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嘉传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精选12篇)

【简介】这次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叶嘉传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共12篇),供大家阅读参考,也相信能帮助到您。在此,感谢网友“羽毛球果味糖”投稿本文!

叶嘉传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

篇1:叶嘉传文言文阅读题

叶嘉传文言文阅读题

叶嘉①,闽人也。其先处上谷。曾祖茂先,养高不仕,好游名山,至武夷,悦之,遂家焉。尝曰:“吾植功种德,不为时采,然遗香后世,吾子孙必盛于中土。”茂先葬郝源,子孙遂为郝源民。

至嘉,少植节操。或劝之业武。曰:“吾当为天下英武之精,一枪一旗,岂吾事哉!”因而游见陆先生②,先生奇之,为著其行录,传于时。上读其行录而善之,敕建安太守召嘉,给传③遣诣京师。

郡守始令采访嘉所在,命赍书示之。嘉未就,亲至山中,为之劝驾,始行。天子见之,曰:“吾久饫卿名,但未知其实尔,我 试哉!”因顾谓侍臣曰:“视嘉容貌如铁,资质刚劲,难以遽用,必槌提顿挫之 可。”遂以言恐嘉曰:“砧斧在前,鼎镬在后,将以烹子,子视之如何?”嘉勃然吐气,曰:“臣山薮猥士,幸惟陛下采择至此,可以利生,虽粉身碎骨,臣不辞也。”上笑,命以名曹处之,又加枢要之务焉。

上敕御史欧阳高、金紫光禄大夫郑当时、甘泉侯陈平三人与之同事。欧阳疾嘉初进有宠,计欲倾之。嘉虽见侮,为之起立,颜色不变。上为责欧阳,怜嘉,视其颜色,久之,曰:“叶嘉真清白之士也。其气飘然,若浮云矣。”遂引而宴之。少顷,上鼓舌欣然,曰:“始吾见嘉,未甚好也,久味其言,殊令人爱,朕之精魄,不觉洒然而醒。《书》曰:启乃心,沃朕心。嘉 谓也。”于是封嘉钜合侯,位尚书,曰:“尚书,朕喉舌之任也。”由是宠爱日加。

后因侍宴苑中,上饮逾度,嘉辄苦谏。上不悦,曰:“卿司朕喉舌,而以苦辞逆我,余岂堪哉!”遂唾之,命左右仆于地。嘉正色曰:“陛下必欲甘辞利口然后爱耶?臣言虽苦,久则有效。陛下亦尝试之,岂不知乎!”上因含容之,然亦以是疏嘉。

嘉既不得志,退去闽中。上 不见嘉月余,劳于万机,神苶思困,颇思嘉。因命召至,遂恩遇如故。居一年,嘉告老,上曰:“钜合侯,其忠可谓尽矣。”遂得爵其子,又令郡守择其宗支之良者,每岁贡焉。

赞曰今叶氏散居天下皆不喜城邑惟乐山居氏于闽中者盖嘉之苗裔也天下叶氏虽多然风味德馨为世所贵皆不及闽。闽之居者又多,而郝源之族为甲。嘉以布衣遇天子,爵彻侯,位八座,可谓荣矣。然其正色苦谏,竭力许国,不为身计,盖有以取之。

(选自《东坡全集》,有删改)

【注】①叶嘉:叶之嘉者,指茶叶。②陆先生:陆羽,唐朝人,著《茶经》,被后人称为“茶圣”。 ③传:传车,驿站的车马。

11.对下列句子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或劝之业武 业:从事;以……为业B.吾久饫卿名 饫:饱。指所闻已多

C.计欲倾之 倾:倾慕D.神苶思困 苶:疲倦

12.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虚词,正确的一项是( )

①我 试哉 ②必槌提顿挫之 可③嘉 谓也 ④上 不见嘉月余

A.其 以 之 乃 B.其 乃 之 以

C.以 乃 以 之 D.以 其 乃 之

1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是( )

A.赞曰/今叶氏散居/天下皆不喜城邑/惟乐山居/氏于闽中者/盖嘉之苗裔也/天下叶氏虽多/然风味德馨为世/所贵皆不及闽

B. 赞曰/今叶氏散居/天下皆不喜/城邑惟乐/山居氏于闽中者/盖嘉之苗裔也/天下叶氏虽多/然风味德馨/为世所贵/皆不及闽

C. 赞曰/今叶氏散居天下/皆不喜城邑/惟乐山居/氏于闽中者/盖嘉之苗裔也/天下叶氏虽多/然风味德馨/为世所贵/皆不及闽

D. 赞曰/今叶氏散居天下/皆不喜城邑/惟乐山居/氏于闽中者/盖嘉之苗裔也/天下叶氏虽多/然风味德馨为世/所贵皆不及闽

14.下列语句,全都直接表现叶嘉美德的一组是( )

①养高不仕,好游名山 ②容貌如铁,资质刚劲 ③粉身碎骨,臣不辞也

④为之起立,颜色不变 ⑤其气飘然,若浮云矣 ⑥劳于万机,神苶思困

A.①③ B.③④ C.④⑥ D. ③⑤

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篇介绍了叶嘉的家世,他的原籍是福建,祖先曾居上谷,曾祖父茂先迁居武夷,死后葬在郝源,从此茂先的子孙都成了郝源人。

B.叶嘉出身布衣,从小树立气节操守。因品行出众被皇上征召入朝,在朝中他宠辱不惊,气度非凡,敢于直谏,忠心报国。

C.本文表面写人,实际写茶叶。通篇无一“茶”字,却又无处无茶,从茶的历史到茶的采摘、制作、品质、功效,其中蕴含着丰厚的茶文化内涵。

D.苏轼为叶嘉作传,目的在于表达自己对高洁刚正、恬淡飘然的品格的追求,同时也通过对叶嘉生平的叙述,劝诫人们对名利不必汲汲以求,而应功成身退。

参考答案:

11.C (倾:倾轧,排挤)

12.B

12.C

13.B (①是叶嘉先人的品德,②是叶嘉的外貌,⑤是他人评价叶嘉气质,⑥说的是皇帝)

14.D(“劝诫人们对名利不必汲汲以求,而应功成身退”错,文中无此意。)

15.略

篇2:叶嘉传文言文阅读答案

叶嘉①,闽人也。其先处上谷。曾祖茂先,养高不仕,好游名山,至武夷,悦之,遂家焉。尝曰:“吾植功种德,不为时采,然遗香后世,吾子孙必盛于中土。”茂先葬郝源,子孙遂为郝源民。

至嘉,少植节操。或劝之业武,曰:“吾当为天下英武之精,一枪一旗,岂吾事哉!”因而游见陆先生②,先生奇之,为著其行录,传于时。上读其行录而善之,敕建安太守召嘉,给传③遣诣京师。

郡守始令采访嘉所在,命赍书示之。嘉未就,亲至山中,为之劝驾,始行登车。天子见之,曰:“吾久饫④卿名,但未知其实尔,我其试哉!”因顾谓侍臣曰:“视嘉容貌如铁,资质刚劲,难以遽用,必槌提顿挫之乃可。”遂以言恐嘉曰:“砧斧在前,鼎镬在后,将以烹子,子视之如何?”嘉勃然吐气,曰:“臣山薮⑤猥士,幸惟陛下采择至此,可以利生,虽粉身碎骨,臣不辞也。”上笑,命以名曹处之,又加枢要之务焉。

已而,上敕御史欧阳高、金紫光禄大夫郑当时、甘泉侯陈平三人与之同事。欧阳疾嘉初进有宠,计欲倾之。嘉虽见侮,为之起立,颜色不变。上为责欧阳,怜嘉,视其颜色,久之,曰:“叶嘉真清白之士也。其气飘然,若浮云矣。”遂引而宴之。

少选间,上鼓舌欣然,曰:“始吾见嘉未甚好也,久味其言,殊令人爱。朕之精魄,不觉洒然而醒。书曰‘启乃心,沃朕心’,嘉之谓也。”于是封嘉钜合侯,位尚书,曰:“尚书,朕喉舌之任也。”由是宠爱日加。

后因侍宴苑中,上饮逾度,嘉辄苦谏。上不悦,曰:“卿司朕喉舌,而以苦辞逆我,余岂堪哉!”遂唾之,命左右仆于地。嘉正色曰:“陛下必欲甘辞利口然后爱耶?臣言虽苦,久则有效。陛下亦尝试之,岂不知乎!”上因含容之,然亦以是疏嘉。

嘉既不得志,退去闽中。上以不见嘉月余,劳于万机,神苶⑥思困,颇思嘉。因命召至,遂恩遇如故。居一年,嘉告老,上曰:“钜合侯,其忠可谓尽矣。”遂得爵其子。又令郡守择其宗支之良者,每岁贡焉。

赞曰:今叶氏散居天下,皆不喜城邑,惟乐山居。氏于闽中者,盖嘉之苗裔也。天下叶氏虽多,然风味德馨为世所贵,皆不及闽。闽之居者又多,而郝源之族为甲。嘉以布衣遇天子,爵彻侯,位八座,可谓荣矣。然其正色苦谏,竭力许国,不为身计,盖有以取之。

(选自《东坡全集》,有删改)

【注释】①〔叶嘉〕,叶之嘉者,指茶叶。②〔陆先生〕陆羽,唐朝人,著《茶经》,被后人称为“茶圣”。③〔传zhuàn〕传车,驿站的车马。④〔饫(yù)〕饱食,这里引申为听闻。 ⑤〔山薮〕深山密林。 ⑥〔苶(niè)〕疲倦。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或劝之业武 业:从事,以……为业

B.欧阳疾嘉初进有宠 疾: 嫉妒

C.居一年,嘉告老 居:居住

D.遂得爵其子 爵:封爵位,授以官爵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先生奇之,为著其行录。 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B.吾久饫卿名,但未知其实尔。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C.必槌提顿挫之乃可。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D.嘉虽见侮,为之起立,颜色不变。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3.下列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都能体现皇帝对叶嘉的赏识的一组是( )

①嘉未就,亲至山中,为之劝驾 ②上为责欧阳,怜嘉,视其颜色,久之

③朕之精魄,不觉洒然而醒 ④上因含容之

⑤上以不见嘉月余,劳于万机,神苶思困,颇思嘉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⑤ D.③④⑤

