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乐亭记的阅读题答案(精选11篇)

【简介】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丰乐亭记的阅读题答案(共11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在此,感谢网友“bankeya110”投稿本文!

丰乐亭记的阅读题答案

篇1:丰乐亭记的阅读题答案

今滁介于江淮之间,舟车商贾、四方宾客之所不至。民生不见外事,而安于畎亩衣食,以乐生送死。而孰知上之功德,休养生息,涵煦于百年之深也!

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摄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夫宣上(皇上)恩德,以与民同乐,刺史(指欧阳修)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4分)

①所不至 ( ) ②乐生送死 ( )

③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 ( )④名其亭 ( )

【小题2】下列句中的“而”与“仰而望山”中的“而”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A.而年又最高B.水落而石出C.朝而往D.而吾蛇尚存【小题3】用“|”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划一处。(2分)

民 生 不 见 外 事

【小题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 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

(2)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欧阳修《醉翁亭记》)

【小题5】从文段可以看出,作者表现出了与《醉翁亭记》一文相同的政治理想,就是:________(不超过5个字)。

答案:

【小题1】①到 ②以……为乐 ③……的原因 ④命名

【小题2】C

【小题3】民/生 不 见 外 事

【小题4】(1) (我)喜欢滁州地方偏僻而政事简略,又爱这里的人习惯于安适清闲。(2) 野花开放,散发出淡淡幽香,(好的)树木也都秀美而茂盛。

【小题5】与民同乐

篇2:丰乐亭记的阅读题答案

我来到这里,喜欢这地方僻静,而政事简单,又爱它的风俗安恬闲适。在山谷间找到这样的甘泉之后,于是每天同滁州的士人来游玩,抬头望山,低首听泉。春天采摘幽香的鲜花,夏天在茂密的乔木乘凉,刮风落霜结冰飞雪之时,更鲜明地显露出它的清肃秀美,四时的风光,无一不令人喜爱。

那时又庆幸遇到民众为那年谷物的丰收成熟而高兴,乐意与我同游。于是为此根据这里的山脉河流,叙述这里风俗的美好,让民众知道能够安享丰年的欢乐,是因为有幸生于这太平无事的时代。

篇3:丰乐亭记的阅读题答案

本文名为“记丰乐亭”,实际上作者却用了较多的篇幅,通过今昔对比的手法歌颂了当时的“太平盛世”。尽管北宋前期的局势还远远比不上以前的“文景之治”、“贞观之治”,但从结束了唐末开始形成的战乱纷争的割据局面这一点来说,还是有利于社会发展的。作者虽把这种安定局势的形成归功于“宋受天命,圣人出而四海一”,但是,他能同情并讴歌滁州百姓的“安于畎亩衣食,以乐生送死”的安闲生活,确实有积极意义的。同时,我们还应注意到,本文是在欧阳修被贬后写出的。当他在宦海失意,地位一落千丈时,还能处之泰然,从中可以看到他的胸襟是何等开阔!

文中写景的地方有两处。开头介绍清泉附近的环境,作者用了简练的语言概括出“其上则丰山,耸然而特立;下则幽谷,窈然而深藏”。在第三段中,作者描绘游客们在一年四季中的不同感受时,只用了“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寥寥十五个字,其用字之节省真令人拍案叫绝。对于这一点,我们可参看后面的《醉翁亭记》,便可悟出其中的奥妙。

此外,本文充分反映了作者真挚而深厚的感情。他身为地方长官,能在百忙中“与滁人往游其间”,“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正体现了他“与民同乐”的爱民思想。其主要政治思想体现在“而与滁人往游其间”“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中。

篇4:欧阳修《醉翁亭记》、《丰乐亭记》对比阅读练习题答案及翻译

欧阳修《醉翁亭记》、《丰乐亭记》对比阅读练习题答案及翻译

[甲]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

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①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②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

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③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④此丰年之乐者,幸⑤生无事之时也。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 节选自欧阳修《丰乐亭记》)

