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格拉底的申辩读后感优秀8篇

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这时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哦。但是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编给家人们收集整理的苏格拉底的申辩读后感优秀8篇,欢迎借鉴,希望对大家有一些参考价值。

《苏格拉底的申辩》读后感 篇一

虽然看起来《苏格拉底的申辩》记述得是苏格拉底为他的清白所做的申辩,其申辩对象是雅典的五百人陪审团,但其实本篇对话录是柏拉图在借苏格拉底之口为哲学所做的申辩,其申辩的对象乃是政治。贯穿于整个《申辩》的线索便是政治与哲学之间的张力。

柏拉图几乎所有的对话篇的主人公都是苏格拉底,在柏拉图的对话篇中,苏格拉底和他的对话者们探讨着各种问题,与其说苏格拉底所探讨的“是什么”的问题是他的哲学,倒不如说苏格拉底的哲学就是他的生活方式,是他对善的追寻。在苏格拉底这里,哲学的目的便是要实现一种善的生活。所谓苏格拉底的生活方式就是一种审慎的、不断追问的生活。在《申辩》中,当有人提出流放苏格拉底,条件是让苏格拉底放弃爱知,苏格拉底对此断然拒绝,说道:“一个未经省察的生活是不值得人过的生活”。正因为此,苏格拉底整天在市场上和别人对话,省察那些自以为知的人,通过一个个的诘难指出他们的无知。也正因为这样,苏格拉底才得罪了雅典公民,最终导致了苏格拉底之死。

虽然苏格拉底反复提到自己拒绝从政,但苏格拉底并不反对政治,因为政治的目的也是要实现一种善的生活,在这一点上,可以说政治与哲学一样都是以善为目的的。但是,政治与哲学的根本不同之处在于,哲学是原始性的,而政治则是次生的。哲学作为一种对善的追问是直接指向善的,而政治虽然也以善为目标,但已经退化为一种手段。在哲学那里,手段与目的是不分的,人们既是通过哲学追问进而向善进发,并且哲学追问本身也就是一种善的生活。而在政治那里,手段与目的完全分离,政治只是一种为了实现善的生活的手段,因而在政治生活中,人们看起来似乎已经完全忘却了对善的追寻。哲学与政治之间的对立,在这一意义上就可以说是一种面向上对立,前者直接面向善本身,后者只面向有益于实现善的事物。正是哲学与政治这一点对立才进一步衍生出其它方面的对立。对于哲学而言,由于其直接面向善,因而她力求以真理取代意见;而对于政治而言,由于它仅仅作为一种以实现善为目的次生性的手段,它需要以意见为基础,最终由意见逐步上述到对真理的探寻,因此,它才需要一些“高贵的谎言”作为政治生活得以顺利进行的'保障。

尽管哲学与政治有着根本的不同,但政治作为一种实现善的生活的手段却又是必要的,因为城邦中每个人的禀赋有所不同,他们对真理的接近程度也因而有所不同。我们不能奢望城邦中每个人都像苏格拉底一样过着一种哲学的生活,对于这些暂时不能达到真正爱知境界的人,其生活的根基只能建立在正确的意见之上。所以就这一点而言,苏格拉底并不反对政治。既然苏格拉底并不反对政治,那么他为什么又要倾其一生去省察和烦扰那些雅典城邦中的“政治人”,甚至还为此付出了生命呢这看似是一种悖谬,实则并非如此。苏格拉底反对的并非是政治,政治作为一种在城邦之中实现善的生活的手段是必不可少的,苏格拉底真正反对的是政治作为一种手段的目的化,也就是政治忘却了它原本真正的目的,而把手段本身目的化了。在苏格拉底看来,政治是实现善的手段,虽然它会因此形成种种具体的制度,这种制度可能看上去十分具体和琐碎,但是这些作为手段的政治始终都一如既往地以实现善的生活为其目的。但是,在当时的雅典城邦之中,种种不正义的制度戕害着人们的善生,这使得苏格拉底意识到当时的政治已经偏离了它本来的轨道,已经忘却了它本然的目的,信以为政治的目的就是权力或者权术。所以,苏格拉底才自诩为牛虻,不停地叮咬这雅典城邦这匹大马,不断地警醒雅典公民要把善作为其政治生活的真正目标。

苏格拉底的申辩读后感 篇二

苏格拉底在法庭上的申辩,并不以寻求获得陪审团支持,达到无罪开释为目标,而更像是苏格拉底日常对话的延续,其中充满了马虻式的批评。

苏格拉底的第一个批评针对的是雄辩家,认为他们娓娓动听的演说都是虚伪的。《泰阿泰德篇》中,苏格拉地区分了雄辩家和哲学家。双方都以自己的生活为善,对方的生活为恶。前者拥有演讲和使人愉悦的技巧,但心灵是不完善的;后者以向上探求为善,却不注意世间事物,通常是糟糕的演讲者。苏格拉底。并不是无视俗世的,但从认同上说,显然倾向于哲学家这一极端,而哲学家常具有的糟糕的演讲能力,似乎也在苏格拉底申辩的失败中得到了证明。但从苏格拉底的批评上看,他并不以没有获得无罪开释为失败,相反,他认为,重要的是真实和正义,而不是雄辩的技巧,这两者甚至是不相容的。