4.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篇介绍了叶嘉的家世,他的原籍是福建,祖先曾居上谷,曾祖父茂先迁居武夷,死后葬在郝源,于是茂先的子孙也成了郝源人。

B.叶嘉出身布衣,从小重视节操培养,胸怀大志,因品行出众被皇上征召入朝,在朝中他宠辱不惊,气度非凡,敢于直谏,忠心报国。

C.苏轼在文中塑造了一个面目较黑、气质如铁、刚正不阿、令人清醒的叶嘉形象,这一形象其实是茶叶的化身。本文是苏轼以拟人化手笔为茶叶所写的一篇传记文。

D.苏轼为叶嘉作传,目的在于表达自己对高洁刚正、恬淡飘然的品格的追求,同时也通过对叶嘉生平的叙述,劝诫人们对名利不必汲汲以求,而应功成身退。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因而游见陆先生,先生奇之,为著其行录,传于时。(3分)

(2)卿司朕喉舌,而以苦辞逆我,余岂堪哉!(3分)

(3)然其正色苦谏,竭力许国,不为身计,盖有以取之。(4分)

答案:

1. 【答案】C【解析】居,过了

2. 【答案】A【解析】A项,介词,替,给;B项,代词,那/代词,自己;C项,副词,才/副词,竟然;D项,连词,虽然/连词,即使。

3. 【答案】C【解析】①是郡守所为;④是说皇上宽恕了叶嘉。

4. 【答案】D(“劝诫人们应当功成身退”错)

5 (1)于是游学(各地)并拜见了陆羽先生,先生认为他与众不同,为他写下了记录他行止的文章,在当世流传。(重点词”因””游”、”奇”、介词短语后置)

(2)你专管我的喉舌,却用难听的话忤逆我,我怎么受得了呢。(每一短句各1分,注意“司”“而”“苦辞”“逆”“堪”的翻译)

(3)然而他郑重严肃、苦苦劝谏,竭尽心力报效国家,不替自己考虑(的品行),大概是很有值得学习的地方的。(每一短句各1分,注意“然”“正色”“许”“为”“计”“盖”“有以”“取”的翻译)

【解析】①注意重点词语的准确翻译;②注意整句意义的连贯通顺;③注意译文与上下文意义的连贯契合;④注意寻找恰当的现代词语替换古汉语。

篇3:叶嘉传文言文阅读答案

叶嘉,福建人。他的先人住在上谷。曾祖父叫茂先,修养高尚却不去做官,喜欢游览名山,到了武夷山,很喜欢这里,于是就在这里安了家。(他)曾经说:“我培植功德,虽然不被当世的人所采用,却给后世留下了清香,我的子孙后代一定会在中原地区兴盛起来的。”叶茂先安葬在郝源,于是子孙都成为郝源人。

等到叶嘉出生后,年轻时就注重培养好的气节品行。有人劝他练习武艺。他说:“我应该作为天下英武之人的精华,扛一支枪举一杆旗哪里是我做的事呢?”于是游学(各地)并拜见了陆羽先生,先生认为他与众不同,为他写下了记录他行止的文章,在当世流传。皇上读了介绍叶嘉的文章,认为他很好,下令建安太守征召叶嘉,并用传车送他到京城来。

太守这才派人查访叶嘉的住处,让拿出皇帝的诏书给叶嘉看。叶嘉没有答应,太守亲自到山中,劝他听从皇上的征召,他才登车出发。皇帝看到了叶嘉,说:“我很久以前就听过你的大名,只是不了解你的真实情况,我一定要试试看。”于是就回头对大臣们说:“我看叶嘉外貌像铁一样,禀性刚劲,难以马上任用,必须让他经过锤炼挫折才可以。”就用话来吓唬叶嘉:“砧板斧子在你面前,锅鼎就在你的背后,将要烹煮你,你觉得怎么样?”叶嘉忽然吐了一口气,说:“我只是住在深山密林的卑贱之人,有幸被皇上选拔到这里,(如果)能够造福他人,即使粉身碎骨,我也不会推辞。”皇上听罢笑了,把叶嘉安排到重要的部门,让他掌管机要事务。

皇上于是下令御史欧阳高、金紫光禄大夫郑当时、甘泉侯陈平三人,和叶嘉共事。欧阳高嫉妒叶嘉刚一做官就得宠谋划着要排挤他。叶嘉虽然遭受羞辱,并因此而站起来,但脸色并未改变。皇上责备欧阳高,喜欢叶嘉,看着他的颜色,过了好一会儿,说:“叶嘉确实是清白之士,他的清气飘然如白云。”于是邀请他一起宴饮。

过了一会儿,皇上高兴地咂了咂舌头,说:“刚才我看到叶嘉并没有多少好感,回味他的话,让人珍爱啊,我的精神不知不觉就轻松而清醒了。《尚书》说‘敞开你的心扉,滋润我的心田’,说的就是叶嘉啊。”于是封叶嘉为钜合侯,位居尚书,并说:“尚书是专管我的喉舌的。”从此叶嘉更加受到皇上的宠爱。

后来因为在花园侍宴,皇帝饮用过量,叶嘉苦苦劝谏。皇帝很不高兴,说:“你专管我的喉舌,却用难听的话忤逆我,我怎么受得了呢。”就唾弃他,命令侍从把他打倒在地上。叶嘉严肃地说:“陛下一定要甜言蜜语口齿伶俐的人才喜欢吗?我说的话虽不好听,时间久了却有好处,陛下尝试一下不 就知道了吗??于是皇上宽恕了叶嘉,然而也因此疏远了他。

叶嘉仕途不顺之后,就隐退回到福建中部。皇帝因为一个多月没有看到叶嘉,又在国事上操劳受累,神情倦怠思维困顿,很想念叶嘉。就下令把他召来,还像以前一样恩宠他。过了一年,叶嘉请求让他告老回乡,皇帝说:“钜合侯,对我可真是尽忠了。”就封赐爵位给他的儿子。又下令郡守选择他家族中品行优良的弟子,年年推荐给朝廷。

评论说:现在姓叶的分散在天下各地,他们都不喜欢城市,只喜欢住在山中。住在福建中部的,是叶嘉的后代。天下姓叶的虽然很多,可是风格品味德行节操为世人所敬重,都比不上福建叶氏。福建叶氏也有很多,而郝源叶氏最为优异。叶嘉以平民百姓的出身受到皇帝礼遇,被封为最高的侯的爵位,身居八大职位之列,可也说是相当荣耀了。然而他郑重严肃、苦苦劝谏,竭尽心力报效国家,不替自己考虑(的品行),大概是很有值得学习的地方的。

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句的主要作用

1、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

2、推动情节发展;

3、渲染气氛;

4、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

5、突出、深化主题。

语文阅读理解万能公式

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二、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复、借代、反问、设问、引用、对比

三、说明文分类:

1、实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程序说明文

2、科技性说明文、文艺性说明文(也叫科学小品或知识小品)

四、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散文),埋下伏笔(记叙类文章),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题(记叙类文章);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类文章文、小说)

五、句子含义的解答: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篇4:《叶嘉传》阅读答案

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

叶嘉传

苏轼

叶嘉①,闽人也。其先处上谷。曾祖茂先,养高不仕,好游名山,至武夷,悦之,遂家焉。尝曰:“吾植功种德,不为时采,然遗香后世,吾子孙必盛于中土。”茂先葬郝源,子孙遂为郝源民。

至嘉,少植节操。或劝之业武。曰:“吾当为天下英武之精,一枪一旗,岂吾事哉!”因而游见陆先生②,先生奇之,为著其行录,传于时。上读其行录而善之,敕建安太守召嘉,给传③遣诣京师。

郡守始令采访嘉所在,命赍书示之。嘉未就,亲至山中,为之劝驾,始行登车。天子见之,曰:“吾久饫④卿名,但未知其实尔,我其试哉!”因顾谓侍臣曰:“视嘉容貌如铁,资质刚劲,难以遽用,必槌提顿挫之乃可。”遂以言恐嘉曰:“砧斧在前,鼎镬在后,将以烹子,子视之如何?”嘉勃然吐气,曰:“臣山薮⑤猥士,幸惟陛下采择至此,可以利生,虽粉身碎骨,臣不辞也。”上笑,命以名曹处之,又加枢要之务焉。

已而,上敕御史欧阳高、金紫光禄大夫郑当时、甘泉侯陈平三人与之同事。欧阳疾嘉初进有宠,计欲倾之。嘉虽见侮,为之起立,颜色不变。上为责欧阳,怜嘉,视其颜色,久之,曰:“叶嘉真清白之士也。其气飘然,若浮云矣。”遂引而宴之。

少选间,上鼓舌欣然,曰:“始吾见嘉未甚好也久味其言殊令人爱朕之精魄不觉洒然而醒书曰启乃心沃朕心嘉之谓也。”于是封嘉钜合侯,位尚书,曰:“尚书,朕喉舌之任也。”由是宠爱日加。

后因侍宴苑中,上饮逾度,嘉辄苦谏。上不悦,曰:“卿司朕喉舌,而以苦辞逆我,余岂堪哉!”遂唾之,命左右仆于地。嘉正色曰:“陛下必欲甘辞利口然后爱耶?臣言虽苦,久则有效。陛下亦尝试之,岂不知乎!”上因含容之,然亦以是疏嘉。

嘉既不得志,退去闽中。上以不见嘉月余,劳于万机,神苶⑥思困,颇思嘉。因命召至,遂恩遇如故。居一年,嘉告老,上曰:“钜合侯,其忠可谓尽矣。”遂得爵其子。又令郡守择其宗支之良者,每岁贡焉。

赞曰:今叶氏散居天下,皆不喜城邑,惟乐山居。氏于闽中者,盖嘉之苗裔也。天下叶氏虽夥,然风味德馨为世所贵,皆不及闽。闽之居者又多,而郝源之族为甲。嘉以布衣遇天子,爵彻侯,位八座,可谓荣矣。然其正色苦谏,竭力许国,不为身计,盖有以取之。

(选自《东坡全集》,有删改)

