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特殊体育教育现状及对策论文(共16篇)
【简介】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中小学特殊体育教育现状及对策论文(共16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在此,感谢网友“yifultd”投稿本文!
篇1:中小学特殊体育教育现状及对策论文摘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教育领域要求公平公正。一部分群体受先天或后天作用生理上存在缺陷,针对这些弱势群体进行特殊体育教育,有利于锻炼他们的综合素质,培养他们拥有坚定的信念和乐观的态度。但是目前我国中小学特殊体育教育还有缺陷,研究如何改进并发展是推动中小学特殊体育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关键。本文将通过分析目前中国中小学特殊体育教育的现状,思考其未来发展的对策,从而促进我国特殊体育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特殊体育教育;现状;思考
每个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随着我国义务教育普及范围越来越广,招生标准也越来越重视以人为本,一些在生理上有残缺或疾病的学生也可以平等地接受教育。这些学生属于弱势群体,在中小学教育中应该被重视,尤其是中小学体育教育,应该针对他们开展特殊体育教育。现阶段我国中小学特殊体育教育还有缺失,找到问题并解决问题是目前工作的重要环节。
篇2:中小学特殊体育教育现状及对策论文1.1对特殊体育教育的认识不足,实际体育教学中没有贯彻落实:根据调查中国的800所中小学发现,仅有132所中小学贯彻落实特殊体育教育,还有一些学校虽然将特殊体育教育列入大纲,但只为应付上级检查,这就足以说明我国中小学没有在实际教学中贯彻落实特殊体育教育,对它的认识还不足。我国中小学管理者认为特殊群体人数非常少,忽视对他们的体育教育,还有一些中小学在开展特殊体育教学中,教学目标和内容与特殊群体不相符合,单一重复现象严重[1]。
1.2缺少专业的特殊体育教师,教学硬件设施也不足:由于特殊体育教育受重视程度不够,相应的特殊体育教育硬件和软件设施都缺失。一方面,缺少特殊体育教育专业教师。目前我国中小学特殊体育教育的教师主要由专业体育教师担任,对特殊群体的体育教育缺少认识和经验,容易因课程设置不合理或看管不严发生意外。另一方面,特殊体育教育的教学设施等各方面硬件设备缺失。特殊群体不适用大部分正常学生的体育教学设施,教学场地在室外和篮球、排球等教学器材是针对正常学生的,特殊群体学生在这种条件下不能参与到体育教学中,不仅达不到锻炼他们身体的教学目的,还容易让他们产生自卑等不健康的心理。
1.3特殊群体学生体育参与积极性和信心不高:除了上述两点问题,特殊群体学生的心理方面也存在很大的问题。他们普遍自卑,并不愿意参与到体育教育中。其中生理残缺的学生与普通学生在身体素质和能力上相差很大,不能参与正常的体育教学训练,没有信心参与到体育教学中,更容易有自卑心理[2]。而身体有疾病的学生可以与正常学生一起上体育课,但是无法参与到激烈的体育运动中,参加的积极性不断下降。
篇3:中小学特殊体育教育现状及对策论文我国中小学开展特殊体育教育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特殊体育教育有康复训练的作用,可以增强这些特殊群体学生的体能,恢复自信心。其次,通过特殊体育教育,让特殊群体感到关爱和平等的对待,促进他们日后学习生活,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最后,通过特殊体育教育理念体现教育公平,为其他学科的特殊教育提供经验,从整体上推动我国教育改革进程。
3应对中国中小学特殊体育教育存在问题的对策
3.1国家和中小学校提高对特殊体育教育的重视程度:国家和各中小学校提高对特殊体育教育的重视程度有两方面要求。一方面,国家教育部门完善针对特殊群体学生体育课程的规章制度,保证特殊群体参与体育教育的权利,重视体育锻炼对特殊群体的重要作用,从而为中小学特殊体育教育提供制度保障。另一方面,各中小学校在体育课程设置上,贯彻落实国家相关规定,在教学设计中添加特殊体育教育方面内容。这个过程强调建立相应的规则,并加强管理和推进,从而提高特殊体育教育的教学效果。
3.2建立专业的特殊体育教师团队,增加相应的教学设备:一方面,国家大力支持特殊体育教育专业的发展,明确教育目标,培养专业的特殊体育教师,这个过程是缓慢的,所以各中小学校要培养现有专业体育教师,通过培训加强他们掌握特殊体育教师的技能和知识,创新教学理念,并能够运用到特殊体育教育中[3]。创新教学方法,提高特殊群体的'体育参与积极性,恢复他们的信心。除了建立专业的特殊体育教育团队外,还要对学校医疗室和心理咨询室进行特殊教育普及,提高他们对特殊群体的认识,加强与体育教师的配合,共同促进特殊体育教育发展。另一方面,专业的教师需要相应的教学设备,国家要加大对学校的技术支持和资金投入,学校方面要加大对特殊群体教学设备的投入力度,在场地建设、教学设备等方面考虑特殊群体的特殊性,如体育馆增加特殊体育锻炼室,引进康复训练器材对特殊群体学生进行体育教学。
3.3学校管理方面提高对特殊群体的关怀,提高其参加体育课程的信心:在学校日常管理中,管理部门提高对特殊群体学生的关怀,积极指导他们的心理状况,可以通过定期心理调查和心理指导课的方式,及时了解他们的心理状态,发现问题及时疏通开解,提高他们参与体育教学的积极性和信心。这里需要强调一点,一定要注意保护他们的隐私和自尊,进行私下指导。
4结论
除了上文提到的三点基本措施外,中小学校还要结合实际情况丰富教学内容,注意分析特殊群体中的特别现象,根据他们的特性不断创新体育教育方法,提高特殊体育教育的教学效果。总之,加强中小学特殊体育教育的力度和重视程度,对这些弱势群体的心理和日后生活都有很深的影响,各方要共同努力推动特殊体育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周丛改.特殊学生体育教育与残障体育事业建设协同发展探析[J].体育与科学,2014,03:111-115.
[2]闵婷.体育教育专业开设特殊体育专修课的可行性分析———以娄底为例[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4,10:76-78.
[3]王鹏,侯晓晖,慕雯雯等.珠三角地区特殊教育学校体育师资队伍现状调查与分析[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4,05:20-23.
篇4:浅谈幼儿体育教育现状及解决对策论文浅谈幼儿体育教育现状及解决对策论文
健康领域是五大领域中排在首位的,这充分说明了幼儿健康的重要性。而幼儿体育是实现幼儿身心健康的重要手段。目前,社会各界对于幼儿体育越来越重视,表现在许多幼儿园开始培养男性幼儿体育老师。幼儿体育活动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但是现在的幼儿体育活动中存在许多的不足和问题,有些体育活动根本不注重幼儿的兴趣和能力,甚至有些体育活动只是幼儿在那里自由玩,根本无法培养幼儿的兴趣和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本文从体育教育观念、活动设计难度和活动中教师对对幼儿的保护程度三个方面简单探析了体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分别给出了解决建议。
幼儿体育教育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幼儿的终身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已出台多年,对幼儿的体育教育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和指导。然而,现今的幼儿体育教育仍然存在不少问题,本文从两个方面对幼儿的体育教育提出了几点看法。
一、幼儿体育教育现状
1.设计活动缺乏难度,体育活动不具挑战性
尽管教师与幼儿朝夕相处,管理和照顾幼儿的日常饮食常规,很多体育活动也需要教师与幼儿共同合作完成,但是,班级幼儿过多、园内事务纷杂等诸多客观因素却造成了教师对幼儿学习情况和学习需要的了解程度大大降低,教师并不了解幼儿的发展水平,也不清楚幼儿真正的学习需要,只是刻板地按照教学大纲将知识教授给学生,不懂变通,不会根据幼儿实际情况对大纲内容进行修改和升级,所设计的活动多半缺乏难度,幼儿很容易便能够达到目标要求,体育活动没有丝毫挑战性。这样的体育教学不仅不能够充分挖掘幼儿的潜能,也不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幼儿很快就会对简单的重复活动感到厌倦,注意力分散,无法认真投入锻炼,体育锻炼效果不好。
2.体育教育观念僵化,过分重视技能传授
尽管素质教育全面推行已有多年,但传统的应试教育的阴霾仍没有散尽,在根深蒂固的应试教育错误观念的影响之下,幼儿教育存在着严重的小学化倾向。幼儿园和教师为了讨好家长、拉拢生源,没有原则的随波逐流,扭曲了幼儿教育的本质,让幼儿教育完全功利地沦为小学教育的前奏,学前教育成了小学教育的前沿拓展。在体育活动安排中,教师过分注重动作技能的传授,而忽略了对幼儿体育活动兴趣和良好体育习惯的培养。体育教育在幼儿智力发展过程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过分的重视技能传授只能过早地限制幼儿智力的发展,影响幼儿的个性发展,同时对幼儿的社会性发展造成不良,舍本逐末,无法达到体育教育目的`。
3.教师过分保护幼儿,束缚幼儿全面发展
幼儿的安全是幼儿体育教育中需要考虑的首要问题,幼儿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甚至没有自我控制的意识,这便要求体育活动中教师要时刻关注幼儿的安全。于是为了确保安全,教师往往时刻小心谨慎,将幼儿的行为设定在自己所允许的安全范围内,一旦超出这个范围教师就极力进行限制和制止。毋庸置疑,教师的谨慎和负责给幼儿的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但是如此一来,教师就大大限制了幼儿的自主行为,在无意识间束缚了幼儿的创新思维,剥夺了幼儿大胆尝试、体验创新的机会。不仅如此,教师将过多的注意力放在幼儿的安全保障上,便没有足够的精力来关注幼儿在体育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需要,这会让幼儿有种被忽视的感觉,不利于他们健康的心理发展。
二、对当前幼儿体育教育问题的几点解决建议
1.以实际情况为基准,采用分层教学指导
不同年龄层次的孩子对体育锻炼具有不同的需要和要求,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提醒每一位教师,在教学中,孩子才是教学之本,教师要根据幼儿的性格和年龄特点进行分层施教和个性培养,同时还要给孩子提供自主选择的权利。对部分动作发展较好的幼儿要适当提高难度要求,让他们“玩得有劲”;对那些动作发展不好的幼儿则不能强求,而是要降低动作要求,让他们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总之,要让每个学生都在自己原有水平上得到提高,享受到体育锻炼乐趣。例如,在“从高处往下跳”的体育活动中,为了满足不同层次幼儿的需要,笔者为幼儿提供了20~30cm、30~35cm、35~40m等不同高度的锻炼材料,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进行自主选择。
2.以体育兴趣为先导,着力提高锻炼热情
要提高幼儿体育教育质量,教师要首先树立起正确的体育教育观念。新课程理念重视兴趣在教育中的引导作用,强调教师通过各种方法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浓厚兴趣的驱使下乐学、好学。成功的幼儿体育教育要以幼儿的兴趣为先导,着力提高幼儿对体育锻炼的热情。