[注释]①掇:采摘。②刻露:刻削裸露。③本:描绘。④安:安享。⑤幸:有幸。

【阅读提示】

庆历五年(1045)春,执政大臣杜衍、范仲淹、韩琦、富弼相继罢去,他们推行的“新政”因侵害官僚利益,遭到守旧势力阻挠破坏,一年多即告失败。欧阳修时任河北都转运按察使,上《论杜衍范仲淹等罢政事状》极力为四人辩诬,于是触怒了新政的反对派,被贬知滁州。在当地作者没有走向颓废,而是奋发有为,使当地的生产得到了发展,老百姓安居乐业,受到他们的爱戴。在那里,欧阳修又先后写下了流芳千古的散文名篇《醉翁亭记》和《丰乐亭记》,含蓄地抒发了作者心中的愤郁和不平,间接地阐述了自己的见解。

1.下面各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山间之朝暮也 修之来此

B.遂书以名其亭焉 名之者谁

C.泉香而酒洌 仰而望山,俯而听泉

D.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乐其地僻而事简

2.用现代汉语说出下列句子的含义。

①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译文:

②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

译文:

3.先从甲文中找出作者描写春夏之景的语句,然后再从乙文中找出描写秋冬之景的语句。

甲文: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夏 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文:秋冬: _____________________

由此可见,欧阳修写景的语言具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 特点。

4.作者对四时之景深有感触的句子,甲文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

乙文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

5.作者在赏景之时,流露出一种高尚的情怀,这种情怀可以用《丰乐亭记》中的四个字来概括,那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

参考答案

1.B

2.①喝醉酒能跟老百姓一道快乐,酒醒后能写文章表达这种快乐的,是太守啊。

②就天天同滁州百姓在此有时昂首观青山,有时低头听流泉。(“日”应解释为“每天”“天天”)

3.野芳发而幽香 佳木秀而繁阴 风霜冰雪,刻露清秀 语言凝练(或结构整齐、音韵和谐、能抓住景物特征)

4.乐亦无穷 无不可爱

5.与民共乐

《丰乐亭记》译文:

我来到这里,喜欢这地方僻静,而且政事简单,又喜爱它的风俗安宁闲适。在山谷之间找到这泉水以后,就经常同滁州人在这里抬头望丰山,低头听泉声;春天采摘幽香的山花,大旱天托庇在乔木下乘凉,到了秋冬两季,经过风霜冰雪,山水更加清楚地显露出明净秀美,四季的景色没有什么不可爱的。又庆幸这里的百姓喜欢那年景的丰收,高兴同我一起游玩,于是我根据这里的'山水,称道这里的风俗的美好,使百姓知道能够安享这丰收年景的欢乐的原因,是幸运地生活在太平无事的时代啊。宣传皇上的恩德来和百姓共同欢乐,这是州官的事情。因此,我写下这篇文章,来给这座亭子命名。

篇5:《丰乐亭记》阅读答案

今滁介于江淮之间,舟车商贾、四方宾客之所不至。民生不见外事,而安于畎亩衣食,以乐生送死。而孰知上之功德,休养生息,涵煦于百年之深也!

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摄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夫宣上(皇上)恩德,以与民同乐,刺史(指欧阳修)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