【注释】①〔叶嘉〕,叶之嘉者,指茶叶。②〔陆先生〕陆羽,唐朝人,著《茶经》,被后人称为“茶圣”。③〔传zhuàn〕传车,驿站的车马。④〔饫(yù)〕饱食,这里引申为听闻。⑤〔山薮〕深山密林。⑥〔苶 (niè)〕疲倦。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或劝之业武 业:从事,以……为业

B.给传遣诣京师 给:供给,提供

C.嘉勃然吐气 勃:大怒,激怒

D.遂得爵其子 爵:封爵位,授以官爵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①其先处上谷 ②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B.①必槌提顿挫之乃可 ②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C.①上为责欧阳 ②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D.①上以不见嘉月余 ②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

7.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文章开篇介绍了叶嘉的家世,他的原籍是福建,祖先曾居上谷,曾祖父茂先迁居武夷,死后葬在郝源,从此茂先的子孙都成了郝源人。

B.叶嘉出身布衣,从小重视节操培养,胸怀大志,因品行出众被皇上征召入朝,在朝中他宠辱不惊,气度非凡,敢于直谏,忠心报国。

C.文章写的是茶叶,但通篇没有一个“茶”字,却又无处无茶,从茶的历史到茶的采摘、制作、品质、功效,其中蕴含着丰厚的茶文化内涵。

D.苏轼为叶嘉作传,目的在于表达自己对高洁刚正、恬淡飘然的品格的追求,同时也通过对叶嘉生平的叙述,劝诫人们对名利不必汲汲以求,而应功成身退。

8.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4分)

始 吾 见 嘉 未 甚 好 也 久 味 其 言 殊 令 人 爱 朕 之 精 魄 不 觉 洒 然 而醒 书 曰 启 乃 心 沃 朕 心 嘉 之 谓 也。

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先生奇之,为著其行录,传于时。(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卿司朕喉舌,而以苦辞逆我,余岂堪哉!(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然其正色苦谏,竭力许国,不为身计,盖有以取之。(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5.C(勃:此处是形容情绪高昂,激动)

6.D(A代词,他的;副词,竟,增强语气。B副词,才;副词,竟然。C介词,因为,由于;介词,被。D、介词,因为。)

7.D(“劝诫人们应当功成身退”错)

8.始吾见嘉未甚好也/ 久味其言/ 殊令人爱/ 朕之精魄/不觉洒然而醒/ 书曰/ 启乃心/ 沃 朕心/ 嘉之谓也。(每对2处记1分)

9.(1)先生认为他很出众,为(他)写了记录他的言行的文章,并流传于当时。(3分“奇”“著其行录”各1分,补全省略1分,句意不顺酌情扣分)

(2)你专管我的喉舌,却用难听的话忤逆我,我怎么受得了呢!(3分,“司”“逆”“堪”各1 分,句意不顺酌情扣分)

(3)然而他严肃耐心劝谏、尽力报效国家、不替自己考虑的品行,应该是有值得学习借鉴的地方的。(4分,“正色”“身”“盖”“有以”各1分,句意不顺酌情扣分)

【参考译文】

叶嘉,福建人。他的先人住在上谷。曾祖父叫茂先,修养高尚却不去做官,喜欢游览名山,到了武夷山,茂先很喜欢它,于是就在这里安了家。曾经说:“我培植功德,虽然不被时人所采用,然而会给后世留下清香,我的子孙后代一定会在中原地区兴盛起来的。”叶茂先安葬在郝源,子孙于是都成为郝源人。

到了叶嘉这一代,他年轻时就注重培养好的气节品行。有人劝他练习武艺。他说:“我应该成为天下英武之人的精华,扛一支枪举一杆旗,哪里是我做的事呢?”于是游学并拜见陆羽先生,先生认为他与众不同,为他写下了记录他言行的文章,并流传于当时。皇上读了介绍叶嘉的文章,认为他很好,下令建安太守征召叶嘉,并提供驿站的车马送他到京城来。

太守开始派人查访叶嘉的住处,让人拿出皇帝的诏书给叶嘉看。叶嘉没出来,郡守亲自到山中,劝说他,才登车出发。皇帝看到了叶嘉,说:“我很久以前就听过你的大名,只是不了解你的真实情况,我一定要试试看。”于是就回头对大臣们说:“我看叶嘉外貌像铁一样,禀性刚劲,难以急用,必须用棰子不断敲打捣碎才可以。”就用话来吓唬叶嘉:“砧板斧子在你面前,锅鼎就在你的背后,将用来烹煮你,你觉得怎么样?”叶嘉情绪高昂地吐了一口气,说:“我只是住在深山密林的卑贱之人,有幸被您选用到这里,能够造福他人,即使粉身碎骨,我也不会推辞。”皇上听罢笑了,吩咐人把他作为有声望的人物来安排他,又让他掌管机要事务。

不久,皇上下令御史欧阳高、金紫光禄大夫郑当时、甘泉侯陈平三人,和叶嘉共事。欧阳高嫉妒叶嘉刚一做官就得宠,谋划着要排挤他。叶嘉虽然遭受羞辱,并因此而站起来,但容色并未改变。皇上为此责备欧阳高,爱怜叶嘉,看着他的脸色,过了好一会儿,说:“叶嘉确实是清白之士,他的清气飘然如白云。”于是邀请并设宴款待他。

过了一会儿,皇上高兴地咂了咂舌头,说:“起初我看到叶嘉时并没有多少好感,久久体味他的话,却特别让人珍爱,我的精神不知不觉就轻松而清醒了。《尚书》说‘敞开你的心扉,滋润我的心田’,说的就是叶嘉吧。”于是封叶嘉为钜合侯,位居尚书,并说:“尚书是专管我的喉舌的。”从此叶嘉更加受到皇上的宠爱。

后来因为在花园侍宴,皇帝饮用过量,叶嘉苦苦劝谏。皇帝很不高兴,说:“你专管我的喉舌,却用难听的话忤逆我,我怎么受得了呢。”就唾弃他,命令侍从把他打倒在地上。叶嘉严肃地说:“陛下一定要那人甜言蜜语口齿伶俐,这样才喜欢他吗?我说的话虽不好听,时间久了却有好处,陛下尝试一下,不就知道了吗?”皇上于是宽恕了叶嘉,然而也因此疏远了他。

叶嘉仕途不顺之后,就隐退回到福建中部。皇帝因为一个多月没有看到叶嘉,又在国事上操劳受累,神情倦怠思维困顿,很想念叶嘉。就下令把他召来,还像以前一样恩宠他。过了一年,叶嘉请求让他告老回乡,皇帝说:“钜合侯,对我可真是尽忠了。”就封赐爵位给他的儿子。又下令郡守选择他家族中品行优良的弟子,年年推荐给朝廷。

评论说:现在姓叶的分散在天下各地,他们都不喜欢住在城市里,只喜欢住在山中。住在福建中部的,是叶嘉的后代。天下姓叶的虽然很多,可是品德芳香被世人看重的,都比不上福建的。住在福建的叶姓人也很多,但住在郝源的一族是最好的。叶嘉以平民百姓的出身受到皇帝礼遇,被封为最高的侯的爵位,位居八大职位之列,可也说是相当荣耀了。可是他严肃耐心劝谏、尽力报效国家、不替自己考虑的品行,应该是有值得学习借鉴的地方的。

篇5:《叶嘉传》阅读答案

叶嘉传

(宋)苏轼

叶嘉①,闽人也。其先处上谷。曾祖茂先,养高不仕,好游名山,至武夷,悦之,遂家焉。尝曰:“吾植功种德,不为时采,然遗香后世,吾子孙必盛于中土。”茂先葬郝源,子孙遂为郝源民。

至嘉,少植节操。或劝之业武。曰:“吾当为天下英武之精,一枪一旗,岂吾事哉!”因而游见陆先生②,先生奇之,为著其行录,传于时。上读其行录而善之,敕建安太守召嘉,给传③遣诣京师。

郡守始令采访嘉所在,命赍书示之。嘉未就,亲至山中,为之劝驾,始行。天子见之,曰:“吾久饫卿名,但未知其实尔,我 试哉!”因顾谓侍臣曰:“视嘉容貌如铁,资质刚劲,难以遽用,必槌提顿挫之 可。”遂以言恐嘉曰:“砧斧在前,鼎镬在后,将以烹子,子视之如何?”嘉勃然吐气,曰:“臣山薮猥士,幸惟陛下采择至此,可以利生,虽粉身碎骨,臣不辞也。”上笑,命以名曹处之,又加枢要之务焉。

上敕御史欧阳高、金紫光禄大夫郑当时、甘泉侯陈平三人与之同事。欧阳疾嘉初进有宠,计欲倾之。嘉虽见侮,为之起立,颜色不变。上为责欧阳,怜嘉,视其颜色,久之,曰:“叶嘉真清白之士也。其气飘然,若浮云矣。”遂引而宴之。少顷,上鼓舌欣然,曰:“始吾见嘉,未甚好也,久味其言,殊令人爱,朕之精魄,不觉洒然而醒。《书》曰:启乃心,沃朕心。嘉 谓也。”于是封嘉钜合侯,位尚书,曰:“尚书,朕喉舌之任也。”由是宠爱日加。

后因侍宴苑中,上饮逾度,嘉辄苦谏。上不悦,曰:“卿司朕喉舌,而以苦辞逆我,余岂堪哉!”遂唾之,命左右仆于地。嘉正色曰:“陛下必欲甘辞利口然后爱耶?臣言虽苦,久则有效。陛下亦尝试之,岂不知乎!”上因含容之,然亦以是疏嘉。

嘉既不得志,退去闽中。上 不见嘉月余,劳于万机,神苶思困,颇思嘉。因命召至,遂恩遇如故。居一年,嘉告老,上曰:“钜合侯,其忠可谓尽矣。”遂得爵其子,又令郡守择其宗支之良者,每岁贡焉。

赞曰今叶氏散居天下皆不喜城邑惟乐山居氏于闽中者盖嘉之苗裔也天下叶氏虽多然风味德馨为世所贵皆不及闽。闽之居者又多,而郝源之族为甲。嘉以布衣遇天子,爵彻侯,位八座,可谓荣矣。然其正色苦谏,竭力许国,不为身计,盖有以取之。

(选自《东坡全集》,有删改)