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决定了我们不能将体育教育简单化为一门传授动作技能的枯燥课程,而是要根据幼儿的兴趣点所在,体现体育活动之于幼儿的独特魅力。在教学过程中,笔者通常会为幼儿编织一套故事情节,将体育锻炼融入到故事情节中去,让幼儿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进行层层递进的锻炼。例如,在练习近平衡的活动中,准备了一些动物玩偶道具,请幼儿穿过平衡木将这些小动物送回家,平衡木下是河,小动物不会游泳,掉到河里会溺水,所以小朋友要小心保护小动物。在这样的故事情境中,孩子们对体育锻炼表现出了非凡的热情。
3.以鼓励创新为关键点,给幼儿适当的空间
在开展体育活动过程中,经常会有一部分“不听话”的幼儿并不能乖乖按照教师的要求进行活动,而是希望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对活动进行一些创新。例如,在玩平衡木的过程中,教师要求学生从平衡木的一端走到另一端,但有些学生却在横木上联系跳跃,比试谁跳得更远,还要部分学生把两块横木叠放在一起再走。幼儿们这些“不听话”的行为看似损害了课堂的纪律性,可能致使体育活动不能按时完成,实则这些行为都是源于幼儿对自我挑战的需要,是他们大胆创新的表现。面对幼儿的这些行为,教师要适当“放手”,弱化纪律意识,对幼儿的行为进行鼓励,给他们的大胆创新以肯定,让他们按照自己的意愿尽情地活动,并将好的玩法在全班推广,让幼儿感受到自我挑战带来的成就感,从而对参与体育活动兴趣。
4.活动中要注重个别差异,让每个幼儿都能得到满足
每个幼儿的能力是不一样的,这不仅表现在他们的思维,语言和习惯,在运动能力的差异也很明显。有些幼儿能跳的很高,但有些幼儿却不行。有些幼儿很喜欢运动,也有的幼儿对于运动不感兴趣。也有些高个子幼儿的运动能力却不如小个子幼儿强。这些都是教师需要了解并且针对性给于指导和帮助的。所以教师在活动中要注重个别差异。对于运动能力强的幼儿,鼓励他们尝试挑战更多更好玩的游戏方式。而对于一些胆小不太喜欢运动的幼儿要从他们的兴趣点着手,努力让他们也能很好的参与到活动中来,让他们逐渐喜欢上体育活动,促进他们身体动作的协调发展。
重视幼儿体育,重视幼儿身心的和谐发展,共同为幼儿创造一个安全,温馨,自在的幼儿园体育游戏环境。还幼儿自由自在的游戏空间,为了他们的明天;给幼儿一个愉悦的游戏环境,让他们喜欢上生活,热爱生命。
总之,体育活动上,教师不仅要注重活动的安全,更为重要的是尽力让每个幼儿在轻松愉快的过程中得到满足。所以要求我们老师要因材施教,注重个别差异,组织适合不同年龄特点幼儿的体育游戏,并在游戏中注重难度的适宜性。
篇5:小学体育教育现状及对策探索论文摘要:小学教育是一个人受教育的基础阶段,是学生今后进行全面发展的重要基石,对学生今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小学体育教育作为小学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今后综合素质的发展与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传统的教育理念已经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大部分家长、教师以及学生对小学生体育锻炼的重视程度还不够,只是一味地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学习,因此,导致当前小学体育教育的发展存在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严重制约了小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因此,本文基于当前小学体育教育的基本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对小学体育教育今后的发展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育;教学方法
篇6:小学体育教育现状及对策探索论文1.1体育教育教学理念落后。
自古以来,我国小学体育教育中普遍存在一个重文化课程、轻体育课程的现象。人们在传统教育思想理念的深深影响之下,在追求升学率的思想压力之下,很多学校老师、家长和学生自身对小学生的体育教育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首先,对于学校老师而言,他们普遍认为学生的文化课是最重要的,其他一切课程都没有文化课重要,经常使得学生的体育课被文化课占用,大大减少了小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机会。其次,对家长而言,其对孩子重视程度最深的也是孩子的文化课程,在家中与孩子谈论最多的是文化课,辅导最多的也是文化课,而对于体育课几乎没有涉及,使得孩子在潜意识里也觉得文化课才是最重要的。最后,对学生自身来说,由于家长和老师都经常性地强调文化课程的重要性,再加上这时候是小学生还没有形成稳定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很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因此,在父母和老师长期的说教中,也逐渐形成深刻的学习观念,即学习至上。
1.2体育教育的教学方式单一。
小学教育作为一个人受教育的基础阶段,对学生整个教育事业发展的好坏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尽管我国在很长时间内推行素质教育,但是小学教育所采取的教学方法仍然比较呆板单一,缺乏新颖性和多样性,对于体育教育来说更是如此。在小学的体育教学过程中,多数老师只是注重对学生进行竞技体育的学习和训练,而没有真正地对小学生进行体育教育,这违背了当前我国素质教育的目标。竞技类体育的传授强调的是对学生进行重复的锻炼,这会大大降低学生对于体育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小学体育教育的目标主要是强调教师传授学生进行身体锻炼的技能和方法,培养学生的意志力,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的良好发展。
1.3体育教育的教学资源投入不足。
一般来说,小学的规模本身就不大,很少有完备的体育教学设施和设备,这些教学设施很难满足整个体育教学任务的需求,总体来说,当前的小学体育教育中,学习对体育教学资源的投入远远无法满足学生的体育需求。就体育场地而言,目前的大部分小学中普遍存在体育场地不足的现象,例如,一些小学根本没有足球场地,一些小学有篮球场地,但也十分有限,远远无法满足小学生体育课堂的练习需求。就小学体育师资力量而言,我国小学中普遍存在体育师资力量薄弱的问题,一些小学的体育教师是由文化课的教师来担任的,这些文化课教师并没有专业的体育教学水平,学校严重缺乏专职的体育教师,导致小学生不能从小获得体育专业技术的支持。
2发展小学体育教育举措及建议
2.1树立正确的体育教育理念。
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成绩第一、体育无用的观念已经在教师、家长和学生的心中根深蒂固,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素质的协调发展。在党的要求下,我国的教育方针主要是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协调发展,尤其是体育教育,体育教育在学生的教育事业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所以,家长、老师和学生要充分认识到小学体育教育对学生身心素质发展的重要作用和影响,并树立正确的体育教学观念。首先,作为教学过程的主导者和组织者,老师应该高度重视小学体育教育的重要性,认清体育教育对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作用,不能只是一味地将学生文化课的成绩作为教学第一目标,要注重小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其次,作为家长,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言行对孩子的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学校应该积极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让家长认清体育教育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养成积极参加体育运动的习惯。最后,作为班级和学习,要积极营造全民运动的良好氛围,让学生充分感知体育运动的魅力,从而充分理解体育教育的重要性。
2.2培养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
兴趣是孩子学习最好的老师,当一个人对做一件事情是充满兴趣的,毫无疑问,他会全身心地主动参与到这件事情中,对于小学生而言也是如此。小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不集中,好奇心强,如果能充分调动他们学习体育的兴趣,那么对体育教育工作质量的提升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因此,在当前的小学体育教育中,有必要培养和调动小学生的运动兴趣。在小学体育课堂中,不能仅仅让学生进行轻松悠闲的游戏活动,而是应该充分利用学生的体育时间,向学生传授具有运动项目的锻炼技能和方法,让学生自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体育项目,从而积极投入其中进行相应的锻炼,以提升自己的体育能力,丰富自己的文化生活。作为老师和家长,要积极配合,共同作用,积极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作为家长,可以注重孩子兴趣的挖掘与培养;作为老师,要根据学生的兴趣对体育项目进行相应的指导,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运动天赋与潜能。
2.3加大教学资源的投入。
由于目前小学体育教学资源的匮乏,作为学校,应该有必要加大对教学资源的投入,首先,学校应该大力购买体育设施和设备,以充分满足学生对体育运动的需求。其次,由于学校具有非盈利的性质,资金的获取渠道有限,因此,小学还可以通过社会集资的方式来获得更多的资金以保证体育教育的顺利开展。最后,由于当前很多小学缺乏专职体育教师,师资力量薄弱,因此,学习有必要加大专职体育教师的招聘力度,加大体育师资队伍的建设,整体上提高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除此之外,学校还可以利用寒暑假的时间对体育老师进行进一步的培训,以提高体育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作为政府,应该加大对学校的投资力度,在财政方面给予更大程度的支持,充分保证小学在体育教育方面资金的充足。
2.4丰富教学内容,完善教学方法。
由于当前的小学体育教学方式较为单一,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小学体育有必要丰富体育教学的相关内容,创新和完善体育教学方式。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要传授学生体育项目的锻炼技能和方法,还要注重学生心理素质的健康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协调发展。同时,体育教学还需要将体育理论知识与运动实践相结合,指导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自己进行身体锻炼的方法和技能,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和身心素质的发展,从而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姚远.农村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的发展与对策[J].课程教育研究,(52):211.
