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卫生医生个人工作总结
公共卫生医生个人工作总结
总结就是把一个时间段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及得到的经验和教训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结的书面材料,它能够使头脑更加清醒,目标更加明确,为此要我们写一份总结。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总结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公共卫生医生个人工作总结,欢迎阅读与收藏。
公共卫生医生个人工作总结1卫生事业是政府实行一定福利政策的社会公益事业,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人享有卫生保健,全民健康素质的提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是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为全面落实县政府今后五年工作规划和《xx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计划》中提出的卫生工作目标任务,加快我县卫生改革与发展的步伐,不断提高城乡居民健康水平,现结合实际制定《桂阳县卫生事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
一、规划背景及卫生发展现状
(一)社会经济现状。
xx县辖39个乡镇,503个行政村,5024个村民小组,面积2994平方公里,总人口79.3万,其中农业人口64.1万。20xx年全县完成生产总值53.41亿元,财政收入4.56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024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116元。
(二)居民健康现状。
1、居民健康主要指标:20xx年全县居民平均期望寿命73.4岁,孕产妇死亡率35.23/10万,新生儿死亡率8.92‰,传染病发病率158.96/10万。
2、“十五”期间,急、慢性,传染病仍是威胁我县居民健康的重要因素。20xx年,我县共报告甲乙类传染病14种,1259例,死亡9例,死亡率为1.14/10万。传染病发病率居前6位的疾病依次是肺结核、痢疾、病毒性肝炎、伤寒副伤寒、麻疹、淋病,这6种传染病发病数占传染病发病总数的97.14。
艾滋病防治形势严峻,20xx年我县发现新增HIV感染者1例。病毒性肝炎发病率上升迅猛,20xx年共发现病毒性肝炎157例,发病率为19.82/10万,比去年上升了32.11。肺结核病出现上升趋势,20xx年共发现肺结核病例579例,居传染病发病率第一位。
3、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成为影响我市居民健康的主要因素。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老龄化加快,居民健康意识滞后,运动不足、吸烟、酗酒、生活不规律等不健康生活方式未被有效遏制,心理健康和合理营养等问题未受到足够重视,导致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发病增加。
(三)卫生资源现状。
1、卫生机构:20xx年底,全县共有医疗卫生机构574所,其中县属医疗卫生单位5所,乡镇(中心)卫生院39所,省市驻桂厂矿医院2所,民营医院4所,村卫生室484所,个体诊所40所。
2、卫生人力:全县卫生系统在职人员1669人,其中卫技人员1398人,占总人数的84.44。执业医生456人,执业助理医师462人,每千人拥有医生数1.16人;注册护士486人,每千人拥有护士0.61人;药剂、检验等其他卫生技术人员264人。具备高级职称16人,中级职称287人。医院床位:20xx年底,全县共有病床1148张,每千人拥有床位1.5张。
3、房屋设备:全县医疗卫生单位房屋总面积161341m2,业务用房77608m2。目前,全县医疗设备3948.17万元,万元以上设备共有236台件,其中50万元以下的226台件,50-100万件9台件,100万元以上3台。大型医疗设备中,X线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装置(CT)3台,彩超3台。至20xx年底,全县各医疗卫生单位总资产为14157.23万元。
4、卫生事业经费:20xx年,全县财政对卫生投入643.19万元,其中卫生事业费615万元,中医事业费28万元。卫生事业费中,医院经费40万元,占6.5;防治防疫经费99.36万元,占16.15;妇幼保健经费57.45万元,占9.34;乡镇卫生院经费370万元,占60.14;其它卫生经费48.38万元,占7.86。
二、“十五”计划期间的发展情况
(一)主要成效
“十五”期间是我县卫生事业发展很快的一个历史时期,全县卫生系统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抢抓机遇,求实创新,开拓进取,团结拼博,深化改革,完善卫生服务,促进了全县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初步建立了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基本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的卫生服务体系。“十五”计划确定的目标基本实现。全县卫生事业呈现出崭新面貌。20xx年、20xx年、20xx年、20xx年获市卫生工作目标管理考核第一名;先后被评为“全国初级卫生保健先进县”、“全国消灭脊髓灰质炎先进县”、“湖南省消除碘缺乏病危害合格县”、“省级妇幼项目合格县”、“湖南省农村中医建设先进县”、“湖南省‘三个代表’学教工作先进集体”、“湖南省抗击‘非典’先进基层党组织”、“湖南省公益形象示范单位”等荣誉。
1、强化了农村卫生工作管理。
(1)积极探索乡镇卫
生院内部运行机制改革。20xx年,我县率先推行“动产融资,不动产有偿使用”的乡镇卫生院内部运行机制改革,经过运行,全县乡镇卫生院总资产增加了500余万元,确保了国有资产的增值,干部职工的平均工资有所增加。省人事厅、省卫生厅将我县这一改革称为“桂阳模式”,并向全省进行了推介。(2)进一步夯实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十五”期间,加大了对农村卫生院基础设施建设,每年投入100余万元,用于乡镇卫生院的人才、房屋、设备建设。20xx年,开展了以县疾控中心、县人民医院传染病区和太和、洋市中心卫生院为重点的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总投资达1000余万元;20xx年,将完成24所乡镇卫生院国债项目建设工作,总投资达397万元,其中国债资金290万元,大大改善了我县医疗机构的基础设施和医疗环境。进一步完善了全县乡镇卫生院整体服务功能。
2、顺利开展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
20xx年2月,省委、省政府确定我县为全省首批5个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县之一,我县积极开展工作,20xx年、20xx年、20xx年全县参加合作医疗农民分别达16.9万人、23.3万人、45.5万人,覆盖率分别为25、34.7、71。自20xx年7月1日以来,参加合作医疗的农民到各级定点医疗机构住院12813人次,兑付补助金额860.66万元。有效缓解了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得到广大群众的拥护和欢迎。
3、预防保健工作质量得到提升,卫生监督执法工作不断加强。
认真贯彻执行《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条例》,通过严格疫情报告制度,加强疫情监测,及时处理疫情疫点等措施,扎实抓好了传染病的管理,最大限度地控制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传染病总发病率逐年降低,无甲类传染病发生和流行,特别是20xx年,我国暴发非典疫情,我县迅速成立了指挥部,制定了工作预案,组建了机动队,开展了一系列工作,采取了切实可行的措施,确保我县未发生非典疫情,取得了重大胜利。加强了食品卫生和公共场所卫生监督监测工作。开展了执业卫生执法工作。同时,严格按照《母婴保健法》开展了妇幼保健工作,妇幼保健两大系统管理得到进一步巩固和提高。
4、医政、无偿献血及卫生协会工作进一步加强。
各医疗卫生单位加强了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工作,明确了职责,加强了医务人员的业务学习,不断提高了医务人员业务水平和防范意识,严防医疗事故发生。加强了对红会、无偿献血工作的领导,如质如量完成了无偿献血任务。20xx年,召开了全县农村卫生协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健全了卫协会机构,举办了乡村医生培训班,组织开展了乡村医生执业注册考试,进一步提高了村级卫生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
我县卫生资源总体人均拥有量不高、分布不平衡、结构不合理。卫生人力、床位、设备等卫生资源70集中在县城,农村卫生资源相对不足,基层乡镇卫生院设备落后,卫生队伍学历结构偏低,技术水平低,服务设施不健全,“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络有待进一步完善。
2、整体科技实力不强,专业技术人才断层。
自20xx年大中专毕业生停止分配后,乡镇卫生院基本上未进过专业技术人员,而现有的专业技术人员有的达到退休年龄已退休,部分技术较好的纷纷往上调或流出,造成大部分乡镇卫生院专技人员断层,出现青黄不接的现象。据20xx年统计,目前乡镇卫生院共欠临床、护理、影像、药学、放射、财会等专业人员78人,其别是护理和影像专业人员欠缺严重,同时,县级医疗机构人力资源结构性矛盾突出,拔尖人才不足,卫生管理人员水平有待提高,医、教、研一体化的高科技创新体系尚未形成,医药卫生科技整体实力不强,优势学科不多,医药卫生科研成果转化滞后,效益不高,卫生科技与我县经济和社会发展不相适应。制约了卫生事业的发展。
3、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投入不足。
按卫生部、省卫生厅下发的有关文件,明确规定了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卫生监督体系和妇幼保健体系建设的标准及其职责职能,规范了各级政府的责任,要求各级政府按照标准安排公共卫生服务机构的人员编制和工作经费、人员经费、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经费。我县原卫生防疫站核定人员编制50人,县妇幼保健院核定人员编制70人,20xx年县疾病预防体制和卫生监督体制改革后,三个单位的人员编制总数核减35人,人员经费减少一半,给公共卫生管理工作的开展带来了很大困难,严重制约我县公共卫生体系建设。
4、卫生事业经费投入不足。
县财政卫生事业经费缺口大,严重影响了卫生工作的开展。按国家有关政策规定,卫生事业经费应占全县财政总支出的8,而现在我县的卫生事业费仅占财政总支出的1.9,按20xx年卫生经费补偿政策,卫生系统补偿经费原安排1134.45万元。而县财政实际拨付卫生事业经费到位623.08万元,经费缺口大。由于财政补助相对不足,而在职人员经费、医疗机构发展建设经费等,只能靠医疗机构“创收”解决,导致医疗服务价格的扭曲,加大了国家、社会和个人医疗费用负担,使卫生总费用居高不下,严重影响了卫生事业的'正常发展。
5、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困难较大。
一是群众互助意识较差;二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的长效机制未建立,乡镇筹资工作量大;三是乡镇合作医疗管理机构人员编制、工作经费难保证。
三、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
在“十一五”规划期间,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社会主义科学发展观,以人人享有卫生保健、不断提高人民健康素质为目标,以农村卫生、社区卫生、疾病控制和公共卫生服务等为重点,贯彻新时期卫生工作方针,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统筹规划和合理配置卫生资源,改进医疗卫生条件,提高卫生服务能力,建立起符合桂阳县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健康需求的持续、协调发展的卫生体系,为构建和谐新社会做出应有贡献。在这一指导思想下必须坚持的主要原则是:按照区域覆盖、合理布局、方便就医、资源共享、高效利用的原则,通过规划总量,调整存量,优化增量,提高质量,保证重点项目和优先领域的投入,充分提高卫生资源的利用率和卫生服务绩效。加大农村卫生的投入,进一步缩小城镇和农村卫生条件的差距,大力发展城乡社区卫生服务。
(二)总/!/体目标和主要指标
1、总体目标。
从我县县情出发,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总体目标为主线,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目标,逐步建立起一个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人民健
康需求的医疗服务、预防保健、疾病控制和卫生监督执法体制,建立起一个经济类型多元化、服务形式多样化、卫生队伍专业化的医疗管理体制,逐步形成医疗机构多种类型并存,相互补充,公平竞争,有序发展的卫生事业新格局。到20xx年,使我县医疗卫生服务和居民主要健康指标达到全市内领先水平。2、主要指标。
⑴健康教育覆盖率达95以上,居民健康教育知识知晓率城市达95,农村达75以上;
⑵孕产妇死亡率≤35/10万;
⑶婴儿死亡率≤15‰;
⑷孕产妇系统管理率达95,住院分娩率达90以上。
⑸儿童系统管理率达90以上。
⑹甲、乙类传染病总发病率≤140/10万。
⑺儿童建卡、建证率达100,“五苗”单苗接种率达95以上,“五苗”全程合格接种率达90以上。
⑻传染性肺结核病患者的督导覆盖率及规范治疗率达95;治愈率达到90。
⑼每千人口医生人员数1.8人。
⑽每千人口床位数2张。
⑾人均期望寿命达74岁。
⑿疫情报告漏报率控制在5以内;
⒀食品卫生监测合格率达到90;
⒁卫生监督覆盖率城区达到95,村镇达到90以上;
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80以上;
(三)重点发展领域和主要任务
1、医疗救治体系。
依据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和医疗市场供需趋势,逐步完善城乡整体医疗网络。把县城区建成为集综合性医院、专科医院、民营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主体的卫生服务网络中心;进一步完善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使其成为集医疗、预防、保健为一体的综合服务网。
(1)综合医院及专科医院建设
县城区以县人民医院为依托,逐步建立起设施完善、管理现代、服务一流、具有市内领先水平的现代化医疗中心,成为我县乃至我市医疗、教学、科研基地。“十一五”期间,重点加强县人民医院门诊大楼、外科住院大楼的建设,同时,打造口腔科、神经外科等拳头科室,积极争取项目,引进资金,更新设备,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加强传染病区建设,逐步建成全县法定传染病治疗中心。构建符合桂阳未来发展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使桂阳县人民医院成为县的医疗急救中心。
(2)中医中药建设
认真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条例》,突出中医特色,加强中医医疗机构内涵建设,培植建设一批市级重点中医专科,重点打造骨伤科、颅脑外科等专科特色。加大优秀中医临床专家培养力度,造就一批继承型、中西型结合型、外向型的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加大中医事业的投入,进一步加强中医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巩固完善中医药服务网络,突出中医药特色优势;积极争取利用国债及省补助资金,“十一五”期间重点完成县中医院住院楼的改建,加快中医院的建设,加强民族医学的发展。
(3)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建设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履行城市社区内健康教育、防病、保健、治疗、康复等职能的服务机构,是实施各项具体公共卫生工作的载体,是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网底,我县“十一五”期间要建立健全与城镇社区建设及人民群众的卫生需求相适应的、布局合理、经济有序,直接面向群众、面向家庭,集基本医疗、预防、保健、康复、计划生育、健康教育服务为一体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以社区为基本单位,每个社区设一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1万居民配备2名全科医生,保证城镇社区卫生覆盖率要达到100,逐步实现小病不出社区,大病进医院的新型医疗模式。
(4)农村卫生机构建设
对农村卫生机构建设,要明确目标,搞好规划,突出重点,加快建设步伐,要以村卫生室为基础,以乡镇卫生院为重点,抓紧建立健全农村医疗卫生体系网络。要积极争取项目建设好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同时,要进一步整合农村医疗卫生资源,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工作的新思路、新办法;确保20xx年初级卫生保健各项工作指标达标。要统筹城乡发展,加大对农村卫生事业的投入,对乡镇卫生院履行公共卫生职能所需的人员和经费,要予以充分保障;加强农村医疗卫生队伍建设,加强人才培养,增强业务素质,提高服务质量;积极利用国家政策,争取国债项目,加强乡镇卫生院基础设施建设,更新设备,扩展业务,保障农民基本医疗服务需要。
(5)医疗急救
加强县120医疗救援指挥中心建设和发展,到20xx年,逐步完成由“院前指挥型”到“院前急救型”的过渡。我县将先依托县人民医院,建设120指挥中心,积极创造条件,设置120指挥中心。通过120指挥中心整合资源,激活优势,逐步建成适合我县实情、覆盖城乡、功能完善、反应灵敏、运转协调、持续发展的应急医疗救治体系。
2、疾病预防控制体系。
在20xx年至20xx年期间,将进一步加强县、乡、村三级预防保健网络的建设,制定《县乡村防保一体化管理办法》,健全乡村级防保队伍,使县、乡、村三级网络保持畅通、高效。以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建设为契机,加强和规范儿童计划免疫工作,切实降低计划免疫相关传染病的发病率,以乡镇为单位,12月龄儿童“五苗”接种率达95以上,AFP病例报告发病率在1/10万以上,做好人员、资金、物资和技术“四个到位”。