【注】①叶嘉:叶之嘉者,指茶叶。②陆先生:陆羽,唐朝人,著《茶经》,被后人称为“茶圣”。③传:传车,驿站的车马。

11.对下列句子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或劝之业武 业:从事;以……为业 B.吾久饫卿名 饫:饱。指所闻已多

C.计欲倾之 倾:倾慕 D.神苶思困 苶:疲倦

12.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虚词,正确的一项是

①我 试哉 ②必槌提顿挫之 可

③嘉 谓也 ④上 不见嘉月余

A.其 以 之 乃 B.其 乃 之 以 C.以 乃 以 之 D.以 其 乃 之

13.下列对文中字体加粗句子的断句,正确的是

A.赞曰/今叶氏散居/天下皆不喜城邑/惟乐山居/氏于闽中者/盖嘉之苗裔也/天下叶氏虽多/然风味德馨为世/所贵皆不及闽

B.赞曰/今叶氏散居/天下皆不喜/城邑惟乐/山居氏于闽中者/盖嘉之苗裔也/天下叶氏虽多/然风味德馨/为世所贵/皆不及闽

C.赞曰/今叶氏散居天下/皆不喜城邑/惟乐山居/氏于闽中者/盖嘉之苗裔也/天下叶氏虽多/然风味德馨/为世所贵/皆不及闽

D.赞曰/今叶氏散居天下/皆不喜城邑/惟乐山居/氏于闽中者/盖嘉之苗裔也/天下叶氏虽多/然风味德馨为世/所贵皆不及闽

14.下列语句,全都直接表现叶嘉美德的一组是

①养高不仕,好游名山 ②容貌如铁,资质刚劲 ③粉身碎骨,臣不辞也

④为之起立,颜色不变 ⑤其气飘然,若浮云矣 ⑥劳于万机,神苶思困

A.①③ B.③④ C.④⑥ D.③⑤

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介绍了叶嘉的家世,他的原籍是福建,祖先曾居上谷,曾祖父茂先迁居武夷,死后葬在郝源,从此茂先的子孙都成了郝源人。

B.叶嘉出身布衣,从小树立气节操守。因品行出众被皇上征召入朝,在朝中他宠辱不惊,气度非凡,敢于直谏,忠心报国。

C.本文表面写人,实际写茶叶。通篇无一“茶”字,却又无处无茶,从茶的历史到茶的采摘、制作、品质、功效,其中蕴含着丰厚的茶文化内涵。

D.苏轼为叶嘉作传,目的在于表达自己对高洁刚正、恬淡飘然的品格的追求,同时也通过对叶嘉生平的叙述,劝诫人们对名利不必汲汲以求,而应功成身退。

16.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卿司朕喉舌,而以苦辞逆我,余岂堪哉!

(2)遂得爵其子,又令郡守择其宗支之良者,每岁贡焉。

【答案】

11.C C项,倾,排挤。

12.B B项,其,语气词,表一定;乃,才;“嘉之谓也”翻译为“说的就是叶嘉啊”,“之”是宾语前置的标志;以,介词,因为。

13.C

14.B

15.D

16.(1)你专管我的喉舌,却用难听的话忤逆我,我怎么受得了呢。

(2)就给他的儿子封赐爵位,又下令郡守选择他家族中品行优良的弟子,年年推荐给朝廷。

【解析】

13.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解答时,首先要根据上下文把握文句的大意,然后根据文言标志,如虚词、对话标志、对偶、排比、特殊句式等来断句,最后运用排除法,针对选项中不同的断句点分析、排除。对话标志:曰;虚词标志:者,也;根据语境,“不喜城邑”的对象是“叶氏”,不是“天下”;排除AB两项;“为……所”表被动,中间不应断开,排除D项。

14.本题考查筛选文中的信息的能力。根据题干的要求,“直接表现”,运用排除法选择答案。①是叶嘉曾祖的行为;②写叶嘉的容貌和禀性;⑤这是皇帝对叶嘉的赞美;⑥写出了皇帝对叶嘉的思念。

15.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D项,苏轼为叶嘉做传的目的主要是表达对叶嘉高洁刚正、恬淡飘然品格的赞美。

16.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翻译时,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实词要字字落实,注意文言句式的翻译。关键词:(1)司:管理,掌管;以,介词,用;逆:忤逆;堪:忍受(2)爵:名词作动词,赐予爵位;岁:每年;贡:推荐。

参考译文:

叶嘉,福建人。他的先人住在上谷。曾祖父叫茂先,修养高尚却不去做官,喜欢游览名山,到武夷山,很喜欢它,于是就在这里安了家。曾经说:“我在培植功德,虽然不一定被当时的人所采用,然而会给后世留下清香,我的子孙后代一定会在中原地区兴盛起来的,他们将来一定会享受到我所培植的功德的恩惠的。”叶茂先安葬在郝源,子孙于是都成为郝源人。

等到叶嘉这一代,年轻时就注重培养好的气节品行。有人劝他练习武艺。他说:“我应该作为天下英武之人的精华,扛一支枪举一杆旗哪里是我做的`事呢?”于是游学并拜见陆羽先生,先生认为他与众不同,为他写下了记录他特点的文章,并流传于后世。皇上读了介绍叶嘉的文章,认为他很好,下令建安太守征召叶嘉,并用传车送他到京城来。

太守开始派人查访叶嘉的住处,让拿出皇帝的诏书给叶嘉看。叶嘉没出来。郡守亲自到山中,劝说他,才登车出发。皇帝看到了叶嘉,说:“我很久以前就听过你的大名,只是不了解你的真实情况,我一定要试试看。”于是就回头对大臣们说:“看到叶嘉外貌像铁一样,禀性刚劲,难以急用,必须用棰子不断敲打捣碎才可以。”就用话来吓唬叶嘉:“砧板斧子在你面前,锅鼎就在你的背后,将要烹煮你,你觉得怎么样?”叶嘉激动地吐了一口气,说:“我只是住在深山密林的卑贱之人,有幸被你采摘到这里,能够造福他人,即使粉身碎骨,我也不会推辞。”皇上听罢笑了,把叶嘉安排到重要的部门,让他掌管机要事务。

皇上于是下令御史欧阳高、金紫光禄大夫郑当时、甘泉侯陈平三人,和叶嘉共事。欧阳高嫉妒叶嘉刚一做官就得宠,谋划着要排挤他。叶嘉虽然遭受羞辱并因此而站起来,但容色并未改变。皇上责备欧阳高,爱怜叶嘉,看着他的颜色,过了好一会儿,说:“叶嘉确实是清白之士,他的清气飘然如白云。”于是邀请他一起宴饮。过了一会儿,皇上高兴地哑了咂舌头,说:“刚才我看到叶嘉并没有多少好感,回味他的话,很是让人珍爱啊,我的精神不知不觉就轻松而清醒了。《尚书》说‘敞开你的心扉,滋润我的心田’,说的就是叶嘉啊。”于是封叶嘉为钜合侯,位居尚书,并说:“尚书是专管我的喉舌的。”从此叶嘉更加受到皇上的宠爱。

后来因为在花园侍宴,皇帝饮用过量,叶嘉苦苦劝谏。皇帝很不高兴,说:“你专管我的喉舌,却用难听的话忤逆我,我怎么受得了呢。”就唾弃他,命令侍从把他打倒在地上。叶嘉严肃地说:“陛下一定要那人甜言蜜语口齿伶俐,这样才喜欢他吗?我说的话虽不好听,时间久了却有好处,陛下尝试一下不就知道了吗?皇上于是宽恕了叶嘉,然而也因此疏远了他。

叶嘉仕途不顺之后,就隐退回到福建中部。皇帝因为一个多月没有看到叶嘉,又在国事上操劳受累,神情倦怠思维困顿,很想念叶嘉。就下令把他召来,还像以前一样恩宠他。过了一年,叶嘉请求让他告老回乡,皇帝说:“钜合侯,对我可真是尽忠了。”就给他的儿子封赐爵位,又下令郡守选择他家族中品行优良的弟子,年年推荐给朝廷。

评论说:现在姓叶的分散在天下各地,他们都不喜欢住在城县里,只喜欢住在山中。住在福建中部的,是叶嘉的后代。天下姓叶的虽然很多,可是品德芳香被世人看重的,都比不上福建的。住在福建的叶姓人也很多,但住在郝源的一族是最好的。叶嘉以平民百姓的出身受到皇帝礼遇,被封为最高的侯的爵位,位居八大职位之列,可也说是相当荣耀了。那么他正直的本色、苦苦劝谏的精神,尽心尽力报效国家、不替自己考虑的品行,那是有值得学习借鉴的地方。

篇6:叶嘉传阅读答案

苏 轼

叶嘉①,闽人也。其先处上谷。曾祖茂先,养高不仕,好游名山,至武夷,悦之,遂家焉。尝曰:吾植功种德,不为时采,然遗香后世,吾子孙必盛于中土。茂先葬郝源,子孙遂为郝源民。

至嘉,少植节操。或劝之业武。曰:吾当为天下英武之精,一枪一旗,岂吾事哉!因而游见陆先生②,先生奇之,为著其行录,传于时。上读其行录而善之,敕建安太守召嘉,给传③遣诣京师。

郡守始令采访嘉所在,命赍书示之。嘉未就,亲至山中,为之劝驾,始行登车。天子见之,曰:吾久饫④卿名,但未知其实尔,我其试哉!因顾谓侍臣曰:视嘉容貌如铁,资质刚劲,难以遽用,必槌提顿挫之乃可。遂以言恐嘉曰:砧斧在前,鼎镬在后,将以烹子,子视之如何?嘉勃然吐气,曰:臣山薮⑤猥士,幸惟陛下采择至此,可以利生,虽粉身碎骨,臣不辞也。上笑,命以名曹处之,又加枢要之务焉。

已而,上敕御史欧阳高、金紫光禄大夫郑当时、甘泉侯陈平三人与之同事。欧阳疾嘉初进有宠,计欲倾之。嘉虽见侮,为之起立,颜色不变。上为责欧阳,怜嘉,视其颜色,久之,曰:叶嘉真清白之士也。其气飘然,若浮云矣。遂引而宴之。

