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逢李龟年》杜甫唐诗注释翻译赏析【优秀12篇】
Copyright©2013-2022 语文迷 版权所有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里是勤劳的小编燕子给家人们收集整理的12篇《江南逢李龟年》杜甫唐诗注释翻译赏析,仅供借鉴,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江南逢李龟年》创作背景: 篇一此诗大概作于公元770年(大历五年)杜甫在长沙的时候。安史之乱后,杜甫漂泊到江南一带,和流落的宫廷歌唱家李龟年重逢,回忆起在岐王和崔九的府第频繁相见和听歌的情景而感慨万千写下这首诗。
《江南逢李龟年》赏析: 篇二诗是感伤世态炎凉的。李龟年是唐玄宗初年的著名歌手,常在贵族豪门歌唱。杜甫少年时才华卓著,常出入于岐王李隆范和中书监崔涤的门庭,得以欣赏李龟年的歌唱艺术。诗的开首二句是追忆昔日与李龟年的接触,寄寓诗人对开元初年鼎盛的眷怀;后两句是对国事凋零,艺人颠沛流离的感慨。仅仅四句却概括了整个开元时期(注:开元时期为713年—741年)的时代沧桑,人生巨变。语极平淡,内涵却无限丰满。
李龟年是开元时期“特承顾遇”的著名歌唱家。杜甫初逢李龟年,正是在意气风发的少年时期,正值“开元盛世”。杜甫因才华早著而受到歧王李范和秘书监崔涤的赏识,得以在他们的府邸欣赏李龟年的歌唱。在杜甫的心目中,李龟年正是和鼎盛的开元时代,也和自己充满浪漫情调的青少年时期的生活紧紧联结在一起的。几十年后他们又在江南重逢。这时遭受了八年安史之乱的唐朝业已从繁荣昌盛转入衰落,他们二人的晚景也十分凄凉。这种会见,自然很容易触发杜甫胸中本已郁积的无限沧桑之感。这首诗跨越了几十年的时代苍桑,社会变迁,景物的描写寄寓了诗人对世道衰落的感慨。全诗情韵深厚,内蕴丰富,举重若轻,具有高度的艺术成就。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当年在岐王宅里,常常见到你的演出;在崔九堂前,也曾多次欣赏你的艺术。开头二句虽然是在追忆昔日与李龟年的接触,流露的却是对开元全盛日的深情怀念。下语似乎很轻,含蕴的情感却很重。“岐王”,唐玄宗的弟弟、唐睿宗(李旦)的儿子李范,封岐王,以好学爱才著称,雅善音律。“崔九”,名涤,是中书令崔湜的弟弟,经常出入皇宫,是唐玄宗的宠臣,曾任秘书监。他在同族弟兄辈中排行第九,故称崔九。“岐王宅”、“崔九堂”,仿佛信口道出,但在当事者心目中,这两个开元鼎盛时期文艺名流经常雅集之处,它们的名字,就足以勾起昔日的'美好回忆。当年出入其间,接触李龟年这样的艺术明星,是很寻常的,可是现在回想起来,却已是可望而不可及的梦境了。两句诗在迭唱和咏叹中,好像是要拉长回味的时间似的。这里蕴含的天上人间之感,需要结合下两句才能品味出来。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眼下正是江南暮春的大好风光,没有想到落花时节能巧遇你这位老相识。昔日不再,梦一样的回忆,改变不了眼前的无奈。后两句对国事凋零、艺人颠沛流离的感慨,概括了整个开元时期的沧桑巨变。风景秀丽的江南,在和� 如今真正置身其间,面对的却是满眼凋零的落花和皤然白首的流落艺人。“落花时节”,既是即景书事,也是有意无意之间的寄兴。熟悉时代和杜甫身世的读者,定会从中联想起世运的衰颓、社会的动乱和诗人的衰病漂泊,而丝毫不觉得诗人在刻意设喻。因而,这种写法显得浑成无迹。“正是”和“又”这两个虚词,一转一跌,更在字里行间,寓藏着无限感慨。
