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罗洪先传》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共10篇)

【简介】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明史罗洪先传》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共10篇),欢迎阅读与收藏。在此,感谢网友“仙人品花”投稿本文!

《明史罗洪先传》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篇1:《明史罗洪先传》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明史罗洪先传》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罗洪先,字达夫,吉水人。父循,进士。历兵部武选郎中。会考选武职,有指挥二十余人素出刘瑾门,循罢其管事。瑾怒骂尚书王敞,敞惧,归部趣易奏。循故迟之,数日瑾败,敞乃谢循。循历知镇江、淮安二府,徐州兵备副使,咸有声。

洪先幼慕罗伦为人。年十五,读王守仁《传习录》好之,欲往受业,循不可而止。乃师事同邑李中,传其学。嘉靖八年举进士第一,授修撰,即请告归。外舅太仆卿曾直喜曰:“幸吾婿成大名。”洪先曰:“儒者事业有大于此者。此三年一人,安足喜也。”洪先事亲孝。父每肃客,洪先冠带行酒、拂席、授几甚恭。居二年,诏劾请告逾期者,乃赴官。寻遭父丧,苫块蔬食,不入室者三年。继遭母忧,亦如之。

十八年简宫僚,召拜春坊左赞善。明年冬,与司谏唐顺之、校书赵时春疏请来岁朝正后,皇太子出御文华殿,受群臣朝贺。时帝数称疾不视朝,讳言储贰临朝事,见洪先等疏,大怒曰:“是料朕必不起也。”降手诏百余言切责之,遂除三人名。

洪先归,益寻求守仁学。甘淡泊,炼寒暑,跃马挽强,考图观史,自天文、地志、礼乐、典章、河渠、边塞、战阵攻守,下逮阴阳、算数,靡不精究。至人才、吏事、国计、民情,悉加意谘访。曰:“苟当其任,皆吾事也。”邑田赋多宿弊,请所司均之,所司即以属。洪先精心体察,弊顿除。岁饥,移书郡邑,得粟数十石,率友人躬振给。流寇入吉安,主者失措。为画策战守,寇引去。素与顺之友善。顺之应召,欲挽之出,严嵩以同乡故,擢假边才起用,皆力辞。

洪先虽宗良知学,然未尝及守仁门,恒举《易大传》“寂然不动”、周子“无欲故静”之旨以告学人。又曰:“儒者学在经世,而以无欲为本。惟无欲,然后出而经世,识精而力钜。”时王畿谓良知自然,不假纤毫力。洪先非之曰:“世岂有现成良知者耶?”虽与畿交好,而持论始终不合。山中有石洞,旧为虎穴,葺茅居之,命曰石莲。谢客,默坐一榻,三年不出户。

初,告归,过仪真,同年生主事项乔为分司。有富人坐死,行万金求为地,洪先拒不听。乔微讽之,厉声曰:“君不闻志士不忘在沟壑耶?”江涨,坏其室,巡抚马森欲为营之,固辞不可。隆庆初卒,赠光禄少卿,谥文庄。

(节选自《明史·罗洪先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乃师事同邑李中,传其学

传:学习。

B 父每肃客

肃:庄重。

C 十八年,简官僚

简:选拔。

D 率友人躬振给

振:通“赈”,救济。

5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王守仁是明代著名思想家,精通儒、释、道三教,并能够统军征战,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全能大儒。罗洪先涉猎广泛且精心研究正是对王守仁为学的继承和学习。

B“进士”指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殿试的人。明清科举考试分三级进行,其中殿试一般每三年进行一次,文中“三年一人”即可印证。

C守丧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是一种孝顺的行为,明清时期官员的父母死去,官员必须停职守制,守丧期一般为三年,“苫块蔬食,不入室者三年”即守丧之礼。

D文中多有表示官员授职升迁的词,如“授修撰”中的“授”,“召拜春坊左赞善”中的“拜”,“除三人名”中的“除”等,就是表示授予官职的。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罗洪先志向远大。他幼年仰慕罗伦的为人,后又想拜王守仁为师,因父亲没有同意才罢休;他认为考中进士并不值得炫耀,认为儒学之士的事业应该更大。

B罗洪先范言敢谏。皇帝常常称病不上朝,罗洪先与司谏唐顺之、校书赵时春在皇帝非常忌讳太子临朝时,依然敢于上疏请求皇帝让位,让太子接受群臣朝贺。

c罗洪先心忧国民。他留心察访人才、吏事、国计、民情,发现田赋弊端,请求均衡处理并使积弊消除;流寇侵入吉安,他献策战守并使盗贼退兵离去。

D罗洪先正直淡泊。他拒不同意犯罪富人拿钱请求免死的行为;因江水上涨,屋子被毁,他坚决推辞巡抚马森为其营造房屋的好意。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敞惧,归部趣易奏。循故迟之,数日谨败,敞乃谢循。

(2)顺之应召,欲挽之出,严嵩以同乡故,拟假边才起用,皆力辞。

参考答案

4.B

5.D

6.B

7.

(1)王敞害怕.回到兵部催促改变奏折.罗循故怠拖延,数天后刘谨倒台.王敵于是向罗循道歉.(关键词“趣”“迟”“谢”的翻译各1分.大意2分)

(2)唐顺之应召入朝.想引他出山.严嵩因是同乡缘故,打教算假托治理边疆的人才起用他.他都极力推辞.(大关键词“挽”“拟”“假”的翻译各1分.大意2分)

参考译文

罗洪先,字达夫,吉水人。父亲罗循,是进士。历任兵部武选郎中。恰逢考核选拔武官,有二十多个指挥平素出自刘瑾门下,罗循罢除其管事。刘瑾愤怒地骂尚书王敞,王敞害怕,回到兵部催促改变奏折。罗循故意拖延,几天后刘瑾倒台,王敞于是向罗循道歉。罗循历任镇江、淮安两府的知府和徐州兵备副使,都有治政的名声。

罗洪先幼年仰慕罗伦的为人。十五岁时,读王守仁的《传习录》,喜欢上它,想前往拜师求学,罗循没有同意而罢休。于是拜同乡的李中为师,学习李中的学说。嘉靖八年,考中进士第一名,授官修撰,马上请求辞官回家。岳父太仆卿曾直高兴地说:“有幸我的女婿成就了大名声。”罗洪先说:“儒学之士的事业有比此更大的。这种人三年就一个,有什么值得高兴的?”罗洪先侍奉双亲很孝顺。父亲每次迎接客人,罗洪先都穿上礼服依次给客人斟酒、拂扫座席、端授茶几,非常恭敬。过了两年,下诏弹劾请假超过期限的官员,他才去任职。不久遭遇父亲的丧事,寝苫枕块,吃素食,不回家中,这样过了三年。接着又遇上母亲的.丧事,也如此守丧。

