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大全1000字优秀6篇

当我们经过反思,对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时,心得体会是很好的记录方式,这么做可以让我们不断思考不断进步。那么心得体会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www.1mi.net爱岗的小编演员给大家收集的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大全1000字优秀6篇,仅供参考。

读《给教师的建议》有感 篇一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作为教学主导者必须具备优良的师德、师智、师能。教师可以也应该让自己多才多艺,让自己的精神世界更加丰富,让自己脱离庸俗。那么,教师在读书中聆听前人的教诲,不仅是寻求教育思想的营养,教育智慧的灵感,也是情感与意志的洗礼。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告诫“每天不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博览群书、厚积薄发是激活教学与科研的最重要的源头“活水”之一。经常走进大师的心灵,与圣贤对话,能够体悟教育真谛,更好守望道德,人文和科学领域,进而探索教育理想及职业生涯,最终超越昨天之自我,完满地实现教师明天的人生梦想。

不仅是科学,教育更是艺术,要求教育者必先受教育。阅读无非是与智者、经验和大师分享,而不是孤芳自赏和惟我独尊。分享是双向沟通、彼此给予、共同拥有,教育其实也就是老师和学生分享人类的精神财富,就是分享师生各自的生活经验和价值观。分享,意味着教师更多的是展示,而不是灌输;是引领,而不是强制;是平等的传递,而不是居高临下的施舍。自孔子主张“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教师要在求实、求新、求活、求精上多下功夫,勇于和善于挑战自我,向书本学习、向同行学习、向学生学习。尽管外界的诱惑很多,但是有益的知识能改变人的命运,大家适当投入一些时间、精力和情感,去与书共舞,与时俱进,使教师、学生与社会一起成长,何乐而不为呢?

“书到用时方恨少”,读书会让教师更加深沉,远离肤浅。真正的学习不再是负担而是享受,使你体会到如坐春风之中,是“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精神旅行。心与书的交流,是一种阳光的沐浴、雨露的滋润,也是心灵的涤荡与素养的提升。当然,读书有时也劳累、孤寂和清贫,但其中的乐趣你体验了吗?伴随着心领会神,豁然开朗,让自己始终保持着一份纯净而又进取的心态。只有这样教育才是气象万千的生命活动,是浮想联翩、精神焕发和创意生成的成长过程。

面对浩如烟海的书山文海,有些不知所措,很重要的要精选,如培根所言:“书籍好比食品,有些只须浅尝,有些可以吞咽,只有少数需要仔细咀嚼,慢慢品味。”读书不仅要多读,还要“奇文共与赏,疑义相与析”,同时千万别把书读死,沾染“唯书唯上”积习。同时,还有注意和教学的结合,把阅读、思考和反思有机结合起来。

“处处留心皆学问”,更新、充实、优化自己已时不我待,因为假如一个不读书的教师,必然缺乏文化积淀,穷其终生,也只能一个教书匠。尽管目前学风还是比较功利和浮躁,只得从点滴做起,日积月累,切忌怨天尤人,让我们为中学教育教学默默耕耘,相信明天会更好!

给教师的建议电子书 篇二

这学期利用课余时间,我第二次认真地拜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此次读后的感受与第一次的有大不同。第一次是大致地浏览,对作者提出的建议只是有一个大框架的了解;而此次在第一次粗读的基础上进行研读,对作者提出的建议进行理性地分析和思考,从中提炼出适合本班级发展的教育理论,更好地为我们的工作服务。

作者在书中提到:“儿童只有在这样的条件下,才能实现和谐的全面的发展,就是两个‘教育者’——学校和家庭,它们不仅要一致行动,要向儿童提出同样的要求,而且要志同道合,抱着一致的信念,始终从同样的原则出发,无论在教育的目的上,过程还是手段上,都不要发生分歧。”短短一段话,多次出现“一致”“同样”的字眼,旨在向我们强调家校形成同步教育的重要性。学校和家庭只有思想同步,行动同步,教育效能才可能同步。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部分家长很早就淡出学生的成长舞台,他们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或工作忙,或文化素质低;部分家长在家庭教育观念和家教做法上存在偏差……家长们对家庭教育认识不到位,使学校教育异常艰难。如何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摆正自己在家庭教育中的位置,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协同学校教育,共同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才是当前最应该解决的问题。家校沟通在其中起到重要作用。