篇6:《丰乐亭记》阅读答案

【小题1】①到 ②以……为乐 ③……的原因 ④命名

【小题1】C

【小题1】民/生 不 见 外 事

【小题1】(1) (我)喜欢滁州地方偏僻而政事简略,又爱这里的人习惯于安适清闲。(2) 野花开放,散发出淡淡幽香,(好的)树木也都秀美而茂盛。

【小题1】与民同乐

解析【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意思的能力。遵循一个基本原则,那就是“词不离句”,一定要结合上下文来确定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如果孤立片面地理解某个词语,往往会出现错误。所以理解文言词语意思的时候,除了根据具体的语境之外,还要注意一些字的特殊用法,比如“(4)中的名为动词,命名的意思;(2)中“乐”就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是“以----为乐”的意思。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而这个连词的用法的能力。A、表并列。B、表并列。C、表修饰。D、表顺承。例句中“而”的作用为“表修饰”,所以选“C”。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划分句子节奏的能力。划分句子的时候,除了要理解句子的意思之外,还要注意句子的结构。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翻译句子时,除了要注意“(1)中乐、简、之”以及“(2)中“芳、秀、繁阴”等重点字的意思,还要补充出省略的成份,同时还要注意整个句子翻译句子的完整性、准确性。所以翻译句子时,第一步:写出主干。第二步:字句落实莫疏漏。第三步:翻译句子要得法。文言文“六字翻译法”:留、替、补、删、移、猜。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醉翁亭记》通过作者外出游玩来表现与民同乐的情怀,本文中“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以及“夫宣上(皇上)恩德,以与民同乐,刺史(指欧阳修)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来分析与《醉翁亭记》与之相似的政治思想。

篇7:《丰乐亭记》阅读答案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4分)

①所不至 ( ) ②乐生送死 ( )

③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 ( )④名其亭 ( )

【小题2】下列句中的“而”与“仰而望山”中的“而”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A.而年又最高B.水落而石出C.朝而往D.而吾蛇尚存【小题3】用“|”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划一处。(2分)

民 生 不 见 外 事

【小题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 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

(2)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欧阳修《醉翁亭记》)

【小题5】从文段可以看出,作者表现出了与《醉翁亭记》一文相同的政治理想,就是:________(不超过5个字)。

篇8:丰乐亭记阅读答案

欧阳修

修既治滁之明年,夏,始饮滁水而甘。问诸滁人,得于州南百步之近。其上则丰山,耸然而特立;下则幽谷,窈然而深藏;中有清泉,然而仰出。俯仰左右,顾而乐之。于是疏泉凿石,辟地以为亭,而与滁人往游其间。

滁于五代干戈之际,用武之地也。昔太祖皇帝,尝以周师破李景兵十五万于清流山下,生擒其将皇甫晖、姚凤于滁东门之外,遂以平滁。修尝考其山川,按其图记,升高以望清流之关,欲求晖、凤就擒之所。而故老皆无在也,盖天下之平久矣。

自唐失其政,海内分裂,豪杰并起而争,所在为敌国者,何可胜数!及宋受天命,圣人出而四海一。向之凭恃险阻,铲削消磨,百年之间,漠然徒见山高而水清。欲问其事,而遗老尽矣。今滁介于江淮之间,舟车商贾、四方宾客之所不至。民生不见外事,而安于畎亩衣食,以乐生送死。而孰知上之功德,休养生息,涵煦①百年之深也!

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②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

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

庆历丙戌六月日,右正言知制诰、滁州军州事欧阳修记。 (注释:①涵煦:滋润化育。②本:描绘。)

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

A.修尝考其山川,按其图记 按:按照

B.所在为敌国者,何可胜数 数:计算,列举

C.道其风俗之美 道:陈述,称道

D.遂书以名其亭焉 名:命名

2.下列加点的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 )

A.耸然而特立 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

B.辟地以为亭 不然,籍何以至此

C.盖天下之平久矣 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

D.欲问其事,而遗老尽矣 吾其还也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滁州介于江淮之间,此处环境优美,可以仰而望山,俯而听泉;也可以春采花草,夏纳清凉。虽有商贾往还,但四方宾客并不来此偏僻的丰乐亭。

B.文章描写山泉景色之美,叙述建亭游赏之乐,文笔简洁生动。如用“耸然”“ 窈然”“ 然”,就点出了景物的特点。

C.滁州在五代时兵祸不断,至宋统一后才得以安定。作者感慨今昔,赞颂朝廷使人们休养生息的功德,歌颂太平气象,从而寄托了安定来之不易,应予珍惜。

D.作者反复指出“故老皆无在者”“遗老尽矣”,透露出对人们居安不思危的隐忧,要人们记住“幸生无事之时”,指出自己“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的职责。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6分)