少选间,上鼓舌欣然,曰:始吾见嘉未甚好也久味其言殊令人爱朕之精魄不觉洒然而醒书曰启乃心沃朕心嘉之谓也。于是封嘉钜合侯,位尚书,曰:尚书,朕喉舌之任也。由是宠爱日加。

后因侍宴苑中,上饮逾度,嘉辄苦谏。上不悦,曰:卿司朕喉舌,而以苦辞逆我,余岂堪哉!遂唾之,命左右仆于地。嘉正色曰:陛下必欲甘辞利口然后爱耶?臣言虽苦,久则有效。陛下亦尝试之,岂不知乎!上因含容之,然亦以是疏嘉。

嘉既不得志,退去闽中。上以不见嘉月余,劳于万机,神苶⑥思困,颇思嘉。因命召至,遂恩遇如故。居一年,嘉告老,上曰:钜合侯,其忠可谓尽矣。遂得爵其子。又令郡守择其宗支之良者,每岁贡焉。

赞曰:今叶氏散居天下,皆不喜城邑,惟乐山居。氏于闽中者,盖嘉之苗裔也。天下叶氏虽夥,然风味德馨为世所贵,皆不及闽。闽之居者又多,而郝源之族为甲。嘉以布衣遇天子,爵彻侯,位八座,可谓荣矣。然其正色苦谏,竭力许国,不为身计,盖有以取之。

(选自《东坡全集》,有删改)

【注释】①〔叶嘉〕,叶之嘉者,指茶叶。②〔陆先生〕陆羽,唐朝人,著《茶经》,被后人称为茶圣。③〔传zhuàn〕传车,驿站的车马。④〔饫(yù)〕饱食,这里引申为听闻。⑤〔山薮〕深山密林。⑥〔苶 (niè)〕疲倦。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或劝之业武 业:从事,以为业

B.给传遣诣京师 给:供给,提供

C.嘉勃然吐气 勃:大怒,激怒

D.遂得爵其子 爵:封爵位,授以官爵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①其先处上谷 ②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B.①必槌提顿挫之乃可 ②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C.①上为责欧阳 ②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D.①上以不见嘉月余 ②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

7.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文章开篇介绍了叶嘉的家世,他的原籍是福建,祖先曾居上谷,曾祖父茂先迁居武夷,死后葬在郝源,从此茂先的子孙都成了郝源人。

B.叶嘉出身布衣,从小重视节操培养,胸怀大志,因品行出众被皇上征召入朝,在朝中他宠辱不惊,气度非凡,敢于直谏,忠心报国。

C.文章写的是茶叶,但通篇没有一个茶字,却又无处无茶,从茶的历史到茶的采摘、制作、品质、功效,其中蕴含着丰厚的茶文化内涵。

D.苏轼为叶嘉作传,目的在于表达自己对高洁刚正、恬淡飘然的品格的追求,同时也通过对叶嘉生平的叙述,劝诫人们对名利不必汲汲以求,而应功成身退。

8.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4分)

始 吾 见 嘉 未 甚 好 也 久 味 其 言 殊 令 人 爱 朕 之 精 魄 不 觉 洒 然 而醒 书 曰 启 乃 心 沃 朕 心 嘉 之 谓 也。

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先生奇之,为著其行录,传于时。(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卿司朕喉舌,而以苦辞逆我,余岂堪哉!(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然其正色苦谏,竭力许国,不为身计,盖有以取之。(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篇7:《叶嘉传》的阅读和答案

《叶嘉传》的阅读和答案

叶嘉,闽人也。其先处上谷。曾祖茂先,养高不仕,好游名山,至武夷,悦之,遂家焉。

至嘉,少植节操。或劝之业武。曰:吾当为天下英武之精,一枪一旗,岂吾事哉!因而游见陆先生①,先生奇之,为著其行录传于时。方汉帝嗜阅经史时,建安人为谒者侍上,上读其行录而善之,曰:吾独不得与此人同时哉!曰:臣邑人叶嘉,风味恬淡,清白可爱,颇负其名,有济世之才,虽羽知犹未详也。上惊,敕建安太守召嘉,给传遣诣京师。

天子见之,曰:吾久饫②卿名,但未知其实尔,我其试哉!因顾谓侍臣曰:视嘉容貌如铁,资质刚劲,难以遽用,必槌提顿挫之乃可。遂以言恐嘉曰:砧斧在前,鼎镬在后,将以烹子,子视之如何?嘉勃然吐气,曰:臣山薮③猥士,幸惟陛下采择至此,可以利生,虽粉身碎骨,臣不辞也。

少选间,上鼓舌欣然,曰:始吾见嘉未甚好也,久味其言,殊令人爱,朕之精魄,不觉洒然而醒。《书》曰:启乃心,沃朕心。嘉之谓也。于是封嘉为钜合侯,位尚书。曰:尚书,朕喉舌之任也。

后因侍宴苑中,上饮逾度,嘉辄若谏。上不悦曰卿司朕喉舌而以苦辞逆我余岂堪哉遂唾之命左右仆于地。

嘉既不得志,退去闽中。上以不见嘉月余。劳于万机,神 ④思困,颇思嘉。因命召至,恩遇如故。

居一年,嘉告老,上曰:钜合侯,其忠可谓尽矣。遂得爵其子。

赞曰:今叶氏散居天下,皆不喜城邑,惟乐山居。氏于闽中者,盖嘉之苗裔也。天下叶氏虽夥,然风味德馨为世所贵,皆不及闽。嘉以布衣遇天子,爵彻侯,位八座,可谓荣矣。然其正色苦谏,竭力许国,不为身计,盖有以取之。

(选自《东坡全集·叶嘉传》,有删改)

【注】①陆先生:陆羽,唐朝人,著《茶经》,被后人称为茶圣。 ②饫(yù):饱食,这里引申为听闻。 ③山薮:深山密林。 ④ (nǐ):疲困的样子。

1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至嘉,少植节操 植:培养

B.或劝之业武 业:从事,以为业[:**]

C.久味其言 味:体味

D.遂得爵其子 爵:爵位

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上以不见嘉月余 ②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

B.①为著其行录传于时 ②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C.①钜合侯,其忠可谓尽矣 ②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D.①必槌提顿挫之乃可 ②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19、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叶嘉出身平民百姓,从布衣而成为被皇帝赏识的官员,这和他的品行有关。

B.苏轼为叶嘉作传,目的在于表达个人对高洁刚正、恬淡飘然的品格的追求。

C.苏轼塑造了一个面目较黑、禀性刚劲、令人清醒的人物形象。

D.苏轼通过对叶嘉一生的遭遇的叙述,劝诫人们应当功成身退。

《东坡全集·叶嘉传》阅读答案及翻译译文

20、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上 不 悦 曰 卿 司 朕 喉 舌 而 以 苦 辞 逆 我 余 岂 堪 哉 遂 唾 之 命 左 右 仆 于 地。

2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因而游见陆先生,先生奇之,为著其行录传于时。(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砧斧在前,鼎镬在后,将以烹子,子视之如何?(3分)

参考答案:

17、D(爵:封爵位)

18、A(A、介词,因为。B、介词,替;介词,被。C、代词,他的;副词,一定。D、副词,才;副词,竟然。)

19、D(劝诫人们应当功成身退错)

20、上不悦/曰/卿司朕喉舌/而以苦辞逆我/余岂堪哉/遂唾之/命左右仆于地。

21、(1)于是游并去拜见陆羽先生,先生认为他很奇特,为他写了记录他的言行的文章,并流传于当时。(游1分,奇1分,句意通顺1分)

(2)砧板斧子在你面前,锅鼎就在你的背后,将要用它烹煮你,你觉得怎么样?(以1分,视1分,句意通顺1分)

参考译文:

叶嘉是福建人。他的先人住在上谷。曾祖父茂先,退隐不做官,喜欢游览名山,到武夷山后,很喜欢这里,于是便在这里安了家。

到叶嘉这一代,年轻时就注重培养好的气节操守。有人劝叶嘉练习武艺,他说:我应该是天下英俊勇武之人中的杰出人物,一支枪一杆旗哪里是我做的事呢?于是游并去拜见陆羽先生,先生认为他很奇特,为他写了记录他的言行的文章,并流传于当时。当时正好汉皇帝喜欢读经史,一个建安人做谒者侍奉皇上,皇帝读了介绍叶嘉的文章后认为他很好,说:我唯独不能同这个人处于同一时代啊!觐见的人说:我的同乡叶嘉,气质清净淡泊,品行纯洁,令人敬爱,很有名气,有治理天下的.才干,即使是陆羽也未详细地了解啊。皇上大惊,就下令建安太守召见叶嘉,用驿站的车马将他送到京城。

皇帝看到了叶嘉,说:我很久以前就听过你的大名,只是不了解你的真实情况,我一定要试试看!于是就看了看大臣们说:我看到叶嘉外貌像铁一样,禀性刚劲,难以急用,必须用棰子不断敲打捣碎才可以。就用话来吓唬叶嘉: 砧板斧子在你面前,锅鼎就在你的背后,将要烹煮你,你觉得怎么样?叶嘉突然吐了一口气,说:我只是住在深山密林的卑贱之人,有幸被陛下选用到这里,如果能够造福他人,即使粉身碎骨,我也不会推辞。

一会儿之后,皇帝高兴地咂了咂舌头,说:刚才我看到叶嘉并没有多大好感,回味他的话,让人珍爱啊,我的精神不知不觉就轻松而清醒了。《尚书》说敞开你的心扉,滋润我的心田,说的就是叶嘉啊。于是封叶嘉为钜合侯,位居尚书,并说:尚书是专管我的喉舌的。

后来因为在花园设宴,皇帝饮酒过量,叶嘉苦苦劝谏。皇帝很不高兴,说:你专管我的喉舌,却用难听的话忤逆我,我怎么受得了呢 于是就唾弃他,命令侍从把他打倒在地上。

叶嘉仕途不顺之后,就隐退到福建中部。皇帝因为一个多月没有看到叶嘉,又在国事上操劳受累,神情倦怠思维困顿,很想念叶嘉。就下令把他召来,还像以前一样恩宠他。

评论说:现在姓叶的分散在天下各地,他们都不喜欢住在城邑里,只喜欢住在山中。住在福建中部的,一般是是叶嘉的后代。天下姓叶的虽然很多,可是德行馨香被世人看重的,都比不上福建这里的。叶嘉以平民百姓的出身受到皇帝礼遇,被封为彻侯的爵位,位居八大职位的行列,可说是相当荣耀了。可是他正直的本色、苦苦劝谏的精神,尽心尽力报效国家、不替自己考虑的品行,那是很值得习的。

篇8:岳飞传文言文阅读题答案

岳飞传文言文阅读题答案

岳飞传

或问:“天下何时太平?”飞曰:“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师每休舍①,俄而课②将士注坡跳壕③,皆重铠以习之。卒有取民麻一缕以束刍④者,立斩以徇⑤。卒夜宿,民开门愿纳,无敢入者。军号“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卒有疾,躬为调药。诸将远戍,飞遣妻问劳⑥其家;死国者,则育其孤。凡有颁犒,均给军吏,秋毫不私。善以少击众。凡有所举,尽召诸统制⑦与谋,谋定而后战,故有胜无败。敌为之语曰:“撼山易,撼岳家军难。”每调军食,必蹙额⑧曰:“东南民力竭矣!”好贤礼士,恂恂如儒生,每辞官,必曰:“将士效力,飞何功之有?”

