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中的记忆随你散文(集锦8篇)

【简介】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歌中的记忆随你散文(共8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在此,感谢网友“vin824”投稿本文!

歌中的记忆随你散文

篇1:歌中的记忆随你散文

歌中的记忆随你散文

也许,一辈子,会有那么一首歌,它代表着一段回忆、一些往事、一颗炽热的心,若是它燃烧起来,将会形成燎原之势,绵延不尽!————题记

我随便点了一首以前很久没听过的歌。突然,那声音,如一阵春风吹入我疲倦的耳朵,我的神经立刻跳动了起来,滚烫的热血直冲到头顶,整个人立马就精神了。我真想伴着乐声起舞、跳跃。轻快地节奏、悠扬的旋律,深深地刺入了我的心里。犹如他乡遇故知的感怀、冬去春来的畅快、寻见宝物的欣喜、放下包袱的释然。心中的那片阴冷的黑暗,瞬即烟消云散;脑子里坚固的冰雪,涣然冰释。

“听着这首歌,我想起了住院的时候,那段时间就像格林童话的结局,幸福、甜蜜、美满,很有意义,一点也不觉得厌倦。到处都是爱,到处都有梦。

记得医院旁红火的小吃店、路旁辛勤摆摊叫卖的小贩、转弯处门庭若市的游戏厅,还有妈妈每天早晨都会去买的豆浆油条、偶尔吃起的陕西凉皮、总也吃不够的油炸鸡排。我仿佛回到了那个时候,喜欢大步跑在早市,问早餐的价格贵贱;喜欢悠闲地在晚市闲游信步,看商品的琳琅满目;喜欢认真的蹲在音像摊前,仔细挑选方方面面的影蝶;喜欢坐着公交车,欣赏窗外快速逝去的风景;喜欢在名胜景区里纵情陶醉,憧憬未来的生活。日子就像晶莹的.水晶,闪亮夺目;生命就像刚飘落的新雪,一尘不染;生活就如精彩的经典戏剧,总也演不完。

那时,天空是湛蓝的,草地是碧绿的,云朵是洁白的,大海是辽阔的,大地是无边的。总是一个人伫立在落日楼头下,等待偶尔经过的素衣少女回眸时的那惊鸿一瞥;总是在黎明时,深情的望着窗外,期待未来的伊人;总是和病友徜徉在万红丛中,采拮五颜六色的美丽花朵;总是被人拽到海鲜楼里,品尝扇贝大虾的鲜香;总是反复地听这同一首歌,欣赏轻快悠扬的动人曲调......”

笔墨丹青,书不尽心中无限向往;千言万语,说不完身边无数趣事。青春中,有这样充实青涩的岁月,无悔;少年时,有这样绚烂多彩的季节,无憾!

音乐戛然而止,房间的寂静把我从缠绵的思绪中拉了回来,只有兴奋地情绪还在不断高涨,可是我的心却久久无法平静下来。

厌倦了人群的喧闹、厌倦了县城的繁华、习惯了孤独中独处、习惯了平淡中安逸,心如死灰般沉寂,是不是该听听那首歌,找寻从前的记忆?

篇2:记忆中的“歌”作文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百鸟开始演奏着欢乐的“歌”,孩子们银铃般的笑声,教室中朗朗的读书声,风抚过大地青草发出了那微小而又令人愉快放松的沙沙声……

一年之计在于春,初春的“歌”在校园中回荡,给开始新一年奋斗的我们自动合成了一段开场前奏,使整个校园一年都不再寂静,而是充满了活力和生机。

伴随着活泼自然的“歌”,我们也开始了自己的奋斗,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精彩,属于自己的“歌”。