(1)问诸滁人,得于州南百步之近。

(2)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

1.A(“按”义近于“考”,查核)

2.C(均为取消主谓短语的独立性)

3.A(原文“舟车商贾、四方宾客之所不至”)

4.(1)向滁州人探问泉水的所在地,就在距离滁州城南面一百步的近处。(关键词“诸”、倒装句各1分,句子通顺1分)

(2)使百姓知道能够安享这丰收年景的欢乐的原因,是幸运地生活在太平无事的时代啊。(“所以”1分,判断句1分,句子通顺1分)

译文:

我治理滁州以后的第二年夏天,才喝到滁州的泉水,觉得甘甜。向滁州人探问泉水的所在地,就在距离滁州城南面一百步的近处。它的上面是丰山,高耸地矗立着;下面是深谷,幽暗地潜藏着;中间有一股清泉,水势汹涌,向上涌出。我上下左右都看过,很爱这里的风景。由于这样,我就叫人疏通泉水,凿开石头,拓出空地,造了一座亭子,就同滁州人在那里游玩。

滁州在五代混战的时候,是个互相争夺的地区。过去,太祖皇帝曾经率领后周兵在清流山下击溃李景的十五万军队,在滁州东门的外面活捉了他的大将皇甫晖、姚凤,就此平定了滁州。我曾经考察过滁州地区的山水,查核过滁州地区的图籍,登上高山来眺望清流关,想寻找皇甫晖、姚凤被捉的地方。可是,当时的人都已经不在,因为天下太平的时间长久了。

自从唐朝败坏了它的政局,全国四分五裂,英雄们全都起来争夺天下,到处成为敌国的,哪能数得清呢?到了大宋朝接受天命,圣人一出现,全国就统一了。以前的凭靠险要的割剧都被削平消灭,在一百年之间,静静地只看到山高水清。要想问问那时的情形,可是留下来的老年人已经死光了。如今,滁州处在长江、江淮之间,是乘船坐车的商人和四面八方的旅游者不到的地方,百姓活着不知道外面的事情,安心耕田穿衣吃饭,欢乐地度过一生,死后被人送进坟墓。有谁晓得这是皇帝的功德,让百姓休养生息,滋润化育到一百年的长久呢!

我来到这里,喜欢这地方僻静,而且政事简单,又喜爱它的风俗安宁闲适。在山谷之间找到这泉水以后,就经常同滁州人在这里抬头望丰山,低头听泉声;春天采摘幽香的山花,大旱天托庇在乔木下乘凉,到了秋冬两季,经过风霜冰雪,山水更加清楚地显露出明净秀美,四季的景色没有什么不可爱的。又庆幸这里的百姓喜欢那年景的丰收,高兴同我一起游玩,于是我描绘这里的山水,称道这里的风俗的美好,使百姓知道能够安享这丰收年景的欢乐的原因,是幸运地生活在太平无事的时代啊。

宣传皇上的恩德来和百姓共同欢乐,这是州官的事情。因此,我写下这篇文章,来给这座亭子命名。

篇9:《丰乐亭记》阅读答案

修既治滁之明年①,夏,始饮滁水而甘。问诸滁人,得于州南百步之远。其上则丰山,耸然而特立;下则幽谷,窈然而深藏;中有清泉,滃然而仰出。俯仰左右,顾②而乐之。于是疏泉凿石,辟地以为亭,而与滁人往游其间。

滁于五代干戈之际,用武之地也。昔太祖皇帝,尝以周师破李景兵十五万于清流山下,生擒其皇甫晖、姚凤于滁东门之外,遂以平滁。修尝考其山川,按③其图记,升高以望清流之关,欲求晖、凤就擒之所。而故老皆无在也,盖天下之平久矣。