针对苏格拉底的`第一个攻击是:“苏格拉底经常为恶,好奇地探究天上地下的事,把坏的说成好的,还把这些传授给他人。”苏格拉底对此加以否认之后,便开始讲述德尔斐神庙神谕的事,并得出结论说,自己如果真如神谕所说,是最有智慧者,这种智慧也只是知晓自己无知的智慧,是人的智慧,而真正的智慧,只有神拥有。这既是对苏格拉底凭智慧教唆他人指责的反驳,也以声称只有神有智慧的方式表示了虔敬的态度。

另一批原告给苏格拉底的罪名是:苏格拉底为恶,腐蚀青年,不信城邦的神,另立新神。苏格拉底以迈雷托士的话自相矛盾作为反驳。他提醒迈雷托士,所谓不信神的控告只对阿那克萨哥拉适用,而且说一个相信有鬼神踪迹的人不信神,是荒谬的。

结束有针对性的反驳之后,苏格拉底就开始了回顾生平的宣讲。这部分包含了对死亡和虔敬的看法。在他看来,死亡胜于屈辱的偷生,且死后世界未必就不如现世,甚至还要更好。这样的观点在《斐多篇》中有更详尽的阐述。《斐多篇》里的苏格拉底,提出死亡可以使哲学家的灵魂摆脱肉体的纠缠,独自思考,而进入纯洁、永恒、不朽、不变的境界,达到智慧的状态。[1]另外,哲学家的自我约束和勇敢,并不是为了世俗的缘故。因为哲学家的灵魂和别人的不同,它靠哲学解放了自己,获得了自由,就不肯让自己承受欢乐和痛苦的束缚。

《苏格拉底的申辩》读后感 篇三

我对苏格拉底的一点了解,除了课上张老师所讲的有关内容,也就是吴飞老师译的《苏格拉底的申辩》。惭愧的很,这本书至今没有读完。不过确实很吸引人,不仅仅是它的哲学思想的交锋,还有渗透其中的形而上的思辨性。

《苏格拉底的申辩》中的第一部分记录了申辩的由来经过,不同版本的差异,以及在各个历史时期的不同诠释。给人一种庞杂而有些混乱的感觉——一方面说他是“引进外邦的神”而获罪,又说其实真相是他的怀疑精神动摇了民主的基石。当然后者更合理,只是这推理论证的过程让人有些困惑。

最精彩的还是申辩的正文。遗憾现在刚看了个开头,同时真的让人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听他——其实是柏拉图借他的口——对希腊进行美德教育。我不怀疑《申辩》其实是柏拉图主观构思加上他对于民主制的控诉再加上苏格拉底确实的思想脉络,但是在读他与莫勒图斯辩论的那一段,总感觉有点怪。他首先要申辩的是“败坏青年”的罪行。苏格拉底给莫勒图斯下了个套,他先问“是否很多人可以带好青年”,把莫勒图斯带进去,继而类比说马,难道很多好人可以带好一只马,而一个坏人尽可以让整个马群失去前进的方向-一米范文§www.1mi.net 吗再回到人本身,难道可能一个人把青年带坏,而其他所有好人都无法挽回吗既然这样的逻辑不能成立,哪么只有一种可能,即莫勒图斯自己在诋毁苏格拉底。

这样的逻辑真的很霸道。且不说马和人的比喻是否相类,一个人对于整体的祸害是否真的如苏格拉底所言是不太可能的也值得思考。我们知道,苏格拉底认为自己是无知的,而他的有知体现在他知道自己无知。所以无论是在街头与人争论还是法庭上的申辩,他都是在“启发”对方,但其实对方的本意并没有真正表述出来,而是顺着苏格拉底的思路简单的选择“一条路”。我想,这恐怕也是很多人看不惯他的原因之一。

他的哲学思想是讲究“德性即知识”,但是他对于理想生活的理性思考,以及外延的形式上的申辩,与城邦本身的现实生活存在着最根本的矛盾——精英治国还是民主政治于是,就引出了您上课时提出的黑格尔的悲剧理论。我觉得苏格拉底的悲剧与俄狄浦斯王的悲剧还有不同,俄狄浦斯王的例子具有伦理血源性,本身就是很偶然的,而苏格拉底悲剧在于思想,具有更大的普世意义,也更增添了他的悲剧性——没有人应因思考和言语而获罪。当今民主制下的基本法则却无法照耀在雅典的上空。