刚刚开始新一年的我们,对自己的未来充满好奇,慢慢的享受这开始的放松和自由,为自己的“歌”谱写了一个平静舒缓的前奏。紧接着,渐渐走入正常轨道的我们。开始了紧张的学习,你去我赶的快节奏使自己的“歌”开始欢快演奏着,而我们的斗志也渐渐的被激发,使整个校园充斥着紧张的节奏。伴随着生活节奏的逐渐加快,我们也将进行学期中重要的两件事情——运动会和期中考试。这两件事往往是我们高兴和伤心的交界点,伤心和快乐的相互碰撞带给我们的只是无限的烦恼,生怕最快乐的时刻被伤心打破,我们的“歌”开始进入第一个高潮。两件大事的同时进行使“歌曲”开始激昂和紧张,使整个校园充满着紧张感。而每个学生的“歌”都加快了节奏,生怕在一年的开头就掉了队。继而两件大事的圆满结束给整首“歌”的前段画上了圆满的句号,整个校园又回到了原来欢乐而平静的节奏。一段平静过后,又一高潮即将被掀起。放松的假期之前,总会有一场令人抗拒的期末测评,它决定着我们假期的生活质量。就这样,校园里的又一高潮开始了,这次的节奏比之前更加紧张,弄得每个人都惊心动魄,不知所措。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歌曲”也越来越激昂,似乎要到达了歌曲的顶峰。

激动紧张的时刻过去,又一波平静的“间奏”开始了。假期中的校园,偶尔有几个人会来访,剩下的只是枯燥和无聊,但是经过了这有些漫长的“间奏”后,“歌曲”又欢快了起来,有了原来的活泼与生机。

就这样,新的一学期再次到来,我们又开始了新的下半段“歌曲”的演奏。两段歌曲的'节奏犹如两个学期的生活状态,时而紧张,时而放松,时而欢快,时而激昂。然而在这个学期期末我们达到了真正的“高潮”。接着,我们在校园中又进行了最后的演奏——表彰大会。结尾的“歌曲”和谐动听,温暖和鼓舞了每个人的心,使每个人都有着莫名的成就感,那我们也结束了校园中一年的“歌”。

从此,周而复始地演奏,使校园不断地变换着节奏,给我们谱写了一段段美好而又充实的回忆。

篇3:那些记忆中的人散文

那些记忆中的人散文

晨光熹微间,那消逝在枝头的小花可曾记得。

岁月有一颗善忘的心脏,在恍惚间不知如梭不知蹉跎。走在不知道终点的路上遇到了一个有一个人,有的成了友人,有的成了知己,但更多的只是在匆匆一瞥便不再知。一些陌生人成了朋友,一些朋友成了陌生人。我们只是走着走着便忘了,忘记了把酒言欢,忘记了高谈阔论,忘记了同甘共苦。那些面容已是模糊,那些话语早已不清。他们留下了什么,我们又记住了什么?在忘记与记住间那模糊的轮廓仿佛在诉说着什么,只是我听不见,看不清。枝头的花瓣落下,转瞬间便什么也不在了。

曾以为不能忘,不会忘,只是在背影消逝便深深的忘了。

阳光照在微眯的眼睛上是一片光明,却又是一片黑暗。在等待的日子中那些熟悉却又陌生的画面对话不停的在脑子里翻腾,似乎是不能带走的情愫。有些年,有些事,有些人需要我们忘记,但却忘不了;有些人,有些事,有些年需要我们记住,但却记不住。我们挣扎,徘徊思量着,然后又去记住,又去忘记。

青春的花谢,成长的花开。

长大是儿时最重要的理想,童年是我们现在最奢望的臆想。童年的长大是漫长的路,长大的童年是指间的细沙。那些纯真,欢愉,本真已不在;那些玩伴,同学,老师已不在;那些课桌,讲台,黑板也已不在。可我们什么也没记住,好像是梦中的场景,又像是臆想的思绪,飘荡着飘荡着便成了记忆。现在我记不起同桌,记不起老师,记不起那些事。床边堆满了各类书籍,脑袋里的空间占满了现实,朋友被挤出了记忆,记忆被挤成了梦。

看见白天的你,却忘了你的样子。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忘记变成了习惯,不知道怎么记住了记住,也不知道怎么忘记了忘记。我们的大脑随机的筛选,然后便没有了你,或许你也没有了我。我们彼此用了过多的时间去记住,可忘记却只是一瞬间。我不知道你是谁,你也不知道我是谁,我们只是走在不同路上的熟悉的陌生人。

空气中荡漾出熟悉的味道,但你是谁?

趴在桌前看镜子中的自己。很是唏嘘。脸上的胡渣像一个个熟悉的友人,忘掉了一个又会重新遇到。我们总是反反复复做出这样的事,记着记着便忘了。不是忘了你是谁,而是忘了我与你之间的情绪。两个人站在一起,或是互相找话题,或是不停感慨,但更多的是相互对视的尴尬。那样的你和我已不是真正的你我,我们被语言束缚,被情绪遗忘,也被彼此冷淡。可我是谁,你又是谁,谁忘了我,你又忘了谁?岁月的轮子轻轻的转动几圈,我们都已不在,我们的意义又何在?