认真贯彻落实《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条例》,强化各类疫情及其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能力;进一步降低传染病总发病率,提高疫情报告灵敏性和准确性,把疫情报告漏报率控制在5以内;进一步加强重点传染病的防治,建立健全以霍乱为重点的腹泻病监测防治网络,重点加强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和人间禽流感等重点疾病的监控;贯彻落实《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到“十一五”末,加大对艾滋病工作的防治力度,按照桂阳县防治艾滋病长期规划,加强机构建设,增加财政投入,提高专业人员素质,加强对重点易感染人群的监测工作,探索对高危人群的行为干预工作,广泛开展全民防治艾滋病宣传教育工作;继续推进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以县为单位,使全市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的覆盖率达到90,初治涂阳肺结核病人发现率达70,涂阳病人治愈率达到85;加强碘缺乏病、地氟病的防治和控制工作,加强流动人群疟疾监测工作,防止暴发流行,巩固我市基本消除疟疾成果。
3、卫生监督体系。
进一步完善卫生监督体制改革成果,在“十一五”期间,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和政事分开、综合执法、依法行政的要求,以整合资源、加大投入、改善条件为手段,以基础设施建设和执法装备建设为重点,逐步建立职责明确、行为规范、结构合理、运转协调、程序明晰、执法有力、办事高效的卫生监督新体系。充分利用现有卫生监督队伍,加强对突发事件应急处理中涉及到的疫情报告、传染源隔离、医院消毒、饮用水、食品卫生安全、劳动卫生、放射卫生、学校卫生等工作的卫生监督能力建设,提高执法效率,加大执法力度,加强卫生监督信息省内外横向和纵向的联系,保证一旦启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相关被监督部门能积极配合,各项防治措施能顺利实施。“十一五”期间,要保障我县食品卫生监测合格率达到90以上,监督覆盖率城区达到95,村以上达到90,学校食堂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达100,餐饮业及其他食品卫生经营单位达量化管理达90以上,卫生从业人员体检率
达到100,食品卫生行业卫生许可证办证率达到100。为加强各乡镇、村级的卫生执法工作,20xx年前乡镇中心卫生院完成卫生监督分所的建立。各乡镇承担本辖区内的卫生执法职能,确保卫生监督执法覆盖率达100.4、妇幼保健机构建设。
按照国家妇幼保健机构建设要求和标准,加强妇幼保健体系建设,在“十一五”期间,建立和完善覆盖城乡,集妇幼卫生监测与技术服务于一体的,能够承担保护妇女儿童健康,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任务的三级妇幼保健服务体系。建立健全高危孕产妇、高危儿童救护机制和贫困孕产妇救助机制,努力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幼儿死亡率。进一步加强妇幼保健服务网络建设,将各级妇幼保健机构建设纳入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统一规划,保障经费的投入。积极争取国家开发银行贷款,建设好妇幼保健门诊大楼和保健中心大楼,完善服务设施,提高服务质量。进一步加强对妇幼保健人员的技术培训,努力提高各级妇幼保健人员的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坚决取消家庭接生,加强乡镇卫生院产科建设,积极探索村级妇幼保健队伍建设和管理的新形式,全面实现妇幼保健各项工作指标。
5、卫生信息建设。
建设具有现代技术的、准确、高效的卫生管理信息系统。进一步加强卫生系统网络建设,实现与各医疗卫生单位的网络直连,为卫生科技人员提供医学信息等各种信息服务;完善卫生服务信息定期制度,选择部分病人关心的,能体现医院实际工作情况的指标,定期或不定期通过新闻媒体对外公布,保障病人的知情权。
6、卫生人才培养。
积极探索卫生人才教育管理长效机制,强化理论武装,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加大专业知识培养力度,力争在“十一五”期间,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研究生学历占专业技术人员总数1,本科学历占20,副高以上职称占10;坚持实施人才培养系统工程,强化学科带头人培养,力争5年内培养10名在全市相关学科或技术领域处于领先水平的学科带头人;重视青年人才和后备干部培养,每年确定5名青年人才实行跟踪培养;改革卫生管理人员选任方式,推行公开、公平、公正的人才竞争机制。
7、爱国卫生。
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强爱国卫生工作的决定》精神,坚持爱国卫生基本方针,积极配合城管部门搞好爱卫工作,广泛开展健康教育工作,提高市民的文明卫生素质和自我保健意识;以除害防病为重点,深入开展创建卫生县城、卫生乡镇活动;要加大指导农村改水力度,基本普及安全卫生饮水,改善农民生活居住卫生条件;加强健康教育工作,“十一五”期间桂阳县城区要建成桂阳县健康教育馆,配备电教设备,形成全方位健康教育网络,全市各中小学健康教育开课率达到100,县城无吸烟单位要达到50以上;全面达到全国卫生县城各项标准。
8、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
继续开展农村合作医疗工作,通过加大宣传力度,加大对医疗机构的管理,提高定点医疗机构服务质量,进一步加强基金监管措施,确保试点工作规范、平衡、有序推进。“十一五”期间实现全县参加合作医疗农民占常住农业人口的80以上。
9、重点建设项目
“十一五”期间,我县将分步对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县妇幼保健院、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县卫生监督所、乡镇(中心)卫生院、村卫生室、红十字医院等16个项目进行投资建设,项目总投资18995万元,其中向上争资4632万元,自筹贷款13498万元,县财政配套865万元;项目新增用地面积24248m2,总建筑面积52250m2,业务用房建设投资14872万元,设备配套投资4123万元。各项目情况详见附表。
四、实现目标的保障措施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县乡(镇)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充分认识发展卫生事业,深化卫生改革,构建适应新形势要求的卫生体系是各级各部门的重要职责。组建由县发改委、县财政局、县卫生局、县规划局组成的“十一五”卫生发展规划领导小组,研究制定十一五卫生发展规划,并负责组织实施、评估、修订,确保规划顺利实施并达到预期目标。县发改委负责参考规划实施予以监督和管理,给予相应的政策支持;县财政局要加大对卫生工作的投入,确保卫生重点项目的资金投入,引导卫生服务向公平、高效、优质、多样化发展;县卫生局负责发展规划的具体实施管理,实施卫生资源配置的宏观调控;县规划局要将卫生发展规划纳入城镇总体规划,按照卫生发展规划的要求,安排卫生机构布局和用地,给予政策支持;各乡镇政府要结合各自实际,按照桂阳县“十一五”卫生发展规划要求,制定区域性卫生发展规划。
(二)强化行业管理,转变政府职能。
按照“十一五”卫生发展规划的总体要求,县卫生局要对区域内的全部卫生资源,进行统一规划、审批、调整、监督、评价,打破卫生资源条块分割的格局;建立卫生资源的准入制度,逐步强化政府对卫生事业的宏观调控能力;积极推进企业单位卫生机构的社会化,将企业单位的卫生机构纳入卫生发展规划管理,对于不符合社会需要的医疗机构,逐步实行关、停、并、转。卫生行政部门要转变政府职能,充分运用法律、行政、经济的手段,加强卫生行业的宏观管理。以政府举办的公立医疗机构为主体,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医疗需求,以民营医疗机构为补充,方便群众就医,满足不同层次的医疗需求。县卫生局要进一步引导、规范民营医疗机构。“十一五”期间,我县将积极引进外资,在城区发展一所高规格的综合性二级医院。不断完善医疗机构管理,做好区域内卫生规划,严格执行上级区域卫生规划有关文件,合理安排卫生资源。建立和完善医疗机构管理制度。按照“四准入”的要求,加强对医疗机构的管理,重点是对已有的医疗机构进行整合,提高质量,完善功能。加强对民营医院的医疗业务管理,在做好业务工作的同时,要履行好预防保健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医疗救治义务。在完善乡镇卫生院综合目标考核的基础上,制定一套对民营医院的考核标准,加强对全县的民营医院、个体诊所的考核,对于不符合要求的,坚决予以吊销执业许可证,鼓励民营医院、个体诊所与国营医疗机构公平竞争,活跃我县医疗市场。完善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两大院的内部管理,站在发展的高度,以科学的发展观,加强两大院的内部管理,充分发挥广大医疗技术骨干的带头作用,广泛调动全体干部职工的积极性,挖掘潜力,拓展业务,突出特色,发挥优势,勇于创新,把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建设成为全市一流的各具特色的县级医院。逐步实行乡镇卫生院一体化管理。在完善乡镇卫生院内部运行机制改革的基础上,逐步推行乡镇卫生院的一体化管理,以乡镇卫生院为中心,把村级卫生室的人、财、物统一由当地卫生院调配,合理配置当地卫生资源,充分发挥乡镇卫生院优势。
(三)积极探索卫生体制改革新思路。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我国卫生体制改革经过全面调研,总结出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医
疗卫生体制改革虽然在某些方面取得了进展,但暴露出的问题较多。我县“十一五”期间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将实现“一个结合、三项分离、三个联动”。“一个结合”,就是将市场配置资源与政府配置资源结合起来,改变卫生资源在市场分配上存在的“重城镇轻农村”、“重参保人群轻未参保人群”的问题。进一步放开医疗市场,发展各种形式的医疗机构,满足不同人群的医疗需求。“三项分离”,一是指公益性医院与营利性医院的分离:公益性医院的一切运营成本由政府支付,主要面对低收入群体、贫困人群和特殊人群;营利性医院则主要面向对医疗服务有更高需求的高端客户;二是医药分离:实行医药分离是最终的改革方向,但需5到8年的时间分三步实施:第一步,实行医药的分开核算,收支两条线;第二步,则彻底实行药房分离开来,使医院药房成为一个独立的法人机构;第三步,则彻底实行医药的分业经营,将医院药房转变成社会化零售药店。医药分业后,彻底改变目前医院60收入来自药品的状况。最后,管办分离。这是实行医改的重要保证。“三个联动”,即医疗体制改革、医保体制改革、医药流通体制改革必须进行整体制度设计,互相推动,共同完善。(四)加快人才培养,实施科教兴医。
在20xx年至20xx年期间,将加大对各医疗卫生单位人才培养,根据全县各医疗机构的需求情况,每年从卫生专业的大中专毕业生中招收40-50名,充实全县医疗队伍。每年安排人才培训专项经费130余万元,每年送市级医院进修半年以上的卫生技术人员30人,不定期举办业务培训班,培训卫生院院长、防疫专干、妇儿保专干等所有卫技人员,确保人人均有培训机会。
广泛开展国内学术交流与合作,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培养和引进一批高层次卫生专业人才和学科带头人;制定优惠政策,为农村培养一批留得住、用得上的卫生人才;大力开展卫生管理干部岗位规范化培训,造就一批适应新时期卫生事业发展的职业化管理队伍。医学科学研究工作,要瞄准国际、国内医学科学技术前沿,我县将依托县人民医院和县中医院,坚持以技术引进为主,引创结合、临床研究与基础研究相结合,注重科技成果转化,重点加强区域内知名专科建设,力争逐年有所突破,有所创新。加大对医疗机构临床重点学科研究补助力度,提高疾病诊疗水平,促进临床医学发展。每年选派医技人员到省级医院进行临床进修但和开展学历教育,到20xx年,全县45岁以下的医务人员均达到大专以上学历,切实提高医技人员的专业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五)完善卫生经济政策。
加大卫生经费投入。按照《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和省委、省政府及市委、市政府实施意见,卫生投入占财政支出的比例应逐年增加,卫生经费的增长速度不能低于财政支出的增长幅度。县级财政要全额预算县级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妇幼保健人头经费和乡镇卫生院院长和防疫、妇幼专干工资。同时,每年要投入20万元设立农村卫生工作专项经费:投入20万元,设立突发重大疫情、重大传染病、地方病、职业病等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控制和救治专项资金;每年投入50万元设立专科发展建设扶助资金。增加卫生事业机构人员编制,自20xx年起,县妇幼保健院、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县卫生监督所(含分所人员编制)全额事业编制要达到每万人口一人。
(六)进一步拓展中西医疗业务工作。
公共卫生医生个人工作总结2关键词:卫生总费用;医改;筹资战略
中图分类号:R197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xx.09.44 文章编号:1672-3309(20xx)09-105-03
医药卫生事业关系亿万人民的健康,关系千家万户的幸福,是重大民生问题。通过参照我国卫生总费用总体筹资战略,对山西省卫生总费用进行深入研究,探寻契合当地现实的卫生总费用筹资战略,对科学实践“新医改”与“十二五”规划,切实保障居民卫生医疗水平具有重要作用。
一、山西省卫生总费用的现状
从目前山西省卫生总费用核算结果及医疗卫生体制情况来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卫生总费用筹资水平较低
20xx-,山西省卫生费用筹资总额稳步增长,年均增长率为24.51%,卫生费用筹资总额增长速度略高于人均卫生总费用增长速度。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逐年提高,年均增长率为9.16%。20xx-20卫生总费用增长速度明显快于国民经济增长速度。但是,山西省卫生总费用的筹资水平受地区经济和卫生资源配置不均衡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在全国仍处于较低水平。
(二)政府卫生投入的比重比较低
随着山西省GDP的快速增长与医改的不断深化,政府卫生支出也迅速提升。20xx-年政府卫生支出年均增长率为35.35%,占卫生总费用比重由20xx年的24.18%提高到20xx年的28.58%,年均增长率为8.71%。但是,距离我国争取20xx年实现卫生筹资结构“三四三制”的调整目标,即达到政府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的30%还有一定差距。
(三)社会卫生支出比重低
山西省社会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由20xx年的27.82%增长到20xx年的30.55%,年均增长率为4.79%,人均社会卫生支出年均增长率为29.80%,山西省人均社会卫生支出的增长速度高于人均GDP的增长速度,但与全国其他地区相比,山西省社会卫生投入仍处于较低水平,尤其与卫生筹资结构“三四三制”的调整目标差距还较大。
(四)居民个人现金卫生支出比重较高
山西省居民个人现金卫生支出20xx-2009年年均增长率为14.9%,居民OOP(现金卫生支出)的增长速度快于GDP的增长速度,虽然居民OOP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这三年呈明显下降趋势,至20xx年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为40.88%,但与卫生筹资结构“三四三制”的.调整目标的差距还比较大。过多的个人现金卫生支出仍将给居民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将挤占家庭对其他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从而对家庭目前的生活水平和未来的发展都会产生较大的影响。
(五)卫生总费用分配结构不合理
山西省卫生总费用分配流向重医疗、轻预防、重城市、轻农村的“倒三角”格局比较严重, 20xx年医院费用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达65.29%,而公共卫生机构费用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仅达8.61%;在医院费用中的城市医院占到卫生总费用的47.93%,而基层卫生机构包括县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含街道卫生院)、乡镇卫生院和疗养院所占比重很小,四项合计所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为17.36%,使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等基层医疗机构没有能力承担起基本医疗功能,并存在药品价格虚高、过度医疗等情况,使基层医疗机构的作用不能得到充分施展。
二、中国卫生总费用筹资战略
20xx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在“亚太地区卫生筹资战略(20xx―20xx)”中提出以下核心指标用来监测和评价亚太地区和某个国家实施“全民覆盖”政策目标的实现程度: ①卫生总费用相对于GDP比值至少在4%-5%;②个人现金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比重不超过30%-40%;③90%以上人口被预付制及风险统筹制度所覆盖;④接近100%的弱势人群被社会救助和社会安全网所覆盖。显然,卫生总费用将成为监测卫生改革进程不可缺少的重要评价指标之一。
“全民覆盖”的卫生筹资战略目标需要通过一系列的具体行动方案来保证实现,在绝大多数国家,都要经历从非公共筹资到预付和风险共担的公共筹资的发展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公共筹资力度加大并有效发挥作用是核心的行动方案,包括扩大保险覆盖面(特别是覆盖到弱势人群)、提高保险共付水平、重点投向初级卫生保健服务等,以逐步减少个人现金卫生支出。