十八年选拔东宫的官员,召任春坊左赞善。第二年冬天,与司谏唐顺之、校书赵时春上疏请求来年朝贺正旦日后,皇太子出宫-临文华殿,接受群臣朝贺。当时皇帝多次声称有病不上朝,忌讳臣子说让太子临朝的事,见到罗洪先等人的奏疏,非常愤怒地说:“这是料定朕卧病必定不能好了。”降下亲手写的一百多字的诏令责备他们,于是削除三人的名籍。

罗洪先回到家中,更加寻求王守仁的学问。甘于淡泊,锻炼于寒冬酷暑,策马腾跃,拉引强弓,查考地图翻阅历史,从天文、地理、礼乐、典章、河渠、边塞、打仗的阵法和攻守方式,下至阴阳、算数,无不精心研究。至于人才、吏治之事、国家大计、百姓的情况,都用心咨询访问。说:“如果身在其位,都是我的事。”县里的田赋有很多积久的弊病,请求有关部门均衡处理,有关部门就交托他来处理。罗洪先细心考察,积弊马上除去。收成不好,他转交书信到郡县,得到粮食几十石,都是友人亲自拿出救济的。流窜的盗贼进入吉安,主事官惊慌失措。逻洪先为他出谋划策迎战守卫,盗贼退兵离去。他向来与唐顺之友好。唐顺之应召入朝,想引他出山,盘违因是同乡的缘故,打算假托治理边疆的人才起用他,他都极力推辞。

罗洪先虽然宗奉良知学说,然而不曾拜师在王守仁门下,经常举《易大传》“寂静不动”、周子 “没有欲望,所以静“的意旨告诫学习的人。又说:“儒生学习在于治理国家,而以没有欲望为根本。只有无欲,然后出来治理国家,见解精辟而力量巨大。”当时玉邈认为良知讲求自然,不藉助丝毫外力。罢洪先批评说:“世上哪有现成的良知呢?”虽然与王畿夂情好,而所持见解始终不合。山中有石洞,以前是老虎的巢穴,他盖上茅草居住在里面,命名为石莲。谢绝客人,默坐在一木榻上,三年不出门。

当初,请假回家,经过堡喜,同年考中进士现任主事的项乔在盐运司任职,分管仪真。有富人犯罪定为死罪,用一万两银子请求为自己开脱罪名,罗洪先拒不同意。项乔暗示劝告,他严厉地说:“您没听说有志之士不忘记身处沟壑吗?”江水上涨,毁坏了他的屋子,巡抚马森想为他营造,他坚决推辞不同意。隆庆初年死去,赠官光禄少卿,缢号文庄。

篇2:《明史·罗洪先传》阅读答案及翻译

罗洪先,字达夫,吉水人。父循,进士。历兵部武选郎中。会考选武职,有指挥二十余人素出刘瑾门,循罢其管事。瑾怒骂尚书王敞,敞惧,归部趣易奏。循故迟之,数日瑾败,敞乃谢循。循历知镇江、淮安二府,徐州兵备副使,咸有声。

洪先幼慕罗伦为人。年十五,读王守仁《传习录》好之,欲往受业,循不可而止。乃师事同邑李中,传其学。嘉靖八年举进士第一,授修撰,即请告归。外舅太仆卿曾直喜曰:“幸吾婿成大名。”洪先曰:“儒者事业有大于此者。此三年一人,安足喜也。”洪先事亲孝。父每肃客,洪先冠带行酒、拂席、授几甚恭。居二年,诏劾请告逾期者,乃赴官。寻遭父丧,苫塊蔬食,不入室者三年。继遭母忧,亦如之。

十八年简宫僚,召拜春坊左赞善。明年冬,与司谏唐顺之、校书赵时春疏请来岁朝正后,皇太子出御文华殿,受群臣朝贺。时帝数称疾不视朝,讳言储贰临朝事,见洪先等疏,大怒曰:“是料朕必不起也。”降手诏百余言切责之,遂除三人名。

洪先归,益寻求守仁学。甘淡泊,炼寒暑,跃马挽强,考图观史,自天文、地志、礼乐、典章、河渠、边塞、战阵攻守,下逮阴阳、算数,靡不精究。至人才、吏事、国计、民情,悉加意谘访。曰:“苟当其任,皆吾事也。”邑田赋多宿弊,请所司均之,所司即以属。洪先精心体察,弊顿除。岁饥,移书郡邑,得粟数十石,率友人躬振给。流寇入吉安,主者失措。为画策战守,寇引去。素与顺之友善。顺之应召,欲挽之出,严嵩以同乡故,擢假边才起用,皆力辞。

洪先虽宗良知学,然未尝及守仁门,恒举《易大传》“寂然不动”、周子“无欲故静”之旨以告学人。又曰:“儒者学在经世,而以无欲为本。惟无欲,然后出而经世,识精而力钜。”时王畿谓良知自然,不假纤毫力。洪先非之曰:“世岂有现成良知者耶?”虽与畿交好,而持论始终不合。山中有石洞,旧为虎穴,葺茅居之,命曰石莲。谢客,默坐一榻,三年不出户。

初,告归,过仪真,同年生主事项乔为分司。有富人坐死,行万金求为地,洪先拒不听。乔微讽之,厉声曰:“君不闻志士不忘在沟壑耶?”江涨,坏其室,巡抚马森欲为营之,固辞不可。隆庆初卒,赠光禄少卿,谥文庄。

(节选自《明史·罗洪先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乃师事同邑李中,传其学 传:学习。

B 父每肃客 肃:庄重。

C 十八年,简官僚 简:选拔。

D 率友人躬振给 振:通“赈”,救济。

5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王守仁是明代著名思想家,精通儒、释、道三教,并能够统军征战,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全能大儒。罗洪先涉猎广泛且精心研究正是对王守仁为学的继承和学习。

B“进士”指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殿试的人。明清科举考试分三级进行,其中殿试一般每三年进行一次,文中“三年一人”即可印证。

C守丧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是一种孝顺的行为,明清时期官员的父母死去,官员必须停职守制,守丧期一般为三年,“苫块蔬食,不入室者三年”即守丧之礼。

D文中多有表示官员授职升迁的词,如“授修撰”中的“授”,“召拜春坊左赞善”中的“拜”,“除三人名”中的“除”等,就是表示授予官职的。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罗洪先志向远大。他幼年仰慕罗伦的.为人,后又想拜王守仁为师,因父亲没有同意才罢休;他认为考中进士并不值得炫耀,认为儒学之士的事业应该更大。

B罗洪先范言敢谏。皇帝常常称病不上朝,罗洪先与司谏唐顺之、校书赵时春在皇帝非常忌讳太子临朝时,依然敢于上疏请求皇帝让位,让太子接受群臣朝贺。

c罗洪先心忧国民。他留心察访人才、吏事、国计、民情,发现田赋弊端,请求均衡处理并使积弊消除;流寇侵入吉安,他献策战守并使盗贼退兵离去。

D罗洪先正直淡泊。他拒不同意犯罪富人拿钱请求免死的行为;因江水上涨,屋子被毁,他坚决推辞巡抚马森为其营造房屋的好意。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敞惧,归部趣易奏。循故迟之,数日谨败,敞乃谢循。

译文:

(2)顺之应召,欲挽之出,严嵩以同乡故,拟假边才起用,皆力辞。

答案:

4.B

5.D

6.B

7.

