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崇拜的名人作文优秀4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吧,作文是人们把记忆中所存储的有关知识、经验和思想用书面形式表达出来的记叙方式。那么一般作文是怎么写的呢?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下面是可爱的小编帮家人们整理的4篇我最崇拜的名人的相关范文,欢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一些参考价值。
我最崇拜的名人作文范文 篇一关键词:体育文化;体育崇拜;西方哲学
中图分类号:G8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www.1mi.net编号:1006-7116(2009)03-0023-03
体育崇拜作为一个与人的精神世界和文化理念密切相关的社会现象,在人类的想象能力、思维能力和社会组织能力等方面未发展到一定高度时,曾起到过积极的作用,这已为广大体育理论工作者所认可。然而,当人类跨入科学技术主宰一切的时代以后,体育崇拜的积极意义日渐衰弱,体育崇拜的生存空间,仅在欲望的满足和的宣泄之间徘徊。显然,这是对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体育崇拜的一种误读。那么,我们应该怎样解读体育崇拜背后丰富的文化学价值,以使其发挥应有的积极作用呢?
1 何谓体育崇拜
在远古时代,崇拜最初是宗教学的内容,是指信徒对神灵偶像畏惧和敬仰的仪式,后引申为人类对事物“不加限制”的尊敬的情感和行为。而在现代社会里,人们崇拜的是这个社会中各领域里的杰出人物,与宗教并没有太多的牵扯。在当今社会,崇拜是非常普遍的文化现象,在每个人的内心深处或多或少地都会有自己所崇拜的对象。在国际赛场上当奏响祖国国歌的霎那间,全国为之沸腾,崇拜者为之欢呼,这里也包含着崇拜者自身的那股激情有被崇拜者代表自己来实现。由此可见,“崇拜就是崇拜者对被崇拜者所怀有的一种尊敬、钦佩的情感和心志。一般来说,是在两者之间不可比拟的情况下发生的,反映了崇拜者希望成功和追求完美的渴望”。体育崇拜作为崇拜文化的一种,所关注的问题简而言之就是体育崇拜存在和流行的依据是什么,我们从文化的视角怎样理解当代人的这种精神诉求等。因此,今天体育崇拜的流行绝不是日常层面上人们所理解的仅仅作为焦虑和忧愁的宣泄及化解,从而使心理得到宽慰和解脱的一种方式或途径,而是人们意欲成为完满状态的渴望和向往,是人们彰显生命意义的需要,是人们将自身存在状态的有限性和种种缺憾通过观赏体育比赛投射到运动员身上的一种表达或展开的形式。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形成了一种积极向上的热情和执著追求的意志行为。
2 体育崇拜的文化现象
体育崇拜不仅仅表现在竞技比赛场上,对国旗的高高飘扬和国歌的铿锵奏鸣的兴奋,更表现为更高层次的精神活动,无孔不入地向人们的日常行为方式和情感方式渗透。体育崇拜在当今人们的生活中有着巨大的生存空间,报纸、电视、网络无时无刻不在诉说着体育崇拜的强力存在。事实上,体育崇拜已经成为人们心目中难以割舍的情结。比如,马拉多纳被阿根廷的球迷们尊崇为布宜诺思艾利斯的“模范公民”;我国的聂卫平在20世纪80年代,由于连胜日本的“超一流”棋手,被敬称为“聂旋风”;乒乓球高手容国团的出现,曾使中国少年人手一拍兴起全国乒乓球热,在这些少年中就涌现了郭跃华、蔡振华、江嘉良等乒坛好手,使乒乓球运动迅速普及全国;中国女排坚忍不拔、顽强拼搏、乐观向上、永不放弃的精神,被誉为中华民族精神的化身和象征。