20xx年以来,随着政府三年内8500亿元的投入,必然带动政府卫生支出的持续增长。20xx年我国已全面推开城镇居民医保制度,并将在校大学生全部纳入城镇居民医保范围,同时,积极推进城镇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从业人员、灵活就业人员和农民工参加城镇职工医保;医疗保险制度的筹资水平也将提升。20xx年,各级财政对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参保人员的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120元,并适当提高个人缴费标准。在预期卫生筹资政策调整下,我国广义政府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比重和占GDP比重均会有较大提高,居民个人卫生支出在卫生总费用中所占比重将持续下降,争取20xx年实现卫生筹资结构“三四三制”的调整目标,即在卫生总费用构成中,政府、社会和居民个人现金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分别为3:4:3。
实现基本卫生服务的全民覆盖是一个意义深远的目标,不同国家需根据本国卫生筹资特点在上述行动领域采取不同的措施,最终实现高水平的全国覆盖和筹资风险保护、健全的卫生系统,人人都享有高水平的健康。国际研究已有足够的证据表明,如果政府在服务提供、规制、筹资等方面发挥强有力的作用,“全民覆盖”的目标是完全能够实现的。
三、山西省卫生总费用的筹资战略
参考全国卫生总费用整体筹资战略,结合山西省卫生总费用核算结果及医疗卫生体制现状,结合医改的大力实施,山西省卫生总费用的筹资发展战略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提高卫生总费用筹资水平,保障其合理增长
20xx年7月,山西省委、省政府提出转型发展、跨越发展目标,为提高卫生总费用筹资水平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基础。在各级党委、政府重视下,山西省将会在经济转型发展、跨越式发展进程中保障卫生总费用筹资水平合理增长。
(二)进一步提高政府卫生投入的比重
逐步提高政府卫生投入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使居民个人基本医疗卫生费用负担有效减轻;政府卫生投入增长幅度要高于经常性财政支出的增长幅度,使政府卫生投入占经常性财政支出的比重逐步提高。新增政府卫生投入重点用于支持公共卫生、农村卫生、城市社区卫生和基本医疗保障。
(三)努力提高社会卫生支出比重,扩大社会医疗保险覆盖面
山西省要努力提高社会卫生支出比重,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具体措施包括扩大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面,促进大学生、农民工、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困难企业职工纳入城镇居民医保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相应提高城镇职工和城镇居民医疗筹资标准及保障水平,合理控制医保基金结余数额,逐步提高门诊大病和住院支付比例,扩大医保定点范围,改革医保部门对医院医药费用的支付方式,强化医疗保障对医疗服务的监控作用,完善支付制度,积极探索实行按人头付费、按病种付费、总额预付等支付方式改革,建立激励与惩戒并重的有效约束机制。加强监督作用,完善医疗保障监管。加强对医疗保险经办、基金管理和使用等环节的监管,建立医疗保险基金有效使用和风险防范机制。加强商业健康保险监管,促进规范发展。
(四)积极促进多元化办医格局
积极促进非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发展,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方式多样化的办医格局。按照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卫生部、财政部、商务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联合制定的《关于进一步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意见》,山西省要制定公立医院改制的指导性意见,积极引导社会资本以多种方式参与包括国有企业办医院在内的部分公立医院改制重组。稳步推进公立医院改制试点,适度降低公立医疗机构比重,形成公立医院与非公立医院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格局。鼓励有资质人员依法办医,方便群众就医。完善医疗机构分类管理政策和税收优惠政策。加强对社会力量办医的监管。大力发展医疗慈善事业。制定相关优惠政策,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慈善医疗机构,或向医疗救助、医疗机构等慈善捐赠。
(五)切实降低居民个人现金卫生支出
居民个人现金卫生支出由20xx年的40.88%,降至 20xx年的30%,任重道远。因此,山西省政府应通过加大财政投入、加快基本医疗保障制度与基本药物制度建设,有效减轻居民就医费用负担,切实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六)着力调整卫生总费用分配结构
山西省政府应大力落实医改方案,尽快提升城乡基层医疗卫生特别是县级医疗机构和农村中心医院的服务能力。通过开展县级医院标准化建设,实施城市医院对口支援县级医院和乡镇卫生院项目,选派二级以上医院高层次医务人员的有序流动等措施,带动县、乡医务人员尽快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加大对城市医院发展的宏观控制力度,着重控制医院规模扩张、盲目引进大型设备行为,规范医疗机构诊疗行为,实现城市医院的科学发展和医药费用的合理增长;健全城乡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完善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保障机制,20xx年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不低于15元,到20xx年不低于20元;加强绩效考核,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提(下转112页)(上接106页)高城乡居民公平享有公共卫生资源,逐步缩小城乡居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差距。
(七)卫生筹资要突出重点,分步实施
卫生筹资改革是一项长期任务,要坚持远近结合,突出重点,分步实施。争取20xx年即“十二五”规划实现卫生筹资结构“三四三制”的基本目标,为此制定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从医改的近期目标分析,提高政府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不要仅限于30%,个人现金卫生支出比重可进一步降低。
1.建立政府主导的多元化卫生投入机制。明确政府、社会与个人卫生投入的责任。确立政府在提供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中的主导地位。公共卫生服务主要通过政府筹资,向城乡居民均等化提供。基本医疗服务由政府、社会和个人三方合理分担费用。特需医疗服务由个人直接付费或通过商业健康保险支付。完善政府对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投入机制。政府负责其举办的乡镇卫生院、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等,按国家规定核定的基本建设经费、设备购置经费、人员经费和其承担公共卫生服务的业务经费,使其正常运行。对包括社会力量举办的所有乡镇卫生院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都可以采取购买服务等方式核定政府补助。支持村卫生室建设,对乡村医生承担的公共卫生服务等给予合理补助。
2.完善政府对基本医疗保障的投入机制。政府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城乡医疗救助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保证相关经办机构正常经费。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形成四位一体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并促使四大体系相辅相成,配套建设,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山西省卫生经济研究办公室.20xx-2009年山西省来源法卫生费用核算表.
[2] 山西省统计局.山西省统计年鉴20xx-[M].中国统计出版社,20xx.
[3] 卫生部.20xx中国卫生统计年鉴.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公共卫生医生个人工作总结3基本情况
鄂尔多斯市是自治区以公立医院改革为重点的综合医改地区,也是第一批基本药物制度试点地区。市政府出台了“药品供应保障制度实施方案”、“全面加强和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指导意见”、“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6.2%,基本药物制度覆盖所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县级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医院8个,实行一体化管理的卫生室占81.7%。准格尔旗提出了整合居民医保和新农合的思路,统筹建立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做大医保基金总量,缩小了城乡之间的差距。乌审旗推行以“三制五统一”为核心的县乡村医疗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的改革,既解决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弱、人才缺乏问题,也形成了卫生人力资源的上下流动机制,还推动了基本药物制度的建立,促进了基本药物的合理使用。鄂尔多斯市中心医院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多媒体触屏式费用查询机的应用,为患者就诊提供了便捷服务。鄂尔多斯把“健康前置管理”作为医改的重点内容之一,将启动健康城市创建活动。
巴彦淖尔市作为全区第二批基本药物制度试点地区,政府制定出台了“贯彻落实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意见”,五部门出台了“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实施意见”。25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全部实行绩效考核、绩效工资,28个政府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111个苏木乡镇卫生院全部完成人员聘用和绩效改革。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5.88%,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推行基本药物制度,乌拉特前旗医院也实行了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由政府负责给予专项补贴,为深化公立医院改革做了有意义的探索。
与此同时,两地大力发展蒙中医药事业,加快卫生信息化建设步伐。鄂尔多斯“数字卫生”工程也即将启动。
存在的问题
一是深化医改工作的进展不平衡。比较两市总体情况,鄂尔多斯市研究医改、推进医改的氛围基本形成;巴彦淖尔市虽然是第二批基本药物制度的试点地区,但医改的氛围还不浓厚,除了农村牧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外,多数政策还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
二是新农合管理与保障水平迅速提高的形势不相适应。对于抓住新农合政府补助标准提高到200元以上的机遇,推行支付方式改革的进展不大,门诊统筹推进尚显乏力,新农合与其他基本医疗保险一样,作为医患之间第三方的作用还远没有发挥出来,既缺乏引导合理就医、促进转诊会诊机制建立的作用,又缺失代表参保方面的集团购买医疗服务、规范诊疗行为的作用,与定点机构谈判工作没有普遍启动,控制费用增长的作用不明显。特别是现有新农合信息系统在便民和为决策提供支撑远远不够。
三是基本药物政策还没有真正落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多数只配备100多种基本药物,同时还在加成使用非基本药物。基层医务人员对基本药物知识还缺乏全面的了解。多数基层单位通过网上采购药品,但是药品配送不够及时。有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还在自行采购药品。普遍反映自治区招标的部分药品价格比盟市自行招标的高。鄂尔多斯市在20xx年曾搞过二次议价,药品价格总体下降了19.1%,在自治区通报批评后叫停。鄂尔多斯建议自治区允许盟市二次议价。巴彦淖尔市现在正准备开展二次议价工作。
四是医疗卫生服务能力较低。突出表现在基础设施、基本设备配备落后,卫生技术人才匮乏,护理人员短缺。专业公共卫生机构核编定岗缺乏自治区级的政策支持。特别是为农村牧区卫生院公开招聘执业医师工作开展了3年后,20xx年国家停止了在我区继续开展这项工作,卫生院后续人才队伍建设的政策缺乏连续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学历层次较低。
五是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工作不扎实。虽然各级政府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基本落实,并且鄂尔多斯的人均补助标准今年将达到31元,但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并未真正普惠城乡居民。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的利用率较低,还没有形成档案建立、居民使用、综合应用、补充完善的良性运转机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的主动服务、上门服务较少。巴彦淖尔个别旗县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还没有补贴给卫生院和卫生室。
六是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城市的工作尚未真正启动。对照公立医院改革的试点任务,实施区域卫生规划、改革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改革公立医院运行机制、健全公立医院监管机制、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等还没有真正启动。随着医保制度建设的快速推进,县级以上公立医院就医人数剧增,床位、人员缺乏等问题逐渐显现。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苏木乡镇卫生院的病床使用率却在下降。
问题分析
以上问题的产生,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因素。从卫生系统自身抓医改工作的角度考虑,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调查研究不深。一方面是对上情研究不足。国家医改政策目标、框架、理念均已确定。但在基层很少听到“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的汇报和提法,致使基本药物配备不全,控制基本医疗服务费用的积极性不高,群众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体验不深。另一方面是对下情研究不深。国家医改政策是对全国提出的总体性的原则要求,而我区地广人稀,医药、医疗市场分散,需要我们审慎实施以省为单位的有关工作。比如,我区药品招标采购到底需不需要盟市二次议价,到底是否允许二次议价,亟待统一思想。此外,总结研究下级推进医改中出现的新情况还不够,试点的“试验”作用没有得到发挥。乌审旗从20xx年开始改革县级公立医院,建立以旗人民医院为龙头,以乡、村两级医疗机构为骨干的集团化管理模式,并实行“三制五统一”机制,盘活了全旗医疗卫生资源,但是并未引起我们的关注。
第二,组织发动不足。一方面,领导层的开发动员工作仍显不足。有的盟市医改方案至今难以上会研究。政府医改相关部门之间的发动工作也还不协调。国家五部委的《关于完善政府卫生投入政策的意见》已经出台2年,但我区的具体办法至今未能出台,导致盟市、旗县市区的卫生投入政策缺失。另一方面,卫生系统内部的组织动员工作滞后。许多医疗卫生人员不清楚本职工作中哪些是医改的内容,基本药物的种类还说不齐全,基本药物的政策内涵不清楚。有的地区和领导干部对新农合推行盟市级统筹存有异议,这说明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中最为核心的大数法则的知识还没有得到普及,致使一些医改的理念、政策在层层传递中发出了不同的声音,出现了不同的行动。
第三,指导督查不够。在工作的安排上,督促检查的多,政策指导的较少。许多医改政策在还没有完全理解和吃透的情况下,匆忙实施、盲目开展,应付督查。特别是对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专题指导和督查工作基本缺失。在指导督查工作的执行主体上,行政部门的多、业务部门的少。在指导督查方式上,就事论事的多,整体分析的少。突出表现在对按季度、年度开展的190项医改监测指标的分析利用不够。实施了基本药物制度,但政府补助尚未落实,运行机制不畅。
第四,规制手段不硬。一是医改政策是否执行缺少刚性管制手段。虽然层层签订了落实医改任务责任状,但是对任务完成的好坏没奖惩。执行区域卫生发展规划,成了限制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充分理由,但并非是优化调整公立医疗资源的必要条件。二是服务行为是否规范缺少有效的约束手段。三是医疗卫生服务支持系统缺乏标准化的管制手段。基层卫生人才仍然匮乏,能力、水平仍然不高。
意见建议
为了如期完成医改近三年的'重点任务,近期我区在抓医改工作中,应以“三跟进、三提速”为重点。“三跟进”是:
调查研究和总结经验及时跟进。一是进一步摸清底数。不但要全面调查掌握卫生资源状况,更要开展卫生经济学研究,核算基本医疗、公共卫生、基本药物服务成本。特别是核算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和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的服务成本。二是研究制定工作标准。使卫生管理、服务、建设、培训等工作在标准下推进,使医改任务在标准下规范地落实。三是开展专项改革试点研究。重点研究新农合对医疗服务的杠杆调解机制和公共卫生服务的“购买”机制,推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改革。四是及时发现和总结典型经验。对盟市和旗县市区的探索,本着少限制、多引导的原则,鼓励多种形式的改革。同时,对符合医改目标要求和我区实际的改革举措,及时总结、升华、推广。