(1)王敞害怕.回到兵部催促改变奏折.罗循故怠拖延,数天后刘谨倒台.王敵于是向罗循道歉.(关键词“趣”“迟”“谢”的翻译各1分.大意2分)

(2)唐顺之应召入朝.想引他出山.严嵩因是同乡缘故,打教算假托治理边疆的人才起用他.他都极力推辞.(大关键词“挽”“拟”“假”的翻译各1分.大意2分)

篇3:明史·罗洪先传阅读答案

罗洪先,字达夫,吉水人。父循,进士。历兵部武选郎中。会考选武职,有指挥二十余人素出刘瑾门,循罢其管事。瑾怒骂尚书王敞,敞惧,归部趣易奏。循故迟之,数日瑾败,敞乃谢循。循历知镇江、淮安二府,徐州兵备副使,咸有声。

洪先幼慕罗伦为人。年十五,读王守仁《传习录》好之,欲往受业,循不可而止。乃师事同邑李中,传其学。嘉靖八年举进士第一,授修撰,即请告归。外舅太仆卿曾直喜曰:“幸吾婿成大名。”洪先曰:“儒者事业有大于此者。此三年一人,安足喜也。”洪先事亲孝。父每肃客,洪先冠带行酒、拂席、授几甚恭。居二年,诏劾请告逾期者,乃赴官。寻遭父丧,苫塊蔬食,不入室者三年。继遭母忧,亦如之。

十八年简宫僚,召拜春坊左赞善。明年冬,与司谏唐顺之、校书赵时春疏请来岁朝正后,皇太子出御文华殿,受群臣朝贺。时帝数称疾不视朝,讳言储贰临朝事,见洪先等疏,大怒曰:“是料朕必不起也。”降手诏百余言切责之,遂除三人名。

洪先归,益寻求守仁学。甘淡泊,炼寒暑,跃马挽强,考图观史,自天文、地志、礼乐、典章、河渠、边塞、战阵攻守,下逮阴阳、算数,靡不精究。至人才、吏事、国计、民情,悉加意谘访。曰:“苟当其任,皆吾事也。”邑田赋多宿弊,请所司均之,所司即以属。洪先精心体察,弊顿除。岁饥,移书郡邑,得粟数十石,率友人躬振给。流寇入吉安,主者失措。为画策战守,寇引去。素与顺之友善。顺之应召,欲挽之出,严嵩以同乡故,擢假边才起用,皆力辞。

洪先虽宗良知学,然未尝及守仁门,恒举《易大传》“寂然不动”、周子“无欲故静”之旨以告学人。又曰:“儒者学在经世,而以无欲为本。惟无欲,然后出而经世,识精而力钜。”时王畿谓良知自然,不假纤毫力。洪先非之曰:“世岂有现成良知者耶?”虽与畿交好,而持论始终不合。山中有石洞,旧为虎穴,葺茅居之,命曰石莲。谢客,默坐一榻,三年不出户。

初,告归,过仪真,同年生主事项乔为分司。有富人坐死,行万金求为地,洪先拒不听。乔微讽之,厉声曰:“君不闻志士不忘在沟壑耶?”江涨,坏其室,巡抚马森欲为营之,固辞不可。隆庆初卒,赠光禄少卿,谥文庄。(节选自《明史·罗洪先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乃师事同邑李中,传其学 传:学习。

B 父每肃客 肃:庄重。

C 十八年,简官僚 简:选拔。

D 率友人躬振给 振:通“赈”,救济。

5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王守仁是明代著名思想家,精通儒、释、道三教,并能够统军征战,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全能大儒。罗洪先涉猎广泛且精心研究正是对王守仁为学的继承和学习。

B“进士”指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殿试的人。明清科举考试分三级进行,其中殿试一般每三年进行一次,文中“三年一人”即可印证。

C守丧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是一种孝顺的行为,明清时期官员的父母死去,官员必须停职守制,守丧期一般为三年,“苫块蔬食,不入室者三年”即守丧之礼。

D文中多有表示官员授职升迁的词,如“授修撰”中的“授”,“召拜春坊左赞善”中的“拜”,“除三人名”中的“除”等,就是表示授予官职的。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罗洪先志向远大。他幼年仰慕罗伦的为人,后又想拜王守仁为师,因父亲没有同意才罢休;他认为考中进士并不值得炫耀,认为儒学之士的事业应该更大。

B罗洪先范言敢谏。皇帝常常称病不上朝,罗洪先与司谏唐顺之、校书赵时春在皇帝非常忌讳太子临朝时,依然敢于上疏请求皇帝让位,让太子接受群臣朝贺。

c罗洪先心忧国民。他留心察访人才、吏事、国计、民情,发现田赋弊端,请求均衡处理并使积弊消除;流寇侵入吉安,他献策战守并使盗贼退兵离去。

D罗洪先正直淡泊。他拒不同意犯罪富人拿钱请求免死的行为;因江水上涨,屋子被毁,他坚决推辞巡抚马森为其营造房屋的好意。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敞惧,归部趣易奏。循故迟之,数日谨败,敞乃谢循。

(2)顺之应召,欲挽之出,严嵩以同乡故,拟假边才起用,皆力辞。

答案:

4.B

5.D

6.B

7.

(1)王敞害怕.回到兵部催促改变奏折.罗循故怠拖延,数天后刘谨倒台.王敵于是向罗循道歉.(关键词“趣”“迟”“谢”的翻译各1分.大意2分)

(2)唐顺之应召入朝.想引他出山.严嵩因是同乡缘故,打教算假托治理边疆的人才起用他.他都极力推辞.(大关键词“挽”“拟”“假”的翻译各1分.大意2分)

阅读练习二

3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十八年简宫僚召拜春坊左赞善明年冬与司谏唐顺之校书赵时春疏请来岁朝正后皇太子出御文华殿受群臣朝贺。

B.十八年简宫僚召拜春坊左赞善明年冬与司谏唐顺之校书赵时春疏请来岁朝正后皇太子出御\文华殿受群臣朝贺。

C.十八年简宫僚召拜春坊左赞善明年冬与司谏唐顺之校书赵时春疏请来岁朝正后皇太子出御文华殿受群臣朝贺。

D.十八年简宫僚召拜春坊左赞善明年冬与司谏唐顺之校书赵时春疏请来岁朝正后皇太子出御文华殿受群臣朝贺。

37.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中多有表示官员授职升迁的词.如“授修撰”中的“授”,“召拜春坊左赞善”中的“拜”,“除三人名”中的“除”等,都是表示授予官职。

B.“进士”指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殿试的人。明清科举考试分三级进行,其中殿试一般每三年进行一次,文中“三年一人”即可印证。