所以,我们为他的死而悲哀,也许还是要着眼于两者的悲剧性上。在那样的环境下,他也许想用死给大家上一课——你们迟早会后悔的,到时,我在法庭上的申辩将成为大家追述我思想的一部分。不论柏拉图有多少异于老师的论断,至少,主题思想没变。《申辩》仍然是苏格拉底一脉相承的思想路径。这就够了。

我相信苏格拉底是一个对自己的信仰到底的人,也很难想象他的助产术是为了炫耀自己的学识而非帮助他人获得“美德”,他的理想至少有一部分是希望希腊人能通过他的努力过上更加理性,从而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当然,有人认为他是过于特立独行,与智者没什么两样——从申辩来看,这似乎也是隐藏的一条人们憎恶他的原因。但很显然,智者强调论证过程要如何如何有逻辑,把对方摁倒;苏格拉底则追求跟我论辩你,是你,要最终有所收获。说到底,他追求的认识自己,其实和人的本性有点相违。神愿意认识自己的无知么人恐怕就更不愿意了。死,是必然的。

最后,请允许我引用申辩中最后的:“是该走的时候了,我去死,你们去生。我们去做的哪个事更好,谁也不知道,除非是神。”死而得道,生而不知其所,生与死的判断,还真的不好说了。

精选苏格拉底的申辩读后感范文简短 篇四

1、世界上没有比友谊更美好、更令人愉快的东西了;没有友谊,世界仿佛失去了太阳。——(罗马)西塞罗

2、不要靠馈赠来获得一个朋友。你需贡献你挚情的爱,学习怎样有正当的方法来赢得一个人的心。——(古希腊)苏格拉底

3、患难识朋友。——列宁

4、有了朋友,生命才显出它全部的价值。——罗曼·罗兰

5、人与人的友谊,把多数人的心灵结合在一起,由于这种可贵的联系,是温柔甜蜜的。——奥古斯汀

6、找到朋友的唯一办法是自己成为别人的朋友。

7、财富不是朋友,而朋友是财富。

8、那些背叛同伴的人,常常不知不觉地把自己也一起灭亡了。——伊索

9、朋友间必须是患难相济,那才能说得上是真正的友谊。——英莎士比亚

10、友情的纽带,或会因情绪激动而绷紧,但决不可折断。———林肯

11、人生最美丽的回忆就是他同别人的友谊。——林肯

12、亲善产生幸福,文明带来和谐。——雨果

13、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谚语

14、最能保人心神之健康的预防药就是朋友的忠言规谏。——培根

15、应当在朋友正是困难的时候给予帮助,不可在事情已经无望之后再说闲话。——伊索

16、人的生活,离不开友谊,但要获得真正的友谊并不容易。它需要用忠诚去播种,用热情去灌溉,用原则去培养,用谅解去护理。——奥斯特洛夫斯

17、世界上没有比友谊更美好,更令人愉快的东西了;没有友谊,世界仿佛失去了太阳。——西塞图

18、真正的朋友应该说真话,不管那话多么尖锐……——奥斯特洛夫斯基

19、怯懦的人,会把朋友送给刽子手。——罗曼·罗兰

20、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傅玄

21、在幸运时不与人同享的,在灾难中不会是忠实的友人。——伊索

22、朋友间的不和,就是敌人进攻的机会。——伊索

23、没有真挚朋友的人,是真正孤独的人。

24、顺利时结交朋友,逆境中考验朋友。——拉丁谚语

25、只有在患难的时候,才能看到朋友的真心。——克雷洛夫

26、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

27、好正道则正人至,好邪道则邪人至。——程颢

28、友谊的主要效用之一就在于使人心中的愤懑抑郁得以宣泄、弛放。……对一个真正的朋友,你可以传达你的忧愁、欢悦、恐惧、希望、疑忌、谏诤,以及任何压在你身上的事情。——培根

29、和你一同笑过的人,你可能把他忘掉,但是和你一同哭过的人,你却永远不忘。——纪伯伦

30、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

31、友谊也像花朵,好好地培养,可以开得心花怒放,可是一旦任性或者不幸从根本上破坏了友谊,这朵心上盛开的花,可以立刻萎颓凋谢。——大仲马

32、朋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而使友谊永存。——查理士

33、情深恭维少,知己笑谈多。——谚语

34、用狡计去害友人的人,自己将陷于危险埋伏之中。——伊索

35、没有真挚朋友的人,是真正孤独的人。——培根

36、财富不是朋友,而朋友却是财富。——(希腊)斯托贝

37、先相信你自己,然后别人才会相信你我。——屠格涅夫

38、友谊是精神的融合,心灵的联姻,道德的纽结。——佩恩

39、缺乏真正的朋友乃是最纯粹最可怜的孤独;没有友谊则斯世不过是一片荒野;我们还可以用这个意义来论“孤独”说,凡是天性不配交友的人其性情可说是来自禽兽而不是来自人类。——培根