政策调整和宣传贯彻及时跟进。根据调研总结的情况,及时调整不符合我区实际的政策。尤其注重调整和明确政策的具体执行主体、实现目标、考核主体,建立责任明晰、奖惩有力的机制。重大医改政策出台,各级卫生部门会同医改办共同组建政策宣讲团,层层开展医改政策讲解,并将医改政策宣讲列为县级以上领导干部的培训内容。将医改政策知识作为卫生管理人员岗位培训、卫生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内容,有计划地实现医改政策知识的全覆盖,营造全系统良好的医改氛围。
普遍指导和重点辅导及时跟进。对全区普遍执行的医改政策,加大具体指导力度。充分利用医改监测数据,进行普遍性的指导。对年度医改任务,倒排时间表,指导和督导双推进。在强化面上指导的同时,建立领导干部或团队联系试点工作制度,及时提供支持,辅助医改工作的开展和典型经验的升华。
“三提速”为:
一是卫生信息系统建设步伐应提速。通过顶层设计,分步实施3521工程,建立3级平台、5个应用系统、2个数据库和1个卫生专网,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互通,提高总体管理和服务水平。整合所有卫生信息化项目资金,以居民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数据库建设为纽带,推动医疗服务、公共卫生、医疗保障、药品供应和综合管理系统的规范化建设,促进医药卫生服务信息公开、透明,规制各种服务行为。
二是卫生人才培养机制建设应提速。抓紧制定《自治区医药卫生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以“帮扶式托管”为基础,探索建立“三带二、二带一、一带村”链条式对口帮扶机制,引导三级、二级、一级医院通过托管等不同形式,逐级对口帮扶下级医疗机构,逐步建立医疗机构之间纵向紧密的协作与人才培养机制。在条件具备的地方,推行县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促进卫生人才流动。实施医疗卫生领先技术跟踪计划和适宜技术推广普及计划,在三级医院强化临床技能培训基地的建设,启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建立远程继续教育制度和新技术快速推广应用机制。
公共卫生医生个人工作总结4一、准确把握中央精神,做到“要求明”
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不是简简单单地调工资、涨工资,关键是要建立新机制。概括起来讲,主要是建立科学管用的绩效考核机制、相对合理的绩效工资水平决定机制、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规范津贴补贴发放和收入分配机制和在职人员与离退休人员之间的收入分配统筹机制等“五项工作机制”,将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人员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顺利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特别是实施基本药物制度改革,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和提高公益服务水平。
(一)建立科学管用的绩效考核机制科学管用的绩效考核,是实施绩效工资改革的关键。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的绩效工资与企业的效益工资不同,不仅要同单位经济效益挂钩,还要把社会效益作为主要考核内容,突出抓好履行职责、提供公共卫生服务的数量和质量、社会满意度等方面的考核,以适应公共卫生服务发展的新要求。同时,要将绩效工资改革与卫生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结合起来,与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挂钩,不断提高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的服务质量和水平。
(二)建立相对合理的绩效工资水平决定机制按照国家“保障和改善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合理待遇,体现他们的劳动价值”的要求,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绩效工资水平应当与当地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平均工资水平相衔接。由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主要集中在县(市、区),而地区与地区之间发展很不平衡,因此,各个地区在确定具体单位绩效工资水平时,要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根据各个单位提供公益服务的数量、质量以及所创造的社会效益,遵循多劳多得、优绩优酬的原则,适当拉开收入差距,充分发挥绩效工资的导向性调节作用。
(三)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要按照“工资与业绩挂钩,打破平均主义,激发内部活力”的要求,稳妥推进各个单位内部的绩效工资分配,一方面要彻底打破“大锅饭”和平均主义,使医疗卫生人员的收入与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和实际贡献挂起钩来,激发广大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另一方面要集思广益,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征求职工的意见和建议,使单位内部工资分配更加规范。对单位主要领导的绩效工资,要按照“与本单位工作人员的绩效工资水平保持合理比例”的原则,由单位主管部门对其实施考核,并依据考核结果统筹考虑确定。
(四)建立规范的津贴补贴发放和收入分配机制从目前情况看,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收入分配秩序有待进一步规范,资金来源有待进一步清理,这是规范津贴补贴发放和收入分配的一项基础性工作。规范津贴别贴和收入分配,一方面,要采取分级负责的办法,认真开展调查核查工作,摸清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实际收入水平和资金状况,从源头上进行管控;另一方面,要严明财经纪律,对违反纪律的严格查处,坚决不允许任何单位在绩效工资外自行发放国家规定之外的津贴补贴和奖金,坚决不允许任何单位突破核定的绩效工资总量,对违反这些规定的行为,毫不手软地进行查处。
(五)建立在职人员与离退休人员的收入分配统筹机制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在职人员实施绩效工资与离退休人员发放生活补贴必须统筹考虑,这是国家实施改革指导意见中已经明确的内容。要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离休人员生活补贴标准,县级以上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财政部门负责确定退休人员发放生活补贴的标准。
二、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做到“人用好”
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是推进绩效工资改革的前提和基础。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绩效工资的实施范围,明确为按国家规定执行事业单位岗位绩效工资制度的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正式工作人员。因此,必须深入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因事设岗、全员聘用的用人机制,在人用好的基础上调动工作积极性。
(一)核定总量,调整单位编制以县级人民政府为单位,全面核定改革前本地区公共卫生人力资源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人员数量,包括在编在岗人员、退休人员、聘用医技及工勤人员等各类人员。并根据上级有关文件规定,按照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的覆盖面与服务人口数量,合理确定本地区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的机构编制总量以及每个单位机构编制数,为实施绩效工资改革摸清底数。
(二)有情操作,多渠道安置严格按照上级有关文件精神,核定人员编制,积极稳妥开展在职人员岗位竞聘,人性化清理在岗临聘人员。一是系统内调剂。未聘人员中的'专业技术人员,可在系统内统筹调剂;仍未上岗者,采取其他方式安置和分流。二是允许内部退养。对距离法定退休年龄5年以内或工龄满30年的未聘人员实行内部退养,退养期间的工资为在职在岗人员的70%,工龄连续计算。三是允许内部病休。对不符合内部退养条件,但长期患精神病或重度慢性病的,可以内部病休。四是三年过渡安置。三年过渡期间,未聘人员按其基本工资的70%发放生活费。五是鼓励自谋职业。鼓励未聘人员自谋职业、再就业。对自谋职业的未聘人员,按有关规定给予一次性经济补偿,并发放就业失业登记证,享受就业扶持政策。六是支持学习深造。对40岁以下的,与单位解除劳动关系的,除享受三年过渡安置政策外,学习深造期间可以补助一定的学费。
(三)严格考核,推进绩效管理根据单位类别、人员结构、岗位设置、经费来源等因素,核定本地区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总量,设立岗位津贴和综合目标考核奖励等项目。一是找准基准线。按照卫生绩效工资水平不低于当期事业单位平均工资水平的原则,在上年医疗职工以及离退休员工收入的基础上,根据各事业单位津补贴情况,确定每人每年的工资基准线。二是明确绩效比例。按照既能保证基本面,又便于考核管理、能调动两个方面积极性的思路,核定基层医疗卫生单位的绩效工资总量和具体分配方案,基础性绩效工资占60-70%,按月发放;奖励性绩效工资占30-40%,根据考核结果按年发放。三是严格考核。采取“双线考核”方式,对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进行奖励性绩效工资考核,每年年终由县级政府相关部门组成联合考核组对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的主职进行考核,重点加大对医德医风及群众满意度的考核;各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根据各自工作特点,采取“控制总量、优劳优酬、合理拉开档次”的方法,对在编职工实施考核。
三、创新财政补偿监管机制,做到“钱足额”
(一)综合算账,争取经费县级人民政府要全面摸清本地区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的收入、支出和历史债务,剔除债务和每年正常的医疗卫生预算等因素,综合测算实施医改后本地区财政每年补贴资金数额。在此基础上,抢抓国家实施医改的有利契机,积极争取中央、省市经费支持,包括中央、省市公共卫生项目经费、中央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和综合改革以奖代补专项补助资金等。
(二)足额补偿,先期投入在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后,县级人民政府应采取紧急预拨资金和提供周转金的办法,对基层试点医疗机构进行扶持,包括适时向试点机构预拨基本药物周转经费、公共卫生经费、卫生事业费等,保障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要在有限财力中,重点保障医疗卫生支出需要。
(三)零户统管,集中收付出台本地区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国库集中收付管理办法和经费补偿办法等制度,在单位资金所有权、使用权、财务自、会计主体和债权债务关系不变的前提下,全部取消本地区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现有银行账户,所有收支由县级国库集中收付管理,集中核算,并成立卫生财务核算点。采取统一预算管理、统一账户设置、统一资金结算、统一会计核算、统一票据和档案管理“五统一”的管理办法,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四、抓好组织落实,做到“措施硬”
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改革是一项牵涉面广、政策性强的工作,事关每个医护人员的切身利益,事关社会和谐稳定。必须按照中央的文件精神和上级决策部署,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责任,增强工作合力,积极稳妥推进,确保工作到位。
(一)加强组织领导,提供坚强保障各级党委、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把这项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工作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按照“专班推进、计划周密、督办有力”的要求,狠抓工作落实。“专班推进”,就是成立本地区高规格的工作领导小组,构建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牵头部门协调抓的工作格局。“计划周密”,就是迅速制定工作计划、实施方案和相关配套措施,对本地区的改革工作作出周密部署和安排,特别是要做到统筹兼顾,与人事制度改革的相关配套政策搞好衔接。“督办有力”,就是要加强对改革实施过程的督促检查,及时研究解决改革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确保本地区绩效工资改革平稳推进,确保本地区社会和谐稳定。
公共卫生医生个人工作总结5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加强医疗卫生机构基础建设,改善医疗卫生服务条件,提高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全面落实基本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职能,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健康保障。
二、总体目标
到年底全市各医疗卫生机构全部达到规范化建设标准。通过规范化建设,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推进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推行市镇村服务管理一体化,不断提高卫生机构的综合服务能力,切实做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满足广大群众预防、保健、基本医疗、健康教育等卫生服务需求,不断提高群众的健康水平。
三、主要内容
(一)健全制度完善体制,依法按章规范管理
1、加强制度建设
(1)建立健全党建工作制度。如党务公开、民主集中制、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制度等。
(2)建立健全行政管理制度。如院务公开、财务公开、各项会议制度、议事程序、监督制度等。
(3)建立健全医院各项规章制度。如各项工作制度、学习制度、值班制度、考勤制度、财务管理制度、车辆管理制度、文印制度、保密制度等。
(4)建立健全设备管理使用制度。如CT、X光机、B超、心电图等大型设备仪器管理使用制度等。
(5)建立健全服务管理规范。如文明用语、市卫生系统十大窗口服务规范标准等。
2、完善医院管理体制
(1)推行“五制”。即推行院长竞争上岗制、专业技术人员资格准入制、全员聘用制、目标责任制、绩效工资制“五制”制度。
(2)稳步推进镇村卫生一体化管理。镇卫生院对村卫生室实行“六统一”,即统一规划设置、统一人员管理、统一业务管理、统一财务管理、统一药械管理、统一绩效考核。
(3)完善收入分配办法。推行“绩效工资制”,通过严格内部考核制度,使职工收入水平与其技术能力、服务态度和劳动贡献挂钩。严禁将医疗服务收入直接与个人收入挂钩,严禁科室承包。
(4)严格执行新农合制度。落实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各项政策措施,保证服务质量,严格控制费用。
(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医疗服务条件
1、基础建设。加强卫生院基础设施和空白村卫生室建设,科学合理设置社区卫生服务站,逐步建成市、镇、村一体化卫生服务网络。
2、设备配置。按照医院功能定位,配备必需的医疗设备,满足开展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设备需求。专人使用管理医疗及辅助设备,确保完好率、使用率达到要求。市局每年拿出一定比例资金用于设备购置和补贴。
3、科室设置和病床设置。科室设置符合要求、布局合理、充分发挥功能;病床配置符合规定、床单元必备设施配备齐全。
(三)规范医疗行为,合理检查用药
1、科学诊疗。合理检查、合理用药,适时开展处方评价和药品使用分析会,严禁滥检查,杜绝不合理用药。
2、注重质量。以病人为中心,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定期开展医疗质量检查,制定改进措施。各种质量控制指标符合规定标准。
3、实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卫生院全部配备和使用基本药物,并按购进价格实行零差率销售。其他医院要优先配备和使用基本药物。
(四)严格医药费用管理,服务收费公开透明
1、实行价格公示制。严格执行国家价格政策,及时公开收费项目和标准,提高收费透明度。
2、落实费用清单制度。严格执行住院患者费用一日清单制度,将药品、医用耗材和医疗服务名称、数量、单价、金额等通过适当方式告知患者。患者出院时,提供详细的总费用清单。
3、健全咨询制。接受患者价格咨询和费用查询,如实提供价格或费用信息,及时处理患者对违规收费的投诉。
4、加强新农合管理。严格执行新农合用药目录、诊疗项目和国家医疗收费项目及价格,规范补偿保障手续和病历、处方。做到专款专用,严禁截留挪用。
(五)强化公共卫生服务,保障群众基本权益
1、建立健全公共卫生日常管理制度,完善疫情网络直报系统和覆盖全市的畅通快速准确的公共卫生信息系统。
2、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案,全面提升公共卫生监测预警、指挥协调、应急处置和安全保障能力。
3、强化疾病预防。专人负责按规范开展免疫规划工作,做到各种资料齐全、各项指标符合要求;传染病、地方病、慢性病的监测及防治工作正常开展。
4、做好妇幼保健。专人负责妇幼保健各项工作,做到各种资料齐全、各项指标符合要求。
5、搞好卫生监督。协助开展农村卫生行政执法工作,加强对辖区内医疗市场、公共场所卫生、学校卫生的监管。