注释

①舍:驻扎休息。

②课:督促。

③注坡跳壕:从山坡上急驰而下,从壕沟低处向上跳。此处指练兵。

④束刍:捆扎喂牲口的草料。

⑤徇:示众。

⑥劳:慰劳。

⑦统制:武官名。

⑧蹙额:皱眉,表示忧虑。

阅读题目

1、⑴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字词。

①皆重铠以习之( ) ②死国者,则育其孤( )

③尽召诸统制与谋( ) ④恂恂如儒生( )

⑵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或王命急宣 / 或问:“天下何时太平?”

B、为天下唱 / 躬为调药

C、以咨诹善道 / 善以少击众

D、弗之怠 / 何功之有

2、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一处朗读停顿。(2分)

俄 而 课 将 士 注 坡 跳 壕

3、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⑴凡有颁犒,均给军吏,秋毫不私。

⑵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出师表》)

4、结合语段相关内容,谈谈你对岳飞其人的认识。(4分)

参考答案

1、⑴①穿上重重的铠甲 ②为……而死 ③全,都 ④小心谨慎的样子 ⑵B

2、俄 而 / 课 / 将 士 注 坡 跳 壕

3、⑴凡是有犒赏,都分给下属官吏,一点不占为己有。⑵升降官吏,评论人物,不应因在宫中或府中而异。

4、(1)治军有方:严明军纪(卒有取民麻一缕以束刍者,立斩以徇;卒夜宿,民开门愿纳,无敢入者)。爱护士卒:(遣妻问劳其家,凡有颁犒,均给军吏。卒有疾,躬为调药)。军事谋略:善以少击众。 谋而后战。礼贤下士,谦虚,不居功自傲:每辞官,必曰:“将士效力,飞何功之有?”

译文

有人问:“天下什么时候太平?”岳飞说:“文臣不喜欢钱财,武将不怕死,天下就太平了!”每当队伍驻扎休整,不久他就督促将士练兵,都穿上重重的铠甲来训练他们。士兵中有私拿老百姓一根绳子捆扎草料的,就立即斩首来示众。士兵晚上住宿,百姓开门希望他们进屋,没有人敢进去。当号令“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时,士兵有人生病,岳飞亲自为他配药。(对)远离家乡卫戍边疆的各位将领,派他(指岳飞)妻子慰问他(指戍将)的家人;(对)为国而死的将领,就养育他们的遗孤。凡是有犒赏,都分给下属官吏,一点不占为己有。(岳飞)擅长以少击多。凡是有进攻(之事),就召集所有的官员一起谋划,制定策略后再进攻,因此从未有过失败。敌人因此议论说:“摇动山容易,摇动岳家军难。”每次筹集军粮,(他)一定皱着眉说:“东南百姓民力枯竭了!”(岳飞)爱惜贤能,礼遇士人,谨慎谦和,极具儒将风度,每次辞谢升官,必定说:“将士效力,我有什么功劳呢?”

篇9:班超传文言文阅读题答案

范晔·班超传

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

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有口辩,而涉猎书传。

永平五年,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至洛阳。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日:“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左右皆笑之。超日:“小子安知壮士志哉?”久之,显宗问固:“卿弟安在?”固对:“为官写书,受直以养老母。”帝乃除超为兰台令史。

十六年,遣与从事郭恂俱使西城。

超到鄯善,鄯善王广奉超礼敬甚备,后忽更疏懈。超谓其官属日;“宁觉广礼意薄乎?此必有北虏使来,狐疑未知所从故也。明者睹未萌,况已著邪?”乃召侍胡诈之日:“匈奴使来数日,令安在乎?”侍胡惶恐,具服其状。超日:“不入虎穴,不得虎子。当今之计,独有因夜以火攻虏使,彼不知我多少,必大震怖,可殄尽也。灭此虏,则鄯善破胆,功成事立矣。”众日:“善。”初夜,遂将吏士往奔虏营。会天大风,超令十人持鼓藏虏舍后,约日:“见火然,皆当鸣鼓大呼。”余人悉持兵弩夹门而伏。超乃顺风纵火,前后鼓噪。虏众惊乱,超手格杀三人,吏兵斩其使及从士三十余级,余众百许人悉烧死。

超于是召鄯善王广,以虏使首示之,一固震怖。

(选自《后汉书·班梁列传》,有删节)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①不耻劳辱。

⑦见火然,皆当鸣鼓大呼。

(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 )

A徐令彪之少子也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B效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C为官写书,受直以养老母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D.超乃顺风纵火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3)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匈奴使来数日,今安在乎?

②余人悉持兵弩夹门而伏。

(4)按要求填空。(2分)

①班超“诈侍胡“约火攻…‘杀匈奴”等细节表现了他 一(成语)的性格特点。

②文中“小子安知壮士志哉?”的句意与司马迁<>

3.(1)①耻:认为……羞耻。(没有解释出意动的意思不得分)②然:通“燃”,燃烧。(指明通假字或直接解释皆可)(2)B I【解析】B项都是目的连词“来”。A项前一个是结构助词“的”;后一个是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C项前一个是介词“替”;后一个是介词,表被动。D项前一个是表顺承副词“就”,后一个是表转折副词“竞、竟然”。

(3)①匈奴的使者已经来了好几天了,现在在哪里?

②其余的人全都拿着兵器埋伏在门两旁。(意对即可)(4)①智勇双全(表现有勇有谋的其他成语亦可)②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翻译:

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县县令班彪的小儿子。(班超)做人有远大志向,不修饰小细节。然而他内心孝顺谨慎,在家中经常干辛劳的事,不以干劳苦低下的事为可耻。有口才,而且广泛阅读。

永平五年,兄长班固被朝廷征召做校书郎,班超与母亲跟随哥哥到洛阳去。家中贫困,经常被官府雇佣抄书籍来供养家中。长期劳累,曾经停下工作掷笔叹息道:“大丈夫没有别的志向与谋略,应当效仿傅介子、张骞,立功于边疆,来取得封侯的称号,怎么能一直从事在写字、磨墨中呢?”大家都笑他。班超说:“眼光短浅的人怎么知道壮士的志向呢?”

篇10:班彪传文言文阅读题答案

班彪传

班彪字叔皮,扶风安陵人也。祖况,成帝时为越骑校尉。父稚,哀帝时为广平太守。彪性沈重好古。年二十余,更始败,三辅大乱。时隗嚣拥众天水,彪乃避难从之。嚣问彪曰:“往者周亡,战国并争,天下分裂,数世然后定。意者从横之事复起于今乎?将承运迭兴,在于一人也?愿生试论之。”对曰:“周之废兴,与汉殊异。昔周爵五等,诸侯从政,本根既微,枝叶强大,故其末流有从横之事,势数然也。汉承秦制,改立郡县,主有专已之威,臣无百年之柄。至于成帝,假借外家,哀、平短祚,国嗣三绝,故王氏擅朝,因窃号位。危自上起,伤不及下,是以即真之后,天下莫不引领而叹。十余年间,中外搔扰,远近俱发,假号云合,咸称刘氏,不谋同辞。方今雄桀带州域者,皆无七国世业之资,而百姓讴吟,思仰汉德,已可知矣。”嚣曰:“生言周、汉之势可也;至于但见愚人习识刘氏姓号之故,而谓汉家复兴,疏矣。昔秦失其鹿,刘季逐而羁之,时人复知汉乎?”

彪既疾嚣言,又伤时方限,乃著《王命论》,欲以感之,而嚣终不寤,遂避地河西。河西大将军窦融以为从事,深敬待之,接以师友之道。彪乃为融画策事汉,总西河以拒隗嚣。及融征还京师,光武问曰:“所上章奏,谁与参之?”融对曰:“皆从事班彪所为。”帝雅闻彪才,因召入见,举司隶茂才,拜徐令,以病免。后数应三公之命,辄去。

彪既才高而好述作,遂专心史籍之间。彪复辟司徒玉况府。时,东宫初建,诸王国并开,而官属未备,师保多阙。彪上书奏,帝纳之。后察司徒廉为望都长,吏民爱之。建武三十年,年五十二,卒官。所著赋、论、书、记、奏事合九篇。

论曰:班彪以通儒上才倾侧危乱之间行不逾方言不失正仕不急进贞不违人敷文华以纬国典守贱薄而无闷容。何其守道恬淡之笃也。

(选自《后汉书·班彪列传》,有删节)

1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班彪以通儒上才/倾侧危乱之间/行不逾方/言不失正/仕不急进/贞不违人/敷文华以纬国典/守贱薄而无闷容

B. 班彪以通儒上/才倾侧危乱之间/行不逾方/言不失正/仕不急进/贞不违人/敷文华/以纬国典/守贱薄而无闷容

C. 班彪以通儒上/才倾侧危乱之间/行不逾方/言不失正/仕不急进/贞不违人/敷文华以纬国典/守贱薄而无闷容

D. 班彪以通儒上才/倾侧危乱之间/行不逾方/言不失正/仕不急进/贞不违人/敷文华/以纬国典/守贱薄而无闷容

1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三辅,西汉时本指治理京畿地区的三位官员,后指这三位官员管辖的地区。《张衡传》:“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隋唐以后简称“辅”。