这些现象所昭示的就是体育运动和体育明星们,无时无刻不在受着体育爱好者、体育迷甚至普通体育观众的崇拜和拥戴。他们有的在脸上贴着被崇拜者所属国的国旗,有的贴着某某明星的名字,有的双手拿着被崇拜者的字幅……体育崇拜,绝非盲目。如果没有崇拜者与被崇拜者之间的价值认同,如果被崇拜者的行为(运动员)不能反映人类的共同愿望或本能欲望――竞争的内源激励、超越自我的内在驱使和对胜利成功的渴求,那么体育运动的存在可能也就失去了意义,体育崇拜也就没有了产生和发展的可能。因而,体育崇拜,就其崇拜的本质而言,是人意识到自身时所体现的那种强大的力量和自我尊严感。
3 体育崇拜的文化透析
如果说人类早期的崇拜是出于对自然现象的无知,而产生恐惧、敬畏的话,那么随着理性认识的提高,崇拜体现更多的是钦佩和尊敬。通过敬慕、效仿杰出人物的突出业绩,以激励自我奋发上进、精益求精,以至完美。因此,从人类历史及人类意识发展的角度,崇拜的产生决非偶然,而是社会历史发展和人的思维能力发展的必然产物。但是,在理性主义益盛行的今天,为什么是体育崇拜而不是其他的崇拜到达几近狂热的地步?莫非是体育运动中存在着除“社会认同与整合、规训和教化的社会功能以及寄托和抚慰的个体功能”之外,还具有某些独特的为全人类共同崇尚的东西,从而引起了人们对生命的无限遐思与向往?
1)体育崇拜是竞争的内源激励。竞争是古老的概念,人类先哲很早就注意到了竞争现象。《庄子・齐物论》中提到了“有竞有争”。西方学者罗伯特・马尔薛斯的《人口论》中认为,生存竞争是大自然智慧的表现,它使穷人不至于变得慵懒和软弱。进化论者达尔文提出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观点,他认为生存竞争是生物从无到有、从低级到高级,逐步演化生生不息的一条铁的规律。从这些关于竞争的观念中我们不难看出,传统对竞争理解一直偏重于从生存斗争方面去加以把握。然而,体育是游戏,是竞争的形式化游戏。它是一种符号,是一种象征,它极其简洁地浓缩着人类竞争的天性。游戏中产生的名次,与现实生活中的利益等级有着极大的相似性。人的“本质力量”、人的“对象化”力量,都在这种游戏中得到直接的描述。因而,对于体育运动特别是竞技运动来说,与其它文化现象区别的根本特征就是其在激烈的竞技活动中所蕴含的符号学价值。竞争是竞技运动本身的固有属性,是竞技运动的生命所在。竞技体育中竞争机制的存在,使参加竞技运动的主体不断地超越自我,竞技场上生机勃勃,充满着无限生命力。竞争,在竞技运动中的显现非常直观和生动。竞争贯穿于体育运动的全过程,参与者既是竞争的主体又是竞争的客体。比赛场上的竞争气氛和竞争行为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它不仅使直接参与者有强烈的情绪体验,就是间接的参与者――现场观众和电视观众,也同样被激烈的竞争场面所震撼。德国社会学家乔治・齐美尔说:“人人都有一种希望竞争的本性,这种本性是人际相互作用的基本形式,是人维持个人自主性和完整性的手段。”体育崇拜这种几近狂热的情感流露,正好与现代人的本性渴求吻合。由此可见,体育运动中的“竞争”,作为人类进步的重大推动力量,作为人的生命意志对未来的投射,深深地积淀在人们的“心理一文化”结构之中。
2)体育崇拜是超越自我的内在驱使。在人类的活动中有持续要求不断超出已经实现的结果张力,也就