C.王守仁是明代著名思想家,精通儒、释、道三教,并能够统军征战,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全能大儒。罗洪先涉猎广泛且精心研究正是对王守仁为学的继承和学习。

D.守丧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是一种孝顺的行为,明清时期官员的父母死去,官员必须停职守制,守丧期一般为三年,“苫块蔬食,不入室者三年”即守丧之礼。

3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罗洪先志向远大。他幼年仰慕罗伦的为人,后又想拜王守仁为师,因父亲没有同意才罢休;他认为考中进士并不值得炫耀,认为儒学之士的事业应该更大。

B.罗洪先心忧国民。他留心察访人才、吏事、国计、民情,发现田赋弊端,请求均衡处理并使积弊消除;流寇侵入吉安,他献策战守并使盗贼退兵离去。

C.罗洪先与唐顺之交情很好,唐顺之被召用了。严嵩因为与罗洪先是同乡,打算借用边疆的人才来起用。

D.罗洪先正直淡泊。他拒不同意犯罪富人拿钱请求免死的行为;因江水上涨,屋子被毁,他坚决推辞巡抚马森为其营造房屋的好意。

3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儒者事业有大于此者。此三年一人,安足喜也?洪先事亲孝。

(2)时帝数称疾不视朝,讳言储贰临朝事,见洪先等疏,大怒曰:“是料朕必不起也。”

参考答案

36.C.根据原文“十八年,简宫僚,召拜春坊左赞善。明年冬,与司谏唐顺之、校书赵时春疏请来岁朝正后,皇太子出御文华殿,受群臣朝贺。”

37.A

38.C

39.(1) 儒学之士的事业有比此更大的。这种人三年就一个,有什么值得高兴的?”罗洪先侍奉双亲很孝顺.

(2) 当时皇帝多次声称有病不上朝,忌讳臣子说让太子临朝的事,见到罗洪先等人的奏疏,非常愤怒地说:“这是料定朕卧病必定不能好了。”

篇4:明史·罗洪先传阅读答案

罗洪先,字达夫,吉水人。父亲罗循,是进士。历任兵部武选郎中。恰逢考核选拔武官,有二十多个指挥平素出自刘瑾门下,罗循罢除其管事。刘瑾愤怒地骂尚书王敞,王敞害怕,回到兵部催促改变奏折。罗循故意拖延,几天后刘瑾倒台,王敞于是向罗循道歉。罗循历任镇江、淮安两府的知府和徐州兵备副使,都有治政的名声。

罗洪先幼年仰慕罗伦的为人。十五岁时,读王守仁的《传习録》,喜欢上它,想前往拜师求学,罗循没有同意而罢休。于是拜同乡的李中为师,学习李中的学说。嘉靖八年,考中进士第一名,授官修撰,马上请求辞官回家。岳父太仆卿曾直高兴地说:“有幸我的女婿成就了大名声。”罗洪先说:“儒学之士的事业有比此更大的。这种人三年就一个,有什么值得高兴的?”罗洪先侍奉双亲很孝顺。父亲每次迎接客人,罗洪先都穿上礼服依次给客人斟酒、拂扫座席、端授茶几,非常恭敬。过了两年,下诏弹劾请假超过期限的官员,他纔去任职。不久遭遇父亲的丧事,寝苫枕块,吃素食,不回家中,这样过了三年。接着又遇上母亲的丧事,也如此守丧。

十八年选拔东宫的官员,召任春坊左赞善。第二年冬天,与司谏唐顺之、校书赵时春上疏请求来年朝贺正旦日后,皇太子出宫-临文华殿,接受群臣朝贺。当时皇帝多次声称有病不上朝,忌讳臣子说让太子临朝的事,见到罗洪先等人的'奏疏,非常愤怒地说:“这是料定朕卧病必定不能好了。”降下亲手写的一百多字的诏令责备他们,于是削除三人的名籍。

罗洪先回到家中,更加寻求王守仁的学问。甘于淡泊,锻炼于寒冬酷暑,策马腾跃,拉引强弓,查考地图翻阅历史,从天文、地理、礼乐、典章、河渠、边塞、打仗的阵法和攻守方式,下至阴阳、算数,无不精心研究。至于人才、吏治之事、国家大计、百姓的情况,都用心咨询访问。说:“如果身在其位,都是我的事。”县里的田赋有很多积久的弊病,请求有关部门均衡处理,有关部门就交托他来处理。罗洪先细心考察,积弊马上除去。收成不好,他转交书信到郡县,得到粮食几十石,都是友人亲自拿出救济的。流窜的盗贼进入吉安,主事官惊慌失措。逻洪先为他出谋划策迎战守卫,盗贼退兵离去。他向来与唐顺之友好。唐顺之应召入朝,想引他出山,盘违因是同乡的缘故,打算假托治理边疆的人才起用他,他都极力推辞。

罗洪先虽然宗奉良知学说,然而不曾拜师在王守仁门下,经常举《易大传》“寂静不动”、周子“没有欲望,所以静“的意旨告诫学习的人。又说:“儒生学习在于治理国家,而以没有欲望为根本。祇有无欲,然后出来治理国家,见解精辟而力量巨大。”当时玉邈认为良知讲求自然,不藉助丝毫外力。罢洪先批评说:“世上哪有现成的良知呢?”虽然与王畿夂情好,而所持见解始终不合。山中有石洞,以前是老虎的巢穴,他盖上茅草居住在里面,命名为石莲。谢絶客人,默坐在一木榻上,三年不出门。

当初,请假回家,经过堡喜,同年考中进士现任主事的项乔在盐运司任职,分管仪真。有富人犯罪定为死罪,用一万两银子请求为自己开脱罪名,罗洪先拒不同意。项乔暗示劝告,他严厉地说:“您没听说有志之士不忘记身处沟壑吗?”江水上涨,毁坏了他的屋子,巡抚马森想为他营造,他坚决推辞不同意。隆庆初年死去,赠官光禄少卿,缢号文庄。