B. 征、辟,指征召布衣出仕,与“察茂才”“举孝廉”一样,是自上而下选拨官吏的制度。

C. 哀帝的“哀”是公谥。公谥是古代帝王、诸侯、贵族、大臣、后妃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后,根据其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所给予的称号,用来褒扬死者。

D. 诸侯,古代中央政权分封的各国国君的统称,周代分公、侯、伯、子、男五等;汉朝分王、侯两等;周制,诸侯名义上须服从王室的政令,向王室朝贡、述职,服役,以及出兵勤王等。

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班彪痛恨隗嚣的狂言,感叹时局艰难,于是著一篇《王命论》用来感动隗嚣,可是隗嚣始终不觉悟,因此避走河西。

B. 后来窦融奉诏回京师,光武帝问他所上的奏章,是谁和他一起商议的,窦融据实禀报。皇帝早就听到班彪很有才干,于是召见班彪,举他作司隶茂才,叫他作徐州令,因病没有就位。

C. 班彪多次上书请奏,皇帝每次都采纳了。后来选司徒廉作望都长,得到官吏百姓的爱戴。

D. 班彪性格沉重,喜好古代文化。二十多岁时,正值更始败逃,京城附近大乱。

1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十余年间,中外搔扰,远近俱发,假号云合,咸称刘氏,不谋同辞。

(2) 河西大将军窦融以为从事,深敬待之,接以师友之道。彪乃为融画策事汉,总西河以拒隗嚣。

【答案】

13.A

14.B

15.C

16.(1) 十多年间,中外发生搔扰,远近都在行动,各自打着刘氏的旗号,会合响应,众口一词,不谋而同。

(2) 河西大将军窦融用他作从事,十分恭敬地待他,用师友之道接待。班彪就替窦融出谋划策,敬事汉朝,总领西河一带来抗拒隗嚣。

【解析】

13.本题主要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回答问题可以根据重要固定词语动词“上才”排除B、C,句中重要虚词“以”排除B、D 两项,最后得出答案是A。

点睛:断句时应注意“四要”。一、要通读全文,反复钻研,了解大意。二、要把握重点词语,考虑句子成分。三、要记住文言文的特殊句式,当断则断,不当断则不断。四、要熟练掌握虚词的用法,利用它作为断句的参考。

14.本题主要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B项,“都是自上而下选拔官员”错误,“举孝廉”是自下而上。

点睛:文学常识面广量大,需要考生平时做个有心人,多积累。积累可以采用分门别类记忆法,即在分类的基础上把某些有相同点的知识按一定顺序集中在一起强化记忆。可以以考点为分类标准,如:(1)时代国别,可以借鉴古代史书体例中的编年体和国别体的方法,按不同时代和不同国家来记忆。(2)风格流派,如“山水田园诗派”“边塞诗派”“婉约派”“豪放派”等。(3)地位评价,如“四大名著”“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等。(4)文章体裁,如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等。(5)题材人物,如《范进中举》《孔乙己》等都塑造了受封建科举制度迫害愚弄的旧知识分子形象。(6)作家作品,如苏轼的诗、词及文等。(7)字号称呼,如柳河东、杜拾遗、太史公等。

15.C项,“多次上奏,皇帝都”错误,原文只提他 “书奏上后,皇帝采纳了”。并没有说道“每次”“都”。

点睛:高考语文科考试大纲与大纲说明对此考点的要求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和“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这两点均是文言文阅读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它要求学生全面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内容,并对文章中所述的事件或所论述道理进行综合性分析、判断,进而推理概括评价。这种考查应用性、综合性强。考查时,一般涉及以下几点:(1)事件细节的表述;(2)整个事件的概括; (3)某件事发生的原因,发展所导致的结果;(4)某个人物的思想性格;(5)某个论点的依据;(6)对人物或事件的评述或争议等等。“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指对文中信息进行提炼和综合,对所述事件及其细节进行归纳,对主人公的品质进行推断,或对所说的道理进行综合的判断与推理,要求考生某个论点的根据、某个事件发生的原因、某种发展导致的结果等等。这种考查经常采用多角度提问的方式,要求考生作出较为全面的内容归纳和概括。“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指要求考生能够分析概括在叙述某一事件或说明某一道理时作者自己的看法,注意是指所读文章作者自己的看法,而不是单纯分析所述事件或所说道理本身的具体内容。文章中,作者的观点、看法、态度有时表现得直露而显明,有时却表现得含蓄而曲折,因而这类题的难度也往往较大。它要求考生从阅读材料中筛选出作者自己的看法,并进而进行较为准确的分析或概括。

16.翻译句子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字字落实,达到“信、达、雅”的标准。同时要注意实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的翻译;还要注意一些虚词,一些虚词,也有意义;再就是注意一些特殊句式的翻译也要到位。本题翻译时要注意下列关键词:“发”“假号”“辞”“以为”“寝”“乃”。

点睛:文言翻译最基本的方法:1、留: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书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古代专有名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2、补:补出省略成分。3、删:删去不译的词语。文言中凡是无实在意义,只表语气、停顿、补足音节和舒缓语气等的虚词,都可略去。4、换: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相应的古代词汇。5、调:调整倒装句句序,按现代汉语习惯句式将其调整过来。除了掌握以上的原则和方法,翻译时还必须有步骤:解词——串意——顺句。注:直译即逐字逐字地译。意译即译出大意即可。文言文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遇到比喻、借代、引申,直译不通时,用意译。

参考译文

班彪传,班彪,字叔皮,扶风安陵人。祖父班况,成帝时做过越骑校尉。父亲班稚,哀帝时做过广平太守。班彪性格沉重,喜好古代文化。二十多岁时,正值更始败逃,京城附近大乱。当时,隗嚣带领众人在天水起事,班彪跟着他避难。有一次,隗嚣问班彪道:“从前周朝灭亡,战国纷争,天下四分五裂,经过好几代才得安定。是合纵连横的事又将出现在今天呢,还是承受天命,在某一个人身上呢?望先生谈谈看法。”班彪答道:“周朝的废兴,与汉朝不同。从前周朝分爵为公、侯、伯、子、男五等,诸侯掌握自己的领地各自为政,正像一棵大树,本根很弱小,枝叶很茂盛,所以到了后来,出现合纵连横的事,是形势促使它那样。汉朝继承秦朝的制度,改封建为郡县制,国君有专制的权威,臣下无百年的大柄。到了成帝,假借外戚的势力,哀帝、平帝在位时间很短,三帝无子,所以王莽篡位,窃取国位年号。危险来自上边,伤害不及下面,因此,王莽真正篡位之后,天下人没有不伸着脖子在叹息。十多年间,中外发生搔扰,远近都在行动,各自打着刘氏的旗号,会合响应,众口一词,不谋而同。现在英雄豪杰统治各州县的,都没有像七国传统的资本,可百姓却异口同声,想念汉朝的恩德,发展趋势已经可想而知了。”隗嚣道“:先生分析周朝与汉朝的形势是对的;至于只看到愚蠢的百姓习惯刘氏姓号的缘故,而说汉家一定复兴,这就不见得了。从前秦朝失去天下,好比一只鹿逃走了,刘邦追鹿到了手,当时人又谁知有什么汉朝么?”班彪一方面痛恨隗嚣的狂言,一方面又感叹时局艰难,于是著一篇《王命论》,认为汉德是继承唐尧,有灵验的王符作证,王者登上宝座,不是凭欺诈能成功,想用这来感动隗嚣,可是隗嚣始终不觉悟,于是避走河西。河西大将军窦融用他作从事,十分恭敬地待他,用师友之道接待。班彪就替窦融出谋划策,敬事汉朝,总领西河一带来抗拒隗嚣。后来窦融奉诏回京师,光武帝问道:“你所上的奏章,是谁和你参谋?”窦融答道“:都是我的从事班彪做的。”皇帝一向听到班彪很有才干,于是召见班彪,举他作司隶茂才,叫他作徐州令,因病没有就位。后来几次应三公的命令,就去了。班彪既有高才又好写作,于是专心在史籍方面下功夫。彪又被征到司徒玉况府。当时太子的东宫刚建立,诸王国同时开辟,而官吏没有配齐,师保齐缺。班彪又上奏书,皇帝采纳了。后来选司徒廉作望都长,得到官吏百姓的爱戴。建武三十年(55),班彪年五十二,死在官位上。他所著的赋、论、书、记、奏事共九篇。

评论说:班彪身为博古通今的儒者和杰出的人才,置身于危难**之中,行为不逾越道义,言语不背离正轨,当官不急功近利,守志不背弃他人,写文章来治理国家,守着清贫的生活而没有闷闷不乐的神色,他坚守道义,恬静淡薄的志向是多么的坚定呀。

篇11:《东坡全集·叶嘉传》阅读试题

《东坡全集·叶嘉传》阅读试题

叶嘉,闽人也。其先处上谷。曾祖茂先,养高不仕,好游名山,至武夷,悦之,遂家焉。

至嘉,少植节操。或劝之业武。曰:“吾当为天下英武之精,一枪一旗,岂吾事哉!”因而游见陆先生①,先生奇之,为著其行录传于时。方汉帝嗜阅经史时,建安人为谒者侍上,上读其行录而善之,曰:“吾独不得与此人同时哉!”曰:“臣邑人叶嘉,风味恬淡,清白可爱,颇负其名,有济世之才,虽羽知犹未详也。”上惊,敕建安太守召嘉,给传遣诣京师。

天子见之,曰:“吾久饫②卿名,但未知其实尔,我其试哉!”因顾谓侍臣曰:“视嘉容貌如铁,资质刚劲,难以遽用,必槌提顿挫之乃可。”遂以言恐嘉曰:“砧斧在前,鼎镬在后,将以烹子,子视之如何?”嘉勃然吐气,曰:“臣山薮③猥士,幸惟陛下采择至此,可以利生,虽粉身碎骨,臣不辞也。”

少选间,上鼓舌欣然,曰:“始吾见嘉未甚好也,久味其言,殊令人爱,朕之精魄,不觉洒然而醒。《书》曰:‘启乃心,沃朕心。’嘉之谓也。”于是封嘉为钜合侯,位尚书。曰:“尚书,朕喉舌之任也。”