6、深入健康教育。定期更换宣传板报或宣传专栏,发放健康教育宣传单,掌握传染病和常见病、慢性病的发病情况,提出切实可行的干预措施。农民健康教育知识普及率明显提高,危害健康的不良生活习俗逐渐得以改善,建立健康档案。
7、落实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制定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办法,确保9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6项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落到实处。
(六)改善服务环境,创建和谐卫生
1、培养职工良好精神风貌。工作人员衣帽整洁、胸牌清晰、精神饱满、态度和蔼;服务用语文明、礼貌,树立卫生系统良好形象。
2、坚持以人为本。为患者提供清洁、舒适、温馨、私密性良好的诊疗环境和便民服务措施,开展导医服务,设立导医台,做到有候诊椅、有饮水设施、有电话等。
3、杜绝院内交叉感染。医疗器械严格消毒,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各科室、病房、走廊、厕所做到空气清新,无异味;有专用污物桶分类收集医疗和生活垃圾,专人专区消毒处理。
4、保证医疗安全。强化医疗卫生人员责任,最大限度减少因人为因素造成的各类医疗纠纷及医疗事故,防火、防盗、防病人意外事故等制度落实到位。
(七)加强医院文化建设,营造温馨就医氛围
1、标识规范明显。院内标识牌指示明确、整体划一;健康教育宣传标语、专栏醒目;各种标语、标牌统一规范、美观大方;科室内外服务标识、专业技术人员公示、医疗设施设备简介、卫生工作政策法规、业务宣传等方面做到规范、清楚、醒目、易懂,实事求是。
2、文化内涵丰富。加强院内文化内涵建设,每楼层(过道)至少设置两块文化建设内容的.宣传牌,院墙墙面可设计体现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的宣传画。
3、环境优美舒适。做到硬化、绿化、净化、亮化、美化。院内功能分区及地面、通道规划合理;院容院貌干净整洁,无垃圾、无杂草;夜间各工作、生活区域及通道照明设施完好;周围环境卫生,门前整洁美观,院内所有房屋的外墙装饰美观、协调。
(八)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树立卫生良好形象
1、加强医德医风教育。结合卫生系统开展治理“庸懒”行为活动,加大督查力度,重点解决能力平庸、碌碌无为、行为懒惰、得过且过、自由散漫、不守纪律等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问题,树立忠于职守、爱岗敬业、乐于奉献、文明行医的卫生行业新风尚。
2、开展评先树优活动。通过开展创“十佳”评选活动,选树业务精湛、职业道德高尚的先进典型,倡新风、树正气,增强医护人员宗旨意识、服务意识、大局意识。
3、打造“健康盾牌”党建服务品牌。结合开展的“创人民满意医疗机构、做人民健康忠诚卫士”活动,牢固树立“以病人为中心”服务理念,强化职业道德和专业素质建设,加强医院管理,严禁医务人员收受、索要“红包”;严禁医务人员接受医疗设备、医疗器械、药品、试剂等生产、销售企业或个人以各种名义给予的回扣、提成和其他不正当利益。
4、建立健全群众评议和社会监督制度。院内设有群众意见箱,定期召开病员及群众座谈会,开展问卷调查,有群众及病员评价结果等。满意度达到85%以上。
四、实施步骤
(一)动员部署阶段(年8月)
召开“规范化建设”活动动员大会,对活动进行安排部署。
(二)组织实施阶段(年8月-年10月)
1、方案准备(年8月-9月)。各单位结合自身实际,制定有针对性和操作性强的具体方案。实施方案于9月底前报市卫生局。在局领导小组的指导下全面开展工作。
2、落实整改(年10月-年10月)。各单位要根据工作目标和具体要求,进行全面自查,结合实际,注重发挥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学习借鉴先进单位的经验和做法,制定切实可行的建设计划、工作进度和保证措施。要有的放矢、实事求是、开拓创新、注重实效,防止形式主义,确保建设活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市局将按照规范化建设活动的总体目标和建设要求,加强日常监督检查和指导,对落实情况进行评价,对开展规范化建设活动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和好典型,及时总结推广。
(三)总结验收阶段(年11月-12月)
卫生局按照《实施意见》要求,对全市各医疗卫生机构开展规范化建设活动的情况进行评估验收。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开展规范化建设活动是全市卫生系统贯彻“以人为本”理念,切实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健康权益的一项重大措施。卫生局成立以局长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建设活动的组织领导。各单位要高度重视,成立由院长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加强组织领导,统一思想认识,明确目标任务,责任到岗到人,确保建设活动领导到位、安排具体、措施得力、督查有效、成效明显。
(二)突出重点,务求实效。各单位要按照卫生局的统一要求,确定各自的建设重点,真抓实干,务求成效,整体推进医院建设上台阶、上水平。
(三)总结经验,巩固成果。各单位要结合实际,开拓创新,建立机制,健全制度,及时总结经验,查找不足,整改提高。卫生局将适时组织召开规范化建设活动经验交流会,交流推广在规范化建设活动中创造的好做法、取得的好经验。对先进典型进行表彰奖励,全面推进规范化建设活动扎实开展,力争到年使全市各医疗卫生机构均达到规范化建设标准。
为适应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需要,进一步规范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不断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市卫生局决定,在全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规范化建设活动。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加强医疗卫生机构基础建设,改善医疗卫生服务条件,提高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全面落实基本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职能,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健康保障。
二、总体目标
到年底全市各医疗卫生机构全部达到规范化建设标准。通过规范化建设,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推进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推行市镇村服务管理一体化,不断提高卫生机构的综合服务能力,切实做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满足广大群众预防、保健、基本医疗、健康教育等卫生服务需求,不断提高群众的健康水平。
三、主要内容
(一)健全制度完善体制,依法按章规范管理
1、加强制度建设
(1)建立健全党建工作制度。如党务公开、民主集中制、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制度等。
(2)建立健全行政管理制度。如院务公开、财务公开、各项会议制度、议事程序、监督制度等。
(3)建立健全医院各项规章制度。如各项工作制度、学习制度、值班制度、考勤制度、财务管理制度、车辆管理制度、文印制度、保密制度等。
(4)建立健全设备管理使用制度。如CT、X光机、B超、心电图等大型设备仪器管理使用制度等。
(5)建立健全服务管理规范。如文明用语、市卫生系统十大窗口服务规范标准等。
2、完善医院管理体制
(1)推行“五制”。即推行院长竞争上岗制、专业技术人员资格准入制、全员聘用制、目标责任制、绩效工资制“五制”制度。
(2)稳步推进镇村卫生一体化管理。镇卫生院对村卫生室实行“六统一”,即统一规划设置、统一人员管理、统一业务管理、统一财务管理、统一药械管理、统一绩效考核。
(3)完善收入分配办法。推行“绩效工资制”,通过严格内部考核制度,使职工收入水平与其技术能力、服务态度和劳动贡献挂钩。严禁将医疗服务收入直接与个人收入挂钩,严禁科室承包。
(4)严格执行新农合制度。落实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各项政策措施,保证服务质量,严格控制费用。
(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医疗服务条件
1、基础建设。加强卫生院基础设施和空白村卫生室建设,科学合理设置社区卫生服务站,逐步建成市、镇、村一体化卫生服务网络。
2、设备配置。按照医院功能定位,配备必需的医疗设备,满足开展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设备需求。专人使用管理医疗及辅助设备,确保完好率、使用率达到要求。市局每年拿出一定比例资金用于设备购置和补贴。
3、科室设置和病床设置。科室设置符合要求、布局合理、充分发挥功能;病床配置符合规定、床单元必备设施配备齐全。
(三)规范医疗行为,合理检查用药
1、科学诊疗。合理检查、合理用药,适时开展处方评价和药品使用分析会,严禁滥检查,杜绝不合理用药。
2、注重质量。以病人为中心,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定期开展医疗质量检查,制定改进措施。各种质量控制指标符合规定标准。
3、实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卫生院全部配备和使用基本药物,并按购进价格实行零差率销售。其他医院要优先配备和使用基本药物。
(四)严格医药费用管理,服务收费公开透明
1、实行价格公示制。严格执行国家价格政策,及时公开收费项目和标准,提高收费透明度。
2、落实费用清单制度。严格执行住院患者费用一日清单制度,将药品、医用耗材和医疗服务名称、数量、单价、金额等通过适当方式告知患者。患者出院时,提供详细的总费用清单。
3、健全咨询制。接受患者价格咨询和费用查询,如实提供价格或费用信息,及时处理患者对违规收费的投诉。
4、加强新农合管理。严格执行新农合用药目录、诊疗项目和国家医疗收费项目及价格,规范补偿保障手续和病历、处方。做到专款专用,严禁截留挪用。
(五)强化公共卫生服务,保障群众基本权益
1、建立健全公共卫生日常管理制度,完善疫情网络直报系统和覆盖全市的畅通快速准确的公共卫生信息系统。
2、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案,全面提升公共卫生监测预警、指挥协调、应急处置和安全保障能力。
3、强化疾病预防。专人负责按规范开展免疫规划工作,做到各种资料齐全、各项指标符合要求;传染病、地方病、慢性病的监测及防治工作正常开展。
4、做好妇幼保健。专人负责妇幼保健各项工作,做到各种资料齐全、各项指标符合要求。
5、搞好卫生监督。协助开展农村卫生行政执法工作,加强对辖区内医疗市场、公共场所卫生、学校卫生的监管。
6、深入健康教育。定期更换宣传板报或宣传专栏,发放健康教育宣传单,掌握传染病和常见病、慢性病的发病情况,提出切实可行的干预措施。农民健康教育知识普及率明显提高,危害健康的不良生活习俗逐渐得以改善,建立健康档案。
7、落实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制定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办法,确保9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6项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落到实处。
(六)改善服务环境,创建和谐卫生
1、培养职工良好精神风貌。工作人员衣帽整洁、胸牌清晰、精神饱满、态度和蔼;服务用语文明、礼貌,树立卫生系统良好形象。
2、坚持以人为本。为患者提供清洁、舒适、温馨、私密性良好的诊疗环境和便民服务措施,开展导医服务,设立导医台,做到有候诊椅、有饮水设施、有电话等。
3、杜绝院内交叉感染。医疗器械严格消毒,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各科室、病房、走廊、厕所做到空气清新,无异味;有专用污物桶分类收集医疗和生活垃圾,专人专区消毒处理。
4、保证医疗安全。强化医疗卫生人员责任,最大限度减少因人为因素造成的各类医疗纠纷及医疗事故,防火、防盗、防病人意外事故等制度落实到位。
(七)加强医院文化建设,营造温馨就医氛围
1、标识规范明显。院内标识牌指示明确、整体划一;健康教育宣传标语、专栏醒目;各种标语、标牌统一规范、美观大方;科室内外服务标识、专业技术人员公示、医疗设施设备简介、卫生工作政策法规、业务宣传等方面做到规范、清楚、醒目、易懂,实事求是。
2、文化内涵丰富。加强院内文化内涵建设,每楼层(过道)至少设置两块文化建设内容的宣传牌,院墙墙面可设计体现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的宣传画。
3、环境优美舒适。做到硬化、绿化、净化、亮化、美化。院内功能分区及地面、通道规划合理;院容院貌干净整洁,无垃圾、无杂草;夜间各工作、生活区域及通道照明设施完好;周围环境卫生,门前整洁美观,院内所有房屋的外墙装饰美观、协调。
(八)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树立卫生良好形象
1、加强医德医风教育。结合卫生系统开展治理“庸懒”行为活动,加大督查力度,重点解决能力平庸、碌碌无为、行为懒惰、得过且过、自由散漫、不守纪律等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问题,树立忠于职守、爱岗敬业、乐于奉献、文明行医的卫生行业新风尚。
2、开展评先树优活动。通过开展创“十佳”评选活动,选树业务精湛、职业道德高尚的先进典型,倡新风、树正气,增强医护人员宗旨意识、服务意识、大局意识。
3、打造“健康盾牌”党建服务品牌。结合开展的“创人民满意医疗机构、做人民健康忠诚卫士”活动,牢固树立“以病人为中心”服务理念,强化职业道德和专业素质建设,加强医院管理,严禁医务人员收受、索要“红包”;严禁医务人员接受医疗设备、医疗器械、药品、试剂等生产、销售企业或个人以各种名义给予的回扣、提成和其他不正当利益。
4、建立健全群众评议和社会监督制度。院内设有群众意见箱,定期召开病员及群众座谈会,开展问卷调查,有群众及病员评价结果等。满意度达到85%以上。
四、实施步骤
(一)动员部署阶段(年8月)
召开“规范化建设”活动动员大会,对活动进行安排部署。
(二)组织实施阶段(年8月-年10月)
1、方案准备(年8月-9月)。各单位结合自身实际,制定有针对性和操作性强的具体方案。实施方案于9月底前报市卫生局。在局领导小组的指导下全面开展工作。
2、落实整改(年10月-年10月)。各单位要根据工作目标和具体要求,进行全面自查,结合实际,注重发挥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学习借鉴先进单位的经验和做法,制定切实可行的建设计划、工作进度和保证措施。要有的放矢、实事求是、开拓创新、注重实效,防止形式主义,确保建设活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市局将按照规范化建设活动的总体目标和建设要求,加强日常监督检查和指导,对落实情况进行评价,对开展规范化建设活动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和好典型,及时总结推广。
(三)总结验收阶段(年11月-12月)
卫生局按照《实施意见》要求,对全市各医疗卫生机构开展规范化建设活动的情况进行评估验收。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开展规范化建设活动是全市卫生系统贯彻“以人为本”理念,切实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健康权益的一项重大措施。卫生局成立以局长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建设活动的组织领导。各单位要高度重视,成立由院长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加强组织领导,统一思想认识,明确目标任务,责任到岗到人,确保建设活动领导到位、安排具体、措施得力、督查有效、成效明显。
公共卫生医生个人工作总结6一、各项工作开展情况
(一)农村卫生工作得到切实加强
1、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进展顺利。经省政府批准,我市盘县为20xx年启动的新农合试点县,20xx年新增加六枝、水城为试点县。三个县应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民为216.86万人,实际参加合作医疗农民为160.50万人,参合率为73%。全市合作医疗资金总计7222.28万元,其中:参合农民个人缴纳资金为1604.97万元;省、市、县三级财政每人每年补助15元,共补助经费为2407.33万元,已全部到位;中央财政每人每年补助20元,补助经费为3209.94万元,还未下拨。1-5月,全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资金支出总计820.51万元,其中住院补偿人次数为16326人,补偿费用710.57万元;门诊补偿人次数61518人,补偿费用109.94万元。目前,“新农合”三试点县各项程序运转正常,受益参合农民普遍满意。
2、各项农村卫生工作顺利开展。一是根据市政府的安排,市卫生局组织对我市县、乡、村卫生资源进行调研,并完成《xx市农村卫生资源基本状况、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修改完成《xx市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意见》;二是与市计生局共同完成《我市村卫生室、计生室整合方案》;三是完成14名乡村医生评优上报省卫生厅。
(二)切实加强社区卫生服务工作
一是完成全市29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评审换证审查工作;二是完成xx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本情况调查;三是拟定我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
(三)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持续发展
