,离开了系统理论就不能把握教学要素的整体性。教学要素与教学系统的运作存在着多种联系,运用系统理论可以揭示教学系统的整体特征、等级层次、结构、功能、环境与要素的联系。教学要素与教学系统的优化密切相关,但要素的优化必须服从于系统整体的优化。这说明()
①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 ②系统的基本特征是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③掌握系统优化方法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 ④教学系统化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解析:D 本题通过讲述教学要素与教学系统的关系,考查系统优化特点和系统优化的方法。“教学要素是教学系统的要素”体现①;“运用系统理论可以揭示教学系统的整体特征、等级层次、结构、功能、环境与要素的联系”体现②;“教学要素与教学系统的优化密切相关,但要素的优化必须服从于系统整体的优化”体现③④。答案选D。
13.[2014·湛江调研]漫画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①人类社会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②要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③事物之间的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基础 ④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A 漫画中的四个人相互联系,他们共同构成了一幅拼图,就像是很多人共同构成了整个的人类社会,不同的人相互联系,不可分割,要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对系统中的每一要素合理安排,这样才能发挥整体的效果,①②正确;该题强调的是整体的重要性,③④与题意不符。该题选A。
14.[2014·长春实验中学测试]下图《团队工作》漫画中,K人的离开()
①破坏了整体原有的功能 ②破坏了要素之间应有的联系 ③证明了部分对整体起支配作用 ④证明了系统要服从要素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A在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中,整体处于统率的决定地位,整体支配着部分,故③项表述错误,不能入选;要素要服从系统,故④项表述错误,不能入选;漫画中“K人”作为整体中的一部分,他的离开使整体原有的功能受到了破坏,故①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漫画中的“K人”作为
系统中的一个要素,他的离开使要素之间的联系受到了破坏,故②项符合题意,可以入眩因此,答案是A项。
15.美国IBM公司对智慧城市基本特征的界定是:智能传感设备将城市公共设施物联成网,物联网与互联网系统完全对接融合,政府和企业在智慧基础设施之上进行科技和业务的创新应用,城市的各个关键系统和参与者进行和谐高效的协作。由此可以看出()
①智慧城市的宏观系统功能大于各微观系统功能之和
②在智慧城市体系中,各部分间的联系是客观的
③智慧城市的建设取决于人的主动创造性活动
④在智慧城市体系中,各部分间的联系是无条件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A 本题考查联系的客观性、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从材料中“城市的各个关键系统和参与者进行和谐高效的协作”可以看出,智慧城市的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①入选;联系具有客观性,物联网通过现代网络把城市的各个部分对接联系在一起,这种联系一旦建立,就不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②符合题意;③错在“取决于”上;④错误,事物之间的具体联系是有条件的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梦”的本质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社会和谐。其中蕴含着综合国力进一步跃升的“实力特征”,蕴含着社会和谐进一步提升的“幸福特征”,蕴含着中华文明在复兴中进一步演进的“文明特征”,蕴含着促进人全面发展的“价值特征”。
依据材料,结合生活与哲学的知识,简要分析如何用系统优化的方法来指导实现“中国梦”。
塘栖阅读答案 篇九阅读下列古典诗词后回答问题,注意题型特点。
1. 阅读下面作品,然后回答问题。
商 歌
罗与之
东风满天地,贫家独无春。
负薪花下过,燕语似讥人。
【注】 《商歌》是古代乐府旧题。“商”在我国古代五音中象征萧瑟的秋天,所以这是一种哀怨悲凉的歌曲。“商歌”当属秋,可是罗与之的《商歌》讲的却是春天里的事。
(1) 说说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2. 阅读下面作品,然后回答问题。
江南春
寇 准
波渺渺,柳依依。
孤村芳草远,斜日杏花飞。
江南春尽离肠断,满汀洲人未归。
【注】 :一种生在水中的蕨类植物。
(1) 试分析“孤村芳草远”一句中“孤”字的妙用。
(2) 词的后两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试简要分析。
3. 阅读下面作品,然后回答问题。
大德歌•秋
关汉卿
风飘飘,雨潇潇,便做陈抟睡不着。
懊恼伤怀抱,扑簌簌泪点抛。
秋蝉儿噪罢寒蛩儿叫,淅零零细雨打芭蕉。
【注】 陈抟:宋代人,曾在华山修道,相传经常长眠百日不起。
(1) 有人说“懊恼伤怀抱”是本曲表现的重点,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请结合全曲简要赏析。
4. 阅读下面作品,然后回答问题。
夜泊钱塘
茅 坤
江行日已暮,何处可维舟?