[2]程帅.浅谈小学体育游戏教学[J].新课程(小学),(1):206.
[3]王硕.我国小学体育教师职前教育培养方案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7.
篇7:中小学阳光体育运动现状及对策论文中小学阳光体育运动现状及对策论文
一、前言
通过对中小学师、生进行问卷调查,实证分析资中县中小学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区域发展措施。
二、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通过文献研究法,利用CNKI等学术资源平台,梳理和分析国内外已有关于阳光体育运动理论研究、实证研究成果,了解和分析阳光体育运动的理论基础、开展现状,确定研究方向、重难点、突破点。2问卷调查法。编制学生、教师版调查问卷,采用整群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分别抽取城乡24所中小学校各年级的学生,共发放问卷2135份,回收2109份,有效问卷1909份,回收率为98.78%,有效率为90.52%。抽取资中县城乡中小学教师,共发放问卷356份,回收334份,有效问卷306份,回收率为93.82%,有效率为91.62%。3访谈法。对所调查中小学负责阳光体育运动的相关领导进行一对一访谈,收集各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情况的第一手资料。4数理统计法。根据问卷调查和访谈所收集的数据,运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有效数据进行数理统计分析,统计方法包括描述性统计、卡方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等,科学分析了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现状、问题。
三、结果与分析
1中小学生及教师对阳光体育运动的认知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调查数据显示,有71.4%的学生非常了解或基本了解“阳光体育”的目的、意义和具体要求,且有93.1%的学生认为有必要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说明学生对阳光体育运动具有较好的认知和认可。但仍有三成的学生不了解阳光体育运动的目的、意义和具体要求,说明还有必要进一步加强对学生阳光体育的宣传和教育
。2中小学生及其家长对阳光体育运动的支持现状及问题。调查数据显示,仅有5.2%的`学生不支持或不积极参与阳光体育运动,仅有11.3%的学生反映其家长不支持其每天参加一小时的阳光体育运动,说明学生及其家长对学校组织开展的阳光体育运动整体上持支持态度,但有33.4%的学生持无所谓的态度,说明学生对参与阳光体育运动的积极性还有待提高,这也与学校的宣传教育和引导有一定关系。
3阳光体育运动对中小学生的积极作用现状及问题。调查数据显示,高达95.2%的中小学生认为学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不会影响他们的学习,认为阳光体育运动可以提高身体素质;84.4%的学生在参加阳光体育运动后会感到心情愉快或心理舒畅;可以增加锻炼机会和提高体育技能,但在体育活动形式、促进与同学的交往或相互帮助学习等方面的作用较弱。反映出现在阳光体育运动的形式在团队协作上还存在一定的短板。
4中小学生及教师对阳光体育运动氛围、强度、形式和设施的感知现状及问题。调查数据显示,有68.7%的学生认为其所在的学校阳光体育运动氛围比较浓厚或浓厚,近三成的学生认为所在学校阳光体育运动氛围不浓厚;仅有6.8%的认为学校阳光体育运动的强度大、不能接受,绝大部分学生能够接受阳光体育运动的强度;仅有6.4%的学生对阳光体育运动的内容和形式不满意,但非常满意的比例也仅占23.1%;三分之二的学生认为现在学校的体育场地和器材能够满足锻炼需要,但仍有近三成的学生认为不能满足需要。调查数据显示,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形式主要为大课间活动,所在学校平均每天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时间量一小时以上占比49%。表明学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时间还存在保障不足的情况。
5中小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目标现状及问题。调查数据显示,有78.8%的学生通过阳光体育运动培养了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有67.9%的中小学生通过阳光体育运动获得了两项以上体育运动技能,每周进行5次以上体育活动次数的中小学生仅占比29.2%,每天参加体育活动的时间在1小时以上的仅占比12.9%,说明资中县在阳光体育运动的时间保障上还存在不足,阳光体育运动还没有完全达到国家倡导的目标和标准,需要改进强化。
6中小学校阳光体育领导、师资、场地保障现状及问题。对中小学教师的调查数据显示,63.7%的教师认为其所在学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是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主要考虑因素。有33.7%的被调查对象反映是以学校设施为主,中小学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主要考虑因素是以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学校现有设施为主。仅有3.2%的被调查对象反映其所在学校的领导对阳光体育运动不重视,说明学校的领导对阳光体育运动重视程度较高。乡镇学校阳光体育运动的场地保障情况要好于城区场地保障情况,这与本研究对学生的调查数据结论一致,主要是因为城镇学校受城市规划和整体用地面积的限制导致运动场地整体比乡镇学校更小。城区中小学校在经费保障上明显优于农村学校。资中县共有体育专职教师241名,兼职教师653名,全县体育生师比482:1。其中城区体育教师80人,生师比为:393:1,乡镇体育教师161人,生师比为:526:1。城区中小学校在师资保障上明显优于农村学校。
四、结论与建议
1结论。通过对资中县中小学生及教师问卷调查和对相关学校领导的访谈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学生对阳光体育运动的内涵和开展必要性具有较好的认知,但仍有三成的学生不了解阳光体育运动的目的、意义和具体要求,有必要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
(2)学生及其家长对学校组织开展的阳光体育运动整体上持较高的支持态度,但中小学生对参与阳光体育运动的积极性还有待提高。
(3)绝大部分的学生能够认识到或感受到阳光体育运动的积极作用,阳光体育运动有利于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心理健康,增加锻炼机会和提高体育技能,但在与同学的交往或相互帮助学习等方面作用不明显。
(4)学生对阳光体育运动的强度和形式较为满意,但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氛围和设施设备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和加强。学校对阳光体育运动的宣传没有深入到学生群体。
(5)学生没有达到国家倡导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标准,在时间、次数、习惯培养、技能获得等标准上均未达标。
(6)学校领导对阳光体育运动重视情况较好。阳光体育运动的经费和待遇保障落实情况较好;在师资、经费和场地等保障上存在城乡差异。
2对策及建议。
(1)进一步加强对中小学生的宣传教育学校在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群体的纵深宣传,将阳光体育运动的理念、目的、意义和具体要求等以学生易于接受和认可的形式深入到学生群体中进行宣传和引导,让学生充分认识阳光体育运动,并积极参与到阳光体育运动中来。
(2)进一步丰富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的内容和形式学校在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过程中要注重内容和形式的丰富性和多样化,充分发挥阳光体育运动对中小学生团队协作和人际交往的积极作用。可以充分结合资中县地域特色,充分利用“盘破门武术”,进一步发挥社会体育资源的作用,引入社会多样化的体育形式丰富阳光体育运动的内容。
(3)进一步加强阳光体育经费、场地设施和师资保障的城乡一体化发展资中县可以充分改善学校内部体育设施,积极探索学校体育场所设施与公共体育场馆设施的资源共享,适当利用校外的体育场地或适宜进行体育锻炼的场地开展阳光体育活动,尽量满足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需求。教育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应当加大对农村中小学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经费的筹措和投入,资金政策上进一步向农村地区倾斜。