篇5:罗洪先,字达夫,吉水 文言文阅读题答案及原文翻译

罗洪先,字达夫,吉水人。父循,进士。历兵部武选郎中。会考选武职,有指挥二十余人素出刘瑾门,循罢其管事。瑾怒骂尚书王敞,敞惧,归部趣易奏。循故迟之,数日瑾败,敞乃谢循。循历知镇江、淮安二府,徐州兵备副使,咸有声。洪先幼慕罗伦为人。年十五,读王守仁《传习录》,好之,欲往受业,循不可而止。乃师事同邑李中,传其学。嘉靖八年,举进士第一,授修撰,即请告归。外舅太仆抑曾直喜曰:“幸吾婿成大名。”洪先曰:“儒者事业有大于此者。此三年一人,安足喜也?”洪先事亲孝。父每肃客,洪先冠带行酒、拂席、授几甚恭。居二年,诏劾请告逾期者,乃赴官。寻遭父丧,苫块蔬食,不入室者三年。继遭母忧,亦如之。十八年,简宫燎,召拜春坊左赞善。明年冬,与司谏唐顺之、校书赵时春疏请来岁朝正后,皇太子出御文华殿,受群臣朝贺。时帝数称疾不视朝讳言储贰临朝事见洪先等疏大怒曰是料朕必不起也降手诏百余言切责之遂除三人名。洪先归,益寻求守仁学。甘淡泊,炼寒暑,跃马挽强,考图观史,自天文、地志、礼乐、典章、河渠、边塞、战阵攻守,下逮阴阳、算数,靡不精究。至人才、吏事、国计、民情,悉加意谘访。曰:“苟当其任,皆吾事也。”邑田赋多宿弊,请所司均之,所司即以属。洪先精心体察,弊顿除。岁饥,移书郡邑,得粟数十石,率友人躬振给。流寇入吉安,主者失措。为画策战守,寇引去。素与顺之友善。顺之应召,欲挽之出,严嵩以同乡故,拟假边才起用,皆力辞。初,告归,过仪真,同年生主事项乔为分司。有富人坐死,行万金求为地,洪先拒不听。乔微讽之,厉声曰:“君不闻志士不忘在沟壑耶?”江涨,坏其室,巡抚马森欲为营之,固辞不可。隆庆初卒,赠光禄少卿,谧文庄。(节选自《明史罗洪先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时帝数称疾不视朝讳言/储贰临朝事/见洪先等疏/大怒曰/是料朕必不起也/降手诏百余言切责之/遂除三人名。

B. 时帝数称疾不视朝/讳言储贰临朝事/见洪先等疏/大怒曰/是料朕必不起也/降手诏百余言切责之/遂除三人名。

C. 时帝数称疾不视朝讳言/储贰临朝事/见洪先等疏/大怒曰/是料/朕必不起也/降手诏/百余言切责之/遂除三人名。

D. 时帝数称疾不视朝/讳言储贰临朝事/见洪先等疏/大怒曰/是料/朕必不起也/降手诏/百余言切责之/遂除三人名。

5.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守仁是明代著名思想家,精通儒、释、道三教,并能够统军征战,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全能大儒。罗洪先涉猎广泛且精心研究正是对王守仁为学的继承和学习。

B.“进士”指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殿试的人。明清科举考试分三级进行,其中殿试一般每三年进行一次,文中“三年一人”即可印证。

C.守丧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是一种孝顺的行为,明清时期官员的父母死去,官员必须停职守制,守丧期一般为三年,“苫块蔬食,不入室者三年”即守丧之礼。

D.文中多有表示官员授职升迁的词,如“授修撰”中的“授”,“召拜春坊左赞善”中的“拜”,“除三人名”中的“除”等,就是表示授予官职的。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罗洪先志向远大。他幼年仰慕罗伦的为人,后又想拜王守仁为师,因父亲没有同意才罢休;他认为考中进士并不值得炫耀,认为儒学之士的事业应该更大。

B.罗洪先犯言敢谏。皇帝常常称病不上朝,罗洪先与司谏唐顺之、校书赵时春在皇帝非常忌讳太子临朝时,依然敢于上疏请求皇帝让位,让太子接受群臣朝贺。

C.罗洪先心忧国民。他留心察访人才、吏事、国计、民情,发现田赋弊端,请求均衡处理并使积弊消除;流寇侵入吉安,他献策战守并使盗贼退兵离去。

D.罗洪先正直淡泊。他拒不同意犯罪富人拿钱请求免死的行为;因江水上涨,屋子被毁,他坚决推辞巡抚马森为其营造房屋的好意。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敞惧,归部趣易奏。循故迟之,数日谨败,敞乃谢循。

(2)顺之应召,欲挽之出,严嵩以同乡故,拟假边才起用,皆力辞。

答案:

4.B 5.D 6.B

7. (1)王敞害怕.回到兵部催促改变奏折.罗循故怠拖延,数天后刘谨倒台.王敵于是向罗循道歉.(关键词“趣”“迟”“谢”的翻译各1分.大意2分)

(2)唐顺之应召入朝.想引他出山.严嵩因是同乡缘故,打教算假托治理边疆的人才起用他.他都极力推辞.(大关键词“挽”“拟”“假”的翻译各1分.大意2分)

译文:

罗洪先,字达夫,吉水人。父亲罗循,是进士。历任兵部武选郎中。恰逢考核选拔武官,有二十多个指挥平素出自刘瑾门下,罗循罢除其管事。刘瑾愤怒地骂尚书王敞,王敞害怕,回到兵部催促改变奏折。罗循故意拖延,几天后刘瑾倒台,王敞于是向罗循道歉。罗循历任镇江、淮安两府的知府和徐州兵备副使,都有治政的名声。

罗洪先幼年仰慕罗伦的为人。十五岁时,读王守仁的《传习录》,喜欢上它,想前往拜师求学,罗循没有同意而罢休。于是拜同乡的李中为师,学习李中的学说。嘉靖八年,考中进士第一名,授官修撰,马上请求辞官回家。岳父太仆卿曾直高兴地说:“有幸我的女婿成就了大名声。”罗洪先说:“儒学之士的事业有比此更大的。这种人三年就一个,有什么值得高兴的?”罗洪先侍奉双亲很孝顺。父亲每次迎接客人,罗洪先都穿上礼服依次给客人斟酒、拂扫座席、端授茶几,非常恭敬。过了两年,下诏弹劾请假超过期限的官员,他才去任职。不久遭遇父亲的丧事,寝苫枕块,吃素食,不回家中,这样过了三年。接着又遇上母亲的丧事,也如此守丧。

十八年选拔东宫的官员,召任春坊左赞善。第二年冬天,与司谏唐顺之、校书赵时春上疏请求来年朝贺正旦日后,皇太子出宫-临文华殿,接受群臣朝贺。当时皇帝多次声称有病不上朝,忌讳臣子说让太子临朝的事,见到罗洪先等人的奏疏,非常愤怒地说:“这是料定朕卧病必定不能好了。”降下亲手写的一百多字的诏令责备他们,于是削除三人的名籍。

罗洪先回到家中,更加寻求王守仁的学问。甘于淡泊,锻炼于寒冬酷暑,策马腾跃,拉引强弓,查考地图翻阅历史,从天文、地理、礼乐、典章、河渠、边塞、打仗的阵法和攻守方式,下至阴阳、算数,无不精心研究文言文阅读 罗洪先,字达夫,吉水人。父循,进士。历兵部武选郎中阅读答案。至于人才、吏治之事、国家大计、百姓的情况,都用心咨询访问。说:“如果身在其位,都是我的事。”县里的田赋有很多积久的弊病,请求有关部门均衡处理,有关部门就交托他来处理。罗洪先细心考察,积弊马上除去。收成不好,他转交书信到郡县,得到粮食几十石,率领友人亲自拿出救济。