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管理办法》,做好疾病防治工作。一是加强防控禽流感工作,召开了全市禽流感防控知识培训会议,对全市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控工作进行督促检查。二是组织学习地氟病防治经验,表彰20xx年度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先进单位11个、地氟病防治工作先进单位3个、先进个人51个。三是加强狂犬病防治工作,召开的全市狂犬病防治工作会议。四是加强计划免疫工作,召开计划免疫工作会议,以交叉检查方式开展全市计免综合审评,完成计免帮扶工作中对乡村医生的培训。四是加强艾滋病防治工作,组织市疾控中心等多家单位与市红十字会一起到六枝新窑乡联合开展艾滋病防治宣传活动,召开市艾滋病防治工作委员会全体会议。五是做好防治地氟病工作,召开全市地氟病防治项目工作会议,对水城县、xx区、六枝特区防治地氟病项目进行督促检查,组织今年新增县区(水城县、xx区)相关人员到六枝特区项目点现场参观学习。六是开展世行贷款/英国赠款结控项目中期评估工作,召开全市结核病防治归口管理PPM-DOTS会议。七是加强疫情管理,召开疫情分析例会,提出了下一步防控对策;1-5月,共报告法定传染病13种,报告发病3184例,报告发病率104.92/10万,与去年同期(2337例)相比,发病数上升了36.24%;死亡总数为41人,死亡率1.35/10万,病死率1.29%。全市前五位报告传染病病种依次为:肺结核(1694例,占总发病数的53.20%)、肝炎(792例,占总发病数的24.87%)、痢疾(371例,占总发病数的11.65%)、淋病(100例,占总发病数的3.14%)、伤寒副伤寒(75例,占总发病数的2.36%),共占总发病数的95.23%。
(四)医政管理与科技教育工作进展顺利
一是开展卫生“三下乡”活动和组建“三农”服务团等,发放药品价值4000元,宣传资料余份,义诊665人次,咨询服务500余人次,受到当地群众的热烈欢迎和好评。二是开展禽流感防控知识培训,对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县级以上医院及市级营利性医院的分管领导、业务科室负责人等共41人进行了为期一天的培训,各单位也按要求组织了培训,全市4668人参加了省卫生厅组织的考试。三是召开全市医政管理及科技教育工作会议,对医院管理年、对口帮扶、采供血机构管理、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县医院救治能力建设、继续医学教育、人员培训、传染病防治、急救能力建设、医学会等相关工作作了安排部署。四是开展医院管理年培训及交叉检查,于4月份对我市8家二级医院进行考核评分。五是组织安排20xx年征兵、高考招生体检工作。六是拟定市采供血机构设置方案。七是对“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二级医院对口帮扶乡镇卫生院”和支医等工作进行安排。八是开展执业医师考试报名,今年,我市1600余人报名参考,经我市初审及省医学考试中心复审,共1595名考生将参加7月1日开始的实践技能考试;完成执业医师注册66人,变更注册44人;完成护士注册及再次注册619人。九是接待处理医疗纠纷8起。十是组织安排全市250名乡村医生到市职业技术学院进行为期三年的中专学历教育,春季招生150名已入学就读。十一是完成6家市级营利性医院校验及办证工作。十二是严厉打击非法采供血液,抓好单采血浆专项整治,加强采供血机构管理,强化血液质量和血液制品管理,1-5月份,共完成全血采集2873人次679800ml;供应临床全血8200ml,冰冻血浆291380ml,临床用血100%来自无偿献血,成份输血占用血总量98.62%。
(五)认真做好妇幼卫生工作
一是完成对20xx年“三网”及年报监测质控检查工作。二是完成20xx年产科质量评估未合格单位的复评估工作,对4家市区内私立医院、2家县级医院和1家乡镇卫生院进行产科质量复评估,检查结果水城县医院房屋未改造好,未评分,盘县中医院不合格,其余医院已达合格标准。三是完成儿童、妇女两个规划中期评估报告,拟定20xx年降消项目实施方案,完成全市20xx年降消项目终期评估工作,我市三个项目县通过降消项目的实施,孕产妇住院分娩47.69%,孕产妇死亡率75/十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37.13‰,新生儿破伤风发病率0.xx‰。四是开展“三八妇女节”、“六一儿童节”健康教育宣传活动,全市参加人员共90余人,健康咨询500余人,义诊450人,发放宣传资料30000余份。
(六)大力加强卫生执法监督工作
一是做好元旦春节期间和“五一”黄金周期间食品卫生安全工作。二是认真组织开展打击非法行医工作,根据市人民政府下发《打击非法行医整顿规范医疗市场秩序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全市各级打非办共组织检查医疗机构448户次,其中:警告109户,责令限期整改157户,查处其它违法行为94户,按照有关卫生法律法规给予卫生行政处罚6.1万元;查处医疗机构违法案件总数116件,罚款3.46万元,没收医疗器械34件,药品64箱;为进一步加强全市打击非法行医工作,于20xx年4月25日至28日,组织市、县(特区、区)卫生监督所组成4个组对各县(区)开展打击非法行医工作进行督查,共检查4个卫生行政部门,抽查医疗机构资料28户,现场检查医疗机构61户,取缔无证诊所3户,处罚20户,罚款金额1.56万元,卫生立案处罚3户(已责成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处理)。三是完成卫生行政许可的梳理工作。四是认真开展政务服务中心工作。
(七)爱国卫生运动广泛开展
一是组织对市中心区各街道办、社区落实创卫工作进行督促和指导。二是配合市城管办开展“城市加强管理月”活动,对部署的`各项工作坚持为期一个月的督促检查。三是组织开展20xx年爱国卫生月活动,全市共开展5次大型卫生宣传活动,5次大型义务劳动突击环境卫生活动,参加人数达5000余人。四是举办了由各项目县(乡、村)负责人为主参加的项目技术与管理培训班。五是组织完成5个农村改水工程的设计和论证工作,报省爱卫办进行审批。六是拟定全市卫生系统开展“整脏治乱”专项行动工作方案,并组织实施。
(八)大力加强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加强对公共卫生工作的组织领导,市卫生局与市财政局、市监察局联合下发了《关于成立xx市公共卫生能力建设项目二五年管理领导小组的通知》(市卫发〔20xx〕87号)文件,加强对项目工作的领导和资金的监管。二是对20xx年中央补助地方公共卫生项目专项资金1304.56万元进行了分配,制定了《xx市20xx年中央补助地方公共卫生经费项目管理方案》。三是加强卫生基本建设项目管理,安排盘县33个卫生院建设项目,建设面积19200平方米,总投资1xx2万元,目前30个已动工,还有3个点土地未落实,通过初步验收的有11个工程点,已完成主体工程进入装饰工程的有5个工程点,总完成投资700万元;20xx年度安排六枝15所乡镇卫生院、水城2所乡镇卫生院建设项目,建设面积12600平方米,总投资765万元,目前正在抓紧初步设计方案;争取到水城县29个乡镇卫生院建设项目,建设面积21300平方米,总投资1263万元,目前正在抓紧项目前期工作;市医疗集团新建十九层住院大楼可研已批复,规模28120平方米,总投资4000万元;水城县门诊大楼国债批复240万元,目前正进行前期工作;国债建设项目市传染病院、紧急救援中心于元月23日挂牌正式成立。
(九)启动干部保健工作
制定《xx市地级领导干部医疗保健管理办法》等相关制度,为保健对象办理《保健证》,组织医务人员为保健对象提供优质医疗保健服务。
(十)加强卫生行业作风建设
一是认真开展治理商业贿赂工作,下发了实施意见,召开了一系列会议,进行了一次督查,全市卫生系统各级医疗机构已先后召开了动员会议。二是于20xx年5月11日至12日,组织召开了全市卫生系统纠正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中不正之风研讨会。三是根据市政府纠风办安排,于4月8日组织相关单位参加市政府纠风办第十九期政风行风热线,广泛接受社会监督,切实解决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和举报投诉事项。四是继加强药品招标采购工作,医院用药总金额4904.1万元,中标药品周期内实际采购金额为4308.44万元,集中招标采购药品总金额占医院用药总金额比例为91.94%,集中招标采购药品品种5086种。五是认真查处开单提成、红包、回扣等不正之风,半年来,退还、上交红包金额0.72万元,受党纪政纪处分4人,行政处罚1人。六是积极推行“就医清单”制,“病人选择医生”制度和创建“放心药房”活动,接受患者和社会对医院的监督;七是是加强医疗质量管理和制度建设,规范医务人员行医用药行为。八是继续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开展行业作风整顿工作。九是认真开展学习活动。
二、存在问题
(一)农村卫生服务能力有待提高,农村公共卫生事业面临较大困难,乡、村两级卫生机构专业人才短缺,人员素质偏低,医疗设备技术落后,服务不够规范,整体服务能力达不到广大农民的健康需求。
(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体系尚不健全,应急救治队伍技术及装备亟待提高,疾控体系设备陈旧,技术落后,经费严重不足,部分传染病呈高发态势。
(三)有的工作落实不力、进展缓慢。
公共卫生医生个人工作总结7为巩固我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已取得的工作成果,进一步提高城乡居民对项目的知晓率、参与度,按照省市主管部门的统一部署,将20xx年第一季度定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宣传季”,市中区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宣传活动。现将宣传季活动情况总结如下:
一、“七个一”的宣传形式,全面到位。
1、由区卫计局制作辖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分布图、机构服务区域示意图(电子地图),在全区范围的主要公共场所和居民小区显著位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宣传栏、区卫计局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网站、微博、微信进行,使群众能够知晓附近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及开展的公共卫生服务和医疗服务。
2、在全区范围内各综合医院、妇幼保健院、精神疾病防治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等应在各自宣传平台滚动播放,区卫计局将通过网站、46张各类大型LED宣传屏和新闻媒体等公众媒体播放宣传,共计播放409场次。
3、共张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宣传画1455副。遍及全区范围内的医院、村卫生室、社区、居民小区、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公告栏等公共区域的醒目位置张贴。
4、由区卫计局统一制作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宣传(栏)板。遍及所有医疗卫生服务单位和重点宣传点位。
5、全区共发放“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居民手册”131306册,实现辖区常住居民(包括流动人口)“一户一册”、重点人群“一人一册”。方便群众了解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政策、内容、获取方式。
6、对辖区内255家社区、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等机构组织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大讲堂共计66场次;并邀请市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指导中心专家共同深入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大讲堂,开展健康教育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宣传活动。
7、辖区内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共开通机构微博或微信公众号等新型网络宣传平台14家。个别机构与信息平台开发手机APP软件开发公司合作开发软件,为居民提供服务机构定位查询、随访预约、体检结果查询、门诊咨询等便捷服务。全区235个签约服务团队,348名签约医生,在宣传季期间上门服务73326人次。
二、结合“四下乡”工作开展广泛宣传
结合市中区文化、风俗资源和中区“文瀚嘉州.百姓直通车”暨20xx年文化科技卫生法律“四下乡”活动创新活动形式,丰富宣传载体,使宣传活动既富有特色又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利用春节、农民工返乡、学生健康查体等特殊节日和契机,有针对性地开展宣传,通过日常工作安排、服务重点人群、抓好重点环节、组织公益行动等不同形式,使城乡居民充分了解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内容和免费服务政策,宣传季期间共计宣传服务咨询198962人次。
三、强化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经费使用效率
既往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中的'健康教育工作较为零散,工作经费的使用效率并不高。通过本次宣传季活动为对常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健康教育工作的集中安排和具体实施,活动涉及经费均按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经费使用规范在项目经费中列支,进一步提高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经费。
因此,我区通过此次宣传季活动使得辖区居民进一步知晓“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重要意义,了解、熟悉与相关的服务内容和接受服务的渠道,不断提高广大老百姓对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感受度和知晓率,引导全社会支持和主动参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公共卫生医生个人工作总结8根据国家有关政策和工作要求,结合取消药品价格加成的特点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财务体制,结合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工资制度的实施,在我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后,紧紧围绕满足人民群众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需要的目标,本着“科学、公平、效率、节约、规范”的原则,建立“推进综合改革、核定收支、绩效考核、多头补偿”的预决算补偿机制。
推进综合改革,就是要进一步深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事制度和内部分配制度改革。一要根据服务对象和服务任务,科学核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编制。我区暂按全区总人口的1‰确定编制内人员,根据工作需要临时人员控制在全区总人口的0.2‰以内,作为基层医疗机构人员配备标准,并作为计算经常性支出的基础参数(人口很少的建制乡镇,每个最少不低于8名)。二要建立“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内部用人机制,鞭策和激发医护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服务质量。三要结合绩效工资制度的实施,在工资总额包干的前提下,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内部收入分配机制,兼顾公平与效率,健全内部考核,适当拉开分配差距(最高不得超过全员职工绩效工资的1倍)。
核定收支,就是要科学测算和核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后的经常性收入和经常性支出,认定其经常性收支差额,作为计算补偿的基本依据。
绩效考核,就是要建立健全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绩效评价制度和激励约束机制,把基本医疗任务完成情况、公共卫生服务情况和人民群众满意程度等,与补偿水平结合起来,实行弹性补助,奖勤罚懒。
多头补偿,就是在加强内部管理节约运转开支和适当调整医疗服务价格消化一部分减收的基础上,对核定的经常性收支差额,通过财政预算和医疗保险基金给予弥补。
二、经常性收支差额的核定
在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实行零加价销售后,我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经常性收支差额,按以下办法核定。
(一)核定经常性收入。经常性收入包括:医疗服务收入、公共卫生项目收入、基本药物外的药品销售收入、财政现有经常性补助收入、其他收入。
医疗服务收入按前三年平均收入加35%(含调价因素)测算核定。公共卫生项目(包括基本公共卫生和重大公共卫生项目)收入主要根据提供的公共卫生服务工作量和财政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补助资金标准,合理测算核定。药品销售收入主要根据基本药物外采购价格、常年性用药数量及其变化趋势,合理测算核定。财政现有经常性补助收入按照年财政安排的经常性补助支出预算(扣除基本建设及其他一次性因素)核定。其他收入主要根据常年性其他收入水平(扣除特殊因素和一次性因素),合理测算核定。
(二)核定经常性支出。经常性支出包括:人员经费支出、业务支出、药品成本支出、其他支出。
人员经费支出按定员定额的方式核定(定员是指人事部门核定的编制或按比例计算的全部人员标准配备数量,定员未到位前按实有人员计算。定额是指人事部门批准的工资标准,暂无工资标准的按我区事业单位全员平均工资标准计算,人员经费支出包括离退休人员的离退休费和在职人员参加社保的支出等)。按照国家有关实施绩效工资制度的规定,核定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资水平要与当地事业单位人员平均工资水平相衔接(我区绩效工资水平暂按人平1.4万元/年计算)。业务支出包括消耗性支出和运转性支出。消耗性支出主要根据常年性基本医疗服务消耗性支出和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成本等,结合节约要求,合理测算核定;运转性支出主要根据常年性公用开支(水电费、燃修费、差旅费、办公用品、人员培训及其他各项公用开支)水平,结合节约要求,合理测算核定,药品成本支出按核定的药品销售收入加上药品正常损耗的成本后等额核定。
(三)确定经常性收支差额。经常性收入减去经常性支出后的差额为负数的,即为经常性收支差额,差额通过财政预算和医保基金全额弥补;为正数的,即经常性收支盈余,作为医院发展基金,以后年度安排使用。