40、只要你想想一个人一生中有多少事务是不能仅靠自己去做的,就可以知道友谊有多少益处了。——培根

41、我们的朋友比我们想象的少,却比我们认识的多。——霍夫曼斯塔尔

42、巨大的危险有这样的妙处,它能使陌生人中间的友爱显露出来。——法国

43、友正直者日益,友邪柔者日损。——《薛之情公读书录·交友》

44、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鲁迅

45、先人而后己。——《礼记》

46、不尊重别人的自尊心,就好像一颗经不住阳光的宝石。——诺贝尔

47、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谚语

48、你不要把那人当作朋友,假如他在你幸运时表示好感。只有那样的人才算朋友,假如他能解救你的危难。——萨迪

49、兄弟可能不是朋友,但朋友常常如兄弟。——富兰克林

50、谁若想在困厄时得到援助,就应在平日待人以宽。——萨迪

51、灾难能证明友人的真实。——伊索

52、周围都有好朋友的人,比四面楚歌的人不知幸福多少。——卡内基夫人

53、要想吸引朋友,须有种种品性。自私、小器、嫉忌,不喜欢成人之美,不乐闻人之誉的人,不能获得朋友。——马尔顿

54、人与人之间最大的信任就是关于进言的信任。——培根

55、友谊是个无垠的天地,它多么宽广啊。罗·布朗宁

56、友谊使欢乐倍增,悲痛锐减。——培根

57、是所有人的朋友,对谁也不是朋友。——波兰谚语

精选苏格拉底的申辩读后感范文简短 篇五

2、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诸葛亮

3、如果没有自信心的话,你永远也不会有快乐。——拉罗什夫科

4、缺乏一种自信的精神,这往往导致一些本来是萌芽了的天才走向自我扼杀。——舒卓

5、自立自重,不可跟人脚迹,学人言语。——陆九渊

6、在任何行业中,走向成功的第一步,是对它产生兴趣。——威廉?奥斯勒爵士

7、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

8、去做你害怕的事,害怕自然就会消逝。——罗夫?华多?爱默生

9、发明家全靠一股了不起的信心支持,才有勇气在不可知的天地中前行。——巴尔扎克

10、承担重任首先需要自信。

11、地球上的任何一点离太阳都同样地遥远。——伯顿

12、征服畏惧、建立自信的最快最确实的方法,就是去做你害怕的事,直到你获得成功的经验。

13、人多不足以依赖,要生存只有靠自己。——拿破仑

14、坚信自己的思想,相信自己心里认准的东西也一定适合于他人,这就是天才。——爱默生

15、我们必须有恒心,尤其要有自信!我们必须相信我们的天赋是要用来做某种事情的,无论代价多么大,这种事情必须做到。——居里夫人

16、一个人是否有成就只有看他是否具有自尊心和自信心两个条件。——苏格拉底

17、一年只穿一双破鞋子、一件破衣服也是世界上最自信、最骄傲的人!千万不要因为物质贫困而自卑!精神贫困最可怕!——李阳

18、宁肯孑然而自豪地独守信念,也莫不辨是非地随波逐流。——查?丘吉尔

19、在真实的生命,每桩伟业都有信心开始,并由信心跨出第一步。——奥格斯特?冯史勒格

20、除了人格以外,人生最大的损失,莫过于失掉自信心了。——培尔辛

21、一个人几乎可在任何他怀有无限热忱的事情上成功。——查尔斯?史考伯

22、自尊不是轻人,自信不是自满,独立不是孤立。——徐特立

23、自信者不疑人,人亦信之。自疑者不信人,人亦疑之。——《史典》

24、只有满怀自信的人,才能在任何地方都怀有自信沉浸在生活中,并实现自己底意志。——高尔基

25、只有满怀自信的人,能在任何地方都怀有自信,沉浸在生活中,并认识自己的意志。——高尔基

26、勇敢乃是自信与害怕中间之道。——亚里士多德

27、我们应该有恒心,尤其要有自信心。——居里夫人

28、天生我材必有用。——李白

29、无论如何,“流言”总不能吓哑我的。——鲁迅

30、价值产生信心,信心产生热忱,而热忱则征服世界。——华特?h?柯亭姆

精选苏格拉底的申辩读后感范文简短 篇六

1、先人而后己。——《礼记》

2、不要靠馈赠来获得一个朋友。你需贡献你挚情的爱,学习怎样有正当的方法来赢得一个人的心。——(古希腊)苏格拉底

3、世界上没有比友谊更美好,更令人愉快的东西了;没有友谊,世界仿佛失去了太阳。——西塞图

4、巨大的危险有这样的妙处,它能使陌生人中间的友爱显露出来。——法国

5、友正直者日益,友邪柔者日损。——《薛之情公读书录·交友》

6、那些背叛同伴的人,常常不知不觉地把自己也一起灭亡了。——伊索

7、友谊也像花朵,好好地培养,可以开得心花怒放,可是一旦任性或者不幸从根本上破坏了友谊,这朵心上盛开的花,可以立刻萎颓凋谢。——大仲马

8、只要你想想一个人一生中有多少事务是不能仅靠自己去做的,就可以知道友谊有多少益处了。——培根