流窜的盗贼进入吉安,主事官惊慌失措。逻洪先为他出谋划策迎战守卫,盗贼退兵离去。他向来与唐顺之友好。唐顺之应召入朝,想引他出山,严嵩因是同乡缘故,打算假托治理边疆的人才起用他,他都极力推辞。当初,请假回家,经过仪真,同年考中进士现任主事的项乔在盐运司任职。有富人犯罪定为死罪,用一万两银子请求为自己开脱罪名,罗洪先拒不同意。项乔暗示劝告,他严厉地说:“您没听说有志之士不忘记身处沟壑吗?”江水上涨,毁坏了他的屋子,巡抚马森想为他营造,他坚决推辞不同意。隆庆初年死去,赠官光禄少卿,缢号文庄。

[罗洪先,字达夫,吉水 文言文阅读题答案及原文翻译]

篇6:《明史儒林传》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明史儒林传》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邵宝,字国贤,无锡人。年十九,学于江浦庄昶。成化二十年举进士,授许州知州。月朔,会诸生于学宫,讲明义利公私之辨。巫言龙骨出地中为祸福,宝取骨,毁于庭,杖巫而遣之。躬课农桑,仿朱子社仓,立积散法,行计口浇田法,以备凶荒。

弘治七年,入为户部员外郎,历郎中,迁江西提学副使。修白鹿书院学舍,以处学者。江西俗好阴阳家言,有数十年不葬父母者。宝下令,士不葬亲者不得与试,于是相率举葬以千计。宁王宸濠[注]索诗文,峻却之。后宸濠败,有司校勘,独无宝迹。迁右布政使,与镇守太监勘处州银矿,宝曰:“费多获少,劳民伤财,虑生他变。”卒奏寝其事。进湖广布政使。

正德四年,擢右副都御史,总督漕运。刘瑾擅政,宝至京,绝不与通。瑾怒漕帅平江伯陈熊,欲使宝劾之,遣校尉数辈要宝左顺门,危言恐之曰:“行逮汝。”张彩、曹元自内出,语宝曰君第劾平江无后患矣宝曰平江功臣后督漕未久无大过不知所劾二人默然出。越三日,给事中劾熊并及宝,勒致仕去。瑾诛,起巡抚贵州,寻迁户部右侍郎,进左侍郎。命兼左佥都御史,处置粮运。寻疏请终养归,乃拜南京礼部尚书,再疏辞免。世宗即位,起前官,复以母老恳辞。许之,命有司以礼存问。

宝三岁而孤,事母过氏至孝。甫十岁,母疾,为文告天,愿减己算延母年。及终养归,得疾,左手不仁,犹朝夕侍亲侧不懈。受知于李东阳,为诗文,典重和雅,以东阳为宗。博综群籍,有得则书之简,取程子“今日格一物,明日格一物”之义,名之曰“日格子”。

(节选自《明史·儒林传》)

[注] 宁王宸濠:朱宸濠,明太祖朱元璋五世孙,袭封宁王,封于南昌。正德十四年起兵反叛,兵败被俘,被诛。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躬课农桑 督促

B.卒奏寝其事 搁置

C.遣校尉数辈要宝左顺门 邀请

D.命有司以礼存问 看望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①会诸生于学宫 ②受知于李东阳

B.①杖巫而遣之 ②宝三岁而孤

C.①宝至京,绝不与通 ②与镇守太监勘处州银矿

D.①行计口浇田法,以备凶荒 ②修白鹿书院学舍,以处学者

7.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邵宝性格耿直、不附权奸的一组是( )

①峻却之 ②独无宝迹 ③虑生他变

④绝不与通 ⑤欲使宝劾之 ⑥勒致仕去

A.①③⑥ B.③⑤⑥ C.②④⑤ D.①②④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邵宝重视教育,在许州知州任上,每月初一亲自到学校为众生员讲课;任江西提学副使时,在白鹿书院修建校舍,安置读书人。

B.邵宝关心民生,重视农事,采取“积散法”等一系列措施防备饥荒发生;他不主张开采处州银矿原因之一,是怕劳民伤财。

C.邵宝极其孝顺,多次请求辞官奉养父母,最后才得到皇上同意;回家之后,自己有病,左手麻痹不仁,还是早晚奉侍在父母身边。

D.邵宝好学不倦,博览群书,每当学有所得就写在竹片上,用宋代理学家程颐“今日格一物,明日格一物”的意思,取名“日格子”。

9.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①宝下令,士不葬亲者不得与试,于是相率举葬以千计。(4分)

②寻疏请终养归,乃拜南京礼部尚书,再疏辞免。(4分)

10.用“/”给文中画曲线部分句子断句。限划8处。(4分)

语宝曰君第劾平江无后患矣宝曰平江功臣后督漕未久无大过不知所劾二人默然出。

答案

5.(3分)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

【参考答案】C(要:拦截)

6.(3分)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

【参考答案】B(而:连词,承接关系/修饰关系;A于:介词,在;C与:介词,跟;D以:连词,来)

7.(3分)本题考查考生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

【参考答案】D(①②表现邵宝不结交宁王宸濠,④不结交刘瑾;③邵宝担心开矿产生变故,⑤刘瑾想要让邵宝弹劾官员,⑥邵宝被弹劾辞官)

8.(3分)本题考查考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和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

【参考答案】C(邵宝回家奉养的是母亲,他“三岁而孤”,父亲去世)

9.(4分)答案:①(邵宝)颁布法令,不把去世亲人下葬的读书人不能够参加科举考试,于是相继把亲人下葬的有上千人。

(4分)答案:②不久上奏章请求回家奉养老母亲,于是皇帝授予南京礼部尚书,邵宝两次上奏章辞去职务。

10.(4分)答案:语宝曰/君第劾平江/无后患矣/宝曰/平江功臣后/督漕未久/无大过/不知所劾/二人默然出。

【参考译文】

邵宝字国贤,无锡人。十九岁时,在江浦庄昶处学习。明宪宗成化二十年考中进士,授官许州知州。每月初一,邵宝在学宫召集众生员,宣讲明辨义利公私的道理。有人在地里挖出龙骨,巫师就说会带来祸福,邵宝叫人拿来龙骨,在庭堂当场毁掉,将巫师痛打一番,赶走了。邵宝亲自督促老百姓耕种纺织,仿照朱子社仓,设立积散法,实行计口浇田法,来防备出现饥荒。

明孝宗弘治七年,邵宝进朝廷担任户部员外郎,历任郎中,升任江西提学副使。在白鹿书院修建校舍,来安置在里面学习的人。江西民间喜欢听信阴阳家的话,有的人父母去世几十年都不下葬。邵宝颁布法令,不把去世亲人下葬的读书人不能够参加科举考试,于是相继把亲人下葬有上千人。宁王宸濠向邵宝索取诗文,邵宝严正拒绝了。后来宸濠反叛兵败被诛,有关官员经过调查,唯独没有邵宝送给宸濠的手迹。邵宝升任右布政使,与镇守太监察看处州的银矿,邵宝说:“费用多收获少,劳民伤财,恐怕会产生变故。”终于上奏章停止了这件事。晋升湖广布政使。