冬天的雪花洋溢着春的笑容,可惜谁都知道它不久将不在。

早记不起相识的'日子,也记不起告别的天气。时间悠悠然而来,你我默默然不识。初见到再见的距离只是在相同的地点不停的来回走动,等距离够了便是离开,离开之后便是孤独,孤独之后便是习惯,习惯习惯着便有了新的你们,之后的日子又是反复。有谁记得当年是谁动了你的发梢;有谁记得当年是谁触动了你的心门;又有谁记得当年是谁感动了你的心灵。曾记否,曾记否……

风吹动风铃,叩响沉沦的心灵。时间在前,你我在后,脚步却越走越开。问你曾记否,答曾记但也曾忘。岁月的剪刀剪断我们的线,剪出记忆的沟壑,但我曾记住那些人和事。

仅以此篇感叹那些不曾记住或不曾联系的同学朋友。

篇4:记忆中的那只歌作文

每每听到周华健的《朋友》,我的思绪便飘回到那蓬勃葱茏的岁月中。那里鲜有荒芜杂乱、喧嚣纷扰,那里满眼都是绿草萋萋、激情活力;那里随处可见白发苍苍、光芒四射的学者,那里到处都是庄严肃穆、汗牛充栋的建筑。在那里我们用尽青春的岁月燃烧绽放,在那里我们可以尽情地寻找属于自己的那份缭绕一生的友情芬芳。

清楚地记得,你为了整治我的坏习惯,竟然在我毫无防备之时,将我脱放在一边的那双鞋头宽圆的黄色凉鞋放在讲桌旁的一张空桌子上。我记不起同学们看到那耀武扬威的女式鞋子的出现时表现出怎样的喧哗热闹,我只记得你拎着我的鞋子回到我们座位之后的一切。当那两只鞋子滑向我那两只正处在孤独、愧疚和委屈中的双脚时,你忍着笑,原本黑色的肌肤泛出漂亮的红晕,正对着我那因困窘、害羞、愤怒而变红的脸,你的身体在快乐的笑声中颤抖,你的眼泪也迫不及待地来凑些热闹,你的嘴肆无忌惮地大张着,露出洁白的牙齿,这时你怎么也想不到,你那狡猾的口水悄悄地潜伏在你口腔的边缘,趁机溜了出来,在飘着墨香的崭新课本上带着逃跑胜利后得意的笑,开了花。我目睹这一切竟也将一切愤怒、害羞都抛到了九霄云外,爽朗开怀、旁若无人地大笑起来。那笑声冲破了一切阴霾。

这笑声一直溢满我的心间,荡漾在我的生命里。每当听到我们都喜欢哼唱的《朋友》,这些甜美而又青涩的往事便不自觉地钻进我的脑海,晕染出一幅幅充满故事的多彩画面。

我们曾一边狼吞虎咽地享受着佳肴,一边愤怒地指责学校食堂的抠门吝啬;我们曾一边徜徉在外文老师营造的动人爱情氛围里,一边还要小声咕哝着背两个四六级英语单词;我们一边咒骂天下所有的男人,一边憧憬着公主遇到王子的温馨浪漫;我们曾在早春、寒冬空旷清冷的操场上狂喊英语、狂背古文;我们曾为在图书馆占个座位而搜肠刮肚、煞费苦心;我们曾就一枚讲凳上的钉子开现汉老师的玩笑;我们曾和文学老师打赌喝剩下的菜汤;我们曾在灯火辉煌的校园舞会上手挽手躲在不引人注目的地方。

我们曾一起度过那么多美好青葱的岁月,是岁月让我们相识相聚,又是岁月的敦促让我们各奔东西。

伴着蒙蒙细雨,你红着双眼佯装超脱的挥手转身,我看到你长发的颤动,读到你眼角的泪光。当你满含凄伤和不舍的背影终于躲进检票口的入口处,快速闪离我视线的时候,我知道你又何尝不会和我一样面对呼啸而来的火车嚎啕大哭。