9、亲善产生幸福,文明带来和谐。——雨果

10、应当在朋友正是困难的时候给予帮助,不可在事情已经无望之后再说闲话。——伊索

11、顺利时结交朋友,逆境中考验朋友。——拉丁谚语

12、最能保人心神之健康的预防药就是朋友的忠言规谏。——培根

13、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

14、缺乏真正的朋友乃是最纯粹最可怜的孤独;没有友谊则斯世不过是一片荒野;我们还可以用这个意义来论“孤独”说,凡是天性不配交友的人其性情可说是来自禽兽而不是来自人类。——培根

15、财富不是朋友,而朋友是财富。

16、患难识朋友。——列宁

17、只有在患难的时候,才能看到朋友的真心。——克雷洛夫

18、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谚语

19、我们的朋友比我们想象的少,却比我们认识的多。——霍夫曼斯塔尔

20、没有真挚朋友的人,是真正孤独的人。——培根

21、有了朋友,生命才显出它全部的价值。——罗曼·罗兰

22、友谊使欢乐倍增,悲痛锐减。——培根

23、不尊重别人的自尊心,就好像一颗经不住阳光的宝石。——诺贝尔

24、在幸运时不与人同享的,在灾难中不会是忠实的友人。——伊索

25、朋友间必须是患难相济,那才能说得上是真正的友谊。——英莎士比亚

26、是所有人的朋友,对谁也不是朋友。——波兰谚语

27、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鲁迅

28、人与人之间最大的信任就是关于进言的信任。——培根

29、和你一同笑过的人,你可能把他忘掉,但是和你一同哭过的人,你却永远不忘。——纪伯伦

30、谁若想在困厄时得到援助,就应在平日待人以宽。——萨迪

31、友情的纽带,或会因情绪激动而绷紧,但决不可折断。———林肯

32、世界上没有比友谊更美好、更令人愉快的东西了;没有友谊,世界仿佛失去了太阳。——(罗马)西塞罗

33、好正道则正人至,好邪道则邪人至。——程颢

34、人与人的友谊,把多数人的心灵结合在一起,由于这种可贵的联系,是温柔甜蜜的。——奥古斯汀

35、朋友间的不和,就是敌人进攻的机会。——伊索

36、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谚语

37、没有真挚朋友的人,是真正孤独的人。

38、灾难能证明友人的真实。——伊索

39、财富不是朋友,而朋友却是财富。——(希腊)斯托贝

40、先相信你自己,然后别人才会相信你我。——屠格涅夫

41、你不要把那人当作朋友,假如他在你幸运时表示好感。只有那样的人才算朋友,假如他能解救你的危难。——萨迪

42、人生最美丽的回忆就是他同别人的友谊。——林肯

43、周围都有好朋友的人,比四面楚歌的人不知幸福多少。——卡内基夫人

44、友谊的主要效用之一就在于使人心中的愤懑抑郁得以宣泄、弛放。……对一个真正的朋友,你可以传达你的忧愁、欢悦、恐惧、希望、疑忌、谏诤,以及任何压在你身上的事情。——培根

45、朋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而使友谊永存。——查理士

46、兄弟可能不是朋友,但朋友常常如兄弟。——富兰克林

47、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傅玄

48、真正的朋友应该说真话,不管那话多么尖锐……——奥斯特洛夫斯基

49、找到朋友的唯一办法是自己成为别人的朋友。

50、要想吸引朋友,须有种种品性。自私、小器、嫉忌,不喜欢成人之美,不乐闻人之誉的人,不能获得朋友。——马尔顿

51、友谊是个无垠的天地,它多么宽广啊。罗·布朗宁

52、人的生活,离不开友谊,但要获得真正的友谊并不容易。它需要用忠诚去播种,用热情去灌溉,用原则去培养,用谅解去护理。——奥斯特洛夫斯

53、用狡计去害友人的人,自己将陷于危险埋伏之中。——伊索

54、怯懦的人,会把朋友送给刽子手。——罗曼·罗兰

55、友谊是精神的融合,心灵的联姻,道德的纽结。——佩恩

56、情深恭维少,知己笑谈多。——谚语

57、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

《苏格拉底的申辩》读后感 篇七

近日选修课《西方哲学史专题》的课后读书任务要求我们读《苏格拉底的申辩》,闲暇之余我也就浅略的读了一遍,读完之后让我对苏格拉底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不禁有了一番感慨,不吐不快。我本对古希腊的文化、哲学、政治,甚至对苏格拉底本人谈不上有很深的了解,在此发表感言,纯属管中窥豹,如有不当之处还请读者理解。