明武宗正德四年,邵宝被提升为右副都御史,总管监督水路运输。太监刘瑾独揽朝政,邵宝到了京城,完全不跟刘瑾来往。刘瑾不满原水运长官平江伯陈熊,要让邵宝弹劾他,于是派遣几名校尉在左顺门拦住邵宝,说吓人的话威胁邵宝说:“将要逮捕你。”吏部、兵部两位长官张彩、曹元从皇宫出来,告诉邵宝说:“你只管弹劾平江伯,以后就没有祸患了。”邵宝说:“平江伯是功臣的后人,管理水运不久,没有大的过错,我不知道弹劾什么。”张、曹两人无话可说,走了。过了三天,给事中弹劾陈熊以及邵宝,强制他们辞官离开。刘瑾被处死,邵宝起用任贵州巡抚,不久调任户部右侍郎,晋升左侍郎,兼任左佥都御史,负责处理粮食运输事务。不久上奏章请求回家奉养老母亲,于是皇帝授予南京礼部尚书,邵宝两次上奏章辞去职务。明世宗即位,又要起用邵宝任以前官职,邵宝又因为母亲年老恳切推辞。皇帝准许了,命有关官员按照礼节对他看望慰问。

邵宝三岁就父亲去世,奉养母亲过氏非常孝顺。刚十岁时,母亲生病,邵宝写文章祭告上天,希望减去自己的寿命来延长母亲的寿命。等到回家奉养老母亲,自己生病,左手麻痹,依然早晚奉侍在母亲旁边不松懈。邵宝被李东阳赏识,写作的诗文,典范庄重平和高雅,把李东阳作为榜样。博览群书,有心得就写在竹片上,用程子“今天探究一种事物,明天探究一种事物”的意思,命名叫“日格子”。

篇7:《明史循吏传》阅读答案和原文翻译

《明史循吏传》阅读答案和原文翻译

吴履,字德基,兰溪人。少受业于闻人梦吉,通《春秋》诸史。李文忠镇浙东,聘为郡学正。久之,举于朝,授南康丞。南康俗悍,谓丞儒也,易之。居数月,摘发奸伏如老狱吏,则皆大惊,相率敛迹。履乃改崇宽大,与民休息。知县周以中巡视田野,为部民所詈(骂)。捕之不获,怒,尽絷其乡邻。履阅狱问故,立释之,乃白以中。以中 益怒,曰:“丞慢我。”履曰:“犯公者一人耳,其邻何罪?

今絷者众,而捕未已,急且有变,奈何?”以中意乃解。邑有淫祠,每祀辄有蛇出户,民指为神。履缚巫责之,沉神像于江,淫祠遂绝。为丞六年,百姓爱之。迁安化知县。大姓易氏保险自守,江阴侯吴良将击之,召履计事。履曰:“易氏逃死耳,非反也,招之当来。不来,诛未晚。”良从之,易氏果至。良欲籍农故为兵者,民大恐。履曰:“世清矣,民安于农。请籍其愿为兵者,不愿,可勿强。”迁潍州知州。山东兵常以牛羊代秋税,履与民计曰:“牛羊有死瘠患,不若输粟便。”他日,上官令民送牛羊之陕西,他县民多破家,潍民独完。会改州为县,召履还,潍民皆涕泣奔送。履遂乞骸骨归。

(选自《明史?循吏传》)

11.下列 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履乃改崇宽大,与民休息。 崇:崇尚、推崇

B.履阅狱问故,立释之,乃白以中 白:报告、陈述

C.南康俗悍,谓丞儒也,易之 易:轻视、看不起

D.良欲籍农故为兵者 籍:籍贯、名册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

A.①捕之不获,怒,尽絷其乡邻 ②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B.①山东兵常以牛羊代秋税 ②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C.①上官令民送牛羊之陕西 ②久之,举于朝

D.①今絷者众,而捕未已 ②某所,而母立于兹

13.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吴履宽政爱民的一组是()( 3分 )

李文忠镇浙东,聘为郡学正②履阅狱问故,立释之

③履缚巫责之,沉神像于江,淫祠遂绝 ④为丞六年,百姓爱之

⑤易氏逃死耳,非反也,招之当来 ⑥请籍其愿为兵者,不愿,可勿强

A.①④⑤ B.②⑤⑥C.③④⑥D.①②⑤

14.下列叙述与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

A.吴履做南康县丞时,断案老练,使百姓惊服,不敢再做坏事,接着他改变措施,用宽松的政策对待百姓,使 百姓休养生息。

B.知县周以中被百姓辱骂之后非常气恼,抓了许多无辜的人,吴履在问清情况后把这些人释放了,并说服了周以中。

C.吴履做安化知县时,反对百姓以蛇为神的迷信活动,责罚了神汉,并把神像投入江中,这使当地盲目崇拜鬼神的活动得以禁止。

D.吴履做潍州知州时,让百姓以粮食代替牛羊输税,使百姓获得利益,他离开潍州时,百姓都哭着为他送别。

15.把上面文言文材料中画线的三个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①少受业于闻人梦吉,通《春秋》诸史。(3分)

② 今絷者众,而捕未已,急且有变,奈何?(4分)

③会改州为县,召履还,潍民皆涕泣奔送。(3分)

参考答案

11.D(籍:登记)。

12.A(A、都是代词,译为“他的”。B、前一个是介词:用,拿;后一个是连词:因为。C、前一个是动词:到,往;后一个是音节助词;D、前一个是“而且”;后一个通“尔”,译为“你的”)。

13.B(①很显然不是;③是说他破除迷信,不能表现宽政爱民;④百姓爱戴他)

14.C(做南康县丞时的事迹,并 非做安化知县时。)

15.(1)(吴履)年轻时从名人梦吉那儿接受学业,熟读《春秋》众多史书。(“少” 1分,“闻”1分,“通”,译为“通读”、“精通”皆可, 1分)

(2)现在被拘禁的人已经很多,而且抓捕还没有停止,急 切(的.抓捕)将会发生变故,那怎么办呢?(“絷”1分,“且”1分,“奈何”1分,文句通顺1分)

(3)恰逢改州为县,朝廷召吴履回去,潍州百姓都哭泣着跑来送行。(“会” 1分,“涕泣”1分,句意1分)

附参考译文:

吴履,字德基,兰溪人。少年从师于名士梦吉,熟读《春秋》诸部史书。李文忠镇守浙东,聘请他为郡里学正。过了很久,被推荐给朝廷,授于南康丞。南康风俗凶悍,认为县丞文人,轻视他。过了几个月,吴履像老狱吏一样破案抓奸,大家都很吃惊,相继收敛形迹。吴履于是放宽政策,让百姓休生养息。知县周以中巡视田野,被村民所骂,逮捕不着,一怒之下拘捕了许多乡邻。吴履查案问清原故,立即释放百姓,并告诉以中。周以中更怒,说:“县丞怠慢我。”吴履说:“触犯大人的只有一个人,他的邻居有什么罪?现在抓起来的人多而犯人未捕住,情况紧急有些变化怎么办?”周以中怒气才消解。邑里无节制地祭祀,每次祭祀一有蛇出门,百姓认其为神明。吴履缚住巫师责备他,把神像沉到江里,淫祠于是消亡。