四句诗,从岐王宅里、崔九堂前的“闻”歌,到落花江南的重“逢”,“闻”、“逢”之间,联结着四十年的时代沧桑、人生巨变。尽管诗中没有一笔正面涉及时世身世,但透过诗人的追忆感喟,却表现出了给唐代社会物质财富和文化繁荣带来浩劫的那场大动乱的阴影,以及它给人们造成的巨大灾难和心灵创伤。可以说“世运之治乱,华年之盛衰,彼此之凄凉流落,俱在其中”(孙洙评)。正如同旧戏舞台上不用布景,观众通过演员的歌唱表演,可以想象出极广阔的空间背景和事件过程;又像小说里往往通过一个人的命运,反映一个时代一样。这首诗的成功创作表明:在具有高度艺术概括力和丰富生活体验的大诗人那里,绝句这样短小的体裁可以具有很大的容量,而在表现如此丰富的内容时,又能达到举重若轻、浑然无迹的艺术境界。
《江南逢李龟年》赏析 篇三诗是感伤世态炎凉的。李龟年是唐玄宗初年的著名歌手,常在贵族豪门歌唱。杜甫少年时才华卓著,常出入于岐王李隆范和中书监崔涤的门庭,得以欣赏李龟年的歌唱艺术。诗的开首二句是追忆昔日与李龟年的接触,寄寓诗人对开元初年鼎盛的眷怀;后两句是对国事凋零,艺人颠沛流离的感慨。仅仅四句却概括了整个开元时期(注:开元时期为713年—741年)的时代沧桑,人生巨变。语极平淡,内涵却无限丰满。
四句诗,从岐王宅里、崔九堂前的“闻”歌,到落花江南的重“逢”,“闻”、“逢”之间,联结着四十年的时代沧桑、人生巨变。尽管诗中没有一笔正面涉及时世身世,但透过诗人的追忆感喟,却表现出了给唐代社会物质财富和文化繁荣带来浩劫的那场大动乱的阴影,以及它给人们造成的巨大灾难和心灵创伤。可以说“世运之治乱,华年之盛衰,彼此之凄凉流落,俱在其中”(孙洙评)。正如同旧戏舞台上不用布景,观众通过演员的歌唱表演,可以想象出极广阔的空间背景和事件过程;又像小说里往往通过一个人的命运,反映一个时代一样。这首诗的成功创作表明:在具有高度艺术概括力和丰富生活体验的大诗人那里,绝句这样短小的体裁可以具有很大的容量,而在表现如此丰富的内容时,又能达到举重若轻、浑然无迹的艺术境界。
《江南逢李龟年》诗词赏析 篇四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这首七绝,是杜甫的代表作之一,曾被人誉为他七绝中的压卷之作。诗作于代宗大历五年(770)春天,作者时在湖南潭州(长沙)。
李龟年是唐玄宗开元天宝时期著名的'音乐家。他不但洞晓音律,而且善于歌唱,是当时国家音乐机构(梨园)的大乐师之一。他经常往来王公贵族的府邸,并深受玄宗的宠幸。《明皇杂录》(卷下)说他曾“特承顾遇,于东都大起第宅,僭侈之制,逾于公侯”,可以想见他当年身世的煊赫。安史之乱爆发后,他辗转流离到江南,依靠卖唱维生,生活十分落魄。据范摅《云溪友议》载,他曾在湖南采访使的筵席上唱过王维的“红豆生南国”、“清风明月苦相思”等词,声调哀怨动人,充满故国之思,“座客闻之,莫不掩泣罢酒”(《明皇杂录》卷下)。