苏格拉底(公元前469—公元前399),著名的古希腊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教育家,他和他的学生柏拉图,以及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被并称为“古希腊三贤”,更被后人广泛认为是西方哲学的奠基者。他把哲学从研究自然转向研究自我,即后来人们所常说的,将哲学从天上拉回到人间。他提倡人们认识做人的道理,过有道德的生活,他把哲学定义为“爱智慧”,他的一个重要观点是:无知之知。

公元前399年,由于一个叫阿内图斯的人控告苏格拉底不信城邦诸神,引进新神,并且败坏青年,最终导致他被判处死刑。而在被送上法庭,面临审判团的宣判时,苏格拉底仍然坚持自己的哲学,运用自己的逻辑及辩术和原告进行了最后的申辩,表明了他对于真知的坚持。苏格拉底在法庭上的辩词,是其哲学思想的体现,在他的学生柏拉图整理出来的《苏格拉底的申辩》中,更是展现得淋漓尽致。

《苏格拉底的申辩》,既是文学著作,也是古希腊哲学的精髓,柏拉图笔下的苏格拉底,仅其言谈,就留给后人无尽的哲思,拜读此作后,我感触最深的有两点:一、无知之知,最坦诚的谦虚;二、对真理的执着,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申辩》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苏格拉底在正式的申辩之前的一点声明。在第一部分里,苏格拉底在申辩之前强调了他在将要进行的申辩之中所运用的言辞是不同于那些控告或者诬陷于他的人的言辞的,他所说的将都是真话。我们知道苏格拉底不是一个不善言辞的人,他在当时的雅典城邦不知道将多少人辩驳的哑口无言,正如他在后面申辩中所说的,他寻求当时雅典所有自认为聪明的人与他们辩论,最终却都只能证明他们的无知和自以为是。这样的苏格拉底会是一个不善言辞的人吗?他之所以这样强调他的说话方式是为了表明他对哲学的热爱和真理的追求之执着。哲学带给了他哲学的尊严与坚持,他坚持说真话,因为他想要让雅典的人们信服他的申辩。由于他的真话触及了听者们的自尊,所以得到了陪审团多数人的报复,最终被判死刑,但是他却仍然坚持了自己姿态,正如原文所说“任何一个有一点价值的人不应该总是计较生死,他做一件事的时候应该考虑的是他自己做得对还是错,是作为一个正直的人还是邪恶的人。”这正是哲学的苏格拉底面对政治的申辩时始终不予放弃的立场,也是他对真理的追求与坚持的表现。

第二部分是苏格拉底为自己展开的申辩的正文。首先针对那些最初的虚假控告和那些最初的控告者做申辩;其次,针对后面的控告和后面的控告者申辩;最后,苏格拉底对他为哲学而死的理由进行了说明。在这一部分苏格拉底提到了神谕,苏格拉底对于神谕也很困惑,他也一直在寻思神谕的真意。因此,他尝试通过寻找一个有智慧的人,拜访他,审视他,与他对话,然后证明“这个人比我更智慧”,并以此来回应神谕。于是他去拜访政治家、诗人、匠人等等众多人们,但是无一例外的,他全都失败了,那些据说具有智慧的人们无不是自以为是的无知者。最后,苏格拉底得出结论:“无数的人他们自以为知道一些,其实知道的很少,甚至什么也不知道”。他说这些是为了向人们表明自己的哲学使命,对无知之知的证明和追求以及帮助人们认识到自己的无知与知。德尔斐神庙进门处铭刻着一句话——“认识你自己”,这句话或可在一定程度上说明苏格拉底的哲学思想。认识自己的人就是知道自己知道什么,也知道自己不知道什么的人。苏格拉底知道自己知道什么,不知道什么,因此而敢于承认自己的无知,他的“无知”因此是一种“无知之知”。知道自己无知的人不少,但是像苏格拉底这样不仅知道自己的无知,也知道自己的有知,更将这种无知之知作为一种智慧的态度,以此认识自己,认识社会,由此而知道什么才不是真正的智慧的人却是凤毛麟角。正因如此,苏格拉底才是伟大的,值得尊重的。