后因侍宴苑中,上饮逾度,嘉辄若谏。上不悦曰卿司朕喉舌而以苦辞逆我余岂堪哉遂唾之命左右仆于地。

嘉既不得志,退去闽中。上以不见嘉月余。劳于万机,神④思困,颇思嘉。因命召至,恩遇如故。

居一年,嘉告老,上曰:“钜合侯,其忠可谓尽矣。”遂得爵其子。

赞曰:今叶氏散居天下,皆不喜城邑,惟乐山居。氏于闽中者,盖嘉之苗裔也。天下叶氏虽夥,然风味德馨为世所贵,皆不及闽。嘉以布衣遇天子,爵彻侯,位八座,可谓荣矣。然其正色苦谏,竭力许国,不为身计,盖有以取之。

(选自《东坡全集·叶嘉传》,有删改)

【注】①陆先生:陆羽,唐朝人,著《茶经》,被后人称为“茶圣”。 ②饫(yù):饱食,这里引申为听闻。 ③山薮:深山密林。 ④(nǐ):疲困的样子。

1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至嘉,少植节操 植:培养

B.或劝之业武 业:从事,以为业[:**]

C.久味其言 味:体味

D.遂得爵其子 爵:爵位

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上以不见嘉月余 ②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

B.①为著其行录传于时 ②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C.①钜合侯,其忠可谓尽矣 ②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D.①必槌提顿挫之乃可 ②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19、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叶嘉出身平民百姓,从布衣而成为被皇帝赏识的官员,这和他的品行有关。

B.苏轼为叶嘉作传,目的在于表达个人对高洁刚正、恬淡飘然的品格的追求。

C.苏轼塑造了一个面目较黑、禀性刚劲、令人清醒的人物形象。

D.苏轼通过对叶嘉一生的遭遇的叙述,劝诫人们应当功成身退。

20、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上 不 悦 曰 卿 司 朕 喉 舌 而 以 苦 辞 逆 我 余 岂 堪 哉 遂 唾 之 命 左 右 仆 于 地。

2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因而游见陆先生,先生奇之,为著其行录传于时。(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砧斧在前,鼎镬在后,将以烹子,子视之如何?(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篇12:《王嘉传阅读答案》文言文阅读附答案及译文

《王嘉传阅读答案》文言文阅读附答案及译文

王嘉字子年,陇西安阳人也。轻举止,丑形貌,外若不足,而聪睿内明。滑稽好语笑,不食五谷,不衣美丽,清虚服气,不与世人交游。隐于东阳谷,凿崖穴居,弟子受业者数百人,亦皆穴处。

石季龙之末,弃其徒众,至长安,潜隐于终南山,结庵庐而止。门人闻而复随之,乃迁于倒兽山。苻坚累征不起,公侯已下咸躬往参诣,好尚之士无不师宗之。问其当世事者,皆随问而对。好为譬喻,状如戏调;言未然之事,辞如谶记,当时鲜能晓之,事过皆验。

坚将南征,遣使者问之。嘉曰:“金刚火强。”乃乘使者马正衣冠徐徐东行数百步而策马驰反脱衣服弃冠履而归下马踞床一无所言。使者还告,坚不悟,复遣问之,曰:“吾世祚云何?”嘉曰:“未央。”咸以为吉。明年癸未,败于淮南,所谓未年而有殃也。人侯之者,至心则见之,不至心则隐形不见。衣服在架,履杖犹存,或欲取其衣者,终不及,企而取之,衣架逾高,而屋亦不大,覆杖诸物亦如之。

姚苌之入长安,礼嘉如苻坚故事,逼以自随,每事谘之。苌既与苻登相持,问嘉曰:“吾得杀苻登定天下不?”嘉曰:“略得之。”苌怒曰:“得当云得,何略之有!”遂斩之。先此,释道安谓嘉曰:“世故方殷,可以行矣。”嘉答曰“卿其先行,吾负债未果去。”俄而道安亡,至是而嘉戮死,所谓“负债”者也。苻登闻嘉死,设坛哭之,赠太师,谥曰文。及苌死,苌子兴字子略方杀登,“略得”之谓也。嘉之死日,人有陇上见之。其所造《牵三歌谶》,事过皆验,累世犹传之。又著《拾遗录》十卷,其记事多诡怪,今行于世。

(选自《晋书》,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轻举止,丑形貌,外若不足轻:轻视

B.好为譬喻,状如戏调好:喜欢

C.卿其先行,吾负债未果去果:实现,完成

D.当时鲜能晓之鲜:少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乃迁于倒兽山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B.问其当世事者而莫得其涯

C.门人闻而复随之项王按剑而跽

D.嘉之死日邻之厚,君之薄也?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嘉这个人,其貌不扬而幽默内秀,孤立于世而精通事世,料事如神而又不明说事情结局,是一个创作了志怪小说的隐士。

B.苻坚南征之前,两次派使者向王嘉询问吉凶,王嘉用语言和行动向使者表达自己的预言,可是使者和苻坚都没能明白他的真意。

C.姚苌进入长安以后不久便开始与苻坚争权,遇到事情就要向王嘉征询意见,但因王嘉说的不符合自己的心意,心生恼怒杀了王嘉。

D.王嘉先隐居东阳谷,后至长安,隐居终南山,最后迁于倒兽山。或凿崖穴居,或结庵庐而止,都有弟子门人随之穴处,受业学习。

4.用“/”给文中划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乃乘使者马正衣冠徐徐东行数百步而策马驰反脱衣服弃冠履而归下马踞床一无所言。

5.把文中画线的文字译成现代汉语。(7分)

(1)苻坚累征不起,公侯已下咸躬往参诣,好尚之士无不师宗之。(4分)

(2)其所造《牵三歌谶》,事过皆验,累世犹传之。(3分)

1.A(3分)

【解析】:轻,轻佻,轻浮。

2.D(3分)

【解析】:A副词,表示时间的紧相衔接,可译为“就”;表示两事情相悖或事出意外,可译为“却,竟”。B代词,他;代词它的。C连词,表顺承;连词,表修饰。D结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3.D(3分)

【解析】:文中并未交代王嘉“迁于倒兽山”时有没有弟子门人追随。

4.

答案:乃乘使者马/正衣冠/徐徐东行数百步/而策马驰反/脱衣服/弃冠履而归/下马踞床/一无所言。(3分)

【解析】:解答文言断句题,要依据对文意的理解明确句意;同时还要借助文言虚词,特别是句首语气词.句末语气词等来判断;还可以参照文言句式的特点来判断。本句说的是王嘉的一系列动作,比较紧凑,可根据“正”.“脱”“弃”“下”等动词加以判断。

5.(1)苻坚多次征召,他总不应征,公侯以下的朝官全都去亲自拜会,好学之士无不推崇他为宗师。(“起”“躬”“参诣”各1分,句子顺畅.大意正确1分)

(2)他所写的《牵三歌谶》一书中的事情过后都能够应验,历时几代还在流传。(“验”“累世”各1分,句子顺畅.大意正确1分)

译文:

王嘉字子年,陇西安阳人。他举止轻浮,形貌丑陋,外表像是无用之辈,而内心聪敏明慧,喜好滑稽谈笑,不吃五谷,不穿艳丽的`衣服,置身清虚之中服气养性,不与世人交游。隐居在东阳谷,凿崖为洞穴居住。数百名受业学习的弟子,也全部进入洞穴居住。

石季龙末年,王嘉丢开他的众弟子,只身来到长安,在终南山潜隐,居住在自己盖的草庵之中。他

的门人听说了,又随之前来,他又迁入倒兽山中。苻坚多次征召,他总不应征,公侯以下的朝官全都去亲自拜会,好学之士无不推崇他为宗师。人们向他询问当今之事,都随口而答。很喜欢运用比喻,其情其状如同在调戏人们一般;预言未来要发生的事,辞意隐晦,当时很难知道究竟,但事后都一一应验如神。

苻坚准备南征,派使者向他询问吉凶。王嘉说:“金刚火强。”说完便跨上使者的马,端正衣帽,慢慢向东走出数百步,然后策马返回,脱掉衣帽,丢掉鞋帽而归。下马之后盘坐在床上,一言不发。使者回来后据实相告,苻坚不能悟解,又派人前来问他,说:“我们的国运如何?”王嘉说:“未央。”大家都以为是吉利。第二年是癸未年,苻坚在淮南被打得大败,这就是王嘉所说的未年有灾殃的印证。拜候他的人如果心诚,他就出见,心不诚就隐形不见,只见他的衣帽挂在衣架上,手杖仍在原处。如果有人想取他的衣服,始终够不着,伸长手臂去取,衣架会变得更高,鞋杖各物也是如此。

姚苌进入长安以后,礼遇王嘉像从前苻坚一样,并逼着王嘉跟随他,每件事情都要向他征询。姚苌不久便开始与苻登争权,问王嘉说:“我能杀掉苻登平定天下吗?”王嘉说:“略得之。”姚苌恼怒了,说:“得就说得,哪里有什么略呢?”于是就杀了王嘉。这以前,释道安对王嘉说:“世事正沸腾暄扰,可以走了。”王嘉回答说:“你先走吧,我欠的债还未还清,还不便离去。”不久,释道安就死了,到这时王嘉被杀,就是前面所说的“欠债”。苻登听说王嘉的死讯后,设坛哭祭,赠号太师,谥号“文”。姚苌死后,他的儿子姚兴字子略杀了苻登,这便是王嘉所说的“略得”的意思。王嘉死的那一天,有人在陇上看见过他。他所写的《牵三歌谶》一书,事情过后都能够应验,历时几代还在流传。又著有《拾遗录》十卷,所记载的事迹大多荒诞诡怪,直到如今,仍旧风行于世。

★ 文言文阅读题答案及解析

★ 陆九龄传文言文阅读答案

★ 司马穰苴传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翻译

★ 梁书陶弘景传的语文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

★ 王鼎传的语文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

★ 《嘉祐集》文言文阅读练习与答案

★ 李仕鲁传 文言文阅读题答案及原文翻译

★ 吴起者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

★ 《三国志》文言文阅读题答案及译文

★ 郑絪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