首先,要增强家长的责任感。让家长明白家庭教育对孩子所起的重要作用以及自身肩负的重大责任,而不是仅仅把孩子往学校一送就不关己事。

其次,要转变家长陈旧的家庭教育观念和家庭教育方法。可通过多种多样的形式来帮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理念和科学的教育方法。

建立班级微信群、博客等,可在上面用心编辑或转发一些教育经典语录或案例故事,无形中对家长起到引导作用;适时转载一些优秀的育儿经,与家长共同分享等。

做好家访工作。教师利用课余时间进行个别家访,和家长交换意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对学生进行一致的教育,使家长积极配合教师搞好家庭教育。

定期召开家长培训会或座谈会。指导家长如何搞好家庭教育,树立新的家庭教育理念,并配合学校搞好学校教育,以便更好地发挥教育功能和作用,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学校教育离不开家庭的配合,只有家校形成合力,教育效果才可能是加法;只有家校经常联系,家长和学校在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上统一思想,教育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总之,学校与家长相互沟通、相互联系,保持学校与家庭教育的一致性,让我们用真诚架起一座沟通学校和家庭的连心桥,共同促进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吧!

读《给教师的建议》有感 篇三

苏霍姆林斯基是一位有三十年实践经验的教育理论家,他写的《给教师的建议》一共谈了100条建议。手捧此书,就好像有一位智者站在我们面前,娓娓道来,循循善诱,答疑解惑,指点迷津。逐条细读,感觉有三条特别受益:

百条建议之第2条: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一些优秀教师的教育技巧的提高,就在于他们持之以恒地读书,不断地补充他们知识的大海。一个有思想的人如果不反复阅读自己心爱的书就无法生活,就像音乐家不随时拿起自己心爱的乐器就不能生活一样。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的世界,培养起对书的酷爱,使书籍成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星,——这些都取决于教师,取决于书籍在教师本人的精神生活中占有何种地位。

我认为,教师自觉阅读,这本身就是对学生的一种言传身教。爱读书、有修养的教师,往往都是学生心目中的偶像,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让学生默默效仿,有很多学生就是在教师的熏陶下爱上读书的。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致远!教师只有亲近书本,喜爱读书,为精神打底,为人生奠基,与经典为友,与博览同行,学生才能享受学习的快乐,教师享受职业的幸福,从而师生共同拥有诗意的人生。

百条建议之第93条:关于和谐教育的一些想法。教育——就在于使所有儿童都成为幸福的人,使他们的心灵由于劳动的幸福而充满快乐。这首先是关心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去触及年轻的心灵。要掌握这一门艺术,就必须多读书、多思考。你读过的每一本书,都应当好比是在你的教育车间里增添了一件新的精致的工具。

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王崧舟告诉我们,教师专业成长的历程实际上是两个转化的过程,即“读书——底蕴——教学”,第一个转化是从读书到底蕴的转化,这是一个积淀的过程;第二个转化是从底蕴到教学的转化,这是一个创生的过程。教师的底蕴是靠书堆起来的。我们最崇拜的于永正对此也有很深的感触,他说:“很多人问我为什么我的课内容很丰富,其实是我平时注意积累,注意从读书中获得更多知识,从读书中找到迅速提取信息的方法。”

百条建议之第46条:关于写教师日记的建议。日记能教给我们思考,每一位勤于思考的教师,都有他自己的体系、自己的教育学修养。记日记有助于集中思想,对某一个问题进行深入思考。这些记录是思考和创造的源泉。