杜甫认识李龟年大约在开元十三四年间,当时杜甫寄寓在洛阳姑母家中,才十五六岁,正是青春年少之时。在岐王李范和殿中监崔涤的府邸里,他曾多次听过李龟年的歌唱。那时正值唐朝的黄金时代,史家乐道的“开元盛世”。安史之乱爆发以后,两京很快陷落,玄宗仓促逃往四川,人民流离失所,国家民族处在深重的灾难之中。杜甫和李龟年也如“漂梗”一样,长期辗转流徙各地,一个老病孤舟,异方作客;一个生活无着,靠卖唱维生,饱尝了人间的流离颠沛之苦。不意今天两人竟在潭州邂逅相遇。他乡漂泊,老来重见,胸中该有多少言语,其间社会之乱离,人情之聚散,国家之兴亡,个人之遭遇,抚今思昔,感慨不尽,但是,“言不可尽,以不尽尽之”(刘熙载《艺概》卷二),诗人将这无限丰富的内容,熔铸在这短短的二十八个字之中,使人读后低回吟味,真有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之感。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一、二两句介绍李龟年音乐家的身份,同时点出自己和他过去的交往。两句中都藏有一个“歌”字。岐王,即李范,玄宗之弟,“好学工书,雅爱文章之士,士无贵贱皆尽礼接待”(《旧唐书·睿宗诸子传》)。“崔九”,即殿中监崔涤。此人多辩智,善谐谑,很受玄宗宠幸。《旧唐书·崔仁师传》说,他“出入禁中,与诸王侍宴,不让席而坐。”杜甫少年时在洛阳,由于前辈的援引,得以经常出入他们府中。“见”与“闻”,互文见义,指李龟年的演奏和歌唱。“几度”“寻常”,透露出李龟年当年以演奏与歌唱活跃于王公贵族府邸的情景。两句以对句领起,使人回忆到开元天宝期间国力强盛、歌舞升平的景象,回忆起当年这位音乐家以及诗人自己风华正茂的青年时代,言外流露出无限的眷恋。
一、二两句极写其盛,三、四两句陡然转折:“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江南”,指山明水秀风景清幽奇绝的湖南江湘一带。“落花时节”,指群莺乱飞落英缤纷的暮春三月,正是在这样美好的季节,阔别了四十多年的友人竟又意外地重逢了。两句与上文对照,大起大落,通过“正是”与“又”的斡旋,几乎包括了四十年间社会人生的巨大变化,流露出诗人深沉的感叹:回想当年,国家政治统一,经济繁荣,国力空前强盛,而今军阀割据,兵戈不息,两人也由风华正茂的青少年,变成为辗转漂泊于江湖的风烛残年的老人。“又逢君”三字,更是千锤百炼,感慨万千。包含有多少今昔盛衰之感、彼此凄凉流离之苦、人生会合之难的感喟在内,读后使人感到无限悲感、无限哀伤。“落花时节”,是对“又逢君”的有力反衬,景色越优美,越衬托出这重逢场面的凄凉与难堪;同时它又是诗人和李龟年青春年华业已凋谢的写照,也是唐朝国运衰微的象征,——风景不殊,举目都有山河之异呵!两句写得含蓄深刻,使人掩卷凝思,低回流连,不能自巳。
唐人近体诗中的绝句,当时主要作乐章唱,因此在作法上与古体诗、七律、五律等不同。它一般不作叙述和描写,而要求有清新的语言,浓厚的抒情和铿锵的音韵,即“以语近情遥、含吐不露为主,只眼前景、口头语,而有弦外音。味外味,使人神远”(沈德潜《说诗晬语》)。这与它的入乐有关。七绝最后一句在入乐时要复沓,因此,诗人在写作时常把全诗的重点凝聚在它上面,使它特别具有表现力。杜甫的这首七绝,可谓是极合这种“正格”的杰作。前人对杜甫的一些绝句,有过一些不同的议论,但对于这一首,看法却完全一致。研究杜甫很有些新鲜见解的黄生说:“此诗与《剑器行》同意。今昔盛衰之感,言外黯然欲绝。见风韵于行间,寓感慨于字里,即使龙标(王昌龄)、供奉(李白)操笔,亦无以过。”(仇兆鳌《杜诗评注》卷二三引)这个看法无疑是正确的。