树里孤灯雨,风前一雁秋。
离心迸落叶,乡梦入寒流。
酒市哪从问,微吟寄短愁。
(1) 说说最后一句在诗歌结构中所起的作用是什么?“短愁”指什么“愁”?
5. 阅读下面作品,然后回答问题。
江间作四首(其三)
潘大临
西山通虎穴,赤壁隐龙宫。
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
沙明拳宿鹭,天阔退飞鸿。
最羡渔竿客,归船雨打篷。
【注】 潘大临(约1057―1106):字老,黄州(今湖北黄冈)人,善诗文。曾随苏轼同游赤壁。西山:在湖北鄂州西,山幽僻深邃。拳宿鹭:指白鹭睡眠时一腿蜷缩的样子。
(1) 第三联两句中各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6. 阅读下面作品,然后回答问题。
长沙过贾谊宅
刘长卿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古诗词鉴赏训练(1)第2页
(1) 颔联渲染了一种什么样的氛围?请简要分析。
(2) 这首诗流露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概括。
7. 阅读下面作品,然后回答问题。
山坡羊•燕子
赵善庆
来时春社,去时秋社,年年来去搬寒热。
语喃喃,忙劫劫。
春风堂上寻王谢,巷陌乌衣夕照斜。
兴,多见些;亡,都尽说。
【注】 春社、秋社:古时祭祀土神一般在立春和立秋后的第五个戊日,分别称春社和秋社。劫劫:匆忙急切的样子。
(1) 简要赏析作品的表现手法及语言特色。
8. 阅读下面作品,然后回答问题。
桃花溪
张 旭
隐隐飞桥隔野烟,
石矶西畔问渔船。
桃花尽日随流水,
洞在清溪何处边?
春思二首(其一)
贾 至
草色青青柳色黄,
桃花历乱李花香。
东风不为吹愁去,
春日偏能惹恨长。
(1) 试结合诗中相关意象,分析两诗在情感内涵上的差异。
二、 强化训练
阅读下列古典诗词后回答问题,注意所选诗词的不同类型。
1. 阅读下面作品,然后回答问题。
苏幕遮
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1) 双调的词作往往上片写景,下片抒情,从而达到情景相生之妙。诵读范仲淹的《苏幕遮》后思考:上片所写之景有何特点?下片抒发了怎样的情感?作者是如何将上片的景和下片的情巧妙联结起来的?
(2) 词的首句化用了哪位名家的写景名句,试默写之。
古诗词鉴赏训练(1)第3页
2. 阅读下面作品,然后回答问题。
望 岳
杜 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 此诗没有一个“望”字,却句句写望,试作具体分析。
(2) “会当”有人解作“一定要”,有人解作“正当”,你认为哪个解释更好?请结合语境简要分析。
3. 阅读下面作品,然后回答问题。
初冬夜饮
杜 牧
淮阳多病偶求欢,客袖侵霜与烛盘。
砌下梨花一堆雪,明年谁此凭栏杆?
【注】 本诗作于会昌二年,当时杜牧受人排挤,被外放黄州,又转池州、睦州等地。
淮阳:指西汉刚直敢言,数被外放的汲黯。欢:指酒。《易林》:“酒为欢伯,除忧来乐。”
(1) 第二句描绘的是怎样的一个诗人形象?
(2) 最后一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4. 阅读下面作品,然后回答问题。
酬张少府
王 维
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
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
(1) 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2) 尾联以“渔歌入浦深”回答张少府的询问,它的深远含义是什么?
5. 阅读下面作品,然后回答问题。
秋波媚
七月十六日晚,登高兴亭,望长安南山。
陆 游
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
悲歌击筑,凭高酹酒,此兴悠哉!
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
灞桥烟柳,曲江池馆,应待人来。
【注】 高兴亭:在南郑(南郑地处南宋抗金前线,当时陆游在南郑)西北,正对南山。
灞桥:在长安东。汉人送客至此桥,折柳赠别。
曲江:池名,池边有亭台楼阁,是长安著名的风景区。
(1) 开篇两句描绘了怎样一幅画面?
(2) 下阕所采用的主要艺术手法是什么?请结合具体内容加以赏析。
6. 阅读下面作品,然后回答问题。
柳
李商隐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咏 柳
曾 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注】 断肠天:指繁花似锦的春日。断肠:销魂。
(1) 两首咏柳诗中,李诗以柳自喻,曾诗以柳喻人(喻指社会上的某种人),请简要分析两首诗的表达方式、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
(2) 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李诗中的“逐”字和曾诗中的“倚”字在诗中的表达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