当县丞六年,百姓爱戴他。升迁到安化当知县,大户人易姓占据险要地势并自己守住,江阴侯吴良要击破他,召吴履商量。吴履说:“易氏为免死而逃跑,并非谋反。叫他他应该来,不来杀他也不晚。”吴良听从他的计谋,易氏果然来了。吴良想对原先当过兵的农民登记编册,老百姓十分恐慌,吴履说:“世事清明,老百姓安心务农。登记招收愿当兵的,不愿也不要勉强。”迁潍州知州,山东兵事常用牛羊代替秋天税收,吴履给百姓出谋说:“牛羊有生病死的隐患,不如输送粟子方便。”他日,上级让百姓送牛羊到陕西,其他县百姓多倾家荡产,淮州百姓独保存。逢改州为县,上级召吴履回去,潍民都哭泣着跟着送。吴履向皇帝请求罢官回家。

篇8:明史罗伦传文言文阅读原文附答案参考

罗伦注,字彝正,吉安永丰人。家贫樵牧,挟书诵不辍。及为诸生,志圣贤学,尝曰:举业非能坏人,人自坏之耳。知府张瑄悯其贫,周之粟,谢不受。居父母丧,逾大祥,始食盐酪。成化二年,廷试,对策万余言。直斥时弊,名震都下。擢进士第一,授翰林修撰。逾二月,大学士李贤奔丧毕,奉诏还朝。伦诣贤沮之,不听。乃上疏曰:臣窃谓贤大臣,起复大事,纲常风化系焉,不可不慎。在礼子有父母之丧君三年不呼其门愿陛下断自圣衷许贤归家持服朝廷端则天下一大臣法则群臣效人伦由是明风俗由是厚矣。 疏入,谪福建市舶司副提举。御史陈选疏救,不报。御史杨琅复申救,帝切责之。尚书王翱以文彦博救唐介事讽贤,贤曰:潞公市恩,归怨朝廷,吾不可以效之。伦至泉,有司率诸生从之。在公余聚众收徒,讲学郡北净真观。时巡抚御使朱公贤奏请迁福之柏衙,制从之。提举罗公伦云:衙门设立自有其地;迁移亦有其数。盖以柏衙僻陋,非可设之地;岁数未穷,非可迁之时。遂寝其事。成化三年,贤卒。明年,以学士商辂言召复原职,改南京。居二年,引疾归,遂不复出。以金牛山人迹不至,筑室著书其中,四方从学者甚众。十四年卒,年四十八。嘉靖初,从御史唐龙请,追赠左春坊谕德,谥文毅。学者称一峰先生。嘉靖八年,巡按御使聂豹、提学副使郭持平、知府顾可久、通判李文、推官徐炤改净真观地建一峰书院,祀市舶司提举罗文毅公伦。(节选自《明史罗伦传》,有删改)注:罗伦,明代理学家、状元,晚年隐于家乡金牛山授徒讲学,开明代书院会讲之先声。

篇9:明史罗伦传文言文阅读原文附答案参考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在礼/子有父母之/丧君三年不呼其门/愿陛下断自圣衷/许贤归家持服/朝廷端则天下一/大臣法则群臣效人伦/由是明/风俗由是厚矣

B.在礼/子有父母之丧/君三年不呼其门/愿陛下断自圣衷/许贤归家持服/朝廷端则天下一/大臣法则群臣效人伦/由是明/风俗由是厚矣

C.在礼/子有父母之丧/君三年不呼其门/愿陛下断自圣衷/许贤归家持服/朝廷端则天下一/大臣法则群臣效/人伦由是明/风俗由是厚矣

D.在礼/子有父母之/丧君三年不呼其门/愿陛下断自圣衷/许贤归家持服/朝廷端则天下一/大臣法则群臣效/人伦由是明/风俗由是厚矣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居父母丧,是指古人在父母或祖父母等直系长辈去世后,子女按礼守丧三年,任官者须离职守丧。

B.成化,是年号。年号是古代帝王即位后用以纪年的名号,如文中的成化三年、居二年、嘉靖八年等。

C.翰林修撰,是指明、清时期,翰林院设置的修撰官一职,一般在殿试揭晓后,由科考状元担任该职。

D.谥,是谥号。谥号是用来彰善恶,垂劝诫,官员能得到谥号,往往被认为是名垂青史的莫大荣誉。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罗伦家贫好学。他虽以砍柴放牧为生,但随身带着书诵读,从不间断,学业卓然有成。参加殿试,做一万多字的对策,考中状元。

B.罗伦刚正敢言。因明宪宗启用在居丧时的李贤,而上疏指出破例起用李贤会败坏纲常和民风习俗,最终被贬为福建市舶司副提举史。

C.罗伦实干有为。他来泉州任职,为泉州地方做了两件事:一是反对朝廷准备将福建市舶司迁往付的柏衙;二是在净真观等地讲学,影响很大。

D.罗伦淡泊名利。由于大学士商辂的保荐,他调回南京任职,但因为患病就辞官了。回到家乡永丰县后,著书讲学。去世后,朝廷追赠文毅谥号。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 0分)

(1)大学士李贤奔丧毕,奉诏还朝。伦诣贤沮之,不听。

(2)以金牛山人迹不至,筑室著书其中,四方从学者甚众。

篇10:明史罗伦传文言文阅读原文附答案参考

10.C

【解析】在礼,子有父母之丧,君三年不呼其门。愿陛下断自圣衷,许贤归家持服。朝廷端则天下一,大臣法则群臣效,人伦由是明,风俗由是厚矣。

11. B

【解析】居二年不是年号。

12. D

【解析】所举示例不能说明罗伦淡泊名利。

13. (1)大学士李贤回去料理长辈亲属的丧事结束,奉皇上诏命回朝。罗伦拜访了李贤,并对李贤不在家守丧的做法进行劝阻,(李贤)没有理睬。

( 译出大意给2分;奔丧沮听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2)因为金牛山人迹罕至,罗伦就在山上建了房屋、著书立说,各处来跟他学习的人很多。

( 译出大意给2分;以其中四方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 明史海瑞传原文及翻译

★ 《明史高弘图传》的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 《明史焦竑传》原文及翻译

★ 明史余珊传原文及翻译参考

★ 明史·严嵩传的原文及翻译

★ 明史翟銮传阅读答案附翻译

★ 《周洪谟传》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 《明史罗亨信传》的原文及译文

★ 《明史·张溥传》阅读答案

★ 明史?王?t传阅读答案