是超越、向前的冲动,即指向最高水平的意志,这个意志就是超越自我。超越自我是人的一种能力,运用这个能力可以使人不断地在思想、意志以及他所竞争的所有方面超出自身。它是个体在实现社会生活世俗化后,使自己的自由存在和命运的主宰者成为可能之后,持有积极人生路向的人们必须思考的问题。因而,超越自我是对自身能力或素质的突破,这不仅仅是心理潜能的激发,更多的是人性的完善、境界的提高或智慧的凝结。人类正是在不断地发现自己的弱点、缺点,从而不断地在战胜自我、超越自我的过程中得以进步的。一个人拼搏的过程就是忘却自我、超越自我的过程。运动员在其比赛过程中对其身体机能极限的不断挑战,演绎着生命的力量、美和智慧。体育以其自在的方式,呼唤着人们久欲表达但又难以表达的那种“执着”和“狂热”。人们从各种体育游戏的明星技艺中,找到了自己的感觉,体会到自己的那份力量。因此,我们崇拜体育,实际上是现实中的人对运动员所彰显的人之伟大的“顶礼膜拜”。
我最崇拜的名人作文范文 篇二[关键词]祖先崇拜;文化;对比研究
[作者简介]刘婷婷,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教师,广西南宁530007
[中图分类号]B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09)10-0168-03
在中国和越南都存在一种广泛而普遍的宗教文化――祖先崇拜。祖先崇拜在两个国家的传统文化和社会中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发达的体系和牢固的根基,其触角深入社会的每一个角落,这种宗教文化伴随着文明的延续、社会的不断发展延续至今,经久不衰。因此,我们希望通过两国祖先崇拜的对比,找到其中的联系,以便更好地促进中越两国人民之间的文化交流。这里,必须了解一下祖先崇拜的宗教本质问题。目前,在对祖先崇拜现象的理解中,存在着两种误解:其一,在现代,祖先崇拜曾经一度被认为是一种封建迷信;其二,在许多的学者,尤其是西方学者眼中,这种祖先崇拜是一种类似于图腾崇拜的原始宗教。究其原因,前者是因为受到强烈的反封建思想影响,而忽视了祖先崇拜的宗教特性和社会功能,后者是一种对宗教的僵化的刻板印象,认为宗教就必须像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等具有明确而统一的神。虽说如此,但中越两国的祖先崇拜完全有理由说是一种民间的宗教,其理由如下:祖先崇拜的对象是已逝祖先的鬼魂,它是对超自然、超社会的社会力量的崇拜;它形成了自己的一套信仰和实践体系,其中包括相信祖先灵魂不灭;祖先有灵,庇佑家人;相信“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香火观念;将光宗耀祖作为人生奋斗的动力之一等。
一、中国祖先崇拜的起源和形成
(一)一般原因。人类与动物世界分离的根本标志是精神世界的形成,至旧石器晚期,随着“新人”的形成。远古人类才开始摆脱蒙昧,有了审美意识与艺术,有了种种的迷惘,有了巫术与生产生活的仪式,并逐步拥有了自我意识。他们开始将自己外化于自然,有了最初的自然崇拜;他们已意识到了生与死的区界,有了早期的形神观念与灵魂崇拜;他们试图知道生命的由来,并由此引发了以生产女性为标志的母神崇拜。进而发展为祖先崇拜,祖先崇拜是人们在对自身由来的认知中形成的崇拜体系,它既是人类对自身生命现象的神秘化理解,又是对先祖亡灵的崇拜。