(五)进一步建立完善阳光体育相关制度和考核评价机制资中县在下一步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过程中,应该研究设计中小学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考核评价机制,建立健全对中小学校、教师的考核机制,建立健全对中小学生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效果评价体系,加强对中小学校的督查,用科学的制度有效保障阳光体育运动长效发展。
篇8:大中小学体育教学现状及对策论文大中小学体育教学现状及对策论文
体育教学目标是指在一定时期体育教学中,通过体育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参与所要达到的预期教学标准和结果。体育教学目标的系统化要求做好大中小学体育目标的衔接,通过查阅资料发现,我国学者对大中小学学校体育各方面衔接问题的研究起步较晚,近年来才受到相关学者的关注,而关于大中小学体育教学目标衔接现状的研究几乎是空白,是一个新的研究领域。本文通过对我国大中小学体育教学目标衔接现状的分析,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解决策略,旨在为我国大中小学体育教学目标的衔接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1我国大中小学体育目标衔接的理论基础
1.1系统论基础
从系统论而言,下位目标是上位目标的一部分,上位目标包含了下位目标,上下目标间存在着较强的相关性、衔接性。我国大中小学体育教学在实现各自目标的基础上进而共同实现学校体育教学的总目标,正如教育家杜威所说,我们追求的终点其实不是实际意义上的终点,而不过是旅途中的一个个歇脚点。
1.2心理学基础
从心理学角度看,学生各阶段的心理发展相互关联、衔接,每个阶段的心理水平既是下一阶段的基础和起点,又是上一阶段的超越和延伸,应根据学生各年龄阶段心理发展水平制订体育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构建一个较完整的体育教学目标系统,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的发展,进而实现我国大中小学体育教学目标的有效衔接。
1.3哲学基础
坚持哲学的观点是看待并分析实践和理论问题的出发点,在分析我国大中小学体育教学目标的衔接问题时,要保持全面的、客观的、清醒的认识,避免主观臆断、以偏概全。我国大中小学体育教学目标衔接的哲学观点包括两方面:(1)要认识到体育教学目标分为横向系统和纵向系统。横向系统有课程目标、学习领域目标、水平目标3个层次;纵向系统有学校体育目标、体育课程目标、体育教学目标、单元体育教学目标、课时体育教学目标5个层次。(2)要认识到体育教学目标的系统化包含了各学段体育教学目标的全面性、系统性,使大中小学体育教学目标有效的衔接起来。
1.4社会学基础
在研究我国大中小学体育教学目标衔接时,必须考虑到社会发展的需要及社会对其巨大的影响力。在对我国大中小学体育教学目标整体设计时,应保证体育教学在较短的时间内让学生适应目前的社会生活并促进学生的社会化,同时我国大中小学体育教学目标的衔接也要主动适应国家对人才提出的新要求。因此,确定我国大中小学体育教学目标时,应把社会发展对学生提出的体育新要求与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结合起来。
2我国大中小学体育教学目标衔接的现状分析
2.1各学段体育教学目标的独立性和适应性不强
我国大中小学体育教学目标实现有效衔接的必要条件是要注重各学段体育教学目标的独立性和适应性。体育教学的对象是学生,处在不同学段学生的身体和心理特征差异较大,而目前我国大中小学体育教学目标忽视了学生的身心特点及认知水平,各学段体育教学目标过于笼统,独立性和适应性不强,造成各学段体育教学内容重复,体育教学方法单一,导致各学段学生对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的兴趣下降,最终造成学生体质下降,不利于实现我国大中小学体育教学目标的有效衔接。
2.2各学段体育教学目标重复与脱节现象较严重
从总体上看,各学段制订体育教学目标时对独立性和衔接性的考虑不足,没有制订出符合不同学段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体育教学目标,不能将难度不同的体育教学内容划分到与之相匹配的学段中去,造成各学段体育教学目标重复与脱节现象较严重,体育教师在备课和授课中不能依据学生年龄和项目特点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方法,制约了体育教学活动组织的科学性、丰富性,削弱了学生体验体育活动带来的快乐,阻碍了学生终身体育思想的形成。因此,各学段体育教学目标的制订要相互衔接、环环相扣,才有利于实现学校体育总目标。
2.3各学段体育教学目标的重点较不明确
目前各学段体育教学目标的重点较不明确,体育教学内容侧重点模糊。体育教师在教学时,由于对教学目标和内容的模棱两可,只能针对学校开设的体育项目进行概括性讲解,简要说明练习方法,让学生独自或以小组形式进行练习,不能准确地突出教学重点,这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各学段学生的身体和心理最佳发展期。因此,各学段体育教学目标重点要明确,其核心是发展学生的体育能力,最终让学生树立终身体育思想。
3实现我国大中小学体育教学目标有效衔接的策略
3.1对我国大中小学体育教学目标进行系统化的整体设计
小学、中学和大学教育构成了人全面的、可持续发展的完整体系,这三个学段的体育教学也要紧密衔接,保证学生的体育锻炼的完整性和连续性。对我国大中小学体育教学目标进行系统化的整体设计时,首先要依据各学段学生的心理、生理等特征和认知水平制订不同的体育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让学生的体育能力循序渐进地发展。其次,系统化要求设计体育教学目标要遵循系统思维方法,一个学段体育教学目标的制订要考虑并服从跨学段体育教学目标的整体要求,本学段体育教学目标要与上、下学段体育教学目标相衔接。因此,对我国大中小学体育教学目标进行系统化的整体设计时,既要相互独立各尽其职,又要相互衔接先行后继。
3.2各学段的体育教学目标要体现出必须完成的阶段性任务
大中小学体育教学目标的设置要依据由基础到发展、由简单到复杂的原则,遵循“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充分考虑到各学段体育教学目标的侧重点及衔接问题,避免各学段重复与脱节现象出现。同时,每一学段的体育教学目标要体现出必须完成的阶段性任务,一个学段的体育教学目标没有完成,下一学段的`体育教学目标也就无法实现,更实现不了各学段体育教学目标的衔接。以体育技术教学目标为例,各学段的目标为:各种身体活动能力的培养(小学目标)→掌握基本的体育技能和健身方法,发展学生的体育特长(中学目标)→发展学生的各种体育能力,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大学目标),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目标体系,各学段体育教学目标没有重复且前后衔接,既调动了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积极性,又促进了教学活动的良好开展。
3.3各学段的体育教学目标重点要明确
不同学段的学生身心发展不同,因此各学段体育教学目标的制订要从本学段学生身心特征出发,使各学段体育教学目标在遵从系统性和整体性原则下有鲜明的学段特色。大学阶段学生生长发育水平与成年人基本没有差别,具备了组织和参加各种体育活动及社会活动的能力,这一学段体育教学目标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体育文化素养;中学阶段是学生生理、心理、认知水平等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一学段体育教学目标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各种体育能力,同时针对学生的体育爱好和兴趣,让学生学会并掌握1~2项体育项目的技术、锻炼方法等;小学阶段是生长发育的旺盛时期,这一学段体育教学目标的重点是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全面发展学生的走、跑、跳、滚、钻、爬等基本身体活动能力。
4结语
小学、中学和大学三个阶段的体育教学紧密相连,提供了体育教学的完整性、连续性,构成了人全面健康发展的完整体系。要实现我国大中小学体育教学目标的有效衔接,还需要较长时间的实践检验和严密的科学论证,应从现在开始,本着整体设计的思想,从人的可持续发展、学生的年龄特征、身心特点等角度出发,使各学段的体育教学目标各尽其职、各有重点、相互衔接,逐渐形成由基础到发展、分层次递进、有序螺旋上升的目标体系。
作者:王成军 单位:中北大学体育学院
参考文献:
[1]邵伟德,李启迪,胡建华.学校体育与体育教学目标再认识[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2).
[2]汪凌.中美日俄体育教学目标的比较[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6).
[3]于明,厉中山.论我国大学与高中体育教学的衔接问题[J].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6).