(四)收支核定工作的具体操作。对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经常性收支差额的核定工作,由区级财政部门会同区级卫生部门实施。结合我区实际,制定具体核定办法,把保证基本运转与发展结合起来,把单位需求与财力可能结合起来,科学合理地核定每一个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乡镇卫生院的经常性收支差额。
三、建立健全绩效考评制度
按照科学合理、简便易行的原则,制定符合我区实际的绩效考评办法,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后的服务数量、服务质量、群众满意程度、健全内部机制等情况,进行考核评价。
绩效考评工作由区级财政、卫生部门共同组织实施。考核结果除进行定性评价外,还要确定量化指标,作为“弹性补助”的依据。弹性补助的具体办法在全区财政补助总额内,根据考核结果的量化得分,按0.8-1.2的补助系数计算每个机构的财政补助额,奖优罚劣。
为保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日常运转,财政补助采取“当年预拨,次年考核结算,多退少补”的方式拨付。
四、建立多渠道补偿机制
确定的经常性收支差额和中、省、市补助后的差额,由区级财政预算安排和医保基金各补助50%的比例进行补偿到位。
(一)财政补助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后,中央按照“以奖代补”的方式给予一次性奖励补助,省级按常住人口每人每年补助2元,市级补助1-3元的原则补助,其余差额由区级财政预算和医保基金全额补助。
(二)医疗保险基金补偿
根据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第五次会议精神,在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后,在财政补助的同时,发挥三项医保基金(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补偿作用,建立多渠道补偿机制。
根据国务院医改办“安徽会议”精神和省、市要求,我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后,三项医保基金的补偿主要通过向定点医疗机构购买服务的方式实施。同时,围绕促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合理用药,转换机制,探索按人头付费、总额预付、按病种付费、增设药事服务费等付费方式改革。我区目前具体付费方式,暂按核定收支差额的50%从三项基金中拨付,待上级将来出台新的文件规定后,按新的规定执行。三项基金承担的补偿额按三项医保基金年收入总额进行分摊。
五、统筹协调,保证基本药物制度利实施
公共卫生医生个人工作总结9为进一步巩固我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已取得的成果,根据《四川省卫生计生委关于开展“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宣传季”活动的通知》(川卫办发〔20xx〕386号)文件精神,县卫计局于20xx年1月下旬召开启动会,全面展开我县20xx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宣传季”活动,现将此次活动工作总结如下:
一、贯彻精神、责任到人、明确要求
为更好的为老百姓提供优质服务,进一步提高我县群众对“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满意度和知晓率,让群众切实享受到国家惠民政策带来的福祉,引导群众支持和主动参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改善城乡居民健康生活水平,有效减少健康危险因素的发生。县卫计局结合我县实际,印发了《马边彝族自治县20xx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宣传季活动实施方案》。
二、深入开展、注重实效、不走过场
各乡(镇)积极响应号召、出台方案、制定海报,大力开展项目宣传工作,并动员辖区内村卫生室医生、村组干部共同参与,将项目与日常工作有机结合,全面开展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宣传季活动。
三、部门牵头、多方协作、共同参与
(一)为更好开展此项工作,紧密围绕“五个进”、“七个一”为行动指南,县卫计局对本次活动予以了全力支持和配合,多方协调,通过县文体广新局在本地电视台黄金时段轮番播放了项目宣传片,在辖区综合医院、妇幼和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等公共卫生宣传平台均进行了播放。
(二)20个乡镇分别制作了机构服务区域示意图,固定公开了责任医生和联系方式,使群众能够知晓附近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及开展的公共卫生服务和医疗服务,印制发放宣传手册共计6万余份。
(三)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中小学的.公告栏等醒目位置张贴了省卫计委和省指导中心联合制作下发的“基本公共卫生人人参与、幸福健康生活家家收益”的宣传画,共计279张。
(四)指导各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中小学校、幼儿园等结合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核心信息要求,制作了一期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宣传栏。免费向辖区居民发放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居民手册。
(五)县指导中心于3月14日上午在三九广场举办了大型健康教育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宣传活动,通过发放各类宣传资料、现场讲解、免费为群众进行血压和血糖检测,向群众宣传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内容和意义,该次活动累计发放宣传资料3000余份,参与人数达500余人。
公共卫生医生个人工作总结101 基本情况
建阳市位于闽北中心,总面积3383平方公里,辖区内有8个镇、3个乡、两个街道办事处,190个行政村。底,农村户数68899户,农村居民人口数267315人。我市共有乡(镇)卫生院11个,其中中心卫生院2个、一般卫生院9个;目前,乡(镇)卫生院在岗人员357人,核定人员编制333人,实际在编人员234人,其中卫生专业技术人员170人;临聘、返聘人员164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145人。
2 主要工作措施
2.1 坚持大服务,制定科学可行的工作目标
我市科学制定工作目标,按照“试点先行、逐步推开”的原则,采取以乡镇为单位,以村为起点,成熟一村,开展一村的办法,积极开展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我市先在将口、崇雒、书坊三个乡镇开展试点,重点把建立居民健康档案、老年慢性病管理、健康教育、社区医生进家庭等城市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内容和农村疾病预防控制、计划免疫、健康教育、卫生监督、妇幼保健、卫生应急、急救等镇、村公共卫生服务功能有机结合起来,推进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20,我市在试点成功、取得实效的基础上,加强各乡镇卫生院卫生服务职能建设,在全市11个乡镇全面推开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并确定完成“三个60%”的目标,即:以乡镇为单位完成对60岁以上老年人的健康档案建立达60%;辖区内高血压、糖尿病慢性病人的系统化管理率达60%;每年度四次以上入户健康追综随访率达60%。明晰可行的工作目标,循序渐进的推进方式,为稳步推进我市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把好了基调,把准了方向。
2.2 挥洒大手笔,加强公共卫生的体系建设
近年来,我市加强重点项目建设,努力提高医疗单位的“造血功能”和自我发展潜力。以来,我市认真组织实施“乡镇卫生院改扩建项目”和省“年百所卫生院改造提升工程”,目前已实施并完成的项目有11个,总投入825万元,完成了10个卫生院的配套建设和设备更新,有效改善了基层卫生院诊疗设备短缺的状况。同时,切实落实各项财政补助政策,市政府加大卫生事业投入,在财力有限的情况下,不折不扣安排工作经费,确保了农村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落实。据统计,近四年,市政府累计投入1800多万元用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社保基金、免费婚检补助、村级防疫妇幼人员津贴、社区卫生服务补助、突发性应急公共卫生事业经费等项目。通过加快乡镇卫生院基本建设,防疫妇幼工作的不断加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以及财政补助的提高,为我市开展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打下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创造了必备的工作条件。
2.3 着眼大覆盖,构建三级共享的服务网络
农村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是基层卫生工作的新课题,为加强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年初,我市各乡镇卫生院成立了公共卫生科,设置人员编制3-5人,配备交通、办公、宣传、基层巡回、信息管理等工作经费,在全市各乡镇安装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管理软件,确保有机构、有人员、有经费,有力保障了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正常开展。针对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信息收集面广,健康追综系统化管理具有可变性,健康教育具有区域性、行业性、生活习性及语言局限性等特点,我市通过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模式将市、镇、村三级卫生网络有机结合起来,把村卫生所的建设作为医疗卫生工作向农村基层延伸的重点。网内医疗卫生机构配套联动,做到“通院”“通诊”和“通技术服务”,实现资源共享、技术协作和业务合作。实行市镇村三级卫生机构“管、帮、带”制度,加强全市乡村医生的规范培训,对承担防疫妇幼工作的村卫生所人员实行补贴,对收集村民基本健康信息的乡医进行每户补贴3-5元奖励,提高农村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2.4 倾注大热忱,拓展农村卫生的服务功能
完善服务功能,创新服务模式,是我市开展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一大亮点。我市各卫生院将全院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分村、分片挂点,指定相应的责任医生和责任护士,经常性下村指导乡医,为村民提供卫生服务,重点加强对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人系统化管理,对老年性重点人群的健康干预和药物治疗指导,向广大村民提供无偿卫生服务指导和健康教育,向村民发放卫生院责任医生、责任护士联谊卡,以方便村民日常性卫生咨询和应急救治联系。充分发挥村级卫生所作用,对60岁以上老年人全部建档,居民健康档案实行专人管理,乡镇卫生院实行计算机网络管理,并已完成数据库录入工作,定期体检,随时掌握他们病情的动态变化,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者建立专案;乡镇卫生院责任医生和责任护士对其制定随访管理计划,进行系统管理。系统化管理的慢性病人到乡镇卫生院门诊就诊时,还可享受减免挂号费、治疗费,实行药品零价格服务。对需做医技辅助检查的项目,乡镇卫生院按收费标准的三分一收取成本费用。
2.5 立足大实效,健全保障有力的工作机制
为推动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有效开展,我市积极采取措施,制定了一系列管理、督促和制约机制,在制度上加强完善。一是实行一票否决。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作为乡镇卫生院院长任期目标管理的重要考评内容,未完成工作目标的乡镇卫生院,年终不参与全市乡镇卫生院考评,并与评先、评优和绩效考评挂勾。二是纳入目标考评。制定乡镇卫生院农村社区综合目标考评细则,市卫生局从年终对乡镇卫生院综合考评的300分中,单列出100分按组织领导、社区卫生诊断、健康教育、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农村社区居民满意度五大块内容综合点评各乡镇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三是强化工作督查。实行定期通报和季度追踪督促制度。经常深入农村基层,督促各乡镇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开展。
3 几点成效
3.1 强化了健康理念的转变 我市11个乡镇全部实施了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对于村民而言,健康档案的建立,健康教育的`普及,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让农村村民享受到了与城市居民一样卫生服务,缩短了城乡医疗差距,推进了医疗均衡发展,有效提升大家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养意识,有利于推进我市城乡居民身体素质的全面提升。
3.2 实现了服务模式的转换。 农村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开展,转变乡镇卫生院服务理念,从传统的“院内服务”、“坐等服务”模式转变为走出院门“主动服务、综合服务和终身服务”的社区卫生服务模式,把传统的“医疗”服务功能转变为“公共卫生+基本医疗”服务功能。服务模式的转变,带给农民群众更大的实惠。
3.3 推动了医疗机构的转型 我市立足于整合现有卫生资源,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重点放在对乡镇卫生院、村卫生所的转型上,把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所纳入到社区卫生服务体系中。为适应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乡村医务人员必须牢固树立起全科医学的服务理念,为村民提供全方位健康服务,从专科向全科的转型,卫生院要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转型,村卫生所要逐步向社区卫生服务站的转型。
3.4 促进了医患关系的转化 为了更好地开展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我市实行医务人员主动作为,上门服务,从服务流程、服务态度、服务质量等方面方便病人,不断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赢得患者的欢迎、理解、信任和支持。医患之间通过全方位、多层次、多视角的主体沟通,增进感情,化解矛盾,营造了高互动的医患和谐氛围,促进医患关系向更加和谐转化。
4 存在的问题
4.1 组织功能发挥不到位 三级公共卫生管理和服务网络虽然已经基本建成,但仍然没有充分发挥相应的功能作用,特别是个别项目单位对公共卫生工作依然认识不到位。工作配合不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作质量。
4.2 服务队伍素质不高 基层单位防保人员紧缺,68%的人员未经全科医师培训,服务队伍整体素质不高,难以高质量完成项目任务。
4.3 项目总体进展不平衡 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涵盖了3大类8大项,是一项系统工程。全市11个乡镇在农村慢性病与老年人的动态健康管理方面和农村食品、饮用水、职业卫生监督方面等方面进展不平衡。
5 几点思考
5.1 进一步加强资金管理,规范经费使用 确保项目经费足额、及时到位,严格按照《福建省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要求,将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专项资金全部纳入财政社保专户,实行专账管理。
5.2 加强队伍建设,增强服务能力 针对基层单位防保人员、乡村医生整体队伍素质不高等问题,做好农村防保队伍人才引进和培训工作,特别是预防保健人才紧缺,要采取优惠政策吸引公共卫生技术骨干扎根农村服务,充实防保队伍。[1]同时要经常开展基层单位防保人员、乡村医生服务技能培训,进一步提高基层单位防保人员、乡村医生整体队伍业务素质和技能,全面提升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能力。
5.3 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扩大项目影响力 在开展项目工作的同时,要进一步采取多种形式宣传项目工作,要让群众充分了解、积极参与、享受实惠。
5.4 不断总结经验,创新工作机制与模式 不断摸索和总结项目管理模式,创新管理模式,提高群众满意度,建立健全“一个体制、两个机制、两项模式”,即建立项目管理体制,动态调整机制、项目考评机制,专账管理模式、台账统一模式,进一步提高项目管理的规范程度。
公共卫生医生个人工作总结111.1政府主导医疗卫生体系建设和完善改革开放前,中国农民的医疗保障主要依靠合作医疗体系。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合作医疗体系逐步退出历史舞台。目前,农村处于旧医疗卫生体系解体,新医疗卫生体系完善的过渡时期,处于医疗卫生保障的薄弱环节。自20xx年中央决定建立并推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以来,全国各地陆续开展了这一实践工作。以加强卫生监督和疾病预防为主,逐步强化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每一次公共卫生事件都促使政府加强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卫生监督管理机构、医疗救治机构、公共卫生研究机构切实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
1.2非政府组织参与医疗卫生事业建设以建立农村三级医疗机构为主体,构建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经过20xx年以来政府主导非政府组织承担的基础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建设,三级机构得到保证,基本支撑建立起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卫生相关非政府组织的积极参与奠定了非盈利医疗机构为主体,盈利机构补充地位,促使公立医疗机构主导,非公有制医疗机构共同发展格局的形成。