(二)特殊形成条件。中国是一个宗族社会。宗族是指以血缘为基础存在着一定的经济、政治、文化联系与相互义务的父系组织,中国社会是由许多不同的宗族组合而成,宗族在中国社会特别发达,具有几千年的历史。由于中国在历史上是一个典型的宗族社会,它的长久和繁荣为中国祖先崇拜的生长提供了肥沃的土壤。首先,宗族的建立直接导致祖先崇拜。由于崇拜是以血缘为基础,因此必须追本溯源,归宗认祖,以此确定辈份的尊卑、关系的疏远。是否具有本族血统,是否源于同一祖先是衡量是否成为本族成员的根本尺度,由此祖先的崇高地位显现出来,其次,宗族的维持与兴盛离不开祖先崇拜。宗族的团结、兴盛,需要宗族成员同心同德、团结一致,这就需要一种权威力量,或是向心力。在宗族中,祖先就是这种权威,“祖训不可违”、“祖业不可丢”、“祖宗之法不可变”就是这种权威的体现。开展一系列的崇祖活动,就能促进宗族内部团结,产生强大的凝聚力。因此,宗族是中国祖先崇拜产生的肥沃土壤,同时,祖先崇拜又反过来起着维持、强化宗族的作用,宗族与祖先崇拜相辅相成。
此外,中国的儒家思想中有浓厚的祟祖思想。在儒家的核心思想“忠、孝、礼、义、廉、耻”中,“孝”排第二位,而祭祀祖先是其重要内容之一,在四书五经中也有许多关于祭祖的内容。在中国的历史上,儒学家者不仅参加各封建王朝的宗庙和祭祖制度的制定,同时还致力于使崇祖成为一种普遍的习俗,为祭祖进人民间做出了努力。宋代以来,理学家们还大力鼓吹“尊祖重本”、“收宗敬族”,提倡建立尊祖敬宗的宗法和宗族制度,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祖先崇拜的发展。
二、越南祖先崇拜的形成
中越两国山水相连,互为近邻,双方的文化传统十分相似,习俗相近,两国人民之间的友好交往和传统友谊源远流长。胡志明同志曾经说过,我们越、中两个民族,数千年来血统相通,文化共同,在历史上素称兄弟之邦。由于长期受中华文化的熏染,致使越南的风俗习惯酷似中国,如节令、服饰、婚丧礼仪、宗族关系等等与中国均大同小异。所以连胡朝皇帝胡季(1400年~1407年在位)也说:欲问安南事,安南风俗淳,衣冠唐制度,礼乐汉君臣。祖先崇拜在当代越南是全国性和全民性的民间信仰,儒家思想是其深厚的思想基础。
(一)在汉文化开始系统地向越南地区渗透之前,越南原始社会已经存在着人类学意义上原始的祖先崇拜。秦汉之际,中原地区的文化开始传人越南,其中包括宗族姓氏制度。据越南学者考证,越南古人与东南亚各民族一样,本无姓氏。上千年后越南人逐渐习惯了按家族血缘关系聚居。
(二)从根本上说,祖先崇拜乃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社会体制在信仰上的表现。而正是汉文化将越南的农村公社体制按照儒家思想的模式逐渐血缘宗法化的。随着吸收和融合汉文化的过程,儒家思想以及中国传统社会赖以存在的核心――祖先崇拜和血缘关系结合的血缘宗法的政治制度也对越南的社会政治制度、伦理纲常及人们的精神生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祭祀祖先分族祭和家祭。族祭一般在宗族的宗祠里举行,家祭则在家中举行。在家里,祖先供桌设置于最庄重的地方(一般是在堂屋)。条件好的家庭会专设一个房间作为家祠,一般家庭都是在家中设立供桌,而条件较差的家庭则只用一块木板架在墙上来代替,供桌的布局大致可分为两部分:摆放祖先牌位的主体部分和放置供品的香案。供台上的牌位的两侧大都刻有(或写有)汉字对联,上方有横批。对联内容多为“祖功宗德千年盛,子孝孙贤万代昌”、“山高莫状生成德,海阔难俦哺育恩”。横批多是“德惟馨”、“饮河思源”、“山高海深”之类,长子家庭一般摆放四代祖先的牌位,其余家庭不拘。香案上面放着祭祀用的各种器皿,如香炉、酒器、灯烛、花瓶、果盘等。有的家庭还摆放祭祀专用的铜制器皿。另外,在一些供台上,人们还在市场买一些用塑料板做的对联,对联上面主要写着关于歌颂祖先的恩德的内容。祭祀方式非常严密,祭祀程序是按照传统进行的,如春节家家户户都要拜祭祖先,同时也拜土地、灶君、百艺师祖,冲年喜,拜年,烧化纸钱、纸衣,以祭送祖先。已成家立户的男子,若父母健在,必须向父母致以新年问候、敬赠礼品;若父母已去世,则要带上供品,到长兄家拜祭父母之灵。在汉文化的影响下,越南人祖先崇拜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祭祀仪规等组织仪式均以儒家思想为规范。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将越南原始形式的祖先