[4]方志文.太仓市中小学体育特长生有效衔接的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
篇9:浅谈特殊学校高中体育田径教学的现状及对策论文浅谈特殊学校高中体育田径教学的现状及对策论文3000字
高中学校体育田径教学策略
摘 要:田径教学是高中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在传统的体育教学大纲中占有重要位置,在高中学校体育教学中被认为是所有体育运动项目的基础。
关键词:田径;体育
田径教学是高中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在传统的体育教学大纲中占有重要位置,在高中学校体育教学中被认为是所有体育运动项目的基础。经常系统科学地参加田径运动,能促进人体内的新陈代谢,改善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和内脏器官的功能,提高人体的健康水平和工作能力。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高中体育教学掀起了一股改革的浪潮,我们国家的青少年竞技体育在重点体校和专业运动学校的支撑下,成绩仍处于上升阶段。在全国范围内,高中学校体育训练好的学校都集中在大城市。把田径课程纳入高中体育教学的必修课,标志着国家对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的重视。保证了青少年体质状况的回升,同时也给中学生体育训练注入了新的活力。田径项目以其特有的发展各种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优势确定了在高中学校体育课教学中的地位。,高中学校为实现素质教育的目的,田径课程向来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在高中学校中设置田径课,将科学的田径训练方法传授给学生是非常必要的。
一、高中学校田径训练要有适当的手段
田径运动的要素大体为力量、反应、力量耐力以及各种专项技术等。人体或身体某部分肌肉在活动时克服内外两个阻力的能力,我们通常称之为力量素质。力量素质对人体运动有极大影响,是人体运动的基本素质,也是衡量运动员身体训练水平的重要指标。专项力量素质就是指在时间、空间特征上严格符合比赛要求的力量,依据的指标不同,力量的分类也不同,按力量的训练学原理大致可以把力量分为以下三种:最大力量、快速力量和快速力量耐力。力量是速度的基础,更是耐力的基础。田径专项力量是田径运动员取得优异成绩的基石,田径专项力量应以田径基础力量训练原则为指导,以田径技术特点为核心,结合运动员个体差异特点,合理选取练习方法和手段,确定专项力量的合理比例关系,以期达到最佳的练习效果。
二、高中学校田径运动力量专项训练的原理
田径技术动作最本质的特点是伸髋和摆动式积极扒地,亦即支撑腿落地后,髋关节不参与缓冲,而应不间断的伸展髋关节,增加“扒地力”和“扒地效果”。因此,田径运动力量训练的手段与方法必须围绕着强化伸髋技术与摆动式扒地技术加以选择。在专项力量训练上,以动作形式,动作方向,动作幅度与专项技术中所需要的“伸髋”“扒地”动作背道而驰的提高伸膝力量与下肢蹬伸能力即我国传统田径力量中十分推崇的杠铃练习法必须重新加以审视。田径从技术上可分为起跑、起跑后的加速、途中跑和终点冲刺。段落不同,起跑所需的主要是最大力量和爆发力量,起跑后的加速跑中爆发力和连续快速力量起主要作用,连续快速力量对途中跑的影响也比较大,终点跑与力量耐力有关。在当今田径运动的发展趋势下,要突出专项力量以及专项力量训练方法必须按照各专项技术特点和运动员本身能力进行科学训练,将其引申,可描述为:专项力量训练工作特点相似与专项运动竞技过程中的能量供应特点相同。
三、高中学校速度与耐力训练的手段、方法及应注意的问题
在发展一般耐力的基础上以“速度为中心”; 在发展速度的同时,耍注意速度耐力的发展,二者应同步进行;在以提高频率为主的动作练习时,练习时间短,练习的强度大,并且练习的方法多样,使中枢神经系统始终处于较兴奋的状态;遵循身体素质自然增长规律,抓住速度发展敏感期。
速度耐力是田径训练的基础和保证,速度能力是核心,只有抓住项目的基础和核心,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分析现代田径比赛的全过程可以看到,整个过程都是在不断变换速度的情况下进行的,运动员往往都是在最后几十米或几米才分伯仲,速度慢必然输掉。在当代世界田径发展的新形势下,要提高我国田径运动员的速度,基础训练要在发展一般耐力的基础上,贯穿全过程以“速度为中心”。在田径比赛中,运动员都想胜人一筹,并保持一种任何对手都难以跟随的跑速。为了获得这种非凡的有氧运动能力,运动员要进行各种方法的速度力量训练。
耐力素质是内脏功能以及速度、力量、灵敏等素质在跑动中的综合体现;是田径运动员最基本的身体素质;是改善和提高专项运动能力的主要训练内容。在训练中,无氧供能的'训练,要在有氧供能的基础上进行。专项速度耐力的提高要建立在有氧耐力的基础上。只有提高运动员的有氧耐力,增大肺活量和最大吸氧量,才能增加每博输出量,才能推迟“极点”的出现,提高跑的能力。
四、高中学校田径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目前大多数普通高中学校田径教学,都仍然延续以竞技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教学过程中过于追求竞技运动项目的完整性和系统性,过于重视学生对技术动作的掌握以及学生跑、跳、投能力的提高,却忽视了教学过程中“以人为本”的理念,没有把学生作为主体,在安排教学内容上没有按照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进行;教学内容重复现象很严重,很多内容是小学和初中体育课中的内容。学生没有意识到学好田径对学习和提高其他运动项目的益处,没有意识到田径的健身作用,不了解田径运动的历史,不知道如何去欣赏田径运动的美,不懂得如何去欣赏田径比赛,不懂得田径运动的文化内涵。
五、高中学校田径教学的几点建议
中学生是祖国的未来,近几年体质健康调查说明我国中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不断下降,国家开展体育运动是从根本上提高我国青少年体质。我国在世界上属于大国,但不属于体育强国,要真正实现体育强国,必须认真落实各项体育运动。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新课程的实施,“体教结合”这一模式得到社会的认可和推广,一些条件好的学校积极创建体育“特色学校”,中学体育训练会逐渐承担起青少年竞技体育发展的重任。
如何保证我国向真正的体育强国发展,个人认为,各级政府应在各项体育运动落实过程中,充分发挥田径体育运动的作用,加大对各地区中小学体育硬件设施的投入,重视中学体育训练,为中小学配备专业体育教学训练人才,提高中学体育训练的水平。
篇10:试论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现状及对策论文随着信息化教育的发展,教育技术能力己成为衡量教师专业水平标准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教师应具备现代教育技术素质,能够运用现代教学思想和教育技术理论指导教学实践,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和科学的教学方法实施教学。
现代信息科技和教育理念的不断发展,给教育技术概念赋予了充实的内涵和无限的生命力。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不仅改变着教育方式和教学过程,也改变着教师分析和处理教育教学问题的思路。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社会正在从工韭社会向信息社会过渡。教育开始从单纯地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递向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创造能力、竞争能力方向转变。伴随其中的是教师角色的转变,即由单纯的“知识传播者”、“教学主导者”转变为学生学习过程的设计者、组织者、辅导者、促进者和帮助者。为适应角色的转变,教师就必须具备教育技术素质。能够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应用教育技术的理论和方法。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培养能力。
为适应信息化社会的发展要求,教育部在《关于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中要求,到全国所有初中,所有小学都要普及信息技术教育。l2月,国家教育部正式颁布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以下简称《标准》,是我国颁布的有关教师的第一个专业能力标准,使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界定有了一个可依据的标准。
随后教育部启动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并明确提出.在3年内组织全国中小学教师完成不低于5O学时的培,使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显著提高,到诖全国大多数教师参加国家统一组织的能力水平考试。为完成这一任务,全国自上而下已经普遍展开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
篇11:试论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现状及对策论文1.1对教育技术概念认识模糊。积极性不高
许多中小学教师把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理解为计算机培训(或者微机培训),虽然对教育技术概念有一定的认同,但对教育技术概念的理解还有待提高,没有从本质上认识和领会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还停留在教的层面上。没有转到为了帮助学生的学习层面上来。而在教学中,甚至还有学校把现代教育技术排斥在课堂之外,仍然坚持一支笔,一张嘴,一本书的传统教育模式,把大量的现代化教育设施、设备成为一种迎接上级检查的摆设,导致很多中小学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水平在很大程度上滞后于教育现代化的发展。
1.2计算机基础知识薄弱,水平偏低
各学校的基础设施不同。网络条件不一样,学校教育技术硬件环境建设条件相差很大。很多学校即使有了电教设备,缺乏后续资金,电教设备也只是摆设,发挥不了作用。目前很多地区的培训师资水平本身就相对滞后。且存在培训时间短等因素,从而较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小学教师的信息化水平。
1.3教育技术能力基础水平不平衡.且分属不同的学科
被培训的人员中有一些基本没有怎么接触过教育技术和信息技术。而有一些已具备了较强的信息技术素养,能较熟练的使用教育技术解决教育、教学问题,而有一部分则干脆就是教育技术专业毕业的。因此,广大教师的教育技术水平存在较大差异,且又分属于不同专业,这些都加大了培训的难度。
1.4培训方式单一