“朋友一生一起走,那些日子不再有”,拥有已变成永久的回忆,回忆又将这一切变成记忆,那记忆的醇香将永久在我的生命中芬芳。

篇5:记忆中的那只歌作文

我并不十分喜欢音乐,可能是因为我不擅长它。在我看来,所有歌曲都差不多,所以听见过的歌曲很少有记得长久的。但也有例外……

那天晚上打开电视,正好央视三套在播《同一首歌》,本来已准备转台,却不想目光被台上的歌手吸引。台上有三个人,中间的一个拄着拐杖。两旁的人虽也拿着话筒,但很明显,拄着拐杖的是这首歌的原唱。我并不熟悉这首歌,但却有一种听下去的欲望。我想这是一首老歌,不仅因为歌手看起来已年过半百,还因为这首歌是励志题材的,这种题材在现在流行歌坛很少有人问津。“……他说风雨中,这点痛算什么,擦干泪,不要怕,至少我们还有梦。他说风雨中,这点痛算什么,擦干泪,不要问,为什么!……”歌手突然抛开了双拐,两旁的人显然也被他的举动吓了一跳,赶忙上前搀扶,但终没有上前,只因为那歌手坚毅的目光。这时候,全场都静了下来,音乐显得格外清晰、空旷。全场都在期待,我也在期待:一秒,两秒,三秒……歌手却始终没直起腰,临摔倒前,两旁的人扶住了他。观众的掌声却依然爆发了大屏幕上,歌手眼中有泪。他深深地鞠了一躬,在旁人的搀扶中下了台。第二天,我在音像店中找到了这首歌,歌名叫《水手》,那个歌手的名字叫郑智化。回到家,我一遍又一遍地听着。歌曲的旋律很普通,却被我长久记忆。

至今,我还能哼上几句:“……他说风雨中,这点痛算什么,擦干泪,不要怕,至少我们还有梦。他说风雨中,这点痛算什么,擦干泪,不要问,为什么!……”

篇6:记忆中的味道经典散文

记忆中的味道经典散文

前几日天气热得厉害,气温一下子蹿到了37度,热得着实让人受不了。你看大街小巷上姑娘们穿上了五颜六色的裙子,个个光鲜靓丽、花枝招展、争奇斗艳,成了这个季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小伙子们也不示弱,短袖短裤齐上场,怎么凉快怎么穿衣。老人和小孩则是哪里凉快哪里待着,生怕中暑了。每到这个季节最受欢迎的东西恐怕要数冰激凌了。看看现在市面上流行的五花八门的冰激凌,那是俊男靓女、学生和孩子们的最爱。但于我而言,一点诱惑力也没有,我反而是特别怀念小时候吃过的那些冰棍。

脑海里一声熟悉而又清脆的吆喝声,一下子把我又带回了那个年代。眼前浮现出一位头戴旧草帽骑着自行车的大叔,脖子上挂着一条白毛巾,最引人注目的要数他自行车后座上一个被棉被包裹得严严实实的大木箱。只听见他吆喝着:“卖冰棍了,卖冰棍了,一毛钱一根!”孩子们听到吆喝声后,赶紧飞跑回家苦求父母,纠缠了半天。在苦苦哀求之后拿到了钱,一出门就向卖冰棍的跑去,忙把钱递给卖冰棍的大叔。大叔笑眯眯地一手接住钱,一手递过冰棍。接过冰棍,忙撕开包装纸吃上一口,嘴里凉嗖嗖的。母亲再三嘱咐不能嚼着吃,要用舌头慢慢地舔着吃,临走时还不忘递给一只大洋瓷碗让接着,生怕掉在地上。那时我觉得能吃上一根冰棍绝对是件幸福的事。邻居家的孩子缠了半天,家里人始终没给买,只惹得他哭哭啼啼,还不愿离开卖冰棍的自行车,只能眼巴巴地看着我们享受这夏季的凉爽,看得他是哈喇子直流。然后围着吃冰棍的同伴转,好话说了一大堆,期盼着能让自己咬上一小口,过过瘾。就在这一来一回几次讨价还价中,“买卖”达成了。两个人,你一口,我一口,共同分享着一根小小的冰棍。最后一群孩子在嘻嘻哈哈、打打闹闹中跑向村头玩耍去了。