崇拜彻底地系统化、礼仪化和体制化了,为越南祖先崇拜的保存和延续提供了深刻的思想、道德、哲学及法理基础。
(三)儒家思想早在秦汉之际就开始传入越南,在越南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不论是在封建社会上升时期所起的进步作用,还是在封建社会衰落时期所起的阻碍作用,都是巨大的。越南(大越史记全书)中就记载:“李圣宗神武二年,修文庙,塑孔子、周公及四配像,画七十二贤像,四时享祀,皇太子临焉。”与此同时,越南设立了国子监,凡文职官员一律要入学学习中国儒家典籍史料,并坚持以儒安邦。正如越南著名学者潘玉所言,越南文化,不管是文学、政治、风俗、礼仪、艺术、信仰,没有哪一点不带有可以被视为儒教性质的印记;任何一个越南人,不管他怎样反对儒教,也都不可能摆脱儒教的影响。越南的统治者以儒学为指导,颁国策,定风俗,积极推行以儒家伦理纲常为主要内容的社会性教化活动,目的是使全国臣民具有忠君孝亲、仁义礼智等思想观念,以维护封建统治。正因为有如此深厚的思想基础,所以才会使得越南的祖先崇拜一直不断发展,延伸至今。
(四)越南人也非常注重孝道。在每一个家庭中,子女孝敬祖父母和父母是不可缺少的意识观念。对死去的先人,越南人崇拜甚笃,因而对祖先的崇拜信仰十分重视,世代承袭,形成规模。人们认为,亲人虽然死去,但他的灵魂仍然存在,对后人还起着保护和督促作用,主宰人们的一切活动,人间许多灾害祸福,都要依靠先灵庇佑与求得解脱。每户都有神龛、神台、神位,是敬奉祖先的祭坛,是敬奉祖先神的圣地,任何人不可触犯,也不能有任何污秽。在城里,由于住处狭窄,祭坛的设法小型多样。如在墙上钉块板或使用柜顶作为供奉祖先的祭坛。祭坛中央摆上一个香炉,两旁是两根香烛。香炉前摆上细腰红漆木盘或塑料制品。玻璃盘盛放着水果,此外还摆上一对花瓶和若干祭祀用的杯碟。在一些家庭的祭坛两边还贴有对联,如“祖宗功德千年盛,子孝孙贤万代昌”、“福生礼仪家堂盛,禄发荣华福贵春”等。越南人视祭祀供奉祖先为重大之事,用以感激祖先的养育之思。许多家庭尽管不同,但供奉祖先是不可忽略的,春节来临前,必须重新布置祭坛。插上香烛,摆上供品。春节三天期间,祭坛总是香火缭绕,合家吃团圆饭前。家长和族人都要祷拜。越南人对祖先的崇拜还表现在忌名上。平时,子孙忌提到祖辈、父辈的名字,如果现实生活中一些名词与祖辈、父辈的名字相重,要回避或用同义词代替。孩子小的时候,父母不让其知道先祖的名字,以防孩子乱喊,对先祖不敬。如果被别人指着先祖的名字奚落或辱骂,被奚落或被辱骂者会认为是受了奇耻大辱,会激起深仇大恨。近年来,忌名在城市已少见,但在农村,这一习俗仍保持。
三、结 语
我最崇拜的名人作文范文 篇三他,有矫健的身影;他,有猎豹一般的速度;他,有一个响亮的名字——刘翔。刘翔就是我最崇拜的人,因为他是中国人的骄傲。
2004年雅典奥运会之前,尽管中国在各项比赛中成绩不错,但最让人头痛的是田径运动,田径运动员屡遭重创,几乎没有获胜的机会,遭到外国人的百般嘲讽。可就在这历尽挫折、一蹶不振的困顿中,一个人的出现让中国这条跌倒在田径赛场上的巨龙又重新爬了起来,这个人就是刘翔。