目前培训方式主要有“核心培训”和“全员培训”两种。核心培训模式是首先培养一批学校的骨干教师.开展教育技术整合于教育的尝试,而后再“以点带面”逐步推广:全员培训模式指的是对全体教师实施教育技术的整体培训。目前.很多省份采用的培训组织形式是先“核心培训”再“全员培训”。因此.首先到高等教育机构中接受培训的骨于教师的培训效果直接影响到以后的全员培训,部分高等教育机构中的培训脱离了中小学教学实践,进而影响了整个“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的实施效果。
1.5培训方式和内容脱离中小学教学实践,缺乏针对性
目前绝大多数地区主要有地方高校负责培训,部分主讲教师不太了解中小学课堂.所采用的培训形式严重脱离中小学教学实践采用的培训形式严重脱离中小学教学实践.缺乏典型案例。受训教师所工作的学校软硬件环境有很大差异,个体能力层次差异也很大,培训中很多都没能针对学校和受训教师的具体情况进行合理分析,仍然采用统一的教材和步调。在培训方式和内容上不能满足不同层次和不同发展时期受训者的需求.所以最终的培训效果并不理想。
2应对措施
要解决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应该从根本上提高认识。根据其实际需求,建立多样化的培训机制和完善保障体系,使其从思想上摆脱错误的观点和认识,从内心深处切身体会到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整合给现代化教育教学带来的无穷魅力,调动学习积极性,使培训取得预期的良好效果。
2.1开展调查研究.分层培训
对中小学校受训教师发放教师现代教育技术情况调查,通过调查研究,以便对当前中小学学校的资源配置情况以及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解、掌握情况就会有一个比较清晰的掌握。根据中小学校的区域差异、教师的年龄特点以及资源配置情况等进行灵活的、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有针对性的教学安排。通过了解教师的实际需要,然后把问题汇总.再对那些教师迫切需要的知识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2.2精选主讲教师.关注中小学课堂。注重案例学习中的知识建构,以学员的观点引领和发展课程
教育技术的价值在于教育实践。所以能力从实践中建设,并用于实践,这就是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指导思想。为了发展教师的实践性知识,将技术有效应用到教学过程中去,培训要从中小学教师的日常教学工作和自身发展出发,紧密联系新课程教学,强调主体参与,动手动脑。使受训教师获得全新的学习体验,在体验过程中轻松学会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技能和方法,并感受到教育技术的特有魅力。
因此。主讲教师必须熟悉中小学课堂,注重受训教师的专业发展。应树立以培训促专业发展、以研究促培训的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教师教育理念.在培训实践过程中注重重构大学与中小学的合作伙伴关系.消除目前大学在中小学教师培训中所出现的.从理论到理论,被中小学教师戏称为“空对空”的培训现象。
针对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的培训特点,在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中主讲教师要注重教学设计案例的利用,并将案例作为连接理论与实践的中介。在案例学习过程中,课程的发展是动态的、非线性的、复杂的、菲全部预先设计好的。它是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主讲教师应能够通过对案例的解读、分析、评价、修订等活动,促使参加培训的教师建构出相应的理论框架,实现由“例”到“理”的上升。
2.3以受训教师为中心,关注受训教师需求
学科教师参与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主要目的在于期望利用教育技术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改良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效果。因此对教师的实际需求的细致把握,是决定培训效果的关键所在。所以应采用问卷、访谈、观察等各种方式进行培训需要分析,包括收集培训需求信息和确定培训需求的目标。在这一过程中,还要找出目标期望值与教师现状之间的差距从而保证培训目标的合理性。培训内容应以教师如何进行深层次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为主。
2.4实施和建立保障机制.建立教师终身学习体系
为了对全体教师,尤其是不同地域中小学教师必须进行集中、分批、必要、实时的跟踪、培训、指导,建立教师的终身学习体系,应该建立相应的远程教育培训网站,利用好网络平台,加强各校间、各地区间的培训交流和协作,互相借鉴,互相学习。
通过建立的远程教育培训网站和与时俱进的教育技术、理念,把一些优质的教学资源以及视频教学片段、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资源包等许多教学资源发布到网站上。让教师根据自身发展的实际需要自主的去进行有选择的、有针对性的学习,以此推动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向前发展。
总之,现代教育技术能力是当前教师教育改革与创新的一项重要举措,是新时期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是一项具有深远意义的重要举措,其中还有很多亟待解决的囹题,只有不断探索教育技术才能真正发挥其对教育教学推动作用。
篇12:中小学英语口语教学现状及对策论文中小学英语口语教学现状及对策论文
【摘要】在新改革的背景之下,英语实行社会化考试势在必行。然而我国绝大多数农村地区在教育水平方面远远落后于城市,而其中对于英语口语教学更是存在诸多问题,这就需要我们采取行之有效的应对措施来解决。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英语口语;现状;对策
一、农村中小学英语口语面临的教学现状
1.教师自身英语水平有限
由于农村经济发展迟缓,生活水平偏低,导致很多高校英语专业毕业生不愿意到农村担任教师。这样就会造成师资力量的不合理,而教师的教学能力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如何。同时由于学校忽视教师的教学评价,有些教师对于自己的教学方式缺少必要的总结和反思,不会去考虑教学效果是否好坏,而是一直坚持自己惯用的教学方法,不能够适应当前的教育发展形式,未能及时的对教学方法做出有效的改善。
2.传统教学理念及方法对英语口语教学的影响
以往,教师多以翻译式讲解方式进行英语教学,他们对句式语法采取边翻译边讲解,而对于单词多是让学生在课下复习,之后在课上听写的方式,而有关于口语的教学和应用并没有在课堂教学中出现,这样非常不利于中小学生对口语的学习。另外,教师对于提高英语成绩较为关注,把注意力基本都放在中考和上。而这种教学理念无法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在英语课堂上,教师只顾讲,学生只顾记,缺少活跃的课堂氛围,学生不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英语当中。
3.英语考试并未加入口语测试
当前,学校和教师都比较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以及升学率,而由于在英语考试的考评中并不涉及到英语口语,同时英语成绩也不会受到英语口语能力的明显影响,这样就很容易让农村的英语教师在教学中忽视英语口语练习,从而使农村中小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培养相对落后。
4.教学环境制约了英语口语的学习
当前,多数农村中小学校缺少必要的配套教学设备,而英语口语需要进行不断的练习,将听说读写充分的结合,但没有相应的配套设施辅助就难以有效的开展。另外,受到教学环境的影响,中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很难有机会运用到英语口语,学校不能够提供良好的交流平台,同时农村家庭环境也不利于学生建立英语口语交流,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农村中小学英语口语教学的顺利开展。
二、改善农村中小学英语口语教学的对策
1.加强英语教师的自身素质修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学生学习英语的引导者,必须要不断的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才能够使学生的学习质量得到有效的改善。学校在对教师进行选拨和审核的.过程中必须要严格,以此来保证在校从业的教师能够具备较为专业的教育素质。与此同时,教师还需要不断的改善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另外,不断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工作,定期开展有关于课本知识、口语教学等方面的培训,通过不断的学习,教师的知识结构得到更新,从而可以适应社会发展对英语课程的要求。
2.政府相关部门加大支持力度
政府相关部门需要加强对农村中小学教育的支持力度,改善教学条件和设备落后等情况,提高农村教师的薪资和待遇,缩小城乡间差距,尽可能避免优秀教师资源的流失。政府采取相应政策,让英语专业教师能够加入到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中,合理安排师资力量,鼓励高校毕业生能够到农村发展,并为其提供必要的生活条件和专业发展环境,促使人才结构更加合理化,从而使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学水平得到有效的改善。
3.推动城乡之间的英语教学交流
教育部门必须要多组织开展一些有关于城乡英语教学方面的交流活动等,让教师之间通过互相交流,可以学习彼此优秀的教学方法,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采取情景教学等多种教学手段,更多的吸取城市教育的优点,从而使城乡的教育水平差距得到有效的缩短。除此之外,还可以组织开展城乡学生之间的英语交流活动,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农村的中小学生能够走出去,更多的与外界进行沟通交流,增强英语口语的练习。
4.不断完善英语考试制度
由于以往并没有将英语口语测试纳入到考试内容当中,致使部分英语教师和学生为了应对考试,而忽视了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因此教育部门必须要制定相关的政策,明确指出提高英语口语能力的重要性,将英语口语考试加入到学生英语成绩的考核中,英语教师也需要加强对英语口语的教学,从而使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得到充分锻炼,并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金雪.浅议农村中小学英语口语教学衔接问题[J].学周刊.(21)