自唐失其政,海内分裂,豪杰并起而争,所在为敌国者,何可胜④数?及⑤宋受天命,圣人出而海内一。向之凭恃险阻,铲削消磨,百年之间,漠然徒见山高而水清。欲问其事,而遗老尽矣!今滁介江淮之间,舟车商贾、四方宾客之所不至,民生不见外事,而安于畎亩衣食,以乐生送死。而孰知上之功德,休养生息,涵煦⑥于百年之深也。

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⑦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⑧其山川,道⑨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

夫宣⑩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 庆历丙戌六月日,右正言知制诰、滁州军州事欧阳修记。

[1]写于庆历六年(1046)。所谓“庆历新政”,仅经过一年多时间,就在庆历五年春宣告失败,执政大臣杜衍、范仲淹等相继被斥逐。欧阳修因上书为他们辩护,也被捏造罪名,贬于滁州。滁州五代时为争战之地,备受破坏,经过宋初近百年的休养生息,已初步恢复元气。州西南琅琊山为游览胜地,欧阳修政事之暇,颇喜寻幽访胜,辟地筑亭。此文除记述建丰乐亭的经过及与滁人共游之乐外,还描绘了滁州从战乱到和平的变迁,从而寄托了安定来之不易,应予珍惜的命意。

无论是记述还是描绘,全文都是围绕“乐”而写:建亭取名为“乐”,是思乐;与滁人共游为“乐”,是享乐。乐在亭中,乐在山川,乐在和平安定的岁月。

欧阳修的散文,语言简洁,含义深远。全篇不足500字,却多角度、深层面地写出了“丰乐亭”的“乐”意。

翻译

我担任滁州的太守后的第二年夏天,才喝到滁州的泉水,觉得甘甜。向滁州人讯问泉水的发源地,就在距离滁州城南面一百步的近处。它的上面是丰山,高耸地矗立着;下面是深谷,幽暗地潜藏着;中间有一股清泉,水势汹涌,向上涌出。我上下左右地看,很爱这里的风景。因此,我就叫人疏通泉水,凿开石头,拓出空地,造了一座亭子,于是我和滁州人在这美景中往来游乐。

滁州在五代混战的时候,是个互相争夺的地区。过去,太祖皇帝曾经率领后周兵在清流山下击溃李景的十五万军队,在滁州东门的外面活捉了他的大将皇甫晖、姚凤,就这样平定了滁州。我曾经考察过滁州地区的山水,查核过滁州地区的图籍,登上高山来眺望清流关,想寻找皇甫晖、姚凤被捉的地方。可是,当时的人都已经不在,因为天下太平的时间长久了。

自从唐朝败坏了它的政局,全国四分五裂,英雄们全都起来争夺天下,到处成为敌国的,哪能数得清呢?到了大宋朝接受天命,圣人一出现,全国就统一了。以前的凭靠险要的割据都被削平消灭。在一百年之间,静静地只看到山高水清。要想问问那时的情形,可是留下来的老年人已经不在人世了。如今,滁州处在长江、淮河之间,是乘船坐车的商人和四面八方的旅游者不到的地方。百姓活着不知道外面的事情,安心耕田穿衣吃饭,欢乐地度过一生,死后被人送进坟墓。有谁晓得这是皇帝的功德,让百姓休养生息,滋润化育到一百年的长久呢!

我来到这里,喜欢它地方僻静而公事清简,又爱它的民风安恬闲适。既已在山谷间找到这样的甘泉,便每天同滁州的人士来游玩,抬头望山,低首听泉。春天采摘幽香的花草,夏天在茂密的乔木乘凉,秋迎风霜,冬赏冰雪。秋冬草木凋零,山岩裸露,春夏的清幽秀茂,四时的风光,无一不令人喜爱。民众也为年年谷物的.丰收成熟而高兴,乐意与我同游。于是为他们推求这里的山川形胜,叙述这里风俗的美好,使民众知道能够安享丰年的欢乐,是因为有幸生于这太平无事的时代。