2.我国农村公共医疗卫生存在的问题分析
2.1政府,财政投入不足投入卫生事业的费用占政府,财政支出的比例是反映政府重视卫生程度的重要指标,经调查核实,全国农村地区卫生机构总数不足全省卫生机构总数的11%,医务人员总数不足全国医务人员总数的28%。[1]财政投入不足导致了投入不能够满足补偿县级以下公共卫生机构提供公共卫生服务成本的需要,甚至连医务人员的工资都不能够保证;地方政府部门为减少人员投入,压缩公共卫生机构的人员编制,导致开展正常工作的人力不足,许多地区的人员编制低于国家标准;投入不足导致机构设备陈旧,缺乏开展工作的必要设备。
2.2农村卫生技术人员队伍素质较低由于历史原因,我国很多农村卫生室预防保健力量比较薄弱,基本以从事医疗为主。村医中“三低”现象(学历低、技术水平低、服务质量低)非常突出,很多人根本不具备提供公共卫生服务的能力。再加上政府投入不足和防保人员频繁轮换,多数乡镇卫生院的防保人员只能应付日常琐碎工作,其结果是农村预防保健工作没有连续性,许多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几乎是空白,远没达到农民对公共卫生服务的需求。
2.3管理体制不顺,“三级医疗网络”的保护作用没有得到有效发挥我国大多数乡镇卫生院实行乡办乡管,尽管在一些地区曾发挥过积极作用,但目前普遍存在缺少财政支持、缺乏业务管理能力、公共卫生服务部门人员配备少、专业性不强等问题;区(县)级卫生行政部门缺少调控和监管手段,致使农村三级预防保健网基本处于拆拆分分、体制不顺、功能弱化状态。在医院,防保部门的地位、收入和被重视程度远不如创收科室,人员不稳定、流动性大、素质不高。县、乡(镇)、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各自独立,管理松散,缺少有效的纵向业务合作。
2.4资源闲置与效率低下并存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号召下,我国实行农村行政区划调整,在撤乡并镇及镇镇合并的大环境下,一些乡镇卫生院形成重叠设置,效率不高。乡镇医院的.业务量不大,服务的利用率较低,有些地区接近70%的乡镇医院出现亏损或接近亏损的边缘。目前乡镇卫生院实行的是行政主导制的人事管理制度和差额预算、自负盈亏的财务制度,由于政府对乡镇卫生院的资金投入不足,无法维持其正常运转,卫生院“以药补医”、防保机构“以医补防”的现象比较普遍,其实质是农村公共卫生服务实际上被营利性经营所取代。
2.5公共卫生供给水平低一方面农村人口居住分散,因生活水平、认识水平的限制,对自身的健康关注不够;另一方面,由于经济收入低,对购药治病和日常保健的医院支付能力也就停留在较低水平上,一般性疾病能不治疗就不治疗,重大疾患则赴城市求医。这就使农村公共卫生、医疗设施无法取得规模效益,缺乏必要的供给动力。在这种情况下由个体医生开设的小诊所、小药房就作为公共卫生医疗设施的补充,成了农村居民日常求医的地方。这些小诊所、小药房设施简陋,无法达标,给农村公共卫生环境造成很大隐患。
3.我国农村公共医疗卫生问题的解决措施
3.1强化政府职能,提高对农村公共卫生体系的认识政府应利用好中央财政对农村公共卫生的专项补助经费,保证农村公共卫生经费落实。同时合理安排农村卫生机构经费和建设资金,严格农村卫生经费管理。加大基本医疗服务设施的建设及改造投资的同时,应整合现有医疗卫生资源,统一规划,合理布局,优化农村医疗卫生资源配置。鼓励民办医疗机构参与医疗卫生服务,加强县、乡镇、村三级农村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职能分工和协作。
3.2积极培养引进医学专业人才针对我国农村卫生技术人员队伍素质较低的现实情况,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应有计划地组织医学院校培养一批专科层次的卫生专业技术人才来充实镇村卫生组织,要加大人才引进力度。一方面要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和引导高等医学院校毕业生到农村工作,以改善和优化农村卫生人才队伍结构。另一方面加大现有医务人员的培训力度,定期组织交流和学习,积极提高和优化现有医务人员的知识结构。
3.3调整现有卫生资源,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县级要成立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院,健康教育所和卫生监督执法所,乡级要强化乡镇卫生院的公共卫生职能,把各项公共卫生职能进行分解细化,设立乡镇疾病控制科;村级要设立村卫生所,村卫生所要健全疾病控制,母婴保健,加强公共卫生职能。对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的人员,要规定结构构成,制定准入政策和鼓励政策。
公共卫生医生个人工作总结12(一)医共体组织架构
阜南县县域医疗共同体是由县委、县政府强化领导,联合县卫健委、县医保局、县人社局、县财政局、县物价局、县发改委、县民政局等单位成立县域医共体管理委员会,由阜南县人民医院和阜南县中医院两家县级医院牵头,整合28家乡镇卫生院及对应村卫生室,形成县、乡、村一体化的医疗管理模式,医共体管理中心领导小组设在县卫健委。
(二)医共体建设成效
阜南县从20xx年就开始试点建设医共体,并于20xx年成立医共体管委会和相关实施方案及配套文件,属于起步早、发展快、运营效果在全国医共体建设中相对领先的典型案例。
阜南县部分乡镇卫生院转诊控制达90%,基层首诊率达80%、医保基金结余,部分村医平均月劳务收入5000元以上,且每年转诊给村医带来额外收入基本在5000元以上,县域临床医生平均月劳务收入在6000元以上。
(三)建设亮点
政策方面。早在20xx年,阜南县卫健委就根据《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安徽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试点方案的通知》及《安徽省医改办等五部门关于开展县域医疗服务共同体试点的指导意见》文件精神,开始试点县域医共体建设。并于20xx年编制《阜南县医疗服务共同体实施方案》及相关配套文件。配套内容包括医保基金支付办法、药品带量采购实施方案、多点执业试点方案、城乡医疗对口支援、服务收入结算与分配、临床路径管理和医疗质量管理、医共体转诊工作、按病种付费管理、个性化签约服务等19个政策来保障和支撑医共体的建设发展。
管理创新方面。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进行高位推动,联合多部门相关政策,通过深化指导,降低了医共体建设各医疗机构、各部门之间协调推进的难度。一系列的配套政策支撑,为推动医共体组织架构、人事、医药、业务协同等管理层改革,加快医共体推进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将分级诊疗和公共卫生服务作为医共体建设重点内容,通过建立合理、完善的转诊及公共卫生服务补贴、鼓励政策,有效提升了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成为惠及人民群众健康的重要举措,基本实现了“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县”总体目标。
信息化建设方面。建立区域心电、区域影像、区域检验中心,实现了基层采集、拍片,县医院专家出具诊断结论,让患者在住家临近的乡镇卫生院就可以享受县级医院专家服务和先进设备资源支持,区域业务协同,大大提升了基层医疗服务水平。
以居民健康档案为中心,全县使用一套统一的公共卫生服务管理系统,公共卫生服务数据统一入口上报、使用,不同角色的公卫人员根据相应的权限分配不同的功能模块,方便基层医生完成各自的业务工作,解决了公共卫生各条线业务数据不能共享的问题。
二、考察学习要点
考察组出发前制定了详细的考察学习目标和人员分工,在地过程中,对阜南县卫健委、牵头医院、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等多地进行了全面的考察了解和学习理解,深入了解到阜南县医共体建设过程及运营成效,从试点摸索到全面建设,再到走向成熟,陪同单位及相关人员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不仅倾囊相授,也不厌其烦的解答了考察小组各种细致问题,具有参考价值的案例汇总说明如下:
(一)阜南县卫健委
在卫健委一楼会议室,阜南县卫健委主任李主任、中医院医共体负责人、信息处石主任等相关人员详细介绍了阜南县医共体的建设和发展的过程,并给予了医共体建设过程中相关文件资料。阜南县域医共体目前虽然没有建设统一的人、财、物管理系统,但是医共体管委会从管理入手,通过系统化的激励考核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例如:牵头医院抽调医生到乡镇卫生院帮扶,既加强了乡镇卫生院医疗力量,又同时起到传、帮、带的作用,帮扶医生的收入也得到了提高,上级单位发平均绩效工资,乡镇卫生院发业务绩效工资。
目前阜南县域医共体信息化方面的建设重点是资源共享中心和公共卫生服务管理两大部分,总体依托安徽全民健康信息平台进行数据交换和共享,电子病历、健康档案均通过全民健康信息平台进行了共享调阅。
(二)县人民医院
在县人民医院,卫健委李主任、县人民医院主管副院长全程接待了考察组,先后参观了县人民医院会诊中心、远程心电中心、远程影像中心、区域检验中心等业务科室,实际了解县人民医院医共体建设现状,现场咨询几大区域医疗资源共享中心的工作模式及信息化建设情况。其中资源共享中心核心是远程影像中心、远程心电中心、区域检验中心,县人民医院通过医共体平台接收基层单位上传的影像图、心电数据,并由排班医生在线实时出具诊断报告,审核后再将报告回传给基层单位,切实共享县医院优势医疗资源,缓解了基层医疗资源薄弱的问题。
(三)地城镇卫生院
地城镇卫生院院长针对院区门诊、住院临床医疗及公共卫生两个方面情况做了详细介绍,让人印象深刻的是,该乡镇卫生院首诊率达90%左右。基层医疗服务方面,针对基层临床医生和公共卫生人员,各乡镇卫生院统一部署了《阜南县乡村医疗一体化管理系统》和《阜南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管理平台》两套信息化系统,实现了数据统一、信息共享,具有业务系统互通性好,业务融合度高等特点。如院内医疗系统与公共卫生融合,院内系统与区域系统的无缝融合,基层医生移动终端与公共卫生业务的融合,使得各业务系统互联互通,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减轻了基层医生的工作负担。
(四)杨郢村卫生室
杨郢村卫生室属于阜南县龙王乡卫生院管理的其中一个村卫生室,杨郢村现有9个自然庄,23个村民组,总人口3千余人,村卫生室配备4名村医。该村卫生室医生介绍了医共体在村卫生室的建设情况,目前该村已经形成了人、财、物、药品等由乡镇卫生院统一管理的成熟模式。村卫生室配备一体化终端,入户随访时方便携带,包括血压、血糖、心电等数据通过一体化终端直接上传公卫系统,不能修改,一定程度上保证了随访服务的真实性和数据的可靠性。
通过卫健委陪同人员的现场描述,村卫生室严格规范执行医疗行为,尤其是村医方面,坚决查处无证行医、超学科行医行为。有相关执业资格的由卫生院聘用,安排在村卫生室行医,也可自愿参加公共卫生服务工作。
三、学习心得
通过对阜南县域医共体建设的考察学习及经验总结,阜南县医共体成功的核心关键点有八个方面,具体如下:
政府高度重视,是一个真正意义的“一把手”工程。阜南县近几年的`重点发展方向之一就是医疗卫生改革工作,对于县域医共体建设,县委书记以及到县卫健委相关领导都高度重视,特定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对医共体建设进行全权把控,负责医共体规划建设、投入保障、人事安排和考核监管等重大事项,除此之外县委领导定期组织医共体专题会议,定期总结医共体遇到问题,进行专项解决,以推动医共体健康发展。
医共体配套政策完善,衔接紧密。阜南县为鼓励县级医疗机构、基层医疗机构能够积极参与医共体建设,专门出台了《关于医疗服务共同体合作医疗基金保障措施》、《医共体医师多点执业试点实施方案》、《医疗服务共同体转诊工作实施方案》、《医疗服务共同体医疗服务收入结算与分配的意见》等10余项涉及医共体核心发展的指导文件,这些政策衔接紧密,环环相扣,从根本上解决医共体利益平衡难、资源共享难、统一管理难等核心痛点,以《医疗服务共同体转诊工作实施方案》为例,为鼓励基层医疗机构积极推动患者上转,专门建立转诊补贴政策,村医每转诊一次,县医院给村医单独补助100元,就诊完毕后,基层医生还可以拿到100盈利收入。上级医院康复患者向下转,给县级医疗机构临床医生单独补助50元,且在乡镇和县级医院建立不同收费标准,患者在基层就诊费用远远低于县级医疗机构,提升患者转诊积极性。
在卫健委层面,建立了转诊监督机制,对机构服务居民跑到县外就诊,对机构施行相应的惩罚机制,基层机构只有提升自身能力,才能将患者留在县域。通过此项措施,大大减少了县外就诊人次,大部分县域医保基金留在县域内,卫健委又将其中部分资金用于本县域基层医疗建设,一部分资金作为绩效考核资金。因此在转诊体系落实方面,卫健委主导下的一系列组合拳,平衡了卫健委、县级医疗机构、基层医疗机构、患者四方的利益关系,积极推动了双向转诊成功落地。
医疗卫生方面持续投入较大资金。阜南县医共体建设的第一核心任务是提升基层服务能力,阜南县主要从两个方面着手。第一方面,分期投入30亿,提升基层软硬实力,包括基层医疗机构房屋标准设施、设备配置、人员配置等,保障基层医疗机构能力、服务、环境“三提升”;第二方面,投入大量资金,建立公共卫生管理信息系统、配置健康一体机,全面提升基层信息化建设。基层医疗机构医生可通过公共卫生服务管理平台进行数据电子化,健康一体机用于公卫上门随访服务,随访数据实时与基层医疗机构公卫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互联互通,一体机采集到患者随访信息及时同步到公卫信息管理系统中,大大减少了基层医生及村医的工作量。
医共体医保基金实行总额预算管理,结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担机制。阜南县医共体为医保实行统筹管理,专门在医共体内建立单独的医保基金专用账户,医共体内机构医保基金全部划入到此专有账户,由卫健委和牵头医院共同管理、监督医保基金的使用,对与每年剩余医保基金,按照6:3:1分配到医共体机构内作为绩效发放,针对超支的部分资金进行合理分摊,由牵头医院、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进行分摊补齐。
公卫资金由医共体统筹管理。阜南县医共体内各机构的公共卫生经费,统一划拨到医共体所属牵头医院,由牵头医院按照基层机构绩效考核情况进行拨付,从而实现了公卫资金的统一管理。
分级诊疗是医共体建设成功的核心所在。总结阜南县医共体成功关键,阜南县卫健委主任、阜南县人民副院长、阜南县中医院院长一致认为,建设分级诊疗机制是医共体机构间资源共享及协同发展的关键。针对分级诊疗,阜南县采用“两步走”建设思路,第一步;搭建远程影像、远程心电信息化资源中心,由牵头医院负责安排临床医生,免费为下级医疗机构上传的患者影像、心电片子进行阅片下诊断,同时成立奖励资金,作为上级医院阅片鼓励;搭建完善的转诊机制,明确各级收治范围及双向转诊的病种名录,以“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连续服务”为原则,严格格执,上下贯通。第二步技术帮扶,建立了一套完善、可实施落地的技术帮扶方案及奖励措施,上级医疗机构医生愿意主动申请到基层服务,去带动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的技术水水平。
强化公共卫生服务及信息互联互通。阜南县公共卫生服务始终坚持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作为基层服务关键切入点,家庭医生团队真正成为居民健康管理者和服务者。针对这一块,阜南县成立了一支技术能力强、服务全面的家庭医生团队,由他们全权为患者健康服务,包括随访、体检、诊疗。对于基层医疗机构无法诊治病种,转诊发起必须由家庭医生发起,为避免患者自发选择到上级机构诊断情况,将对患者医保报销比例及报销程序进行限制。另外,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统一配备健康一体机、公共卫生服务管理统等设施,进而实现了软硬件设施的信息互联互通,利用信息化手段进一步提升基层工作人员工作效率。
配套完善绩效考核方案。阜南县医共体绩效考核完全遵从“多劳多、激励惩罚并进”绩效考核体系,从技术绑定、诊疗工作量、医保基金使用、药占比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考核,且绩效考核制定方案全权由医共体管理办公室牵头制定及监管,综合性考核医疗机构及医生工作情况。
四、对南乐县医共体建设的建议
(一)组织机构建立。建立强有力的医共体管理办公室,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直管,医改相关单位主要负责人参加,管理制度化,明确职责;
(二)政策保障体系建设。需紧密联合多方部门,共同为医共体财务管理、资源下沉建立配套鼓励政策及保障体系;
(三)开展医共体管理创新。理顺医共体人事、财务、资产等管理体系,科学界定医共体内部管理职能;
(四)解决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资金保障的问题。医保基金、公卫经费划拨给医共体配套使用,财政、医保局、卫健委对使用情况进行监管,可参考阜南县对医保基金使用的办法“总额控制、季度预拨、年终决算、超支原则不补、结余留用”的方式进行结算。
(六)推进分级诊疗开展。按照“基层首诊、急慢分治、双向转诊、连续服务”的原则,构建上下转诊绿色通道,实现一般常见病留在乡镇卫生院诊治;疑难复杂病上转到县级医院进行诊治;
(七)开展签约服务。进一步完善乡村卫生服务和管理一体化,优化村医队伍,提高村医待遇,改善村医服务手段,县卫生局和县乡医疗机构都必须加强对村医的政策、管理和技术培训,推广村医签约服务,通过签约服务和签约转诊,引导县域居民养成有序就医;
(八)严格考核监管。对县域医共体实行按人头总额预算管理,医保经办机构继续履行并加强相应职责,强化监管、确保基金安全。继续做好基金经办服务工作。转变部分职能和管理方式:按季度预拨部分资金至县域医共体;考核县域医共体临床路径执行率、病人实际补偿比、县外转诊率等,并与医保基金年终结算挂钩等一系列的完善监督监管方案;
(九)强化信息建设。加快推进县域医共体信息建设,全面优化整合区域医疗卫生资源。利用网络信息技术促进县乡医疗机构的紧密合作,提升和优化效率。
(十)重点建设资源共享中心。为解决基层医疗机构设备不够、人员能力不足的问题,必须共享牵头医院的优势资源。牵头医院通过影像中心、心电中心、检验中心免费为基层医疗机构提供远程阅片、诊断等服务。增加的人力成本通过医保基金的分配比例、转诊增加的营业收入进行补充。
(十一)分级诊疗系统重点建设。双向转诊、远程会诊系统作为分级诊疗的抓手和纽带必须重点建设好,为开展分级诊疗工作落实起到信息互通、共享的作用。
(十二)整合公共卫生服务信息。目前南乐县公共卫生服务相关信息化系统相对较多,数据不能共享互通,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公卫服务工作的开展和绩效考核的准确性。本次项目必须解决公卫数据互通共享的问题。
★ 公共卫生个人工作总结
★ 乡村医生公共卫生总结
★ 公共卫生工作总结
★ 医生年度工作总结 个人
★ 个人医生工作总结
★ 医生个人工作总结
★ 医生个人工作总结
★ 医生个人工作总结范文简短
★ 医生个人年度工作总结
★ 医生个人工作总结范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