时间如流水缓缓地流过,不知道什么时候夏季冷饮的种类、花样多了,小卖部里有了绿豆冰棍、豆沙冰棒、雪糕。绿豆冰棍一毛五,豆沙冰棒三毛,雪糕五毛,豆沙冰棒和雪糕算得上是冷饮中的“贵族”了。那会儿我上小学,班上只有几个家里经济好的同学才能吃上绿豆的、豆沙的,吃雪糕的则是寥寥无几。我从母亲那里要来说好买文具的钱被我挪作他用,偶尔也能吃上一顿冰棍,看着吃绿豆的、豆沙的、雪糕的同学,我只有羡慕的份。我是多么渴望能和他们一样!于是,我发动了所有的脑细胞,动起了歪脑筋,偷偷地从父亲的衣兜里摸了两块钱。我也吃起了雪糕,在同学面前炫耀起来,甭提多神气了,随后的几天也是如此,着实让同学们羡慕了我一回。不过为此,我也是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后来偷钱的事东窗事发,换来了父亲的一顿暴打,此事时至今日,也是记忆犹新。

特别是到了忙假,烈日当头,暑气迎面扑来,感觉人间似蒸笼,而我们就像是笼屉上的包子。这样的天气,待在哪里都热。别说干活了,坐在荫凉处也是一身汗。可是即便是这样的天,麦地里、场畔上、公路上……到处是忙碌的身影。大中午,父亲母亲顶着炎日还在麦场上忙着晒场、碾场、起场。我和妹妹则坐在场畔旁一棵大枣树下歇息、玩耍,有时候帮忙给他们跑跑腿,干点零碎活。场碾好后,开始起场。看着父亲、母亲在麦场上双手挥舞着铁叉,一抖一扬,动作娴熟,飘逸自如,一会儿就干了一大半。再看看他们头上豆大的汗水直流,身上的汗水早已浸透了衣背。起好场后,就该我和妹妹上场了。我俩一人一个推耙,争着用推耙推麦,就是把混有麦壳的麦子推到麦场中间地势较高的`地方。因为母亲事前已经许下承诺——好好干活等来了卖冰棍的,给我们一人买一个雪糕。我们使尽浑身力气,一耙一耙地推,推了一耙又一耙、一阵又一阵,就是不见卖冰棍的来。休息时间我还不时地张望着远处,扯长了耳朵听候着那熟悉的吆喝声。在千百次焦急的等待后,终于盼来了卖冰棍的。这时母亲兑现了承诺,我和妹妹一人一块,吃着雪糕,干起活来更有力气。一会儿高高的麦堆就垒了起来。看着麦堆,我们心里美滋滋的。六月的黄昏,红日西沉,烧红了周边的云彩,一片一片的,绚烂多彩,瞬息万变。待我们一切收拾停当,太阳已渐渐下沉,天色也暗淡下来了,和着归鸟的叫声,一家人在说笑声中拖着疲惫的身体,踏上了回家的路。

这些都是我孩提时代的记忆,虽说都过去二十多年了,我却始终忘不了那记忆中的味道。

篇7:记忆中的赤脚医生散文

记忆中的赤脚医生散文

近日下乡,到了曾经合作医疗发源地乐园村,当年的赤脚医生已满头白发,几个老伙伴相见,激动的泪水不由自主直往下流,回顾着往日的辉煌和那一起工作的日日夜夜。

赤脚医生是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农村的特殊职业,就是拿起听诊器可给当地百姓治治小病,挥起锄头可挖田种地,靠挣工分过日子的农民。

赤脚医生队伍是由当地个体老中医,而其中的大部分是经过一到三个月医学知识培训的年青农民组成。那些年不时有省市医学专家来乡下开办培训班,在老家不远的地方还办了一所共产主义劳动大学,培养一些农村实用人才。那时不少大学生毕业后到乡镇卫生院或所甚至到卫生室工作,也肩担着培养赤脚医生的重任。

有少数人则是糊里糊涂就当上了赤脚医生。我的一位同事就有这样的经历,他前一天还在家种地,第二天就背着保健箱跟着师傅走乡串户看病了,师傅指示他给病人打一支退烧的小针,他不知应打在什么地方,也没问,就在病人的肚子上打了一针,老师傅见了就是几巴掌打在他头上,当时的他还不知是怎么回事呢。后来到医学院学习了几年才当上正规医生。