而宣扬皇上的恩德,和民众共享欢乐,这是刺史职责范围内的事。于是便写下“丰乐”二字来给这座亭子命名。

太历丙戌六月日,右正言、知制诰、知滁州军州事欧阳修记。

篇10:《丰乐亭记》阅读及答案

修既治滁之明年①,夏,始饮滁水而甘。问诸滁人,得于州南百步之远。其上则丰山,耸然而特立;下则幽谷,窈然而深藏;中有清泉,滃然而仰出。俯仰左右,顾②而乐之。于是疏泉凿石,辟地以为亭,而与滁人往游其间。

滁于五代干戈之际,用武之地也。昔太祖皇帝,尝以周师破李景兵十五万于清流山下,生擒其皇甫晖、姚凤于滁东门之外,遂以平滁。修尝考其山川,按③其图记,升高以望清流之关,欲求晖、凤就擒之所。而故老皆无在也,盖天下之平久矣。

自唐失其政,海内分裂,豪杰并起而争,所在为敌国者,何可胜④数?及⑤宋受天命,圣人出而海内一。向之凭恃险阻,铲削消磨,百年之间,漠然徒见山高而水清。欲问其事,而遗老尽矣!今滁介江淮之间,舟车商贾、四方宾客之所不至,民生不见外事,而安于畎亩衣食,以乐生送死。而孰知上之功德,休养生息,涵煦⑥于百年之深也。

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⑦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⑧其山川,道⑨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

夫宣⑩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 庆历丙戌六月日,右正言知制诰、滁州军州事欧阳修记。

[1]写于庆历六年(1046)。所谓“庆历新政”,仅经过一年多时间,就在庆历五年春宣告失败,执政大臣杜衍、范仲淹等相继被斥逐。欧阳修因上书为他们辩护,也被捏造罪名,贬于滁州。滁州五代时为争战之地,备受破坏,经过宋初近百年的休养生息,已初步恢复元气。州西南琅琊山为游览胜地,欧阳修政事之暇,颇喜寻幽访胜,辟地筑亭。此文除记述建丰乐亭的经过及与滁人共游之乐外,还描绘了滁州从战乱到和平的变迁,从而寄托了安定来之不易,应予珍惜的命意。

无论是记述还是描绘,全文都是围绕“乐”而写:建亭取名为“乐”,是思乐;与滁人共游为“乐”,是享乐。乐在亭中,乐在山川,乐在和平安定的岁月。

欧阳修的散文,语言简洁,含义深远。全篇不足500字,却多角度、深层面地写出了“丰乐亭”的“乐”意。

翻译

我担任滁州的太守后的第二年夏天,才喝到滁州的泉水,觉得甘甜。向滁州人讯问泉水的发源地,就在距离滁州城南面一百步的近处。它的上面是丰山,高耸地矗立着;下面是深谷,幽暗地潜藏着;中间有一股清泉,水势汹涌,向上涌出。我上下左右地看,很爱这里的风景。因此,我就叫人疏通泉水,凿开石头,拓出空地,造了一座亭子,于是我和滁州人在这美景中往来游乐。

滁州在五代混战的时候,是个互相争夺的地区。过去,太祖皇帝曾经率领后周兵在清流山下击溃李景的十五万军队,在滁州东门的外面活捉了他的大将皇甫晖、姚凤,就这样平定了滁州。我曾经考察过滁州地区的山水,查核过滁州地区的图籍,登上高山来眺望清流关,想寻找皇甫晖、姚凤被捉的地方。可是,当时的人都已经不在,因为天下太平的时间长久了。

自从唐朝败坏了它的政局,全国四分五裂,英雄们全都起来争夺天下,到处成为敌国的,哪能数得清呢?到了大宋朝接受天命,圣人一出现,全国就统一了。以前的凭靠险要的割据都被削平消灭。在一百年之间,静静地只看到山高水清。要想问问那时的情形,可是留下来的老年人已经不在人世了。如今,滁州处在长江、淮河之间,是乘船坐车的商人和四面八方的旅游者不到的地方。百姓活着不知道外面的事情,安心耕田穿衣吃饭,欢乐地度过一生,死后被人送进坟墓。有谁晓得这是皇帝的功德,让百姓休养生息,滋润化育到一百年的长久呢!