我们都知道,教育日记让我们留下平时的教育教学足迹,能促进教师进行思考,积累经验教训。把已做的工作进行反思、对某一教育教学问题进行多方比较和分析,从而找出更好的办法,学会改变,学会创新;也可以提醒自己赶快多读书,不断学习教育教学理论,促进写作水平的提高,并在教育教学认识上有一个新的高度。阅读和写作是教师快速成长的两翼。

捧读《给教师的建议》,膜拜苏霍姆林斯基的为师之道,就感觉是站在大师的肩膀上仰望教育的美丽星空,感觉是如此美好。

读《给教师的建议》有感 篇四

读了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我感触很深,也深深感到自己以前的不足之处,师者传道受业解惑,老师要不断的学习,获取新知识,充实自己,才能教好学生。以前自己没有阅读习惯,后来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书中对于老师的每一条建议,都是充满教育智慧的,我经常细细品读,仔细琢磨,从中领悟到许多,也总结了许多。

对我触动最深刻的是,终于理解小学教师身上所承载的使命和责任是多么的重大!小学低年级和中高年级息息相关,打好基础对于以后的学习是多么的重要,在任何一个年级掉链子,都会影响后面的继续学习。书中提到“学生在中年级和高年级能否顺利地学习,还有赖于他在低年级时,在多大程度上学会了迅速而有理解地书写,以及这种技能怎样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同时苏霍姆林斯基建议小学教师提出一个努力的目标,到四年级结束时,一定要使儿童掌握迅速地、半自动化地书写的能力。那么这就要求作为小学阶段的教育工作者的我们,要理解学习不是灌输式的,不是死记硬背用来应付考试的,小学的重要性,小学是普及中等教育的牢固基地,如果我们不改变这种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到后面就会出现很多所谓的“差生”,因为他们不会学习,不会思考。平时我在学校与家长沟通时,一定给家长强调学生回家课外多阅读,多看书,多读书,同时要求学生在校时学习时,低年级教师的任务是要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阅读的同时能够思考,在思考的同时能够阅读,使阅读能够达到自动化的程度,学习上能够达到自我思考的行为。能够在阅读的同时进行思考和在思考的同时进行阅读的学生,就不会在学业上落后,而没有学业落后的现象,教师的工作就容易了。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就要设法使每一个儿童创造性地运用自己的技能和技巧。如果用思考、情感、创造、游戏的光芒来照亮儿童的学习,那么学习对儿童来说是可以成为一件有趣的、引人入胜的事情的”。这应该就是小学教师最应该学习的地方,小学的孩子在活泼开朗的年龄阶段,充满童趣,同时,孩子们的注意力也不容易集中,所以作为一名小学阶段的教育工作者,如何在课堂上引导孩子学习,如何提高孩子的专注度,也应该成为我们思考的问题。我们经常可以发现,有趣的课堂孩子的学习兴趣高涨,学习积极性高,参与度高,能够在课堂上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学生不仅可以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下更好的理解课堂知识,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习效果,学习也更加轻松,还可以让老师与学生之间建立起一个良好的师生关系。

给老师的建议作文 篇五

班主任和本班任课教师组成相对独立的教育教学群体,这个群体直接影响着班风和教育教学质量。为了使这个群体形成教育合力,我们建议班主任做到“十要”。

1、要咨询。开学或开学初,班任在制定本班工作计划时应主动征求科任老师的意见和建议,以求得科任的配合。平时要多联系、多询问,以便及时了解班级或学生情况,管理时能对症下药。

2、要介绍。科任第一次上课前,班主任应向学生介绍任课老师,多讲优点特点,在学生中树立其威信。同时要在开学和开学后的其他时间,向科任介绍学生的情况,以便任课老师能有效参与。

3、要学习。征得科任老师的同意,班主任可听一下科任老师的课,学习他们教育教学方法的长处。对学生的反映,应适时而善地转达之,以求共同稿好教育教学工作。

4、要协调。课业负担过重是目前教学中的突出问题,其原因之一是,各科教师只管自己留作业,缺乏统筹安排。班主任应把任课教师请在一起合理协调分配各科的作业时间,避免重理轻文或厚此薄彼。