在我的记忆里,我老家最早大队的卫生室里是一名姓王的男医生坐诊,夏天穿着长袖的白衬衣,黑裤子,裤脚挽起老高的,他人个子不高,瘦瘦的,一天到晚忙过不停,和来看病的村人说说笑笑,似乎是一家人一样,年纪大点农民他几乎叫得出来名字。

有时看到王医生背起医疗箱去人家里看病,有时上山采药,全大队的山山水水都有他的足迹。尽管那时候都叫赤脚医生,可我从来没有看见他打过赤脚,也没人见他下田种过地。

当时大队卫生室就在学校这边,条件十分简陋,只有三间房子,几个药柜,都已很破旧,柜子里放着不多的药品,一张诊断床,白色的布都发黄了,皱巴巴的。诊疗设备只有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表等简单的三件。队里的人们却很信任他,每天到卫生室看病的人多,大人的说话声,小孩子的哭闹声,还有隔壁加工厂的机器声,使这个贫穷的小山村充满了一线生机。

赤脚医生大多没念过多少书,大字识不得几个,但治小病的土方土法还是比较多。那时针灸、中药是主要疗法,西药用得很少,更难看到打吊针的了,像青霉素类药物在当时是比较珍贵的,一般农民也用不起。那些年代,每到中草药收获的季节,学校会布置采收中草药的任务,如金银花、陈皮、蜈蚣等等,等到了毛爷爷“五七”指示发表的纪念日一起送到卫生室。

记得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我刚参加工作,那时的传染病多,在住院病在乡镇近百分之五十是传染病,在传染病防治的季节,赤脚医生弄一些中草药煎了给学生喝,给娃娃们打预防针。据老师傅说,那年代农村百分之八十的预防保健工作是赤脚医生完成的。经过几十年的努力,现在传染病已比较少见,大部分基本绝迹,现在的年轻医生好多没听说过。这些都有赤脚医生的功劳。

赤脚医生尽可能用一些简单的办法治疗一些常见病,现在还记得有一几句顺口溜,“感冒发烧,阿司匹林三包,多喝开水,少吃辣椒”,就是现在对普通感冒也有效的。过去的感冒主要是口服药,很少输液,可现在不少人认为打吊针才好的快,好像自己患的病自己做主,弄的.医生不好办,不然病人就说你服务态度不好。

当年赤脚医生使用的稀奇古怪的方法,不少现在仍在沿用,有的是祖辈传的,有的是他们发现的,经济实惠,好多年后专家才发现这些土法子治病的部分原理。有一次,一位年轻人面部患了皮肤病,在大医院用了几百元也没治好,我就用老赤脚医生教我的一个小单方给他治疗,结果花了三角五分钱,不几天就好了。

刚参加工作时遇到一名姓周的老中医,他是跟师学的医,记忆力好,开始在卫生室、卫生所工作,后来因医德医术好就调到卫生院工作,在当时算是名医,百分之八十的门诊病人是他的处方,因他年纪大,每次接一位新病人时,第一句话总是说:“娃啊,哪儿不舒服?”记得有一次他病了在病床上输液还在坚持为病人看病。如今周医生早已远离我们而去,但当地乡亲们还时常念起他。在山里还有许多高人,其中有一位当年的赤脚医生至今仍在村里工作,经过几十的努力,还写了一本有关中医中药的专著,并受到国内知名专家的好评。

四十多年过去了,在农村卫生室见到的许多当年赤脚医生还在坚守村里,并代教或培养一批年轻人,守着当村医的清贫,继续在为当地百姓服务,只是现在的工作条件大有改善,工作的重点是以防病为主。我时常在想,小医生当不了大医生,大医生也当不了这小医生,只要找准自己位子,也是能为人民做一些有益的事情。

篇8:记忆中的那些陌生人散文

记忆中的那些陌生人散文

不要和陌生人说话,在今天这个互不信任的社会时代,已成为了家长告诫孩子的警世恒言,好在在我成长的70年代初父母就没有这样叮嘱我,于是乎我就有了许多关乎陌生人的美好记忆和温暧。

一、艰难捎我上学的小哥

念初中时,因为家与学校的距离较远,住校的我双休日返校需步行一、二十里路,特别是我们那年代是要从家里带大米交学校食堂的,故隔几周就得一手提一小袋米,另一手得提两罐头瓶子菜。