对于被判死刑苏格拉底认为这是神的旨意,他说“我更要听神的话,而不是你们的。只要我还有一口气,能够做,我就根本不能停止爱知。”苏格拉底最终选择了爱知,而不是放弃智慧的追求。他还指责法官:“现在我将走向自己的路途,承受你们判给我的死刑,而他们也会被真理判决,承受他们犯下的罪恶和不义。我必须接受他们对我的惩罚,也让他们接受他们的惩罚吧。我认为这一切好像是命中注定的,而且安排得很不错!”并且他还得出一个结论:“没有什么坏事会危及一个正直的人,不管是生前还是死后,他和他所有的一切都不会被神所抛弃。”他就是这样坚持着对真理的执着,正如孔子所说: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最后,请允许我引用申辩中最后的一句话:“分别的时刻来到了,我们会各走各的路,我去死,而你们继续活着,哪一条路更好,只有神才知道。”这就是苏格拉底,一个哲学的生活了一生,并为哲学献出了生命的苏格拉底。

精选苏格拉底的申辩读后感范文简短 篇八

1、自立自重,不可跟人脚迹,学人言语。 ——陆九渊

2、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诸葛亮

3、地位越高,自我评价就越高,自信心多强,能力就有多强。我们总能表现出与环境的和谐平等。——赫兹里特

4、能够使我飘浮于人生的泥沼中而不致陷污的,是我的信心。 ——但丁

5、一个人是否有成就只有看他是否具有自尊心和自信心两个条件。——苏格拉底

6、自卑的人,总是在自卑里埋没的自己,记住,你是这个世界上唯一的。

7、人有了坚定的信念才是不可战胜的。——贝蒂

8、任何人都应该有自尊心,自信心,独立性,不然就是奴才。 ——徐特立

9、自尊不是轻人,自信不是自满,独立不是孤立。——徐特立

10、无知者比有知者更自信。只有无知者才会自信地断言,科学永远不能解决任何问题——(英国)达尔文

11、一个人除非自己有信心,否则不能带给别人信心;已经信服的人,方能使人信服。——麦修·阿诺德

12、征服畏惧、建立自信的最快最确实的方法,就是去做你害怕的事,直到你获得成功的经验。

13、缺乏一种自信的精神,这往往导致一些本来是萌芽了的天才走向自我扼杀。——舒卓

14、自信与骄傲有异;自信者常沉着,而骄傲者常浮扬。——梁启超

15、先相信自己,然后别人才会相信你。——罗曼·罗兰

16、成功的条件在于勇气和自信,而勇气和自信乃是由健全的思想和健康的体魄而来。——科伦

17、我们必须有恒心,尤其要有自信!我们必须相信我们的天赋是要用来做某种事情的,无论代价多么大,这种事情必须做到。——居里夫人

18、要是没有自信心,那实在糟糕!要是你不相信自己,或者怀疑自己,那是再糟也没有了。——契诃夫

19、信心是命运的主宰。——海伦·凯勒

20、除了人格以外,人生最大的损失,莫过于失掉自信心了。——培尔辛

21、生命里最重要的事情是要有个远大的目标,并借才能与坚毅来达成它。——约翰·渥夫甘·冯·歌德

22、一个做主角的非有天才不可。可是天才在于自信,在于自己的力量。——高尔基

23、对我们帮助最大的,并不是朋友们的实际帮助,而是我们坚信得到他们的帮助的信念。——伊壁鸠鲁

24、自信是英雄的本质。——爱默生

25、请一定要有自信。你就是一道风景,没必要在别人风景里面仰视。——柯少爷

26、自信是一根柱子,能撑起精神的广漠的天空,自信是一片阳光,能驱散迷失者眼前的阴影。

27、只有满怀自信的人,能在任何地方都怀有自信,沉浸在生活中,并认识自己的意志。——高尔基

28、人多不足以依赖,要生存只有靠自己。——拿破仑

29、内心有一种在理性制约下的自信与镇定,这是因为他有着宽广的胸怀和高远的志向。——于丹

30、一百个满怀信心和决心的人,要比一万个谨小慎微的和可敬的可尊重的人强得多。——辛克莱

31、能够使我飘浮于人生的泥沼中而不致陷污的,是我的信心。——但丁

32、对那些有自信心而不介意于暂时成败的人,没有所谓失败!对怀着百折不挠的坚定意志的人,没有所谓失败!对别人放手,而他仍然坚持;别人后退,而他仍然前冲的人,没有所谓失败!对每次跌倒,而立刻站起来;每次坠地,反会像皮球一样跳得更高的人,没有所谓失败!——雨果