创作背景 篇五此诗作于唐代宗大历五年(770),当时杜甫在潭州(今湖南长沙)。杜甫少年时才华卓著,常出入于岐王李隆范和中书监崔涤的门庭,得以欣赏宫廷歌唱家李龟年的歌唱艺术。安史之乱后,杜甫漂泊到江南一带。大历四年(769)三月杜甫离开岳阳到潭州,居留到第二年春天,和流落江、潭的李龟年重逢,回忆起在岐王和崔九的府邸频繁相见和听歌的情景,感慨万千,于是写下这首诗。
译文: 篇六当年在岐王宅里,常常见到你的演出,在崔九堂前,也曾多次听到你的演唱,欣赏到你的艺术。
眼下正是江南暮春的落花时节,没有想到能在这时巧遇你这位老相识。
《江南逢李龟年》历史评价 篇七这首七言绝句脍炙人口,是杜甫晚年创作生涯中的绝唱,历代好评众多,如清代邵长蘅评价说:“子美七绝,此为压卷。”《唐宋诗醇》也说,这首诗“言情在笔墨之外,悄然数语,可抵白氏(白居易)一篇《琵琶行》矣。……此千秋绝调也。”清代黄生《杜诗说》评论说:“今昔盛衰之感,言外黯然欲绝。见风韵于行间,寓感慨于字里。即使龙标(王昌龄)、供奉(李白)操笔,亦无以过。乃知公于此体,非不能为正声,直不屑耳。有目公七言绝句为别调者,亦可持此解嘲矣。”
译文 篇八1、李龟年:唐朝开元、天宝年间的著名乐师,擅长唱歌。因为受到皇帝唐玄宗的宠幸而红极一时。“安史之乱”后,李龟年流落江南,卖艺为生。
2、岐王:唐玄宗李隆基的弟弟,名叫李范,以好学爱才著称,雅善音律。
3、寻常:经常。
4、崔九:崔涤,在兄弟中排行第九,中书令崔湜的弟弟。玄宗时,曾任殿中监,出入禁中,得玄宗宠幸。崔姓,是当时一家大姓,以此表明李龟年原来受赏识。
5、江南:这里指今湖南省一带。
6、落花时节:暮春,通常指阴历三月。落花的寓意很多,人衰老飘零,社会的凋弊丧乱都在其中。
7、君:指李龟年。
江南逢李龟年 篇九唐代: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赏析: 篇十诗是感伤世态炎凉的。李龟年是唐玄宗初年的著名歌手,常在贵族豪门歌唱。杜甫少年时才华卓著,常出入于岐王李隆范和中书监崔涤的门庭,得以欣赏李龟年的歌唱艺术。诗的开首二句是追忆昔日与李龟年的接触,寄寓诗人对开元初年鼎盛的眷怀;后两句是对国事凋零,艺人颠沛流离的感慨。仅仅四句却概括了整个开元时期(注:开元时期为713年—741年)的时代沧桑,人生巨变。语极平淡,内涵却无限丰满。
李龟年是开元时期“特承顾遇”的著名歌唱家。杜甫初逢李龟年,是在“开口咏凤凰”的少年时期,正值所谓“开元全盛日”。当时王公贵族普遍爱好文艺,杜甫即因才华早著而受到岐王李隆范和中书监崔涤的延接,得以在他们的府邸欣赏李龟年的歌唱。而一位杰出的艺术家,既是特定时代的产物,也往往是特定时代的标志和象征。在杜甫心目中,李龟年正是和鼎盛的开元时代、也和他自己充满浪漫情调的青少年时期的生活,紧紧联结在一起的。几十年之后,他们又在江南重逢。这时,遭受了八年动乱的唐王朝业已从繁荣昌盛的顶峰跌落下来,陷入重重矛盾之中;杜甫辗转漂泊到潭州,“疏布缠枯骨,奔走苦不暖”,晚境极为凄凉;李龟年也流落江南,“每逢良辰胜景,为人歌数阕,座中闻之,莫不掩泣罢酒”(《明皇杂录》)。这种会见,自然很容易触发杜甫胸中原本就郁积着的无限沧桑之感。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诗人虽然是在追忆往昔与李龟年的接触,流露的却是对“开元全盛日”的深情怀念。这两句下语似乎很轻,含蕴的感情却深沉而凝重。“岐王宅里”、“崔九堂前”,仿佛信口道出,但在当事者心目中,这两个文艺名流经常雅集之处,是鼎盛的开元时期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的集中的地方,它们的名字就足以勾起诗人对“全盛日”的美好回忆。当年诗人出入其间,接触李龟年这样的艺术明星,是“寻常”而不难“几度”的,多年过后回想起来,简直是不可企及的梦境了。这里所蕴含的天上人间之隔的感慨,读者是要结合下两句才能品味出来的。两句诗在迭唱和咏叹中,流露了诗人对开元全盛日的无限眷恋,犹如要拉长回味的时间。