那时我出了门,到了大马路上,就会密切关注往来的车辆,看到是往学校方向走的我会主动招手,然后央求:“可以带我一程吗?”在我印象中,尽管都是陌生人,可拒绝的概率是很少的。而我以这种方式坐过摩托车、拖拉机、小三轮、大货车、自行车,距离或远或近。

最不能让我忘怀的是有一次,被我拦截的是一辆破旧不堪的自行车,而车主也只是个比我大不了多少的男孩,我抱着米和瓶罐坐上后,刚开始他紧张得方向都掌控不了,想必是个初学者吧,当他吃力的蹬上一个个小坡时,几乎是挥汗如雨了……

可在他滑过一段长长的下坡时,也许是方向盘没握稳,车连打了几个趔趄之后,把我狠狠地甩了下来。小小年级的他吓得急忙下车问我怎么样,得知我手脚刮破了皮后,他很愧疚地说着对不起,急忙帮我拾掇散落在马路中央的米和菜,然后继续驮着我,并执意转路把我送到学校门口,更让我意外的是,他把口袋里仅有的五元钱硬是塞给了我。

当他转身离开的那一霎那,我真的感动得眼泪都流出来了。一个素不相识的人能有如此大爱的精神帮助我,关心我,仅十几岁的他还如此有责任心,善心。这个小哥让我怎能忘怀?

二、黑夜里给我温暖和力量的大叔

我清晰地记得那是高二那年的端午节前一天,学校放假,因为节日人多,火车晚点,到朱亭站已是晚上9点多钟,下车的人流各奔东西。

等到朱亭渡口时,漆黑的夜幕下,只剩下一个高大的中年男子和我了,而渡船也早已停靠在对岸休息了。中年男人足足用了半个小时,也用尽了力气叫喊着对岸,船终于开过来了,而我则坐享其成地跟着过了河。

上岸后,是一段三公里左右的乡村马路,我一路小心翼翼地保持一定距离地尾随其后。在这寂静、冷清的夜里,前面这个男人让我有隐隐的害怕,但更多的是他又让不再那么惧怕这浓黑的夜。每到一个分叉路口,我又担心他会走与我不同的方向。幸运的是,他陪我一直走到了离我家不远的最后一个分叉口。

多年来,夜幕下那个高大的身影一直萦绕在我的记忆中,如果没有他,当时朱亭街上举目无亲又手头拮据的我不知会如何捱过那个夜晚;如果没有他,黑暗中那几里路,我不知道自己会如何心惊胆战地走完。是他一个陌生人不经意中给了我温暖,给了我勇气、给了我力量。

三、危急时刻挽救我身家性命的“疯女人”

在湘潭求学时,有次下了火车后,我看着火车尚未启动,便匆忙趴下去想钻到对面去。当我的头刚伸进去,突然后面有人用力扯着我的脚,我奇怪地回头一看,原来是个衣衫褴褛、疯疯痴痴的'女人。她着急地指着火车轮,原来火车已经缓缓启动了。

无法想象,如果没有她在这千钧一发之际的用力拉扯,我年轻的生命恐怕就在那一次香消玉损了。我无法知道,这样一个“疯女人”,怎么就能及时地观察到这一险象,并且能如此迅速的反映过来,还能作出正确的施救措施?等我惊魂未定的爬了月台,她已走出很远。我唯有向她远去的、褴褛的背影深深鞠一躬了。

多年来,每当看到新闻里寻找多年前帮助过自己的某个人的报道时,在我的心底也无数次萌发过寻找这三个陌生人的念头,但人海茫茫,又时隔多年,想必要找到是不可能了。心里只能深深地想对他们表达谢意:谢谢你们,你们有意、或无意的善举一直在影响着我要与人为善,在激励着我要珍爱生命;我也一直在默默为他们祈祷:好人定能一生平安的。

★ 记忆中的母亲经典散文

★ 记忆中的味道经典散文

★ 记忆中的暗香-散文

★ 记忆中的小人书散文

★ 记忆 散文

★ 记忆中我的父亲散文

★ 记忆中的三多里经典散文

★ 那年记忆中的你散文

★ 记忆中的砂火锅的散文

★ 散文恋上记忆中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