[2]杜林芳,张桂霖.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学有效性的理论思考[J].中外企业家.27期
篇13:体育文化发展现状及对策论文体育文化发展现状及对策论文
1晋北地区节令体育文化活动内容
1.1正月十五风俗活动中的体育文化及开展状况
每逢正月十五,民俗体育文化活动最为丰富。在晋北大地,久传着一句民谚:“老百姓,要快活,赶会唱戏耍红火”。白天有锣鼓、秧歌、舞狮、大头娃娃、踩高跷等,晚上有看灯、猜谜语、放焰火等,都是晋北地区普遍的民俗体育项目。节令体育发展具体到各市县,会带有当地的一些习俗,显得更具地方特色。其活动形式为走村串乡,或城镇、街头汇演,深受人们的喜爱,并且乐意参与其中。
1.2清明节中的体育文化
受季风气候,以及独特的地理位置影响,清明节前后晋北地区呈多风天气,在公园、广场可以见到放风筝的人群。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休闲体育在不断发展,放风筝由原来的儿童玩具变成中青年人休闲娱乐的项目,放风筝不仅可以锻炼身体还可以磨练人的意志。在市政工程的不断完善下,郊区的环境、交通状况在好转,为人们在节令期间提供了郊游、踏青的好去处,也提供了锻炼身体的天然场所。
1.3端午节中的.体育文化
端午节是山西民间夏季最隆重的节日之一,在晋北地区还有逛庙会、窜城墙的传统,有条件的部分县市会组织划龙舟比赛。如今,人们在节假期间则更多地是选择观赏风景名胜与文物古迹,同时了解相应的节令体育文化。
1.4重阳节中的体育文化
九九重阳节,在晋北地区不仅有登高、赏菊、看望老人的习俗,年轻人还常常去打兔子或山鸡,属于古代北方少数民族骑马练射的遗风。近年来,一些青年学生逢节喜欢相邀结伴,携带佳肴,欣然出游,登高环视,天高气爽,云淡山青,枝头硕果,田园禾熟,往往陶醉忘返。
2晋北节令体育活动的群众参与状况
2.1参与者的年龄、性别
在晋北节令体育活动参与人群中,女性所占的比例高于男性,比例约为1∶4,受传统习俗以及当地气候的影响,平时大多数男性都在务农、务工,很少有时间从事节令体育活动;女性平时在务农、务工时间上相对少于男性,有较多的时间从事节令体育活动。
2.2参与原因
节令期间工作任务较为繁忙,参加的这些活动中其表演动作舒缓,运动强度较低,适于中青年人,另外有较强的娱乐性,大多数参与者能体验到运动带来的乐趣,同时还可结交朋友、交流工作经验、拓展人脉。
3晋北地区节令体育文化发展的制约因素
3.1气候、环境、时间因素
晋北地区节令体育的发展受当地气候环境的影响,很大程度上制约着人们的参与热情,阻碍节令体育文化的传播。冬季漫长寒冷、且多风,即使空气质量良好,也很少有人愿意出来参与,但在冬季节令中,处于农闲时期,还是有许多人出来参与体育活动;其他节令中,气温虽较为适宜,但因农忙等因素依旧制约着人们的参与。
3.2人文素养因素
在节令中参与者还有祈福、敬神的人文主观意识,在节令体育活动中,大多是以肢体语言、动作模仿的方式来体现人们的主观思维。节令文化中的部分规约恰恰成为影响节令体育开展的绊脚石,制约着年轻人的参与热情,降低了人们通过参与活动获取运动乐趣以及强身健体的意愿。
3.3外来文化因素
在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化的今天,越来越多的外来体育文化在不断地侵蚀着本土原有的传统体育文化。外来文化在媒体上不断的宣传,适时的放大其新颖性,吸引新一代年轻人的参与。原有的节令体育文化在传统节令上不敌外来文化节令,导致年轻人忽视本土的传统节令,盲目的喜欢外来方化节令,以及节令上的体育文化。
3.4传承方式因素
节令体育文化,源于民俗体育,在其传承方式上制约因素大同小异,受传统的思维方式制约:“传内不传外,传男不传女”的传承思维是制约其发展、弘扬的根本因素;另外在传承者方面,学生是关键的一环,但是现在青少年学业繁忙,没有闲暇时间接触这些传统的节令体育文化,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节令体育文化的发展。
4晋北节令体育良性发展的策略
4.1构建大众体育与节令体育互动平台
促进节令体育文化的发展,应该与目前流行的文化、物质相结合,让传统的习俗继续流传。晋北的节令体育项目传承需要与现代社会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节奏相适应,伴随全民健身的热潮,让节令体育项目走进校园,让更多的学生了解并且逐渐喜欢节令体育项目。把握社会大众体育文化内涵需求趋势,需要以优带弱,实现大众体育文化与节令体育文化互助互推。
4.2借助政府机关从政策、物质寻求支持
政府部门应该在晋北地区节令体育文化保护上出台相应的方案,加强宣传力度,让更多的当地年轻人知道并且了解节令体育文化的重要性;同时政府及相应部门应该有效的引导,让晋北地区的节令体育文化得以开发、传承;政府应该在政策和物质上予以支持,举办大型的文化庆典,既可以宣传本地区的节令体育文化,又可以扩大体育的外部影响,带来经济和相应产业上的繁荣。
4.3借助现代传媒建立多领域节令体育发展途径
大众传媒具有拉近商品与大众距离的功能,可以把最具有视觉效果、感官效果的民俗体育风情展现给消费群体,引领民众构建民俗体育文化需求。统筹晋北地区的节令体育文化,不断加强开发该地区节令体育文化,应因地制宜,根据人文因素、旅游资源等因素进行统筹规划,并进行深度挖掘,最终形成以影像、图片、文字集一体系统的资料,尤其是对一些濒临失传的节令文化要加以保护。
篇14:中学体育教学现状及对策论文中学体育教学现状及对策论文
怎样提高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的参与能力和积极性是教师最重要的研究课题。过去的几年中,体育教学通常情况下是以竞技比赛为主,强制性要求学生学习教材知识以及参加相关活动,此类课程缺乏活力,教学方式较为古板,教学的手段较为单一,学生们已经渐渐对体育活动失去了热情,更谈不上深化自己的体育素养了。促进学生学习进步的前提是带动其学习兴趣,这也是影响学生自觉能动性以及积极性的前提。所以,在保证学生们身体健康发展的前提下,进一步加强和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能够更加有效提高学生体育素养的发展。
一、组织教法得当是培养学生兴趣的基础
带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前提是课堂教学方法的有效运用。通常情况下,学生通过四个课时的时间完成课本所展示的技术动作,也有些课时是对前阶段所学内容的巩固与深化。因此,学生们经常会在几个课时内学习同样的内容或练习同样的动作,在一定程度上容易使学生出现厌烦的'心理或情绪,会大大降低教学的质量。因此,老师进行授课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注意循序渐进,由浅入深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将教学内容分为难易两个部分,遵循由浅至深、由易到难的教学规律。在教学过程中,主要是以奠定基础为核心,在基础上加强学生的教学难度。具体来说,在体育教学中假设通过课堂教学对“前滚翻”的内容学习得很好,就可以在接下来的课程中学习前滚翻分腿教学等。老师的教学只有将学生的特点以及规律都掌握清楚,才能够进一步实现创新性教学模式,从而带动学生们的学习乐趣。例如在进行弯道跑的学习时,老师首先对于跑步要领以及力的作用等内容进行保密,让学生们对于跑步时身体的感觉做出说明,也就是询问学生们的身体状况如何,脚掌如何着地等问题。之后让学生们用慢速到中速再到快速的顺序沿着弯道跑三次,之后对学生们进行同样问题的询问,此时,学生们通常会给出正确的答案。老师所做的就是结合学生们的答案进行补充,并加以整理和概括:不被离心力所牵制,身体靠内侧发力,左脚向外侧发力,而左臂则需要前后摆动,摆动左臂的幅度内小外大。以上就是对弯道跑步的要领总结。一方面,可以有效带动学生的课堂参与性,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也可以刺激学生的运动细胞,让他们在练习中找到信心,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二)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
老师要在完全掌握学生个性的前提下,摒弃传统陈旧的教材束缚,加入新型的授课内容来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首先,解放学生的学习天性,不束缚学生的自由活动内容以及活动空间。学生通过兴趣以及个性的不同自由选择组合相比固定组队更有意义,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为了带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应该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以及学习程度,因地制宜地为学生提供不同的教学手段,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态度和丰富课堂的教学内容。最后,对本学校以及本地区的特点进行了解、掌握,让体育项目的教学方式更加多样化、层次化以及适宜化。
二、教师与学生的关系融洽是培养学习兴趣的保障
老师在一定程度上并不是领导者而是引导者以及管理者,在经验方面可以带领学生进行有效学习,在地位方面应该和同学们做学习生活中的伙伴。学生们是最需要感情依附的,在体育课堂的教学中,他们往往希望从老师那里得到温暖、关心、公平、情感以及尊重。感情的满足会使学生们在课堂上更加具有活力。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感情交流是通过情感培养以及沟通信息来实现的,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了解以及信任。
(一)热爱学生,尊重学生,信任学生
新课程改革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提出学生时间的重要性,要求老师在课堂上充分利用上课时间,加强学生的参与性。中学生已经基本掌握老师与同学之间的关系,可以做到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包容了。如果老师不去尊重学生,以自我为中心,那么就会压抑学生的活力,也不能带动学生的参与性。具体来说,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对于“不听话”的学生要注意管理方式,因性格不同、性别不同、事件不同等,所采用的处理办法也不同。课后要多思考课堂的质量以及预期效果的达标情况,以及课堂之上对于学生的引导以及鼓励有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等。批评教育也应该在尊重学生以及关爱学生的前提下进行,让学生自始至终处于良好的感情氛围中,能够积极配合老师的教学工作。
(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
参与性不足的学生发展并不理想,有些学生在运动时会投入精力,达到运动效果,但是参与性较差的学生因为性格的特点会影响运动效果。老师应该多鼓励这些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多发掘不同学生的运动优势并加以区别培养,这样不仅可以拉近学生与老师之间的距离,也可以强化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结束语
