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奥数题型总结(史上最全)(共3篇)
【简介】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奥数题型总结(史上最全)(共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在此,感谢网友“流月北风”投稿本文!
篇1:小学一年级数学奥数知识点总结1.奇偶性
问题
奇+奇=偶奇×奇=奇
奇+偶=奇奇×偶=偶
偶+偶=偶偶×偶=偶
2.位值原则
形如:abc=100a+10b+c
3.数的整除特征:
整除数特征
2末尾是0、2、4、6、8
3各数位上数字的和是3的倍数
5末尾是0或5
9各数位上数字的和是9的倍数
11奇数位上数字的和与偶数位上数字的和,两者之差是11的倍数
4和25末两位数是4(或25)的倍数
8和125末三位数是8(或125)的倍数
7、11、13末三位数与前几位数的差是7(或11或13)的倍数
4.整除性质
①如果c|a、c|b,那么c|(ab)。
②如果bc|a,那么b|a,c|a。
③如果b|a,c|a,且(b,c)=1,那么bc|a。
④如果c|b,b|a,那么c|a.
⑤a个连续自然数中必恰有一个数能被a整除。
5.带余除法
一般地,如果a是整数,b是整数(b≠0),那么一定有另外两个整数q和r,0≤r
当r=0时,我们称a能被b整除。
当r≠0时,我们称a不能被b整除,r为a除以b的余数,q为a除以b的`不完全商(亦简称为商)。用带余数除式又可以表示为a÷b=q……r,0≤r
篇2:小学一年级数学奥数知识点总结数列求和:
等差数列:在一列数中,任意相邻两个数的差是一定的,这样的一列数,就叫做等差数列。
基本概念:首项:等差数列的第一个数,一般用a1表示;
项数:等差数列的所有数的个数,一般用n表示;
公差:数列中任意相邻两个数的差,一般用d表示;
通项:表示数列中每一个数的公式,一般用an表示;
数列的和:这一数列全部数字的和,一般用Sn表示。
基本思路:等差数列中涉及五个量:a1,an,d,n,sn,通项公式中涉及四个量,如果己知其中三个,就可求出第四个;求和公式中涉及四个量,如果己知其中三个,就可以求这第四个。
基本公式:通项公式:an=a1+(n-1)d;
通项=首项+(项数一1)×公差;
数列和公式:sn,=(a1+an)×n÷2;
数列和=(首项+末项)×项数÷2;
项数公式:n=(an+a1)÷d+1;
项数=(末项-首项)÷公差+1;
公差公式:d=(an-a1))÷(n-1);
公差=(末项-首项)÷(项数-1);
关键问题:确定已知量和未知量,确定使用的公式
篇3:小学一年级数学奥数知识点总结鸟头定理即共角定理。
燕尾定理即共边定理的一种。
共角定理:
若两三角形有一组对应角相等或互补,则它们的面积比等于对应角两边乘积的比。
共边定理:
有一条公共边的三角形叫做共边三角形。
共边定理:设直线AB与PQ交与M则S△PAB/S△QAB=PM/QM
这几个定理大都利用了相似图形的方法,但小学阶段没有学过相似图形,而小学奥数中,常常要引入这些,实在有点难为孩子。
为了避开相似,我们用相应的底,高的比来推出三角形面积的比。
例如燕尾定理,一个三角形ABC中,D是BC上三等分点,靠近B点。连接AD,E是AD上一点,连接EB和EC,就能得到四个三角形。
很显然,三角形ABD和ACD面积之比是1:2
因为共边,所以两个对应高之比是1:2
而四个小三角形也会存在类似关系
三角形ABE和三角形ACE的面积比是1:2
三角形BED和三角形CED的面积比也是1:2
所以三角形ABE和三角形ACE的面积比等于三角形BED和三角形CED的面积比,这就是传说中的燕尾定理。
以上是根据共边后,高之比等于三角形面积之比证明所得。
必须要强记,只要理解,到时候如何变形,你都能会做。至于鸟头定理,也不要死记硬背,掌握原理,用起来就会得心应手。
★ 小学奥数知识点总结
★ 培训奥数教学总结
★ 小学奥数题及答案
★ 奥数试题
★ 史上最全语文文学常识
★ 史上最全HR面试技巧
★ 漫漫奥数里小学作文
★ 小学四年级奥数题及答案
★ 小学四年级奥数试题及答案
★ 小学生奥数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