他肩负起了让中国田径振兴的重任,他的身后是一面鲜红的五星红旗,他依然决定参加110米跨栏比赛。他不凡的灵魂承起了他平凡的身躯。有人劝他说:“没有用的,黑人太厉害!”他摇摇头说:“中国跨栏有倒下去的力气,就有爬起来的力量。”他比别人付出了更多的努力,比别人挥洒了更多的汗水。别人每天跑三千米,他却每天负重跑四千五百米,从不叫苦叫累。有人问他为什么,他只说了两个字——中国。教练很看好他,经常传授他一些体育知识,对他也比其他人严厉许多,跑得慢了总要被罚重跑,刘翔咬咬牙坚持了下来,即使在别人休息的时间他也在训练。面对困难他不屑一顾,面对挫折他从不低头,他身上奔涌着炎黄子孙的血液,胸膛里跳跃着一颗中国心。他的速度突飞猛进,很快就成为国家队里的“飞人”。
我最崇拜的名人作文范文 篇四关键词: 体育偶像崇拜 现象 特征解析 现实意义 问题
明星崇拜、偶像崇拜,这在当下青少年的心路成长过程中是极可能经历的正常阶段。虽然不像许多人士所描述的那样具有广泛的普遍性,但青少年崇拜明星、伟人、成功人士甚至历史上的反面人物等新的偶像文化迹象,确实以其特有的方式越来越影响着当前青少年的精神生活和个性发展。笔者就青少年学生的体育明星崇拜现象作一分析,从现代教育的角度研究其偶像行为特征,既有一定的理论意义,也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1.体育偶像崇拜的昨天与今天
人类以体育明星作为偶像崇拜的现象古今中外均有史料记载。据考证:古代西方最有影响和代表性的体育竞技是古希腊奥林匹亚举行祭祀宙斯神的庆典。它对竞技优胜者除了纯洁少女给他们献上以橄榄枝编成象征和平的花环外,还举行盛大的游行活动。竞技优胜者每到一处人们都为之欣喜若狂,并将无数的鲜花抛洒在他们身上。为了表彰优胜者,竞赛会还安排盛大的庆祝宴会。宴会上各地著名的诗人争先献上华丽的诗歌来歌颂优胜者。在美妙优雅音乐的伴奏下,那歌颂团结及赞美优胜者的诗歌至今仍被世人传唱。若竞技者在三届奥林匹亚竞赛会上获胜将有资格在宙斯神殿两旁塑像,让世人敬仰和膜拜。著名的米隆掷铁饼者塑像就是历史的见证。由于东西方传统文化的差异,我国虽然没有像西方那样因祭祀而引发出对竞技优胜者的狂热崇拜,但历史的记载和民间也流传下来许多体育人物和他们的传奇故事,如:造父、孔子、庄子、华佗、达摩等。与此同时,古老的东方民族在与大自然的抗争中也悟出和创造出灿烂的民族体育文化,即康健体育。如:阴康氏消肿舞,儒学的射礼、乐舞,道家的养生思想,华佗的五禽戏,近代的太极拳等。这些不但是中华民族的瑰宝,而且是全人类都可共享的一份宝贵遗产。
在历史的今天,重现的奥林匹克运动历经百年之后更加绽放出耀眼的光芒。有人认为:现代奥林匹克运动是一个真正的、激动人心的、强有力的、动态的宗教。四年一度的奥运庆典,全世界有多少人为之疯狂和顶礼膜拜,特别是青少年尤甚。对于青少年来说崇拜英雄、崇拜体育明星是很自然的。这是因为青少年同样具有冒险精神、喜欢探索未知世界和向生命的极限挑战。为此,“更高、更快、更强”成为了每位青少年的憧憬和向往。现代奥运会给各国富有体育天赋的青年人一个展现自我的广阔舞台,在拼搏中追求最快的速度、显示最强的力量,并为超越自我向人类的最高限度冲击。运动健儿的精彩表演也深深地吸引着成千上万的青少年。竞技体操、跳水等稳健、准确、优美的动作给人以无穷的回味;球类比赛快速多变的战术、紧张激烈的争夺、熟练而默契的配合,更是高潮迭起、精彩纷呈;跳高、撑杆跳运动员横空飞跃,努力向地球引力的挑战;拳击、跆拳道那惊心动魄的搏击,无不展现着人类的健与美、力量与智慧。而在这个千万个竞技者中脱颖而出的折桂者,人们不禁为之欢呼雀跃,在庄严的国歌声中,全世界人民都在为其庆贺。获得荣誉的民族和国家更是为之骄傲,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优胜者也自然而然地成为人们所钟爱的偶像和敬仰的英雄。折桂的运动员们的成功从此也激励着无数青少年,他们成为无数青少学习和模仿的对象,也就是通过这崇拜似的学习和模仿,给青少年带来了健康的体魄,而且竞技体育那无穷的魅力结合现今信息公路的快速传播也给青少年带来了精神上的愉悦。