我来到这里,喜欢它地方僻静而公事清简,又爱它的民风安恬闲适。既已在山谷间找到这样的甘泉,便每天同滁州的人士来游玩,抬头望山,低首听泉。春天采摘幽香的花草,夏天在茂密的乔木乘凉,秋迎风霜,冬赏冰雪。秋冬草木凋零,山岩裸露,春夏的清幽秀茂,四时的风光,无一不令人喜爱。民众也为年年谷物的丰收成熟而高兴,乐意与我同游。于是为他们推求这里的山川形胜,叙述这里风俗的美好,使民众知道能够安享丰年的欢乐,是因为有幸生于这太平无事的时代。

而宣扬皇上的恩德,和民众共享欢乐,这是刺史职责范围内的事。于是便写下“丰乐”二字来给这座亭子命名。

太历丙戌六月日,右正言、知制诰、知滁州军州事欧阳修记。

《丰乐亭记》阅读题及答案

①明年:第二年。

②顾:向四周看。

③按:查核。

④胜:尽。

⑤及:到达。

⑥涵煦:滋润化育。

⑦幸:庆幸。

⑧因为:于是就。本:根据。

⑨道:称道。

⑩夫:句首语气词。宣:宣扬。A滁:滁州[安徽省]

11.书:写下

12.名:命名

B:丰山:在滁州西南

C:耸然“高耸的样子

D:窈(yǎo)然:幽深的样子

滃(wěng)然:水势充盛的样子

俯仰:这里为环顾的意思

辟地:开辟出一块土地

掇幽芳:意为欣赏清秀而芬芳的风景。

荫乔木:在大树下乘凉。

刻露:指秋冬时节,草本凋零,景致萧瑟。

岁物:收成

事简:公务简单

掇(duō):拾取,采取

篇11:《丰乐亭记》阅读及答案

今滁介于江淮之间,舟车商贾、四方宾客之所不至。民生不见外事,而安于畎亩衣食,以乐生送死。而孰知上之功德,休养生息,涵煦于百年之深也!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摄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夫宣上(皇上)恩德,以与民同乐,刺史(指欧阳修)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

1.选出加粗字的意思不相同的一项

A.安此丰年之乐 安于畎亩衣食

B.仰而望山,俯而听泉 朝而往,暮而归

C.幸生无事之时也 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

D.四方宾客之所不至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2.翻译句子。

①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

②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子游也。

3.文段中点明了作者写作目的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4.文段中所写景物与《醉翁亭记》中描写的景物相类似的句子是________。

5.本文段选自欧阳修的《丰乐亭记》,结合文段,想想作者为什么要以“丰乐亭”来命名。________

6.从文段可以看出,作者表现出了与《醉翁亭记》一文相同的政治理想,就是:________(不超过5个字)。

答案:

1.D

2.①喜欢滁州地方偏僻而政事简略,又爱这里的人习惯于安适清闲。

②又幸好当地百姓为他们获得丰收的年景而高兴,因而爱和我一同游玩。

3.夫宣上因德,以与民同乐,刺史之事也。

4.摄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

5.因为当地百姓获得丰收,生活和美快乐,作者又与民同乐,所以以此命名。

6.与民同乐

★ 丰乐亭游春其二赏析

★ 欧阳修诗词《丰乐亭游春》

★ 高兴阅读题答案

★ 议论文阅读题及答案

★ 评语阅读题答案

★ 《阙题》阅读答案

★ 《冬天》阅读题及答案

★ 《目送》阅读题及答案

★ 《等》阅读题及答案

★ 现代阅读题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