33、自信者不疑人,人亦信之。自疑者不信人,人亦疑之。——《史典》

34、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米范文诀。——爱默生

35、自信和自负是有差别的,只是一字之差就是天壤之别。我特别希望我能够自信而不自负。——郭凡生

36、在真实的生命,每桩伟业都有信心开始,并由信心跨出第一步。——奥格斯特·冯史勒格

37、除了人格以外,人生最大的损失,莫过于失掉自信心了。——培尔辛

38、有自信心的人,可以化渺小为伟大,化平庸为神奇。——萧伯纳

39、任何人都应该有自尊心、自信心、独立性,不然就是奴才。但自尊不是轻人,自信不是自满,独立不是孤立。——徐特立

40、有信心的人,可以化渺小为伟大,化平庸为神奇。 ——萧伯纳

41、有自信这是件好事,但过分绝对地自信则不成……过分地自信,则会有很大的失败在等待着。

42、坚信自己的思想,相信自己心里认准的东西也一定适合于他人这就是天才。——爱默生

43、人须有自信之能力,当从自己良心上认定是非,不可以众人之是非为从违。——章太炎

44、具有博大胸襟的人,才有可能在心灵上潇洒;具有自信和实力的人,才有可能在外表上的潇洒。

45、深窥自己的心,而后发觉一切的奇迹在你自己。——培根

46、坚决的信心,能使平凡的人们,做出惊人的事业。——马尔顿

47、自信与骄傲有异;自信者常沉着,而骄傲者常浮扬。 ——梁启超

48、许多人一事无成,就是因为他们低估了自己的能力,妄自菲薄,以至于缩小了自己的成就。

49、发明家全靠一股了不起的信心支持,才有勇气在不可知的天地中前行。——巴尔扎克

50、如果没有自信心的话,你永远也不会有快乐。——拉罗什夫科

51、幽默是表明工人对自己事业具有信心并且表明自己占着优势的标志。——恩格斯

52、缺乏信心并不是因为出现了困难,而出现困难倒是因为缺乏信心。——塞内加

53、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一切只能靠自己。

54、只有满怀自信的人,才能在任何地方都怀有自信沉浸在生活中,并实现自己底意志。——高尔基

55、要有自信,然后全力以赴--假如具有这种观念,任何事情十之八九都能成功。——威尔逊

56、相信就是强大。怀疑只会抑制能力,而信仰却是力量。——弗烈德利克·罗伯森

57、吾无过人者,但生平行为,无不可对人言耳。 ——司马光

58、地球上的任何一点离太阳都同样地遥远。——伯顿

59、自信是一个人的胆,有了这个胆,你就会所向披靡!

60、实现明天的惟一障碍,是对今天的怀疑。

61、缺乏自信常常是性格软弱和事业不能成功的主要原因。

62、忧伤回首看,优悉四处瞧,自信向上望。

63、价值产生信心,信心产生热忱,而热忱则征服世界。——华特·h·柯亭姆

64、信心是人的征服者;它战胜了人,又存在于人的心中。——马·法·塔伯

65、我们应该有恒心,尤其是要有自信心,必须相信自己是有能力的,而且要不惜任何代价把这种能力发挥出来。——博宾斯卡

66、要有自信,然后全力以赴——假如具有这种观念,任何事情十之八九都能成功。——威尔逊

67、天生我材必有用。——李白

68、中年是对青年的延伸,又是对青年的告别。这种告别不仅仅是一系列观念的变异,而是一个终于自立的成熟者对于能够随心所欲处置各种问题的自信。——余秋雨

69、信念,你拿它没办法,但是没有它你什么也做不成。——撒姆尔·巴特勒

70、有信心的人,可以化渺小为伟大,化平庸为神奇。——萧伯纳

71、自信与自靠是坚强的柱石。

72、除了人格以外,人生最大的损失,莫过于失掉自信心了。 ——培尔辛

73、都把自己看得太重要。迫切希望自己或者自己的观点得到认同。骨子里的不自信揣着浓浓的功利心,蒸腾出一碗腻歪歪的心灵毒药。——许嵩

74、承担重任首先需要自信。

75、也许个性中,没有比坚定的决定更重要的成分。小男孩要成为伟大的人,或想日后在任何方面举足轻重,必须下定决心,不只要克服行里障碍,而且要在千百次的挫折和失败之后获胜。——提奥多·罗斯福

76、一个人敢于暴露自己的弱点,代表他自信、强大。——周正

77、凡事总要有信心,老想着行。要是做一件事,先就担心着怕自己不行,那你就没有勇气了。

78、我们对自己抱有的信心,将使别人对我们萌生信心的绿芽。 ——拉劳士福古

79、想要使你自己够坚强与增加你的自信,最好的办法就是拿出胆量去做那些你认为没有把握的事。——罗兰

80、一年只穿一双破鞋子、一件破衣服也是世界上最自信、最骄傲的人!千万不要因为物质贫困而自卑!精神贫困最可怕!——李阳

81、一个人缺少了自信,就容易对环境产生怀疑与戒备。

82、我只有一个忠告给你,做你自己的主人。——拿破仑

83、勇敢乃是自信与害怕中间之道。——亚里士多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