2.青少年偶像崇拜的特征解析
青少年的偶像崇拜是特定年龄阶段出现的一种可能性和暂时。从性质上讲,更多的表现为一种心理行为,研究和探寻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对指导学校教育以及制订教育策略有着很好的现实意义。分析认为,青少年的偶像崇拜具有如下几个特征:
(1)青少年的偶像行为与时代的文化背景以及心理成熟密切相关,它不但伴随着青少年的成长,而且及时地反映了当代社会的时代潮流,因而不同于宗教文化意义上那种反映人类对超自然力的恐惧、敬畏、忍耐与服从的精神文化心态。
(2)偶像崇拜有着相对的固定性,并以强烈的情感色彩支配着青少年的内心世界,他们被崇拜偶像深深地吸引并产生共鸣,整个身心都融入到偶像的精神中去。
(3)青少年偶像崇拜虽然也包含一定的价值内容,但其崇拜偶像的方式往往只是体现在欣赏和模仿上,即使是政治人物或反面人物也仅仅停留在外部的形象特征上,为此其最终的行为表现为对偶像形象的模仿。
(4)偶像崇拜会产生超越于现实和自我情感的体验,它排斥现实生活内容,使青少年迷恋或向往远离现实的人物和生活方式。同时,它还常常消弱青少年的自我约束机制,产生超越于社会行为规范的方式,比如:冲动、破坏、超脱等行。
3.学校体育开展以体育明星为榜样的偶像教育的现实意义
在实际工作中,人们往往只看到青少年偶像行为消极的外部表现行为的一个层面。如果在教育上只把偶像行为看作是一种“纯”品德行为,简单粗暴地加以干涉和否定,这是很不恰当的教育方式,反而会激起青少年的逆反心理,容易造成意想不到的后果。实际上在传统的教育中我们曾有过成功的榜样作为偶像进行教育的经验。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以英雄为榜样的教育。如保尔・柯察金、刘胡兰、、等英雄人物曾为一代人教育的榜样和崇拜的偶像,也影响了一代人的精神面貌。如今许多共和国的同龄人回忆自己的少年和青年时代,仍为这些曾经引领他们成长的教育榜样感到激动和自豪。教育的榜样包含着强烈的偶像特征,他们不但具有英勇无畏、舍己为人的精神,同时在教育和艺术的塑造下,传统的教育榜样既具有完美的、符合于青少年心理特点的外部形象特征,又借助于教育榜样的魅力产生超越于偶像自身影响力的教育效果。
1998年宣传部文体处进行了一项对中国青年文化生活状况的问卷调查,其中你最喜欢看哪些电视节目按比例排位:影视剧33.2%、国际新闻33%、国内新闻30.3%、体育节目25.1%、音乐节目21.1%。另外,你最喜欢看哪一类杂志按比例排列:影视类37.7%、生活类33.7%、文摘类30.1%、文学类30%、体育类29%。由此可见,青少年中很大一部分是体育迷。实际上,我国建国以来体育界每次在国际体坛上取得优异成绩,首先反应最强烈的就是青少年。中国女排为国争光,勇夺五连冠。她们的胜利给正在实施改革开放的全国各族人民以极大的鞭策,全国上下掀起学习女排精神的热潮。不久前,复旦大学在上海市的1000名大学生中做了一次“阳光下的青春――我最喜爱的青年形象”,调查评选出了5位“年代之星”。他们依次为50年代的邓稼先、60年代的雷锋、70年代的陈景润、80年代的郎平、90年代的邓亚萍。调查还表示:大学生们认为“两弹元勋”邓稼先,体坛名将郎平、邓亚萍等“年代之星”都为我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他们振奋了民族精神,鼓舞了几代年轻人。