学好体育的动力在于兴趣。而教学的目的并不是直接灌输知识,而是通过情感的培养带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要依据不同学生的个性以及专长,采用不同的方法和途径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健康教育,让学生不仅喜爱运动,更加爱上体育课。
作者:孙延武 单位:山丹县第二中学
篇15:公共俄语教育现状及对策论文公共俄语教育现状及对策论文
一、为什么要学习俄语
第一, 俄语是联合国和俄罗斯联邦的官方语言之一。全球以俄语为母语的使用人数超过一亿四千万人,当作第二语言使用的则有近四千五百万人。拉脱维亚有超过三分之一的俄语人口,爱沙尼亚有占四分之一俄语人口。据美国20XX年人口调查,美国有1.50%人口说俄语,即大约四百二十万人,居美国语言的第十位。德国、英国等欧洲国家讲俄语的社区共有三百万人。一些亚洲国家,譬如塔吉克斯坦、土耳其、蒙古、日本及一些南亚国家,依然教授俄语。在中国北部俄罗斯族聚集地也有很多人口的使用俄文交流。
第二,中俄两国经济发展、政治交往及其他特殊领域深度合作的需要。近来,中俄双方致力于军事、资源能源开发以及交通、科技、航天航空、医药医学、禁毒反恐等特殊领域的合作升温,沟通频繁。迫切的需要既精通专业知识,又通晓俄语的人才,但是目前国内这种复合型人才却相对匮乏。
第四,传播中华文化的需要。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文化的载体,是传播文化的使者。深入开展俄语教育才能更好地吸收积极地俄罗斯文化,同时掌握了俄语才能更深入地向俄语国家推进中华文化的传播,扩大国家软实力的影响力,才能持续的实现汉语的语言输出。
二、中国学习俄语的历史线索
三、中国俄语教育的不力现状
第二,大学俄语教育制度和资源的缺失。目前中国大学普遍招收英语考生,这导致学习成绩优异的俄语考生只能报考有限的几所学校,挫伤了俄语师生的教学热情。考核制度的缺失,降低了俄语考生的学习热情。大学公共俄语教育中,检验公共俄语能力的全国大学俄语等级考试只有四级一个级别,只在夏季考核一次,而英语则是一年考两次同时施行四六级阶梯晋级考试。
第三,俄语毕业生就业的排斥。由于受到英语“一边倒”的社会风气影响,一些企业明确规定招收英语学生,就连国家公务员招录考试都明文规定招收“非小语种”考生,拒小语种考生于“国考”之外,如上,公外俄语毕业生得不到与英语毕业生平等竞争的就业机会,这在就业上打击了公共俄语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热情,严重的倒逼着俄语学生规模的萎缩。一方面是对专业俄语人才的求贤若渴,另一方面缺失公共俄语人才的流失,若干年后必然形成人口大国里俄语人才匮乏的畸形社会发展局面。
四、中国推进俄语教育的对策
第一,深化俄语教育制度改革。随着世界各国经济的繁荣,世界经济一体化加强。现有单一的英语独大的外语教育,已远远满足不了时代发展的需要。这就要求我们改进现有的中学英语单一外语教育模式,可采取俄英双外语教学模式。形成以英语学习带动俄语学习,俄语学习促进英语学习的新型中学外语教育模式新格局。在世界外语学习学龄提前,语种日趋多样化大趋势下,我们可以将原来的中学俄语基础教育提前至小学阶段。当然也可以小学开展英语教育,初中提供学生辅修俄语的选择。有的学校已建立了这种教育模式效果良好。例如:20 世纪XX年代的浸入式教学是由加拿大提出的一种双语教育模式,经过几十年的实践发展了多种模式,如半浸入式、全浸入式、双向浸入式等。德国一些学校从一年级开始实行双向浸入式即进行混合编班,讲德语和操外语的学生各一半。再如,黑龙江省宾县第三中学英俄语文化课混班,外语课分开上,也是一种双向半浸入式。以上双语制度的探索,都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范例。
第二,夯实俄语教学资源。加大师资力量的培养,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是俄语教育教育发展的基础。对于俄语专业毕业并从事中学俄语教学的大学生要给与普通教师以外的奖励和鼓励措施,大学俄语专业可增设中学俄语教学方向或加大师范类院校俄语专业的扶植力度。鉴于俄罗斯学习汉语的热潮,也可鼓励中俄两国交换教师、互派大中院校留学生,从而既提高了我国中学生的俄语水平也扩大了汉文化的影响。积极从俄引进外教资源,投放到中学教育事业上也不失为一个“输血”的办法。
第三,强化俄语教育导向。语言文化是一种特殊的.资源,外语语言资源甚至具有经济价值和战略意义。对于俄语,由大语种萎缩为小语种,今天教育的失利,可能造成将来战略的损失。这就要求政府积极发挥话语权、尽快出台政策,扭转濒危的公外俄语教育现状,避免俄语复合人才战略性流失。为鼓励学生学习俄语,黑龙江省部分地市出台了为俄语学生初中升高中考试加分的政策。20XX年起,黑龙江省规定,俄语考生在所报省属院校调档分数线下降20分投档,由院校审查决定是否录取。这一举措对发展俄语教学起到了积极引导作用。20XX年教育部、黑龙江省教育厅评估批准,黑河中学的俄语考生可以通过小语种单独考试录取的方式,直接考入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等国内一流外语高校,一定程度上拉动了当地的俄语教育。
第四,营造俄语学习社会环境。俄语教育失利的现实,既有欧美经济因素过热的影响,又和英语一面倒的社会不客观报道有关。社会媒体应充分发挥舆论导向作用,及时报道俄语人才紧缺的现实情况。有关媒体部门可以多报道一些俄罗斯新经济政治形势的题材,使国人更加全面快速准确地及时了解我们最大的邻国——俄罗斯。间接刺激国人学习俄语的热情,也有利于中俄两国人民的密切交流和两国关系的友好发展。
篇16:农村小学教育现状及对策论文农村小学教育现状及对策论文
摘要:文章首先分析了我国农村小学教育现状,然后从两个方面对农村小学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进行了论述,最后从四个方面阐述了解决农村小学教育问题的对策,即改变教学观念、强化教学方式和方法、建设具有针对性的设施、建设名师工作室。
关键词:农村小学;教育现状;教学方法
一、我国农村小学教育现状
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经验,以及对相关历史资料的搜集,发现我国农村小学较十年前在教学质量和受重视程度上有了很大的提高。例如,现在的农村家长普遍认识到知识对于学生发展的作用。然而,在实际教学中还是存在很多的问题,笔者在平时与学生交谈中,发现一部分学生不喜欢上课的现象。然而学校和家长没有对学生的心理发育、身体素质有太多的关注。这些原因导致我国农村小学生学习热情有下降的趋势[1]。农村小学教育中,存在一系列的问题。例如,教师没有重视学生教学的开展,在教学的形式、方法上存在落后的现象,并且对教学的意义与目的不明确,没有从真正意义上对农村小学教育进行探究。以上这些影响因素,都会制约农村小学的发展[2]。因此,对于这些问题进行研究与分析具有重要作用和现实意义。
二、农村小学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教学观念陈旧
受我国应试教育的影响,传统的教学受到太多的关注。教师的教学观念比较陈旧,只关注学生的技能教育,忽视了对学生兴趣及特长的培养。
(二)教学形式和方法落后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对于教学一般采取的主要形式是示范教学。一部分教师只通过对技能的示范,就希望学生能够明确学习目标。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有进行针对性的实践活动,才能使学生更快地掌握知识。
三、解决农村小学教育问题的对策
(一)改变教学观念
教师在教学观念上应该进行改变,从注重学生的技能培养转变到注重学生的身体发育,以及快乐的生活态度上,从根本上提高农村小学教育的教学效果。
(二)强化教学方式和方法
教师应该结合实际的教学内容,通过不同的方式、不同的渠道改变教学模式,实现农村小学教育目标。教师可以在教学当中增加相应的`游戏,也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软件组织比赛,或者是带领学生参加户外活动的形式来进行教学,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实现能力的提升[3]。
(三)建设具有针对性的设施
学校方面应该加强对教学场地及设施的建设,农村小学应该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身体情况,建设具有针对性的设施,帮助农村小学开展教学。例如,农村小学可以根据学生的需要增设多媒体课堂,如微课,以及交互式白板。交互式电子白板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具有多种优势,交互式白板主要是利用电子感应白板、感应笔、计算机和投影仪进行教学,这就使整个教学的情境更直观、更具体、更生动。交互式电子白板的使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快速地融入教学当中,教师也可以丰富教学内容,使教学的形式丰富多彩。
(四)建设名师工作室
教师应该从不同的渠道增加自身的教学水平,增强自身的教学责任心,时刻关注问题学生的心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农村小学以名师工作室为核心,以工作室成员为基础,不断地发展和扩大规模,吸纳具有相应能力的教师,不断壮大工作室,升级工作室,进而构建专业的教师团队。同时,在名师工作室构建的结构上要注重多元化、多层次、多梯度、多领域[4]。每一层次都要有核心人员、骨干人员。构建具象化的教师发展共同体结构,由名师组成第一梯队;由骨干教师、教研组长等构成核心力量的第二梯队;由普通教师、青年教师、重点培养教师等构成第三梯队。总之,针对我国农村小学教育的现状,教师应该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研究与分析,通过多种方式来改变教学观念、教学方法,以及自身的教学水平。学校也要结合自身的情况建设具有针对性的教学设施来实现辅助教学的目的,通过这些方式的改变最终实现提高农村小学教育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姚岁清.农村小学的教育现状及对策[J].教师,2010(30):120-121.
[2]王洪彪,张艳侠.农村小学教育的现状及对策[J].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2010(5):10-11.
[3]柯国兴.农村小学生家庭教育现状和对策[J].中国农村教育,2007(11):16.
[4]赵海.农村农村小学教育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J].都市家教月刊,2017(6):88
★ 家庭教育现状及教育对策班主任工作总结
★ 园林施工管理现状及对策探析论文
★ 浅析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及对策论文
★ 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人文教育思考论文
★ 中职学校体育课堂教学的现状及优化对策
★ 农村中小学美育教育论文
★ 我国心理护理现状及对策
★ 小学体育教学可持续发展对策论文
★ 幼儿双语教学教育现状及启示论文
★ 中小学体育教学伤害事故的预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