5、要检查。自习和早读时,班任不仅要检查自己所任学科的作业情况,还应检查科任老师布置的作业,以便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防止偏科或酌情向科任反溃。

6、要理解。在科任老师课上,个别学生会与老师发生一些磨擦,班任对此类问题要冷静,要耐心听取科任的陈述和意见,要设身处地的理解科任老师,在共同教育学生上求得一致,特别是教育学生要尊敬老师。

7、要信任。上进心强的班任大都希望本班管理工作和教学成绩名列前茅,但班任要信赖任课教师,即使那科教学不理想,班任也不宜动辄向领导反映、更不能鼓动学生“造反”,要相信任课教师能改进,要在行动上予以协助。

8、要关心。班任有病有事,学生通常要去看望、慰问;科任有病有事,班主任要教育学生对科任也应如此,并且要以身作则,主动关心科任教师。敬我一尺,敬你一丈,便是感情投入的回报。

9、要邀请。班级在校内外组织的大型活动,班任要诚心邀请科任老师和自己一道参加;开家长会,班任除讲本班的学生情况外,还要讲科任老师付出的心血及要求。

10、要宣传。班任在总结班务工作时,要避免只谈自己如何教育学生,取得多少成绩,不谈或很少谈科任老师功劳的不良倾向,要实事求是,公平客观地宣传赞扬科任老师的贡献。

一般来说,班主任如能做到这“十要”,就能和科任老师处好关系,使本班的教育教学效果不俗。

读《给教师的建议》有感 篇六

本学期学校为每位老师发了一本——《给教师的建议》,以前常听说这本书,但一直没有看过,这学期能好好读这本书,确实收获很大。

苏霍林姆斯基在书中根据自己的切身经历和经验,为教师提出了100条建议,课上的、课下的、数学的、语文的等等,包含了教学中的各个方面,其中不论针对学困生还是程度号的学生,他都在多处提到了阅读对于孩子的重要性,但今天我要和大家交流的是对学生不能“一视同仁”的问题。

在第89条建议中,提到:教师应当怎样布置家庭作业的问题。课外作业应当是知识的发展和深化,是学习能力的改善,是掌握课堂知识的准备,应当让学生在课外去观察自然界的智力需要,不要把课外作业当成课内作业的量的追加,对家庭作业的个别化应当予以特别的重视。如果教师不给某些布置一些个别性的作业,那就说明他没有研究过每一个学生的力量、可能性和能力。

在实际教学中,布置作业时,我们布置的作业,绝大部分都是针对全体学生,并没有差异化的布置,其实,因各种因素的影响,每个孩子在学习上并不是一样,有时甚至会相差甚远,越是到了高年级,这样的情况就越发的明显,也就是我们说的两极分化的现象。在作业的布置中,布置的内容大部分都是针对中等左右的学生,并没有对于两头的学生进行个性化或差异化布置作业,导致“吃不饱”、“吃不了”的两极现象,很多老都应该会在教学中遇到这样的问题,这就需要在布置作业的时候不能“一视同仁”,那又如何差异化对待呢?

1、简单化

基本布置作业方法不变,只针对“吃不了”的个别学生差异化布置作业,降低作业难度,巩固基础知识,慢慢提高。

这种方法实行起来容易,老师任务量相对较小一些,只需要针对个别学生布置作业就好,缺点是差异化还不够精准。

2、复杂化

根据学生程度分三类作业:“吃不饱”“刚刚好”“吃不了”,再根据着三类差异化布置作业,达到每一类都“吃的饱”“吃的好”。

这种方法实行起来复杂的多,老师的任务量也大的多,首先要先根据孩子程度分类,再布置差异化的作业,批改也会更费时。不过差异化的作业对于不同程度的学生的提高会更有效。

不论采用什么方法,对于孩子的作业,不能“一视同仁”,应该注意个性化、差异化的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