当今青少年学生以体育明星作为偶像还体现在他们热衷于收集明星的相片、图片资料以及各种用品等,他们身穿所崇拜的偶像的服装款式,模仿明星的技艺,是一群忠实的体育明星崇拜者。为此,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育,要充分重视这一问题,利用青少年学生对体育明星的崇拜的广泛性,展开以偶像为榜样的偶像教育,将体育明星刻苦训练、顽强拼搏为国争光的优良品质同学校思想道德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同时,通过学校体育教育使他们热爱祖国,有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责任感,有理想抱负,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强烈的群体意识、平等观念和团队精神,有艰苦奋斗、承受挫折和战胜困难的顽强毅力,有自律、自强、自立的意识和自我控制能力,有良好的个性品质和创新精神。
4.有关青少年体育偶像崇拜的教育问题
(1)我们应当清醒地认识到以体育明星为偶像进行宣传和教育,这只是为了帮助青少年顺利地度过身心发展的“心理断乳期”。所宣传的偶像并不能等同于教育的榜样,而是借助于偶像来实现道德教育的价值。
(2)进行以偶像为榜样的教育必须对偶像的对象进行慎重的选择。同时应注意补偏救弊,扬长避短,尽可能使偶像的对象指向教育的榜样,促进偶像与榜样的协调统一,使之发挥出更大的教育效果。
(3)青少年体育偶像崇拜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倾向性和趋同性。为此应尽可能的早掌握青少年所崇拜的偶像,以便通过科学的调节,帮助他们及早地改变错误的偶像选择,使偶像选择更指向教育性。
(4)在正确的引导青少年偶像崇拜指向的同时,应当注意避免他们沉迷于偶像的心理世界中,造成过度的偶像崇拜而导致削弱和干扰正常的生活、学习和社会认知。另一方面,体育竞技瞬息万变,要积极引导青少年学生,预防其出现消极或冲动等过激行为。
5.结论与思考
体育偶像崇拜是现代文明社会发展的独特现象,有深刻的社会背景,反映了当代科技进步和人类自身发展的要求,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当今社会青少年崇拜体育明星的现象具有相当的普遍性,崇拜的偶像不仅局限于国内,崇拜外国体育明星的也大有人在。这种偶像崇拜所产生的行为和情节往往对青少年的精神发育和人格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影响,但长期以来人们仅将之看作为青少年特定年龄阶段心理震颤的一种反映形式,未受到教育部门和广大体育教育工作者的重视,以致成为教育的一个盲点。另外,由于青少年的偶像行为大多又表现在他们的课余和校外生活之中,不易被人们所发现,因而这一实际上需要特别关注的教育和引导问题往往被教育者们给忽略了。所以,笔者提出这一问题,旨在抛砖引玉,望广大体育同仁能更多关注青少年这一特定年龄发展阶段的偶像崇拜心理。
参考文献:
[1]周永生。当代青少年英雄崇拜移情倾向探讨[J].青年研究,1994,(6):10-15.
[2]封希德等。英雄崇拜与现代青年崇拜现象透析[J].青年研究,1995,(4):30-33.
[3]张启明,愈金英。论奥林匹克主义在高校思想道德教育中的现实意义[J].福建体育科技,1999,(1):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