梦一样的回忆,毕竟改变不了眼前的现实。“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风景秀丽的江南,在承� 诗人真正置身其间,所面对的竟是满眼凋零的“落花时节”和皤然白首的流落艺人。“落花时节”,如同是即景书事,又如同是别有寓托,寄兴在有意无意之间。这四个字,暗喻了世运的衰颓、社会的动乱和诗人的衰病漂泊,但诗人丝毫没有在刻意设喻,这种写法显得特别浑成无迹。加上两句当中“正是”和“又”这两个虚词一转一跌,更在字里行间寓藏着无限感慨。江南好风景,恰恰成了乱离时世和沉沦身世的。有力反衬。一位老歌唱家与一位老诗人在飘流颠沛中重逢了,落花流水的风光,点缀着两位形容憔悴的老人,成了时代沧桑的一幅典型画图。它无情地证实“开元全盛日”已� 感慨是很深的,但诗人写到“落花时节又逢君”,却黯然而收,在无言中包孕着深沉的慨叹,痛定思痛的悲哀。这样“刚开头却又煞了尾”,连一句也不愿多说,显得蕴藉之极。清代沈德潜评此诗:“含意未申,有案未断。”诗人这种“未申”之意对于有着类似经历的当事者李龟年,是不难领会的;对于后世善于知人论世的读者,也不难把握。像《长生殿·弹词》中李龟年所唱的“当时天上清歌,今日沿街鼓板”,“唱不尽兴亡梦幻,弹不尽悲伤感叹,凄凉满眼对江山”等等,尽管反复唱叹,意思并不比杜诗更多,倒很像是剧作家从杜甫的诗中抽绎出来的一样。
四句诗,从岐王宅里、崔九堂前的“闻”歌,到落花江南的重“逢”,“闻”、“逢”之间,联结着四十年的时代沧桑、人生巨变。尽管诗中没有一笔正面涉及时世身世,但通过诗人的追忆感喟,却表现出了给唐代社会物质财富和文化繁荣带来浩劫的那场大动乱的阴影,以及它给人们造成的巨大灾难和心灵创伤。可以说“世运之治乱,华年之盛衰,彼此之凄凉流落,俱在其中”(孙洙评)。正如同旧戏舞台上不用布景,观众通过演员的歌唱表演,可以想象出极广阔的空间背景和事件过程;又像小说里往往通过一个人的命运,反映一个时代一样。这首诗的成功创作表明:在具有高度艺术概括力和丰富生活体验的大诗人那里,绝句这样短小的体裁可以具有很大的容量,而在表现如此丰富的内容时,又能达到举重若轻、浑然无迹的艺术境界。
注释 篇十一⑴江南:此谓江、湘之间,今湖南省一带。李龟年:唐朝开元、天宝年间的著名乐师,擅长唱歌。因为受到皇帝唐玄宗的宠幸而红极一时,常在贵族豪门歌唱。“安史之乱”后,李龟年流落江南,卖艺为生。
⑵岐王:唐玄宗李隆基的弟弟,本名李隆范,后为避李隆基的名讳改为李范,封岐王,以好学爱才著称,雅善音律。寻常:经常。
⑶崔九:崔涤,在兄弟中排行第九,中书令崔湜的弟弟。唐玄宗时,曾任殿中监,出入禁中,得玄宗宠幸。崔姓,是当时一家大姓,以此表明李龟年原来受赏识。
⑷落花时节:暮春,通常指阴历三月。落花的寓意很多,人衰老飘零,社会的凋弊丧乱都在其中。君:指李龟年。[2-3]
译文 篇十二岐王府邸里时常相见,崔九堂前您的音乐多次听闻。
如今正是江南的大好风景,在落花时节又重逢李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